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懷孕四個月的時候去做產檢,發現醫生檢查後後在檢查單上備註了一個三角形的符號。
佳佳好奇詢問這是什麼意思,醫生告訴她這個符號是用來說明此時胎兒發生了臍帶繞頸。醫生解釋道,臍帶繞頸是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時臍帶繞在脖子上導致窒息的情況。
看著佳佳一下變白的臉色,醫生繼續解釋說,臍帶繞頸一般發生在孕早期以及孕中期,受這個時期胎兒環境和胎兒自身生長發育狀況影響,此時發生臍帶繞頸的概率大約為20-25%,這其中繞頸一圈的概率是89%,兩圈的概率為11%,三圈及以上則非常罕見,總體來說是比較常見的孕期"意外"。
而這之中的絕大部分都能在後續幾周的時間裡自行解脫。聽完醫生的解釋,佳佳還是控制不住的焦慮了。
回到家後,她一想起這件事就坐不住,白天時還能站起來在房間裡走幾圈,晚上時就只能焦慮得睡不著覺了,結果那陣子佳佳比懷孕前熬夜的頻率還高。不久後佳佳懷著忐忑的心情迎來了下一次產檢,可結果令她更加焦慮了。
原來醫生告訴她,胎兒的臍帶繞頸情況不僅沒好反而加重了。在仔細地詢問了佳佳最近的生活習慣後,醫生說,現在這情況恐怕有一半責任在佳佳,有些習慣孕期真的不能做。
佳佳想起自己曾經在網上論壇看到的,說孕婦撫摸肚子的手法不正確會導致胎兒臍帶繞頸,比如八個月之前只能從上往下撫摸,八個月之後就只能從下往上撫摸,而且絕不能左右橫向。
佳佳對比了自己平時摸肚子的習慣,將自己的擔憂告訴了醫生。醫生聽完後告訴佳佳這種說法其實沒什麼科學依據,臍帶繞頸的產生和撫摸肚子的手法沒什麼直接關係。
不過要注意的是,懷孕30周以後,卻是不可以頻繁的撫摸肚子,否則將會引起其他危險。
佳佳疑惑了,既然如此,那自己孩子臍帶繞頸和此時情況加重的原因具體是什麼呢?
首先和孩子的生長發育有關,比如臍帶過長。
這也是孕早期和中期高發臍帶繞頸的原因,這個時期除了臍帶長,而且羊水多,胎兒自身又比較小。
胎兒的活動空間比較大,就容易動來動去把自己"繞進去",不過也容易把自己再"繞出來"。
除了這些生理因素,孕婦的生活習慣也會影響臍帶繞頸的發生。
第1, 飲食不恰當。
有的孕媽因為孕吐或者可能是擔心體型的原因,在孕早期吃的不是很多,這就有可能造成胎兒發育過小。
同時,有的孕媽又比較放縱自己或者平時的飲食習慣使然,吃的比較"重口",什麼辣的鹹的一起上,這樣容易造成羊水過多。
第2, 運動不恰當。
有的孕婦聽說多運動可以有助於生產,結果儘可能地多動,這樣也容易導致臍帶繞頸。
孕期運動應該以舒緩柔和為主,比如散步和孕婦瑜伽等。
第三,作息不規律。
比如佳佳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她因為過於焦慮而頻繁失眠熬夜,結果導致孩子不僅沒解開反而加重了。
孕期還是要注意早睡早起,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
第四,胎教不正確。
胎教音樂應該比較柔和,時長不要超過十分鐘,每天不超過三次,否則寶寶動得太多也容易疲勞。
孕婦做到以上四點,可以大大降低胎兒臍帶繞頸的概率,不過萬一發生了也不要緊張,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幫助胎兒自行糾正。
首先,應避免劇烈運動並儘量選擇左側位睡覺。
其次,堅持每天數胎動,如果發生異常,儘快去醫院尋求專業幫助。
然後,孕婦和家人還要做到淡定從容,也就是不要一聽是臍帶繞頸就心急火燎地決定剖腹產,首先需要等待觀察胎兒是否能自我糾正,其次需要知道大多數臍帶繞頸一周並不會影響順產,總之不要慌亂,一切聽醫生的。
懷孕生子是每個家庭的大事,自然不希望這中間發生任何的意外,比如臍帶繞頸。不過,臍帶繞頸是分娩時常見的狀況,只要平時多注意養成良好的孕期生活習慣,胎動異常及時就診,按時產檢等,那麼臍帶繞頸就不會成為困擾。
總之,放輕鬆,做一個心態平穩的孕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