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飛:解決民企融資問題 要從根本改變歧視民企的機制

2020-12-23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如何看待中小民企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解決民企融資問題,要從根本上改變歧視民企的機制。」

11月15日,恆豐銀行在京舉辦民營企業戰略合作籤約儀式,與15家民營企業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在籤約儀式前,國美控股集團常務副總裁周亞飛接受新京報採訪時作了以上表述。周亞飛直言,從銀行角度考慮,銀行貸款實行終身責任制,相對民企,銀行更願意貸款給國企、央企。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為解決民企融資的問題,多位監管人士和相關部門提出了「盡職免責」的說法。比如,10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第十次專題會議。會議提出,提高民營企業授信業務的考核權重。同時強調,健全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對已盡職但出現風險的項目,可免除責任。

「其實,大家還是有一個疑問,做到什麼程度算是盡職了?只有盡職才能免職,你要是說我不盡職,這個責任還是免不了。」周亞飛說,要解決民企融資問題,要從根本上改變歧視民企的機制和意識。機制改合理了,銀行的工作人員才能從內心真正轉變意識。

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編輯 王宇 校對 李立軍

相關焦點

  • 重拾信心再出發——民企融資狀況調查
    民企經營和融資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去年下半年以來,從中央到各部門、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扶持政策,吹響支持民營企業的集結號:多地政府成立或聯合推動相關機構成立民企紓困發展基金,央行定向降準釋放流動性、設立定向中期借貸便利工具和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銀保監會推進民企貸款盡職免責機制和考核激勵機制……去年11月1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讓支持民企獲得一錘定音的明確。
  • 解決痛點難點,助力民企「破壁」發展
    「著力破解制約民企發展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充分發揮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當前仍需不斷改革。」 增強民企的安全感、獲得感 政策環境是民營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實施意見》圍繞解決企業稅費負擔重、融資難、融資貴,拖欠帳款等問題,提出精準有效的政策措施。
  • 國開行原副行長劉克崮:完善貸款制度安排 從根本上解決融資難問題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完善貸款制度安排,從根本上解決融資難融資貴作者:劉克崮、劉紅燦、趙小廣、高慧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以來,各級政府和金融部門密集出臺政策,融資難融資貴明顯緩解。這種反差說明,融資難融資貴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應梳理痛點堵點問題,並從制度安排上探尋根源,在此基礎上對症下藥,精準施策,從根本上破解民企融資難題。
  • 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資產盤活是提升民企融資能力的...
    5月21日,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要增強民營企業再融資能力,建議放開民營企業資產和資本的流動性,通過資產盤活,進一步釋放資本流動性,增強民企的融資功能,在更大程度上拓寬融資渠道。另外,李飈建議出臺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降低民企融資成本。
  • 觀瀾|山東民企首次跌出民企500強前十,如何走出陣痛期?
    比如,有的企業則是因為環保問題,不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這一種情況其實是一種好事,說明山東正將環境治理放在重要位置,要經濟效益,但更要關注社會效益。山東魏橋和信發集團名次滑落,主要是因為環保問題而關停了一些違規產能。
  • 小民企四盼:友善尊重,一視同仁,改善信貸環境,說話算數
    但有的項目,確實存在歧視、排斥民企的現象。一視同仁對待所有合法合規市場參與者,尚需進一步落實。盼改善信貸環境多家小民企反映,在一些金融領域,他們被貼上了「信用不佳」標籤。銀行對中小民企一般只提供流動資金貸款,很少提供項目貸款,每個貸款周期(一般為1年)都要本息還清才能借新。
  • 近期四大行支持民企小微措施匯總
    一是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一視同仁地對待國有企業、外資企業與民營企業,全力支持優質民營企業發展。二是要建立服務民營企業長效機制,完善服務民營企業內部考核機制,建立健全對民營企業授信業務的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建立民營企業「白名單」。
  • 中科建收取民企掛靠費 專家:這是「偽國企」典型案例
    引發廣泛關注的「中科建」案中,頻頻浮現國企與民企的新型「掛靠」模式,讓融資市場二元化再度成為焦點。12月9日,在洪範法律與經濟研究所主辦的「國企與民企:合作與博弈」主題論壇上,洪範法律與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王湧表示,這是掛靠國企的「偽國企」典型案例。
