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新媒體快車促進家園互動
■李芳 張春炬
家園互動是教師與家長之間保持經常性的聯繫與溝通,以實現家園手牽手、教育一體化的過程。工作中,我們發現傳統的家園互動模式存在很多弊端。我園於2011年開始實施「新媒體與家園互動方式的研究」課題,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通過新媒體技術,使教師指導家長的單項活動,轉變為家長與教師、家長與家長之間的互動溝通。育兒成了教師、家長共同討論關注的話題,無形中拉近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從而真正實現了家園互動平臺的人性化、人文化、及時化、有效化。
溝通交流的綜合平臺:公共網站
幼兒園網站是幼兒園向家長和社會展示的一個平臺。網站中,我們專門設置了「家園共育」「問卷公告」板塊。在「家園共育」板塊中,我們按照家長的需求,下設「安全小貼士」「健康加油站」「智能小遊戲」「童話資源庫」「家教小常識」五個小板塊,按照定期收集、定期投放的原則,豐富這些板塊的內容,為家長提供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指導策略。
如在「健康加油站」中,有一篇《食物不要精細化》的文章,向家長介紹:孩子的生長發育比較旺盛,需要的各種營養也比較多,其消化功能還不是非常成熟,很多家長更喜歡讓孩子多吃一些精細化食品,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精細食物往往含纖維素不夠,容易給孩子造成便秘。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標準米和標準面,並給孩子適量吃一些玉米、小米、蕎麥等粗糧,增進孩子食慾,達到膳食平衡。這篇文章上傳後不久,就有一位在園的家長向我們反饋,說閱讀了這篇文章後,終於找到自己孩子便秘的原因了。她按照文章上的要求嘗試了一下,適當給孩子增加了紅薯小米粥、三合面豆沙包、金絲南瓜餅等主食,孩子的便秘情況就有了很大改善。
家長的認可讓我們更加關注幼兒園公共網站的內容更新,網站也成為很多家長喜歡登錄的網頁,有的家長甚至將其設置成自己的網絡主頁。
消息快速傳達的橋梁:校訊通
校訊通開創性地將新興的移動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和通訊終端技術引入校園,運用簡訊的形式,能有效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避免出現信息傳達過程中遺漏或不準確的現象,使幼兒園信息能夠及時送達,成為教師和家長聯繫最快捷的窗口。
我園校訊通分別建立了幼兒園教師內部群和幼兒家長外部群。中層以上領導,尤其是主抓家長工作的領導都有屬於自己的家長群登錄帳號和密碼,可以根據自己工作的要求,隨時隨地把一些家長培訓、家委會沙龍等活動信息告知家長。如每年的春秋季,我園都會組織全園幼兒參加春遊和秋遊活動,教師會通過發海報、寫通知的方式,提前將活動的安排告知家長。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總會發現,最近一段時間沒來或讓保姆接送的孩子,他們的家長不能及時得到相應的訊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通過校訊通的形式,把活動安排第一時間發送到家長手機上,讓消息實現全覆蓋。
另外,每個班級教師也有一個專屬於自己班級的家長群,可以通過校訊通的形式,將班級中一些需要提醒的活動或內容發送給家長,大大拉近了教師與家長的距離,讓家長願意成為教師的朋友。
家園互動交流的媒介:QQ群
QQ群運用起來靈活、便捷,能有效實現教師和家長、家長和家長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為他們共同探討育兒方法、總結育兒經驗,共同促進幼兒健康發展,搭建了家園互動的新平臺。
我園有一位孩子剛入園不久的小班家長,每天來接送孩子時,無論教師如何笑臉相迎,她都擺出一副「苦瓜臉」,弄得教師茫然無措,不知道自己什麼地方做錯了。後來,教師創立了QQ群,每天晚上8:00開始上線,與家長進行溝通,並且把每個孩子在園生活的各種照片粘貼到群中。過了幾天,教師竟然發現這個家長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事後,我們了解到,這個家長在送孩子入園之初,聽朋友說,青年路幼兒園的老師們都喜歡漂亮的孩子。她覺得自己的孩子既不好看又很調皮,每天弄得渾身髒兮兮的,害怕老師對孩子不好。可是通過對孩子入園以後這段時間的觀察,尤其是通過班級QQ群,聽到其他家長對老師的評價,這位家長才發現,原來老師們不像別人說的那樣,他們不但懂得很多幼兒教育方面的知識,還非常有愛心。心中的疑慮打消了,她對教師的態度這才從接納到肯定,再到最後的讚許。
幼兒檔案的完美收集:微信平臺
微信是一款快速發送文字和圖片、支持多人語音對講的手機聊天軟體。我們設立了「新豆豆」微信平臺,教師每天會通過教師端把幼兒在園活動的照片、視頻、作品圖上傳到幼兒電子成長手冊上。家長可以通過家長端把孩子在家的信息,通過照片、視頻、文字的形式上傳到幼兒電子成長手冊上,一學期一刻盤,永久保存。另外,我們還幫助家長設計孩子電子成長檔案的內容,包括:我的自我介紹、我的作品、我的活動、我在長大、老師眼中的我、爸爸媽媽眼中的我等,使微信平臺真正成為打造幼兒成長手冊的「好幫手」。
(作者單位:河北省保定市青年路幼兒園)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