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穎媽談育兒
隨著醫學的進步和各種檢測手段的不斷開發,在孕期,通過定期體檢我們能更直接地了解到胎兒的發育情況和健康狀況。
在孕晚期的產檢中,可能有一些孕媽會聽到胎寶寶臍帶繞頸的檢查結果,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儲備,初初聽到這個,恐慌、焦慮的情緒估計就會在孕媽心頭纏繞。
表妹懷大寶時,在孕38周的時候檢測出有臍帶繞頸3周情況,看到這個結果,她一下就心慌了,本來大大咧咧的一個人,生怕孩子有什麼意外。飯也吃不下,再也不敢按摩肚子,睡覺堅持左側臥不敢去翻身,因為繞頸的情況一直沒有好轉,胎兒也有點宮內窘迫的情況,最後還是提前進行了剖腹產手術。
有數據統計表示,臍帶繞頸的發生率為20%~25%,也就是說每4~5個胎兒中就有一人會發生臍帶繞頸。所以說臍帶繞頸很常見,現在如果不是太嚴重的臍帶繞頸情況,可能醫生在產檢時都不會特別提示。
大量的研究數據表明,臍帶繞頸並不會增加胎兒不良事件發生率,即便是有臍帶繞頸較緊的新生兒,短期的結局也很好。
不少寶媽談此色變,就像表妹當初一樣,實際上,「臍帶繞頸」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
你可能想像著臍帶繞頸會因為勒住脖子讓胎兒窒息,但實際上,窒息產生是因為胎兒在母體中靠臍帶運送氧氣,如果臍帶受壓、變細、循環受阻,胎兒就會缺血、缺氧,太嚴重時可能就會威脅生命。
所以一般當胎兒出現臍帶繞頸一周、兩周,並且並不是那麼緊的時候,就不是那麼危險。
這是因為:
雖然繞了,但是很鬆,不會導致窒息出現。而且胎寶寶在羊水中是不停運動的,這會兒繞了,下次又沒有繞,等到分娩的時候可能就轉開了。
臍帶繞頸導致胎死腹中的情況也有,但是相對比較少見。一般查出有臍帶繞頸情況,也說明不了什麼,只是會增加超聲隨訪預約量。
既然臍帶繞頸很常見,那麼為何會出現此種情況呢?
臍帶繞頸的原因:
相關數據表明,胎寶寶的脖子周長不到20釐米,而臍帶長度一般為30~100釐米,平均55釐米,這種長度差,也是造成胎兒出現臍帶繞頸的原因之一。此外,臍帶繞頸還與胎兒過小,羊水過多,以及胎動頻繁有關。
有些胎寶寶比較安靜,而有些比較調皮,360度轉體、拳打腳踢,各種姿勢來一圈,一不小心就給自己造成了一個困境,特別是在孕中期,格外明顯,此時如果出現繞頸,情況變化會比較大。
而到了孕37周左右,寶寶的頭頂會跟媽媽的骨盆銜接上,這個時候胎兒就不太會在子宮裡亂動了,臍帶才會相對固定。而且越臨近足月,寶寶活動空間越少,繞頸周數發生變化的可能性就越小。
胎兒有無臍帶繞頸,一般通過B超檢查就能知曉,醫學上,會用u型代表臍帶繞圈一周,w型代表臍帶繞圈兩周,臍帶繞圈三周或三周以上呈鋸齒形。這些在B超單上有時也會有顯示。
出現臍帶繞頸後該如何處理?
一般可以通過胎心監測和B超判斷臍帶繞頸情況,檢查提示有臍帶繞頸,也不需要孕媽做什麼,因為實際上你也改變不了啥。
能做的是:
保持平常心,孕期心情很重要!每天注意監測,每天堅持數胎動,一旦發現胎心異常及時去醫院ps:孕媽可以每天早中晚各數1小時,正常胎動至少每小時達到3次或以上;每動1次計算一下,有時會有一連串的胎動,那就算一次;隔開5-6分鐘再算另一次。平時要注意減少震動,少坐車,儘量保持左側臥位,這樣能使臍帶供血豐富,不會影響到寶寶的發育。至於臍帶繞頸後能不能自然分娩,要看後期繞頸情況,繞了多少圈,繞得緊不緊,這需要醫生通過實際情況作出判斷。一般只要B超顯示胎兒一切正常,臍血流動正常,胎心、胎動良好,就可以順產。如果胎心異常,繞頸圈數過多、過緊,且臍帶相對過短,才會考慮剖腹產手術。
所以,有出現臍帶繞頸的情況,準媽媽也不要太過擔心,做好孕期的保健工作,一切造化就交給那個可愛的小生命自己吧!
--END--
我是穎媽,一孩兒媽,心理諮詢師,一級教育教育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 喜文字,樂分享,我手寫我心。更多好文期待你的關注。
本文獨家發布於百家號,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