美軍的 LOCUST 項目想讓無人機像昆蟲一樣集群飛行

2020-12-14 極客公園

前言

無論是蜂擁而至還是蝗蟲襲來,我們會驚嘆於這片黑壓壓的天空,但這些看似無序「嗡嗡」一片的小昆蟲卻保留著千萬年來獨特的集群飛行模式。

而這種成千上萬的「低等」昆蟲有目的性的集群飛行至今依舊是科技界和學術界公認的「高級」飛行能力。目前,我們也在試圖將這種集群模式逐漸加入到現有的飛行器中。

概覽

「蝗蟲」項目是美國海軍一項研究從發射管發射起飛的無人機群項目。代號「蝗蟲」是因為它是「低成本無人機集群技術」的英文縮寫(LOCUST: Low-Cost UAV Swarming Technology)。

我們先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一下「蝗蟲」項目今年的實驗:

上月 27 日,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測試了此項目無人機的發射。而在本月 3 日,他們又測試了無人機的集群能力。在 2016 年,美國海軍有計劃發射上限為 30 架艦載自主集群的無人機。

功能&特點

「蝗蟲」項目採用的是可從發射管直接發射起飛的「北美狼」無人機(Coyote drone)。這種無人機續航能力在一小時左右,時速可達每小時 90 英裡(144.8 公裡),重量不超過 13 磅(5.9 公斤)。

「北美狼」無人機擁有有可摺疊機翼和螺旋槳,在離開發射管之後它們迅速展開機翼進入飛行模式。這種廉價可替代和可配置的無人機可以從軍艦,傳統車輛,飛機等平臺上直接發射起飛。

但如果僅僅對於這種發射管發射的無人機本身感到驚嘆的話,那你將會錯過「蝗蟲」項目最本質也最核心的技術——自主集群飛行技術。

視頻中 4 月 3 日的現場測試我們可以看到共有 9 架無人機自主集群飛行,這個級別的真實實驗是前所未有的。雖然我們無法從美國海軍發布的視頻和新聞稿中獲得更多技術信息,但是自主集群飛行的技術發展目標卻是非常明確的。

自主集群飛行技術具有以下三個重要特點:

  1. 去中心化:沒有一個個體處於中心控制主導飛行的地位。一旦有任何一個個體消失或喪失功能,整個群體依然有序地飛行。

  2. 自主化:飛行期間無人為操控,所有個體只控制個體飛行,並觀察臨近個體位置,但並不對任何其他個體產生主觀影響作用。

  3. 自治化:所有個體自然形成一個穩定的集群結構,一旦有任何一個個體因喪失功能脫離群體或因任何原因改變群體結構位置,新的集群結構排列會快速自動形成並保持穩定。

點評

「蝗蟲」的自主集群飛行技術其實是分布式(Distributed)和集群論(Swarm theory)的在無人機領域一個典型應用。自主集群飛行可以被應用於執行多架無人機複雜集體任務,例如大規模地質勘探,航空拍攝,物資投遞,救災搶險等領域。

目前,無人機單機地理定位和自主飛行已無基本沒有技術障礙。但要實現更高智能自主集群飛行,還有很多的技術難關需要克服。

在今年的 CES 展上的 Parrot 無人機運用了視覺定位技術的無人機群舞蹈,也是堪稱驚豔。雖然目前這項技術僅僅處在雛形階段,但相信自主集群飛行必將會成為未來飛行機器人的基礎性技能。


