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phis教育觀察隨筆

2021-02-15 白頭原版閱讀與英文寫作

轉眼到Memphis快三年,一家人都是老師,生活一直圍繞著校園。剛來時處處新鮮,寫下過一些教育觀察,細節處能夠反映出中美教育的差異。(Warning: 以下是流水帳!)

2017年初第一次到Memphis,見到白頭爸爸Alan。Alan熱愛教育,40歲從政府部門辭職成為一名教師和歷史學家。退休後也閒不住,繼續他的內戰史研究,同時回到White Station High School繼續當Knowledge bowl教練。有一次訓練學生時,也帶上了我。Knowledge bowl 就是百科知識競賽,從這所全市最好的中學裡再選出五名最優秀的學生訓練。Alan說華裔和印度裔小孩聰明勤奮,往年都有華裔和印度裔小孩入選,不過今年沒有,有一個非裔小孩,他特別棒,才9年級。幾個高中生落落大方,Alan介紹完我,就有人用中文跟我打招呼。旁聽了整個訓練,基本是快速問答,學科涵蓋數理化、文史地、政經法、心理、邏輯、音樂藝術和時政,幾個高中生思維之敏捷、知識面之廣博是很少見的,Alan在一旁push:「還不夠快!」 相比中國基礎教育,美國的基礎教育更加寬口徑,在中學階段就給學生更多選擇。

之後大致參觀了這所中學,有一幅海報很有意思:

同學oldlamp注意到:「思而言,言而行,行而成習,習而成人格,由人格而命運。這種修養和用力的方式很不一樣。"  我想同學說的是和中國傳統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修養和用力方式不一樣。2018年夏天再次到Memphis, 一個月後我就開始在Greater Memphis Chinese School教5年級華人孩子中文。這是一所Non-profit家長互助式周日學校,所有人都是兼職,很多老師就是家長。跟之前帶五年級的王老師取經,世界多麼小,她還是北大社會學系友。除了教學安排,價值方面強調最多的是公平和非暴力,王老師說女兒在自己班上,沒有特殊對待,直到結課那天她才告訴全班「這是我女兒。」 一開始我以為老師跟班走,後來才知道,老師只教固定年級,學生升班換老師,這也是為了公平。王老師解釋:「如果老師跟班,受到喜歡的學生當然高興,不被喜歡的就一直很難受。」 美國家長期待孩子得到公平對待,而不是特殊優待,制度設計也在保障這一點。國內很多父母,可能一方面抱怨老師不公平,一方面期待自己小孩得到特別關照,而不是公平對待。如果大家都這樣想,就必然沒有公平的環境。

桌椅分組擺放這種空間安排體現出鼓勵teamwork,除了聽講,學生之間的互動和相互學習也十分重要。白頭先生給我的課堂建議,都是關於小組工作的。後來我和中文學校另一位老師——大學剛畢業入職Fedex的九零後聊起來,他非常觸動地說:「大學教授志願服務,為中小學生上課,一教就是十年,這是我所看到的最理想的教育。」 這所用愛發電的周日學校,也吸引了優秀校友回來繼續服務。疫情讓人無法出門,課程改為線上後,中文學校迎來了藤校大學生校友回來當老師,也有外州學生來選我們的課。我知道國內也有一些類似的組織,再多一些多麼好,教育需要很多很多愛。

Germantown High是白頭先生工作的學校。有一次IB Anthropology任課教師Mrs.Schoonover請我去講田野調查,得以看到米國高中生的人類學課堂。兩個45分鐘的lecture,學生問了無數問題,旺盛的求知慾和思考問題的深度都讓我印象深刻。特別感慨的,還有米國高中教師強大的教學自主權,教材和三本指定閱讀民族志都是教師自己選的。

這本《小地方,大論題》高丙中老師帶隊研究生譯過,同學王玉珏是譯者之一,他還送過我中譯本,拜讀過。這次課後,學生有一個月時間自己選題去做一個小型參與觀察,寫一篇民族志報告,佔20%的課程成績,米國優秀高中生所能得到的社會科學訓練實在是太好了。教育者篤信的理想是讓學生成為自己,除了寫作規範,並不會對選題做限制,正如Marva Collins教導的: Trust yourself. Think for yourself. Act for yourself. Speak for yourself. Be yourself. Imitation is suicide.

有一次跟John參加他以前學校Central High School的聚會。很多老師都在稱讚當年考上耶魯的一個女生,她是葉門移民,母語是阿拉伯語,6年前還不會說英語,畢業時就橫掃很多學科的第一名。老師們稱她superstar,John也教過她,我在北京時就聽說過,富有傳奇色彩的一個人。坐我對面的是一名歷史老師,問她教什麼,答Facing history and ourselves. 這是什麼?就是學習奴隸制、集中營、宗教戰爭這類歷史上的災難,綜合運用社會學、心理學方法去分析產生原因,以期反思並面向自己與未來。很多美國高中開這門課,我還查到了一個同名NGO, 在全國範圍內培訓教師和推廣這門課。把歷史學家的任務給到高中生,這才是真正面向未來的教育。2020年夏天我帶第一個白頭小班講Giver,就使用了來自Facing History and Ourselves & Voices of Love and Freedom提供的教案。網址在這裡:https://www.facinghistory.org

2018年底,我開始在Memphis最好的私立中學之一Saint George Independent School教中文和代課。學校一面靠湖,三面被五彩的森林所包圍。吸引我的是學校走廊裡的畫展和圖書室。雖然只是兼職,錄指紋由安全部門做背景調查、保護兒童知識培訓(Safeguard God's Children)以及測試,一樣都沒少。學校太美了,照片貼出來,親友說就像是哈利波特的Hogwarts.

