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資產盤活了

2020-12-22 瀟湘晨報

來源:經濟日報

農村集體資產是農村發展的物質財富,包括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森林、草原等資源性資產,用於集體經營的房屋、機器設備等經營性資產,提供公共服務的教育、衛生等非經營性資產。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對保障農民權益、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業內認為,這是一項可以媲美「大包幹」的重大改革,是農村改革的第二次飛躍。

總體看,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就是讓農民群眾成為集體經濟發展的真正參與者和受益者。通過將集體資產以股份或者份額形式量化到本集體成員,建立健全產權明晰、運轉高效的體制機制,為放活資源打下堅實的制度基礎。一方面,可以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使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另一方面,可以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更多權能,優化農村各類資源要素配置。

要看到,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農村集體資產存量不同,農民群眾的意願訴求多樣,推進這項改革不能搞一刀切,需要探索多元路徑。集體資產是各個歷史階段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勞動成果的累積,因此成員身份確認應當涵蓋各個階段的不同群體,既要尊重歷史,也要兼顧現實。各地要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妥善應對新增人口的利益訴求,確保改革進程中農村和諧穩定。要根據不同地區特徵條件確定重點任務,因村制宜,鼓勵集體經濟組織探索多渠道、多業態、多元化的發展模式。(農 興)