如果你想了解、試用更多新鮮有趣的硬體產品,歡迎關注「極客之選」微信帳號。查看歷史文章請點擊:傳送門。

相關焦點

  • 美軍新型無人機項目,計劃用高空氣球當平臺,中國要想破解很簡單
    近年來,美軍持續加大對無人機新型戰術的探索研究,陸續提出一系列腦洞大開的作戰理念。據美國The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11月30日報導,美國陸軍對一項新型無人機戰術項目進行了立項。據悉,美軍計劃將一批高空氣球作為新型空中監測平臺。
  • 美軍欲研發雷射動力「蝙蝠」無人機
    ,可在無人指揮情況下自行決定是否起飛》的報導稱,美國五角大樓已發起一項新競賽——以蝙蝠和昆蟲為靈感,設計雷射動力無人機。    公告稱,DESI項目旨在「為自主飛行器尋找新的設計,重點關注可操作性極高的平臺及與飛行控制和決策相關的計算程序」。今年的設計競賽將專注於傳感器、機動性和自主性。除以生物學為靈感的無人機外,研究主題還將包括能量束驅動、無線電力傳輸、柔軟的活性複合材料及超材料天線。
  • 翼眸科技綜述小型固定翼無人機集群未來發展
    這些生物界的觀察激勵了研究人員深入探索集群系統群體行為的原理和模式,以期望實現僅通過系統內局部的信息交換,使外部呈現出規則有序的協同行為的工作機制。受此激勵,人們希望開發像鳥群、魚群一樣自由集結可以執行全局任務的無人機集群系統。
  • 美軍打算拿自殺無人機蜂群跟解放軍打?對轟起來真不一定誰怕誰
    據稱,這個項目被稱為「有機精確火力-單兵輕型」計劃,正在尋找從地面發射的無人機,要求最多由兩人操作,射程不超過20公裡,能夠遊蕩飛行90分鐘,能夠成群飛行,具有抗幹擾能力,目標是消滅敵軍人員和物資。報導引用的美軍專家的話,說得很露骨:這就是為了對付中國。
  • 美軍試驗無人機「蜂群」 中國新系統具抗衡實力
    日前有消息稱,美軍成功使用3架F-18「大黃蜂」戰鬥機在空中釋放了多達103架「山鶉」微型偵察無人機「蜂群」,可連續飛行半小時之久,能自主執行情報搜集和監控任務。「蜂群」無人機的構想來源於生物群體行為。此次「放飛」意味著這種仿生群化武器即將發展成熟走上戰場。未來作戰,所面對的很可能不再是有血有肉的士兵,而是成群結隊的群化武器系統。
  • 美陸軍玩無人機蜂群又搞新花樣,這次中國只要想做很快就能跟進
    按照美國陸軍的說法,這些高空氣球平臺比衛星和飛機便宜,並且不像飛機那樣脆弱,即使部分破損,也能夠繼續飛行。它們的飛行高度足夠高,甚至可以部分替代低軌道(LEO)衛星的作用。美國Raven Aerostar公司正在釋放高空氣球 美軍向來善於規劃各種新概念新戰法,PPT寫得很「科學」很「合理」,但是很多時候被事實證明不可行,項目執行到一半就廢棄
  • 九連敗:美軍「無人機航母」項目搞砸鍋,只差幾英寸就成功了
    近期,美軍實在是太倒黴了,不僅羅斯福號航母上的一名水兵莫名奇妙的跳海了,而且美軍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規劃的「無人機航母」項目遭遇了重大挫折,在近日進行的無人機回試驗中接連遭遇九次失敗。據中評社消息稱,美軍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無人機航母」項目,本來計劃使用運輸機作為無人機的空中運輸母艦,通過大批量的投放和回收無人機,實現對地目標的「智能蜂群」攻擊或偵察。
  • 無人機丨無人機項目即將飛入浙大寧波工研院
    無人機項目即將飛入浙大寧波工研院_宇辰網_讓世界讀懂無人機_全球專業無人機服務資訊平臺"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
  • 他因無人機墜落錯失深造機會,卻締造了無人機帝國 | 總編專欄
    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的越南戰爭中,美軍開始使用無人機完成軍事任務,減少飛行員的傷亡;70年代到80年代的中東戰爭中,以色列成功使用無人機完成偵察和釋放誘餌消耗對方飛彈等任務,創造了飛行員零死亡的奇蹟。長期以來,無人機主要軍用、高度保密的特徵使其蒙上了神秘面紗。
  • 西工大學子「仿生太陽能集群無人機」斬獲重磅科技競賽獎
    「仿生太陽能集群無人機」完全採用太陽能清潔能源,融合仿生氣動布局、仿生結構與控制設計、仿大雁集群飛行等三層仿生學設計理念,攻克了仿生飛翼布局氣動和操控的困難,實現了太陽能長航時飛行器的低成本化和小型化,具備清潔環保、無次生災害、輕便、低成本、高性能、使用範圍廣的特點,可搭載多樣化的載荷。
  • 仿生科技:昆蟲無人機9月上市
    上周,一位法國發明家為一隻名為MetaFly的昆蟲式無人機投入資金。在本文發表時,已有超過1,850人承諾將超過187,500美元的無人機推向市場。與使用螺旋槳產生升力的傳統商用無人機不同,它像蜜蜂一樣,MetaFly猛烈地拍打它的翅膀,在吃水和升力之間產生差異——飛行動物使用的高效飛行機制。由於這種機制,無人機重量輕且易於操作,儘管有時在飛行中有點不穩定。「MetaFly的目的是讓你發現和體驗這種獨特的飛行方式,」MetaFly的發明者說。
