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快車: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互動之旅

2020-12-13 東方網

原標題:中華文化快車: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互動之旅

  第六屆中華文化快車――北京心靈呼喚殘疾人藝術團赴臺灣進行交流演出。(中國臺灣網 普燕 攝)

  中國臺灣網10月14日北京消息由北京市臺辦、清華大學、頂新公益基金會等主辦,北京紅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六屆中華文化快車――北京心靈呼喚殘疾人藝術團臺灣交流演出之旅圓滿結束行程,於12日晚間抵達北京。

  此次中華文化快車臺灣之旅,通過北京殘疾人藝術團通過在臺灣院校、社區的演出、交流,弘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優秀品質,展示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在兩岸青少年間的了解和友誼的同時,增強了臺灣青少年和臺灣民眾同根同文、同宗同源的中華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

  第六屆中華文化快車:一次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之旅

  藝術團在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新竹清華大學、彰化員林演藝廳等地成功舉辦了文藝演出。晚會節目精心編排,內容豐富,《我的未來不是夢》、《怒放的生命》等充滿青春氣息的現代舞,充表現出北京殘疾青少年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敦煌舞蹈《夢 飛天》、《俏花旦》、川劇節目《變臉》、名揚海外的大型古典舞蹈《千手觀音》等精美絕倫的精品藝術,向臺灣觀眾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傳統藝術和內涵。在新竹清華大學演出時,新竹忠信學校合唱團同時表演了古詩演唱,促進了兩岸中華文化的交流互動。

  藝術團的演出得到了臺灣觀眾們的極大認可和歡迎,觀眾紛紛表示,藝術團的演出讓他們感覺到讚嘆的同時,對燦爛豐富的中華文化藝術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嚮往。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的女生蔡佳妤說,這些殘障孩子的演出讓自己非常震撼,「他們能做得比我們正常人更好,他們的這種精神能激勵我提高對自己的期待,激烈我更好的去學習和生活」。國劇系的陳可恩同學在看完節目川劇《變臉》後,對川劇藝術充滿興趣,期待有機會能去四川深入了解和學習。

  第六屆中華文化快車:兩岸青少年的友誼之旅

  本次中華文化快車臺灣之旅,通過青少年間的交流互動,增強了兩岸青少年間的深厚友誼和血脈親情。不論是臺北中國文化大學的演出結束後,臺灣同學邀請藝術團同學品嘗臺灣小吃、雙方進行舞蹈切磋和交流,還是新竹清華大學演出結束後,臺灣的師生們紛紛與藝術團同學們熱切交流,親密合影,依依不捨,亦或是在臺北市立啟聰學校,臺灣的同學們與藝術團的同學們同臺演出、互留聯繫方式約定北京再見,相同的語言和話題,讓兩岸的青少年通過心靈交流搭建起友誼的橋梁,增進了彼此情誼。忠信學校的陳老師在藝術團新竹清華大學演出結束後,還特意送來了媽媽親手包的粽子,真正體現了兩岸一家人的深刻涵義。

  第六屆中華文化快車:京臺兩地殘障公益交流之旅

  本次中華文化快車臺灣之行,北京心靈呼喚殘疾人藝術團拜訪了臺北市立啟聰學校,了解了臺灣殘障學校文化教育等情況並進行交流互動。同樣的身體情況讓兩地殘障青少年通過心靈的觸碰和交流拉近彼此距離,通過分享快樂建立深厚友誼,互相交換聯繫方式訂下再次相聚的約定。

  兩岸交流頻繁密切,大規模交流特別是教育交流多種多樣,但是兩岸特殊教育的交流則剛剛踏上徵程。北京市臺辦交流一處處長張小燕說,這次北京心靈呼喚藝術團到臺北市立啟聰學校拜訪,開創了北京聾啞孩子與臺灣特殊教育交流中的一個新舉措。啟聰學校葉校長也表示,希望兩岸特殊教育領域多多交流,相互學習進步。

  這是一次心靈的溝通之旅,中華文化的交流之旅,兩岸親情的互動之旅。北京市臺辦副主任高振生認為此次交流演出展示了中華優秀文化藝術,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交流活動的成功,是兩岸人民「心靈的呼喚和共鳴」,是兩岸同根同源、同宗同文的中華文化底蘊在起作用,他表示,「兩岸在文化藝術、公益事業領域擁有著廣泛交流的基礎。」

  「中華文化快車」是由北京市臺辦主導的品牌交流活動,至今已舉辦六屆。活動內容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主線,進一步拓展兩岸青少年之間文化教育交流渠道,讓兩岸青少年在交流中分享快樂建立友誼,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兩岸師生交流中發揚和傳遞,讓兩岸關係在文化的融合中不斷向前發展。(中國臺灣網記者普燕)