關於我們:

我們是居住在美國田納西州的80後英語老師,在中美兩國有10多年教育經驗,願在此和大家分享教學筆記與心得,不定時發布課程信息。也歡迎關心教育和英語學習的teenagers、家長和教師同行跟我聯繫,切磋琢磨,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大季家恆祥園 教育隨筆《有趣的沙池》
    大季家恆祥園 教育隨筆《有趣的沙池》 2019-10-28 21:57:00 來源:
  • 讀法國《蒙田隨筆》的筆記:教育學生儘可能不用「禁止」等詞語
    這給我們家長和教育人提了個醒:教育孩子和學生不能用「禁止」、「嚴禁」等話語。我們做家長的父母們也值得注意,平常在教育孩子時,除了安全方面的對孩子的安全構成威脅的,比如家裡的電方面的不要用「禁止」之類的詞語,一般情況下不要用這類用語。
  • 讀《蒙田隨筆》的教育精句,這些妙語對父母教育孩子非常有用
    據我觀察,他們很少安排他們接受勞動教育,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每天為孩子煮兩頓飯,中學生每周星期回來拿錢給他們,其餘就不怎麼管了。城裡的兩三歲孩子害怕在地上摔倒跌倒,生怕衣服被灰塵和泥土弄髒了。我身邊同事的有的孩子一歲多不會爬行。總的來說,是父母教育觀念出了偏差。
  • 幼兒園教育一日反思和隨筆
    學前教育的質量,會深刻影響孩子的一生,幼兒園做好一日反思和隨筆記錄是尤為重要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地關於幼兒園教育一日反思和隨筆,歡迎大家前來參閱。幼兒園教育一日反思和隨筆【1】幼兒園教育一日反思和隨筆【2】孩子控制欲強怎麼辦班裡的劉瑜小朋友是個漂亮的小女孩,但性格十分要強,前幾天在教室門口拉著媽媽的手不放開。還哭鬧著:我不想上幼兒園……她媽媽和我聊了聊他在幼兒園的表現,我就說孩子在園裡表現一直很好,經常幫助別人。三位老師也經常誇獎她,沒理由排斥上幼兒園呀?
  • 蒙田的遺產:現代隨筆四百年
    在後世不計其數的崇拜、仰慕和追隨者中,很少有人比伍爾夫(是的,很少有人比伍爾夫更懂蒙田)對蒙田及其隨筆藝術的評價更精妙的了:「這種議論自己,根據自己的異想天開繪出人物全貌、重要性、色彩和周界,描繪出其迷亂、多姿和瑕疵——這種藝術只屬於一個人,即蒙田。……通過不斷試驗,通過對最微妙事物的觀察,他最終成功並神奇地調節了所有組成人類靈魂的這些難以捉摸的成分。他竭盡全力抓住了世界之美,獲得了幸福。」
  • 隨筆(教育)之一
    近日接連接到「頭條」的問答邀請,其中有關教育問題的居多,在醞釀答覆的同時,也勾起了我的興致,想著寫幾個隨筆,也一併回答了問題。 一是如果老師上課打了不聽話學生的手板,家長要求老師90度鞠躬道歉,合理嗎? 尊師重道是我們國家的傳統,這種情況要是發生在民國以前甚至改革開放之前,家長的做法都是會被口誅筆伐的,所以那時候家長們可能都沒人敢提這種要求。
  • 【尋訪重慶最美女教師】她堅持25年寫教育隨筆 記錄孩子的童真童趣
    ,25年堅持寫教育隨筆,記錄與孩子的幸福瞬間;她的課堂總是充滿生機活力,作文課上包粽子、古詩課上畫圖畫……她就是觀音橋小學三年級二班的喻登紅老師。難忘的開學第一抱……」這是喻登紅的隨筆《開學第一抱》中記錄的場景。    25年來,師生間這樣的小趣事,喻登紅總是記錄下來。孩子們的調皮、孩子們的童心、孩子們的成長……都留在了她的教育隨筆裡。    喻登紅不僅自己寫隨筆,還把孩子們的單元作文修改出書,鼓勵家長為孩子的書籍編寫序言。「我們班的孩子個個都是小作家!」她滿是自豪地說。
  • 中山教師陳姍姍:每天早上5點起床,堅持寫教育隨筆
    &nbsp&nbsp&nbsp&nbsp南都訊 記者呂婧 「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的這句話,是陳姍姍堅守的信條。陳姍姍,中山市第二中學數學老師,她有一個習慣,每天早上5點起床,記錄教學點滴。「終生學習,閱讀相伴,是我對高三畢業生的寄語。我希望自己首先成為這樣的人」。
  • 關於孩子教育的隨筆一
    《關於孩子教育的隨筆一》 記的超過10天這樣長時間陪伴孩子還是在四五年前了,這次利用十一放假在家的半個月時間,好好陪伴了家人,尤其格外重視和兒子的相處。最近兩年雖然經常在外地,但一直在通過各種途徑學習孩子的教育之道,並同時在努力建設一條關於我們爺倆的溝通綠色通道。
  • 《蒙田隨筆》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典之一
