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華文化快車: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互動之旅
第六屆中華文化快車――北京心靈呼喚殘疾人藝術團赴臺灣進行交流演出。(中國臺灣網 普燕 攝)
中國臺灣網10月14日北京消息由北京市臺辦、清華大學、頂新公益基金會等主辦,北京紅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六屆中華文化快車――北京心靈呼喚殘疾人藝術團臺灣交流演出之旅圓滿結束行程,於12日晚間抵達北京。
此次中華文化快車臺灣之旅,通過北京殘疾人藝術團通過在臺灣院校、社區的演出、交流,弘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優秀品質,展示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在兩岸青少年間的了解和友誼的同時,增強了臺灣青少年和臺灣民眾同根同文、同宗同源的中華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
第六屆中華文化快車:一次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之旅
藝術團在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新竹清華大學、彰化員林演藝廳等地成功舉辦了文藝演出。晚會節目精心編排,內容豐富,《我的未來不是夢》、《怒放的生命》等充滿青春氣息的現代舞,充表現出北京殘疾青少年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敦煌舞蹈《夢 飛天》、《俏花旦》、川劇節目《變臉》、名揚海外的大型古典舞蹈《千手觀音》等精美絕倫的精品藝術,向臺灣觀眾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傳統藝術和內涵。在新竹清華大學演出時,新竹忠信學校合唱團同時表演了古詩演唱,促進了兩岸中華文化的交流互動。
藝術團的演出得到了臺灣觀眾們的極大認可和歡迎,觀眾紛紛表示,藝術團的演出讓他們感覺到讚嘆的同時,對燦爛豐富的中華文化藝術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嚮往。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的女生蔡佳妤說,這些殘障孩子的演出讓自己非常震撼,「他們能做得比我們正常人更好,他們的這種精神能激勵我提高對自己的期待,激烈我更好的去學習和生活」。國劇系的陳可恩同學在看完節目川劇《變臉》後,對川劇藝術充滿興趣,期待有機會能去四川深入了解和學習。
第六屆中華文化快車:兩岸青少年的友誼之旅
本次中華文化快車臺灣之旅,通過青少年間的交流互動,增強了兩岸青少年間的深厚友誼和血脈親情。不論是臺北中國文化大學的演出結束後,臺灣同學邀請藝術團同學品嘗臺灣小吃、雙方進行舞蹈切磋和交流,還是新竹清華大學演出結束後,臺灣的師生們紛紛與藝術團同學們熱切交流,親密合影,依依不捨,亦或是在臺北市立啟聰學校,臺灣的同學們與藝術團的同學們同臺演出、互留聯繫方式約定北京再見,相同的語言和話題,讓兩岸的青少年通過心靈交流搭建起友誼的橋梁,增進了彼此情誼。忠信學校的陳老師在藝術團新竹清華大學演出結束後,還特意送來了媽媽親手包的粽子,真正體現了兩岸一家人的深刻涵義。
第六屆中華文化快車:京臺兩地殘障公益交流之旅
本次中華文化快車臺灣之行,北京心靈呼喚殘疾人藝術團拜訪了臺北市立啟聰學校,了解了臺灣殘障學校文化教育等情況並進行交流互動。同樣的身體情況讓兩地殘障青少年通過心靈的觸碰和交流拉近彼此距離,通過分享快樂建立深厚友誼,互相交換聯繫方式訂下再次相聚的約定。
兩岸交流頻繁密切,大規模交流特別是教育交流多種多樣,但是兩岸特殊教育的交流則剛剛踏上徵程。北京市臺辦交流一處處長張小燕說,這次北京心靈呼喚藝術團到臺北市立啟聰學校拜訪,開創了北京聾啞孩子與臺灣特殊教育交流中的一個新舉措。啟聰學校葉校長也表示,希望兩岸特殊教育領域多多交流,相互學習進步。
這是一次心靈的溝通之旅,中華文化的交流之旅,兩岸親情的互動之旅。北京市臺辦副主任高振生認為此次交流演出展示了中華優秀文化藝術,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交流活動的成功,是兩岸人民「心靈的呼喚和共鳴」,是兩岸同根同源、同宗同文的中華文化底蘊在起作用,他表示,「兩岸在文化藝術、公益事業領域擁有著廣泛交流的基礎。」
「中華文化快車」是由北京市臺辦主導的品牌交流活動,至今已舉辦六屆。活動內容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主線,進一步拓展兩岸青少年之間文化教育交流渠道,讓兩岸青少年在交流中分享快樂建立友誼,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兩岸師生交流中發揚和傳遞,讓兩岸關係在文化的融合中不斷向前發展。(中國臺灣網記者普燕)
兩岸青少年親密交流互動。(中國臺灣網 普燕 攝)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