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網際網路+」家園溝通模式,完善家園互動機制
杭州市筧杭幼兒園 夏葉麗
【摘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幼兒現階段正親身經歷的社會生活。疫情對幼兒園教育的開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更是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闡述了我園疫情期間通過線上教研所探討的幼兒居家遊戲主題課程架構的成果,以及利用線上平臺進行家園溝通的模式,以期為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完善家園互動機制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幼兒園;家園互動;「網際網路+」
生活即教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幼兒這個階段正親身經歷的社會生活,因此與疫情相關的內容便成為了最好的教材。近幾個月來,我園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文件精神,通過線上教研探討了疫情背景下幼兒居家遊戲主題課程的架構。由我園教學骨幹牽頭,分組、分塊梳理和生成了適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居家遊戲課程資源,搭建了由「運動達人——健康領域」、「傾聽童心——語言領域」、「增『疫』抗『疫』——社會領域」、「童玩童趣——科學領域」、「建構家家樂——藝術領域」五大版塊內容合成的居家育兒課程體系。通過網約互動,教師幫助家長了解了五大領域的教育價值和教育建議,指導家長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和親子智慧陪伴,期望能為幼兒創造平安、健康、快樂及有意義的居家時光。另外,基於教師專業成長需求,我園開設了「雲端教研」版塊以豐富教師的知識和能力儲備,從而更好地助力家園溝通,形成教育合力。
一、各年齡段疫情主題課程框架
在疫情的背景下,我園課程從病毒、生態、環境等角度出發,由小到大、由近及遠逐步將與疫情有關的內容滲透到每個領域的教學之中。下面,筆者以中班年齡段為例,談談疫情主題課程框架的梳理。
(一)基於兒童,基於生活,分析幼兒的原有經驗和興趣點
疫情期間,我園教師通過電話訪談的形式開展了與幼兒的談話活動。教師發起話題「你了解新型冠狀病毒嗎?」後,發現70%的幼兒已聽說、知道這個病毒的傳染性很強,但對其他並不是很了解;而30%的幼兒在上述基礎上還知道病毒的來源以及其通過飛沫傳播的傳播途徑。在談話中,教師了解到幼兒對於新冠病毒的現有經驗大多數是通過與家長交流、線上繪本閱讀或是與教師電訪交流中所獲得的。中班年齡段的幼兒具有好奇心強的特點,他們渴望了解與當前疫情相關的知識。因此,教師基於幼兒的經驗以及他們迫切關注的問題和興趣點開展了名為「病毒,我能戰勝你」的主題課程,並將教學內容聚焦於認識病毒、分析病毒和戰勝病毒上。
(二)基於發展,基於《指南》,分析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可能性及潛在價值
在了解了幼兒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經驗以及疫情期間的生活後,教師需要思考如何連結《指南》分析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可能性。例如,《指南》在科學領域的目標明確指出「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象」。在開展科學領域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事物,學習觀察的基本方法,培養其觀察與分類能力。「病毒」、「武漢火神山醫院」、「困難我不怕」等活動則就利用了觀察、比較、操作等探究方法,鼓勵幼兒在探究中發現、了解和思考戰勝病毒的方法。《指南》健康領域的目標指出「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能在較熱或較冷的戶外環境中連續活動半小時左右」。在開展健康領域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保證幼兒有充分的戶外活動時間,提高幼兒適應周邊環境變化的能力,幫助幼兒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並養成健康的生活作息與良好衛生習慣。教師圍繞「病毒不可怕」展開活動,通過「我能戰你」、「口罩的正確佩戴方法」等環節,鼓勵幼兒做好防護工作,堅持每天鍛鍊,提高身體素質。除了關注身體素質外,教師還需關注幼兒的心理環境,《指南》中提到「營造溫暖、輕鬆的心理環境」,為了保持幼兒良好穩定的情緒,不緊張、不過度焦慮,我園還開展了「我的運動記錄」、「我是防疫小衛士」等活動。
(三)基於資源,基於現狀,預設可能生成的相關的課程活動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教師要關注幼兒生活中可獲取的資源,結合幼兒的真實經歷和真實經驗預設可能生成的活動,例如健康活動「冠狀病毒我不怕」、語言活動「冠狀病毒那個壞傢伙」、社會活動「與困難同行」「感謝信」、科學活動「病毒」、美術活動「可怕的新型冠狀病毒」等。在活動中,教師通過適宜的方式幫助幼兒感知病毒的危害;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學習正確地佩戴口罩、科學的洗手步驟和其他自我防護的方法;萌發守護自然生態,保護野生動物的情感;舒緩不良的焦慮緊張的情緒等。在主題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結合幼兒動態的生活現狀不斷生成新的課程。
二、五大領域居家育兒課程體系
(一)「運動達人——健康領域」
幼兒身心健康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在現階段我們更應該關注幼兒身體的發育,鍛鍊其強健的體質,幫助幼兒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居家運動成為了疫情期間一種「新時尚」,我園教師將運動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幼兒在視頻的引導下紛紛爭做「運動小達人」,家長利用「樂樂遊戲時間」定期陪伴幼兒做遊戲,例如遊戲《「彈」走病毒大壞蛋》(用彈弓瞄準自製的病毒卡片並射擊)、《抓住病毒》(用鐵圈套住病毒卡片)等。在親子運動遊戲中,幼兒是活動的主人,他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家長在遊戲中跟隨、陪伴幼兒,傾聽幼兒的需求,以平等的關係回應幼兒,幫助幼兒體驗放鬆身心從而緩解焦慮情緒的過程。
