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繞頸在我國的分娩總數中約佔到15.8%-32.1%,繞頸在1-2周比較常見,發生率分別在89%和11%。
執筆:毛婷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在懷孕之後,每位孕媽最擔心的都是自己腹中胎兒的安全與健康問題,其中最憂心的一個話題恐怕當屬於臍帶繞頸了。
案例
嵐嵐懷孕已經五個多月了,自從寶寶有了胎動之後,她就一直忍不住要和寶寶互動,經常忍不住地摸肚子,胎寶也很給面子的配合。
經常是媽媽摸這裡寶寶就動動小手,媽媽碰那裡寶寶就動動小腳,娘兒倆玩得不亦樂乎,已經成為睡前必備遊戲了。
可是嵐嵐最近發現自己肚子裡的寶寶好像不怎麼愛互動了,不僅正常的胎動也少了些,自己撫摸回應的也少,她擔憂不已,於是聯繫了自己的產檢醫生。
沒想到醫生一聽就急了,讓她趕緊到醫院檢查——
「寶寶有可能是『喘不過來氣』了!」醫生說道。
結果檢查之後發現,嵐嵐肚子裡的胎兒果然是臍帶繞頸了,所幸現在只繞了兩圈,醫生忍不住批評嵐嵐:「你這種習慣,就是讓娃把自己『五花大綁』的節奏啊。」
原來嵐嵐的撫摸不當,反而導致胎兒異常活躍,頻繁胎動,這才導致了臍帶繞頸。
臍帶被我們稱之為「生命的紐帶」,是寶寶在宮內吸收營養和氧氣的重要渠道,如果出現臍帶繞頸,則胎兒很可能快要「喘不過來氣」了。
孕媽們的這幾種行為可能會讓胎兒「喘不過來氣」
臍帶繞頸在我國的分娩總數中約佔到15.8%-32.1%,而國外則更為高發,約佔20%-35.1%。
通常臍帶繞頸在1-2周比較常見,發生率分別在89%和11%,一般一周左右胎兒可以直接繞出來、2周則需要醫學幹預、到了3周則胎兒缺氧的機率會大大提高。
哪些原因容易誘發臍帶繞頸?
1、錯誤睡姿
孕媽的肚子會隨著孕周的增加而不斷增大,導致孕媽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極為不方便,雖然大家都知道孕中後期最好保持左側臥睡姿,但一整個晚上都如此,難免有些磨人,所以有些孕媽可能會忍不住翻身,尤其是新手媽媽更難控制。
但如果孕期睡姿不停變化,易對胎兒造成較大的衝擊,寶寶也會跟著你轉動,這樣就會增加胎寶將臍帶繞進脖子的機率,增加臍帶繞頸的圈數。
2、不當運動
大家都知道孕中晚期適合適當的運動,能夠幫助胎兒的發育和促進生產,但很多孕媽往往無法自己掌握這個度。
比如之前有份粉絲後臺來信,說自己懷孕後閒不住做家務,導致胎兒臍帶繞頸嚴重。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孕媽激烈的運動會導致胎兒也被迫處於活動狀態,增胎兒臍帶繞頸的概率。
孕期最好是選擇散步、瑜伽等柔和運動,一定要有人陪同在身邊。
3、孕媽嗜糖
胎兒對於糖分是格外敏感的,如果孕媽懷孕之後偏愛甜食,就會那麼血液中的胰島素會增加,這些糖分會使得胎兒在短時間內達到興奮狀態。
再者如果導致了妊娠糖尿病,那麼胎兒體內的血糖濃度也會增加胎兒排尿過多之後,羊水會增加,誘發臍帶繞頸。
孕媽應該怎樣來避免?
1、正確撫摸
孕媽們需要控制住自己撫摸肚子的頻率,並且不要畫圈圈一樣的互動,最好採用「上下來回撫摸」睡前一個小時不要互動,以免增加胎兒興奮度。
2、保持正確睡姿
孕中晚期最好採用左側臥睡姿,可以幫助增加子宮和胎盤的血流量,預防胎兒缺氧的情況。實在無法堅持也可以少量翻身,控制幅度,在大腿上墊兩個枕頭緩解不適。
3、堅持數胎動
胎動是胎兒宮內發育情況的第一敏感指標,最好每天早中晚固定時間數3次,每次一個小時,胎動規律應該在每小時不低於3-5次、每12小時不低於30-40次。
養成每天數胎動的習慣,如果發現胎兒有異常胎動,需要立即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