  • 民企發展之路—勇敢走出去 提升靠自己
    「放手、放手、再放手」  「政府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總的來講就是要放手、放手、再放手!」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張維迎發出強烈呼籲。  中國民營企業聯合會會長保育鈞認為,當前民營企業發展仍面臨四大難題:市場準入、稅費負擔、融資困難和權益保障。
  • 解決發展中的痛點、難點 江蘇發布「支持民企發展22條」
    解決發展中的痛點、難點 江蘇發布「支持民企發展22條」 2020-12-18 1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東方園林再獲24億融資 民企的「春天」或不遠
    根據協議精神,雙方將共建投融資平臺,後者為前者提供優質、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和融資服務,華夏銀行在5年內,意向性為東方園林提供合作額度不超過人民幣24億元的融資服務。在此之前,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已經給予東方園林8億元綜合授信,其中2億元已放款。  籤約儀式上,東方園林董事長何巧女表示:非常感謝華夏銀行等各大銀行近期以來對企業的鼎力支持。
  • 中科建收取民企掛靠費,專家:這是「偽國企」典型案例
    引發廣泛關注的「中科建」案中,頻頻浮現國企與民企的新型「掛靠」模式,讓融資市場二元化再度成為焦點。12月9日,在洪範法律與經濟研究所主辦的「國企與民企:合作與博弈」主題論壇上,洪範法律與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王湧表示,這是掛靠國企的「偽國企」典型案例。
  • 如何正確理解國企與民企的關係
    問題的關鍵不僅在於必須有企業組織能夠執行核心國家發展戰略,而且在於國民經濟增長中往往存在對大量公共產品和對克服具有外部性的產業鏈瓶頸結構的巨大需求,況且市場經濟在日夜精細的社會分工和產業分工條件下會出現大量的協作失靈問題。這些需求和市場失靈無法被市場機制本身滿足和解決,必須依靠國家力量。
  • 2018年民企很困難,今明兩年會如何?
    過去的2018年,民營企業經歷了比較艱難的一年,一些民企還出現了倒閉現象。因此,很多企業家在問,明後兩年的情況怎樣呢?形勢會發生變化嗎?民企的困難會加劇嗎?  2018年,確實是民企非常艱難的一年,也確實出現了一些民企困難加劇、效益下降、運行艱難的現象,一些民企還被迫倒閉,甚至包括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也關門的關門,倒閉的倒閉,形勢比較嚴峻。  而從目前的情況以及對明後兩年的形勢判斷來看,應當是喜憂參半,從外部形勢和市場環境來看,民營企業的困難會加劇,矛盾也會進一步爆發。
  • 巴南精準施策為民企構築創新「土壤」
    「作為一家民企,能在這些高精尖領域有此作為,與創新密不可分。」巴南區一負責人說,民企佔該區企業數量95%以上。巴南區就聚焦民企創新,針對其創新過程中遇到的資金、人才等問題精準施策,逐步構築起民企創新發展的「土壤」,為巴南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多部門全方位助力民企發展
    財政部與工信部10月底聯合印發《關於對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實施降費獎補政策的通知》,中央財政將在2018年至2020年每年安排資金30億元,依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務信息報送系統」相關數據情況,對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費率等政策性引導較強的地方進行獎補。
  • 高劍生委員:讓平等的法治環境成為保護民企的「牙齒」
    調研中,不少民營企業家直抒胸臆,他們需要是平等的保護,是法律制度性的、持續性的保護,是認真兌現、必須做到,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有牙齒的保護。但目前仍有一些政策不能一視同仁,在處理歷史遺留問題上不擔當,在處理經濟、社會事務中講政策多,講法律少。
  • 如何正確理解國企與民企的關係-虎嗅網
    問題的關鍵不僅在於必須有企業組織能夠執行核心國家發展戰略,而且在於國民經濟增長中往往存在對大量公共產品和對克服具有外部性的產業鏈瓶頸結構的巨大需求,況且市場經濟在日夜精細的社會分工和產業分工條件下會出現大量的協作失靈問題。這些需求和市場失靈無法被市場機制本身滿足和解決,必須依靠國家力量。
  • 一錘定音,民企放心了!評論:人心就是最大的國運
    習主席了解民營企業當下發展的困難和問題,堅決要求各級黨政機關進一步幫助支持民企的發展,並對民營企業家最關心的減稅降負、解決融資難、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等六件大事作出了積極安排。 3.新希望 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多年沒解決好的老大難問題。這次總書記提出,「把銀行業績考核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掛鈎,解決不敢貸、不願貸的問題」,使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民營企業看到解決融資難問題新的希望。
  • 民企債務危機持續發酵 東旭光電加持科技創新破困局
    由於存在天生的脆弱性,民企融資難的問題一直無法有效解決,再加上外部融資環境的不利變化,信貸投放傾向於國企而非民企,非標資產大幅收縮成為壓倒民企再融資的最後一根稻草。光大證券固收研究團隊指出,自2018年集中違約以來,民企債券大量違約的趨勢並沒有得到實質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