(二)「傾聽童心——語言領域」
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持,居家期間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多種活動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語言的內容。繪本閱讀是有效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途徑之一,家長可以利用親子閱讀的契機向幼兒解釋當前的處境,讓幼兒了解並參與公眾事件,實現在家中有價值地學習、思考和成長。《麻疹小將》、《流感大人》、《水痘忍者》、《諾如小子》等繪本以擬人化的手法呈現故事情節,易於幼兒接受和理解病毒防治的小知識。繪本《細菌小不點兒人體歷險記》讓幼兒明白了身體內部發生的奇妙事情,讓他們知道「咳嗽是怎麼產生的」、「傷口是怎樣癒合的」、「吃進去的食物又是如何消化的」等知識。再如,繪本《不洗手的戰爭》可以讓幼兒從故事裡吸取教訓,進而自覺養成勤洗手的習慣。這些繪本利用生動形象的圖文講解了病毒的傳播以及防治攻略等知識,增加了幼兒對於疫情的認知。
(三)「增『疫』抗『疫』——社會領域」
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和發展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繫。我園教師抓住疫情期間社會環境具有特殊性這一契機,充分利用資源引導幼兒加深對社會的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促進其社會性發展。教師從「感恩有你」這一角度出發,結合社會新聞中富有正能量的人物和事件,比如全國各地的物資捐贈、偉大敬業的醫護人員、英勇的人民軍隊、熱心的志願者等,生成了「火神山醫院」、「身邊的抗疫英雄」、「神奇的隔離棚」、「寫給武漢的一封信」等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各行各業中充滿社會責任感的群體。活動中,教師通過一個個具體生動的事件和實例引導幼兒感受「眾志成城」的力量,旨在讓幼兒學會奉獻,學會自我約束,形成初步的責任感,體會祖國的偉大,從而進一步萌發愛祖國、愛家人、愛他人的情感。
(四)「童玩童趣——科學領域」
幼兒的科學學習能夠激發其探究興趣,給予其體驗探究過程的經驗,發展其初步的探究能力。疫情期間教師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多樣化地表徵對病毒的認知與理解,同時引發幼兒對周圍世界,尤其是對野生動物及微生物的好奇與關注,增長幼兒關於自然科學的知識,從而讓他們懂得敬畏自然、關愛生命。例如,在科學遊戲「戴皇冠的病毒」中,幼兒通過觀看動畫視頻了解「戴皇冠」的病毒,病毒來源及傳播途徑,最後學會預防病毒。又如活動「打敗病毒一二三」幫助幼兒克服了恐懼、害怕的心理,養成了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學會勇敢應對困境。
(五)「建構家家樂——藝術領域」
藝術是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能調動和深化幼兒的各種情緒情感體驗,鍛鍊其動手操作和多感官協作能力。在疫情背景下,為了豐富幼兒居家藝術生活,激發幼兒對藝術的興趣愛好,我園教師通過微視頻、微信推送等方式幫助幼兒了解抗擊疫情中發生的新聞或小故事,再引導幼兒通過想像繪畫創作關於保護野生動物的宣傳畫,或者鼓勵幼兒和家長利用身邊的繪畫材料繪製以「病毒故事」為主題的抗疫繪本等。另外,「戴口罩」是疫情期間必不可少的一種防疫手段,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各種材料發揮想像力自製口罩,從而培養幼兒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三、雲端教研——停課不停研,「研」中有幼兒。
疫情下幼兒們「停課不停學」,教師們則「停教不停學、停教不停研」。面對特殊時期教師們無法面對面交流的情況,我園組織了「雲端教研」。教師們利用居家時間通過學習平臺、公眾號等媒介開展網絡研修,在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豐富教育理念的同時,也幫助了家長以遊戲的形式實現對幼兒的有品質的陪伴,為幼兒回歸幼兒園生活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用愛·去「行動」
幼兒園教研核心小組利用線上平臺進行研討交流,根據疫情相關知識梳理適合的主題,審議研修大綱。各年級組長在線上充分學習與主題相關的內容,互相分享書籍資源,討論並預設適合幼兒學習的知識點和技能。教師們積極挖掘幼兒的經驗,總結梳理幼兒的關鍵詞,逐步制定適宜幼兒學習的課程。另外,教師們在年級組長的帶領下參加線上討論,由組長領銜梳理課程,逐一討論交流課程的每個環節,並結合實際操作反饋及時進行修改。
(二)雲·聽幼兒的聲音
疫情期間教師始終堅持通過雲端與幼兒進行溝通交流,收集幼兒在假期積累的經驗,整理幼兒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真實經驗、興趣和發展需要,積極挖掘這一社會大事件中適宜的、正面的教育價值。教師利用百度雲、QQ、釘釘、微信等網絡平臺共讀專業書籍、學習專家經驗,更新自身教育理念,並基於兒童視角創設具有學習價值的課程。例如,陳老師設計的中班社會活動《病毒我不怕》幫助幼兒詳細地了解什麼是病毒,緩解幼兒的恐慌;孫老師設計的大班科學活動《預防新冠病毒方法多》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防護措施;卓老師設計的中班社會活動《病毒防護宣傳員》讓幼兒知道英雄都是來自普通人,激發他們的感恩之情等。
(三)雲·思想迸火花
在雲端教研中,各年級組教師們積極撰寫有關疫情的活動教案。骨幹教師們發揮帶頭作用,逐一研討小組內新老師的教案,從多維度為新教師們指點迷津。一次一次的交流使得教師們對班本課的內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而班本課程的建構是在教師與幼兒的互動中,以及教師與教師之間理念的溝通中不斷完善的。因此,教師們根據更新的教案進行了網上的教學實踐後,會再結合幼兒和家長的反饋做出進一步的調整,在整個動態的互動中最終建立起具有特色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