兩岸青少年親密交流互動。(中國臺灣網 普燕 攝)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第五屆中華文化快車「兩岸同心探索營」在臺開營
    第五屆中華文化快車「兩岸同心探索營」在臺開營 2013年02月19日 16:5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北京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2月19日桃園消息 今天上午,由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和臺灣財團法人忠信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北京紅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五屆中華文化快車暨第二屆兩岸同心探索營在臺灣桃園埔心農場開營。  探索營主任、市臺辦副主任高振生宣布開營並向參賽隊伍授旗。
  • 兩岸青少年武術文化交流活動節在福建泉州舉辦
    中新社泉州11月28日電 (記者 孫虹)兩岸青少年武術文化交流活動節28日在福建泉州開幕,吸引了兩岸185名武術愛好者、運動員參與,共同展示中華傳統武術的活力。  「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傳統武術蘊含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泉州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楊榮輝表示,泉州與臺灣一峽之隔,在泉臺胞、臺屬眾多。此次活動是兩岸青少年互動的良好體現,更突顯兩岸對交流合作、融合發展的堅守。他希望,通過本次交流活動,讓更多兩岸青少年感受中華武術的魅力,相互學習,增進了解,共同成長。
  • 臺灣少數民族青少年桂林文化體驗營雲端互動交流
    趙琳露 攝中新網桂林7月23日電(歐惠蘭 姜文驊)7月23日,2020年「關山雲海心連心、桂臺少年共奮進」臺灣少數民族青少年桂林文化體驗營雲端互動交流活動,分別在廣西桂林市橋頭小學和臺灣花蓮縣秀林鄉和平小學舉行,約70名桂臺兩岸青少年學生在雲端歡聚一堂。
  • 臺灣彰化南投小學音樂團到訪瀋陽 推進兩岸青少年文化藝術交流
    臺灣彰化南投小學音樂團到訪瀋陽 推進兩岸青少年文化藝術交流 2019年08月08日 14:4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瀋陽市臺辦副主任王莉參加了歡迎儀式,和平區臺辦主任聶英利、區教育中心及少年宮有關領導對臺灣師生的到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希望兩地更多的青少年能以文化藝術為橋梁和紐帶,常來常往、互學互鑑,攜手並肩、相親相愛,共同為中華優秀文化薪火相傳作出積極努力。
  • 兩岸百對家庭傳統文化互動親子遊活動福建晉江開幕
    圖為兩岸書法家共同書寫的「兩岸一家親」捲軸。 孫虹 攝   中新網晉江8月20日電 (記者 孫虹)20日,兩岸百對家庭傳統文化互動親子遊活動在福建晉江開幕。活動吸引了來自海峽兩岸的100對家庭、近300人參與互動,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華夏禮儀文化之美。
  • 讓中華文化滋養青少年心靈
    該平臺結合動畫、遊戲以及互動文物學習等多元媒介內容,讓更多年輕人有興趣去長期系統地認識與學習中華文化。  周功鑫表示,兩岸同根同源,中華文化是兩岸和全球華人共有的資產。民進黨在臺灣推動「去中國化」,已經讓臺灣一部分年輕人的觀念出現偏差。兩岸要共擔民族大義,實現民族復興,要善用中華文化的力量。弘揚中華文化,需要兩岸共同努力。她希望兩岸能一起建構一個大平臺,讓一般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可以輕鬆、系統、長期地學習中華文化,「認識中華文化,會提升人的智慧,也可以建立年輕人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 少兒電影之旅表演《孔融讓梨》 傳播中華文化
    精彩的電影之旅讓小營員和家長們收穫了知識更收穫了友誼。  打造電影新標杆 全方位體驗電影無窮魅力  此次少兒電影之旅,建立了一個以青少年視角了解和學習電影的實踐平臺。它為擁有電影夢想、喜愛電影文化的青少年開通了一條與電影親密接觸的互動通道,將電影的無窮魅力展現在充滿求知慾望的中小學生面前。
  • 疫情下,兩岸文化交流走上「雲端」
    臺灣啟英高中學生陳冠宏的攝影作品《戲曲之子》,在2020「郎靜山青少年藝術獎」滬臺攝影交流展上榮獲了金獎。    「我喜歡用照片寫故事,記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捕捉每個精彩瞬間,其實就是培養對美的感受。」在21日兩岸同步舉行的頒獎儀式上,陳冠宏通過視頻分享了獲獎感受。
  • 京臺殘障青少年同臺表演 用歌聲傳遞親密友情
    北京市臺辦副主任高振生率領第六屆中華文化快車——北京心靈呼喚殘疾人藝術團一行來到臺北市立殘疾人學校啟聰學校進行交流拜訪,受到學校師生的熱情歡迎。這是在京臺兩地殘障青少年互動交流的時候,發生在臺北市啟聰學校禮堂溫馨動人的一幕。小女孩的音調不那麼準確,幾乎是用念的方式在演唱,但這並不妨礙她與大家分享音樂和快樂。在他們合唱過程中,所有在場的殘疾孩子都興奮地站立起來,一起揮舞雙手,聽不到聲音的孩子們則通過手語老師的引導來「傾聽」歌曲。兩岸青少年間締結起的深厚情誼在歌聲中越加牢固,親密無間。
  • 兩岸交流結情誼,中華文化共傳承
  • 弘揚漢字藝術 溯源中華文化——2018「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在臺北...