【來源:中國經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如何盤活利用農村集體資產資源 濰坊寒亭朱裡街道這樣做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2日訊 近日,記者從濰坊市寒亭區朱裡街道了解到,針對當前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中存在的交易不規範、流轉不順暢、利用率較低等問題,朱裡街道創新思路舉措,通過搭建交易平臺、實施綜合治理等措施,多渠道盤活利用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推動資產資源優化組合、城鄉要素優化配置,
  •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試點改革:整理、盤活與收益分配
    農用耕地、宅基地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這「三塊地」是當前農村最主要的資產。農村耕地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責任,有著嚴格的保護制度。因此,只有宅基地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具有一定的開發潛力。那麼,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在大量農村居民向城市遷移的背景下,農村基層組織能否通過整理宅基地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盤活這兩塊沉睡的資產,為鄉村振興提供資金保證呢?
  •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今年底完成
    新京報訊 據央視網消息,為了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我國從2017年起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按照中央統一部署,今年年底將基本完成。近日,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清產核資進展順利。
  • 有的放矢 先行先試 盤活農村「沉睡資產」
    人行古田縣支行圍繞如何「盤活」農民手中的資產、有效破解農民貸款難等問題,在省內率先出臺「兩權」貸款試點工作方案和暫行辦法,支持金融機構開展試點工作,在破解農業農村發展「抵押難、擔保難」問題上大膽探索、先行先試,點、面、量、模式多維度創新,讓農民擁有更多財產權利,有效盤活了農村資源、資金、資產,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 紮實開展全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
    許多村將近年來財政項目投入到集體經濟組織形成的固定資產納入帳內管理,清理了一批有失公允的經濟合同,核銷了一批債權債務,盤活了一批閒置資產,豐富了集體經濟發展路徑。今年3月,我們向黨中央、國務院報送全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報告;4月,以國務院名義向全國人大作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報告,報告了全國農村集體家底基本情況。
  • 「晉源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專題報導之三」搭建平臺盤活資產 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太原市晉源區95個建制村全部成立了集體經濟組織,農村社會生產力不斷解放和發展,實現了「閒置資源盤活、集體經濟壯大、農民穩定增收」的喜人變化。這其中,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 盤活集體資產,萍鄉這棟大樓50萬租金漲至243萬!
    經開區社會發展局是負責農村農業「三資」管理(資產、資金、資源)的職能部門。該局副局長彭世國介紹,村級樓宇是指村屬寫字樓等商用樓宇,樓宇經濟就是讓這些資產發揮最大價值,通過出租等方式,產生經濟效益,最終達到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改善村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 全國農村集體家底摸清:農村集體土地總面積65.5億畝
    這是改革開放後規模最大的一次清查,取得了許多積極成效——資產權屬更加明晰,大量閒置的村集體資產得以盤活,促進了資產保值增值,將推動集體資產管理機制進一步規範。  農村集體資產是億萬農民長期辛勤勞動、不斷積累的寶貴財富,是發展農村經濟和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 濟源:農村集體資產股權抵押貸款 實現「土地生金錢生錢」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海濤 成利軍  將村裡的山頭、水庫、樹林等集體資產作價評估,然後從銀行貸來款,然後投資興建各種旅遊設施,然後掙來人民幣——這就是濟源市承留鎮花石村的致富經。5月17日,該村黨支部書記周全喜對記者說:「這樣既盤活了農村集體資產,又能使土地生金錢生錢。」  5月17日,一個來自山西晉城的旅遊團,讓花石村瞬間熱鬧起來。廊橋、民俗街、商水湖、桃花源、商山寺等,都成了遊客們賞玩拍照的好地方。「這些設施建設的其中一部分資金就來自於村裡集體資產股權抵押後貸來的資金。」
  • 京郊萬億農村產權 如何盤活助力鄉村振興
    出租之後,既能夠盤活閒置資產,使閒置資產創造利潤,也可以滿足尹各莊村52名適齡幼兒入園需求。北京農村產權交易所提供的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集體資產呈幾何態勢增長。1980年,全市農村集體資產只有29億元,到今天,已經接近萬億。「這些資產是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物質基礎。」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馮興元表示。
  • 全國農村集體家底,摸清了(經濟聚焦)
    據統計,全國共有集體土地總面積65.5億畝,帳面資產6.5萬億元。清產核資反映出我國農村集體資產的基本面貌,為進一步開展管理和運營提供了重要依據。 這是改革開放後規模最大的一次清查,取得了許多積極成效——資產權屬更加明晰,大量閒置的村集體資產得以盤活,促進了資產保值增值,將推動集體資產管理機制進一步規範。
  • 關於南譙區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改革試點方案的政策...
    死資產」為「活資產」盤活利用模式:主導「農戶+村集體+社會資本」的盤活模式,探索農戶+村集體+>社會資本合作、村集體+社會資本合作、農戶自營、村集體自營、農戶+村集體聯營 、市民下鄉6種盤活方式。,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競相迸發,為全省農村閒置房屋(宅基地)盤活利用工作提供南譙經驗和南譙樣本。
  • 永康西朱村建設標準廠房盤活村集體留用地喚醒沉睡資產
    走進一看,開發區綜治辦主任戴建仁和西朱村村兩委正在商議村集體留用地規劃設計、資金籌備及有關開發建設的方案。「西朱村的村集體留用地有4萬多平方米,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已經閒置了將近11年。盤活村集體留用地喚醒沉睡資產,成了眼下村民的迫切希望。」戴建仁告訴記者。
  • 盤活閒置農房,喚醒「沉睡的資產」
    如果能有基層政府的參與,以產業聯合體或者合作社的形式,共同開發,共同設計,將有助於盤活農村閒置房屋,增加農民收益,也必將助推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來了還想再來的地方 土地是命根子、農房是安身之地,這兩樣是農民最核心的資產。而隨著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多的土地和農房閒置,導致資源嚴重浪費。振興鄉村就是要圍繞農民核心財產「房、地」來提供創新服務。
  • 西海村:盤活閒置集體資產 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引進這家企業,一是盤活了一年當中大部分時間處於閒置狀態的村集體資產,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二是為周邊村民提供了部分就業崗位,讓人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三是解決了農戶辣椒銷售問題,為村裡辣椒種植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保障。今年西海村種植的3100畝辣椒基本都被這家企業收購了。」
  • 南陽探索農村土地流轉「三權分置」新模式:盤活農村土地,喚醒...
    加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保障村集體和農民財產權益,強化村集體對集體土地所有權權屬地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淅川縣九重鎮張河村的變化就是一個生動的典型事例。我市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集體成員身份確認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清查核實農村集體資產172.49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30.85億元,非經營性資產141.64億元,集體土地總面積3567.51萬畝(其中農用地總面積3076.47萬畝)。
  • 農村集體家底摸清了?集體資產都包括哪些,快來收下這份清單
    導語:農村集體資產改革已接近尾聲,全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目前已基本完成。據統計,全國共有集體土地總面積65.5億畝,帳面資產6.5萬億元。其中一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已經完成了(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登記發證工作,也有不少村民已經拿到了村合作社的股權證。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完成後,使得資產權屬更明晰,這樣為農村集體資產進入公開市場流轉交易奠定了基礎。這幾年在全國成立的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將會成為農產改革成果的一個很好的承接者。
  • 象山黃避岙盤活閒置資源,鄉村發展提質增效
    近年來,象山縣黃避岙鄉按照「盤活閒置資源、融合產村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的思路,以深化「三權分置」改革為基礎,創新驅動「旅遊+」招商效應,通過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社會參與的方式,積極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民閒置用房、農村閒置集體資產,有效促進了產業融合發展,閒置資源盤活成效不斷顯現
  • 舊辦公室成扶貧車間、棄用教室變休閒農莊……看這裡怎樣盤活農村...
    村集體經濟以村裡的閒置資產入股,開辦餐廳所用的閒置教室,就是其中一項入股資產。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農村地區一些棄用教室、舊辦公室成了閒置資產。 「看著平整的操場和寬敞的教室,就那麼空著,總覺得浪費。」河堰村黨支部書記李建東說,操場能停車,教室空間大,發展第三產業條件非常好,村兩委經過商量後,決定想辦法將其利用起來。
  • 「共享農莊」把農村空院子盤活了
    如何讓農村裡的閒置農房「活」起來?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放活農村宅基地與農村房屋的使用權,通過農村閒置宅基地與閒置農房的多元化利用為鄉村振興戰略助力。在北京的郊區,正有超過2000套的閒置農房通過「網際網路+」與城市租賃需求對接,努力探索盤活閒置農房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