  • 前瞻無人機產業全球周報第32期:日本「飛行汽車」成功試飛
    匯星海攜手韓國企業挑戰「一控多機」百公裡跨海飛行2019年7月30日,匯星海與韓國集群飛行技術巨頭PABLO AIR公司正式籤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在無人機業務領域開展合作,以開放姿態擁抱共贏。根據協議,匯星海將通過Pablo Air在韓國銷售一系列明星產品;Pablo Air將通過匯星海在中國銷售與集群飛行相關的技術和平臺,兩者正式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尋找和支持更多聯合項目,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 見面RoboFly,機械昆蟲可能飛行節省氣候的使命!
    這是第一種機器人飛行昆蟲,不像其他飛行機器人那樣被拴在地面上的動力源上而起飛。它的重量遠遠超過牙籤,並且使用微小的拍打翼起飛 - 而不是像無人機那樣的螺旋槳 - 由雷射束驅動。一個微乎其微的車載電路將雷射能量轉化為電能,從而導致其機翼翻轉。
  • 後來居上,中國無人機「蜂群」攻擊技術快速發展
    最早提出無人機「蜂群」技術概念的,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在2014年開始實施的拒止環境中的協同作戰項目。這一項目主要著眼的就是在高強度軍事對抗下,如何使得無人機具備更好的自主作戰能力。  美軍現役各型無人機基本上都需要配備地面指揮控制系統以及操控人員,而且通常都是兩名人員或至少一名人員負責操控一架無人機。
  • 美軍也要拋棄隱身理念?讓無人機應用高超音速技術,實施自殺攻擊
    在人們的印象當中,美國在軍事技術領域非常的喜歡隱身技術,不僅飛機,連軍艦也想隱身,現在似乎有了新的想法,在2020年的時候,美軍竟然提出讓無人機應用高超音速技術,還要應用於自殺式無人機上,以實施自殺攻擊。
  • 新臂章暴露美軍「死神」無人機將變身海上獵手
    要知道,「死神」無人機是美軍察打一體無人機,此前一直執行的是陸上打擊任務,比如在阿富汗對武裝分子實施空襲,塔利班最高領導人阿赫塔爾穆罕默德曼蘇爾就是被其斬首的,再比如,今年1月 3日,美軍定點襲殺伊朗「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時,發射飛彈完成定點襲殺任務的,也是「死神」無人機。
  • 美軍背包無人機 1分鐘內起飛10秒飛400英尺高
    但是,除了對平民傷亡的擔憂,還有一個問題是,非武裝監視無人機不是總能足夠迅速地在需要時為美軍提供幫助。在提出要求後,通常至少要等10到15分鐘,美國飛機或無人機才能趕到——在被火力壓制而動彈不得時,這段時間至關重要。背包無人機登場了。防務承包商研製了數種不同型號的無人機,而一種重1磅、依賴於4個直升機旋翼的新型非武裝無人機已迅速被美軍作戰部隊所接受。
  • 「最多無人機同時飛行」金氏世界紀錄刷新:一個飛天逐夢的故事
    掙脫地心引力,像飛鳥、諸神那般俯瞰眾生是人類的夢想。 大漠大智控飛行工程部部長覃海群在接受採訪時介紹道,確保3000多架無人機順利升空並進行複雜的圖形表演,有三方面的技術要素需要到位。首先,單機控制系統的穩定性是前提;其次,飛行器硬體與軟體有效協同,才能確保系統流暢、不卡頓;最後,航線規劃非常關鍵,只有嚴謹規劃設計每一架無人機的飛行路線,才能使整個集群有序起飛、完成任務。這其中,通信穩定性是核心。
  • 一飛智控無人機集群表演在天津大學創造金氏世界紀錄
    600架無人機一鍵操控起飛,通過科技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實現全球首次空中連續動畫飛行表演,與星空共舞,排列出炫彩畫卷,用科技技術描繪世界著名印象派畫家梵谷的一生。在傳遞國際化藝術的同時,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國無人機領域強大的科技力量。挑戰當天,金氏世界紀錄官方認證官全程參與並完成官方審核查驗,最終宣布全程連續飛行動畫過程用時26分19秒,成功創造全球「最長時長無人機表演的動畫」這一全新記錄,挑戰圓滿成功。
  • 美軍無人機部隊臂章驚現中國地圖,什麼意思?
    【文/觀察者網堵開源】美國《空軍》雜誌9月24日報導,美軍無人機部隊在西海岸參與的一場多軍種聯合的演習行動,照片顯示,美軍無人機部隊佩戴的臂章上出現了紅色的中國地圖剪影。不論美軍是否真的打算採取行動,《環球時報》的社論也很可能被美方解讀為中國官方的回應信號。觀察者網軍事觀察員認為,這種外交層面的微妙互動,在美國現狀之下能否和過去一樣發揮其作用,目前無法斷言,畢竟川普政府的不可預測性實在太強。不過,從技術角度分析,這枚臂章的中國剪影確實有些說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