    今年,第八屆「兩岸漢字藝術節」由原中華文化總會會長、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先生邀請繼續在臺舉辦,並將本次活動更名為「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以體現兩岸對於漢字文脈的共同探索和傳承。兩岸學者對於漢字及其文化內涵進行了深入的學術探討和交流,對促進兩岸藝術家和學者對以漢字藝術為載體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傳承和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文化交流+研學旅行」開啟港陝青少年文化交流新模式
    2018年4月初,通過香港陝西青少年文化交流促進會牽線搭橋,香港培僑中學與延安中學結成友好學校並來訪問。兩校學子同上一堂課,培僑中學師生還參觀了棗園革命舊址,參加了黃陵祭祖大典。內容豐富的旅程,讓他們感觸良多。而這一次跨越萬水千山的相逢,早在九年前就埋下了伏筆。
  • 2011海峽兩岸青少年文化藝術交流展演活動臺北開幕(組圖)
    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少年演員們聯袂為現場的觀眾奉上了一場集舞蹈、歌曲、器樂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精彩演出。這場演出也意味著「2011海峽兩岸青少年文化藝術交流展演」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演出的結尾更是成為全場的大聯合,兩岸的青少年演員們共同登臺,載歌載舞,一首在海峽兩岸都膾炙人口的《阿里山的姑娘》,將現場帶入了高潮,引起了臺下的陣陣應和。  黃埔軍校同學會副秘書長、2011大陸青少年文化藝術赴臺交流團團長傅鐵生表示,這次交流團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展藝術才能、架友誼橋梁。在他看來,青少年代表著國家的希望,代表著兩岸關係的未來。
  • 蔡英文「兩岸文化交流」的算計與謬誤
    「洗綠文總」的層層謀算  筆者認為,蔡英文拿下「文總」是希望能接管其作為兩岸民間交流渠道的功能,以「中華文化」尋求兩岸破冰,再以「官方」身份坐收紅利,又將兩岸交流維持在低水平限度上。  首先,蔡英文早已籌謀奪回兩岸文化交流渠道。其一,馬時期,「文總」積極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有「兩岸漢字藝術節」、《中華語文大辭典》以及「中華語文知識庫」等兩岸合作成績,蔡當局不能坐視藍營掌握此溝通渠道。 其二,出任「文總秘書長」的林錦昌是蔡布下的暗子。
  • 「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臺北開啟茶文化之旅
    「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臺北開啟茶文化之旅 2015-01-26 13:44:47中新社發 邢利宇 攝   中新社臺北1月26日電 (記者 邢利宇 路梅)以「茶文化之旅」為主題的第二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26日在臺北開營。  30位來自兩岸近20所高校的大學生,未來8天將在臺北、臺中和高雄三個城市參加各種茶主題活動,包括聽茶文化講座、參觀北埔茶文化博物館和日月潭老茶廠等。
  • 評論:蔡英文「兩岸文化交流」的算計與謬誤
    不過,民進黨卻稱蔡此舉是對大陸釋放「文化交流善意」。此種奇怪論調並非綠營思維混亂,而是蔡「洗綠文總」在顯見的「文化臺獨」意味之外,有環環相扣的謀算。  「洗綠文總」的層層謀算  筆者認為,蔡英文拿下「文總」是希望能接管其作為兩岸民間交流渠道的功能,以「中華文化」尋求兩岸破冰,再以「官方」身份坐收紅利,又將兩岸交流維持在低水平限度上。
  • 陳思思憶臺北演唱會 搭建兩岸文化交流橋梁
    增進兩岸四地文化交流,弘揚中華文化,這是陳思思的夢想。  由多位圈內重量級人士共同打造、陳思思首次擔任製作人的最新專輯《中國夢》也新鮮出爐,封面上,陳思思身著一身古典旗袍,配上古色古香的水墨山水畫,為封面設計加深了不少厚重感。
  • 滬臺兩岸文化教育交流活動在教院附小舉行
    ,創意未來」滬臺兩岸文化教育交流活動在教院附小隆重舉行。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區臺辦主任徐育清、區教育局紀委書記趙彩芹、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李繼紅陪同參加本次活動。隨後,他們參觀了「智慧機器人」、「版痕印跡」、「丙烯創意」、「七彩紙藝屋」、「水墨飄香」、「墨香風韻」等校本特色課程,並與附小的孩子們一起交流互動、繪畫書寫。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暨兩岸藝術家論壇成功舉辦
    本次論壇分幾個板塊,兩岸藝術家視頻連線互動交流是本次論壇的一大亮點,兩岸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們圍繞論壇主題,暢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共敘期盼祖國統一的愛國情懷;一致表示,兩岸同胞要始終發揮中華文化的基礎性紐帶作用,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促進經濟文化造福人民。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的「空中相遇」
    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及各界人士將圍繞「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傳承」、「文創產業的機遇與挑戰」及「兩岸藝術交流」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和討論,為促進兩岸人文思想領域的對話交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維護兩岸同胞共同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