    作者以對人類感情的冷峻觀察和對西方文化的冷靜研究,旁徵博引許多古希臘、古羅馬作家的論述,萃取各種思想和各種知識的精華,對自已的經歷與思想的轉變作了大量的描寫與剖析,最終使作品成為16世紀融百家思想的總匯。創作背景蒙田隨筆在16世紀後半期的法國,文藝復興思潮和宗教改革運動都已走過了一段相當長的路程。特別是宗教改革運動發展之迅猛,讓人驚異。
  • 隨筆裡隱藏的那些秘密
    最現實的益處,就是可以應對考試;從長遠來看,那是成長記錄,是生活感悟,是情感儲蓄,日後翻翻自己曾經寫過的厚厚的隨筆本,定然會引起無數美好的回憶,也會感謝寫作陪伴自己度過的一個個美好或者悲傷的日子,對自己的健康成長又未嘗不是一種幫助。對於語文教師而言,批改學生的隨筆也是十分有益的,能通過這種方式與學生展開交流、對話,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引導學生愛上語文、對寫作不斷產生興趣。
  • 關於《蒙田隨筆》的隨筆
    看完了80多萬字的《蒙田隨筆》。好多年沒閱讀文學作品了,聽說蒙田是隨筆這一體裁的發明者,自己平時雜亂無章、嘮嘮叨叨書寫的那些東西也算是隨筆,飲水思源去翻翻祖師爺的作品也好。從1572年正式開始寫作,到1592年逝世,在長達20年時間內,斷斷續續寫出了《蒙田隨筆》這部被稱為「生活的哲學」的宏篇巨著,為後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寫作的時期正好是明朝萬曆的早期。就西方而言,文藝復興運動已經開始,啟蒙運動尚未開啟。他比培根、莎士比亞要大上30來歲,對兩位巨子都有過很大的影響,培根的散文直接脫胎於蒙田隨筆,而莎士比亞則時常從蒙田這裡尋找靈感。
  •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計劃總結>正文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 2014-01-14 22:39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隨筆型教學論文的寫作特點
    教學論文眼下,教育隨筆的寫作非常繁榮,應該說,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隨筆簡短、隨意、取材方便、形式活潑,寫起來又不必佔用大量的時間,十分適合處在第一線的教師寫作。
  • 「全國教師讀書隨筆大賽」影響了誰
    本刊編輯部  2006年3月20日,中國教育報·讀書周刊部發出首屆「全國教師讀書隨筆大賽」徵稿啟事,從那時起,讀書周刊隨筆大賽的熱線電話就時時響起,來自全國各地教師的諮詢電話向我們表達了對教師讀書和書寫讀書隨筆的極大熱情。
  • 隨筆:德國職業教育吸引力何在
    原標題:隨筆:德國職業教育吸引力何在  2015年06月15日 17:58:21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柏林6月14日電(記者郭洋)好好的大學擺在面前不上,非要去接受職業培訓。這事兒要是擱在中國,很多家長定會覺得這孩子「瘋了」。但在德國,這還真不算什麼新鮮事兒。
  • 中考作文指導:怎麼寫好隨筆作文
    當然,中學生的隨筆寫作與作家們的隨筆創作在深度、廣度、厚度上有所不同,但在寫作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即隨意、自由、小巧、雅致、雋永,貴在寫出自己的真情,顯出自己的性靈,給讀者「一點清涼」、「一點寧靜」、「一點感動」、「一點啟迪」,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中學生怎樣才能寫好隨筆呢?
  • 滌蕩心靈的教育箴言——讀葉聖陶教育隨筆集《給教師的建議》
    又到一年的開學季,教育話題再次成為熱點。教育家葉聖陶的教育隨筆集《給教師的建議》既解析了一些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又傳授了一些貼近實際的教育方法;既有針對教師個人的教學建議,又有針對學生群體的學習良策。一開篇,葉聖陶就開宗明義,強調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他建言說,教師在做好以身作則以外,多注重言傳身教,其實就是最大的為人師表。
  • 送給所有愛書人的思想下午茶 | 《光啟文庫 · 隨筆》
    本書收錄了作者20餘年來48篇隨筆性文章,涉及歐洲近代史、思想史的研究,學界同行著作的評論,對全球化時代歷史進程的剖析,以及對歷史教育的思考等。本書為學術隨筆集,收錄作者最近十餘年的學術短論、研究札記、講演稿及訪談等文章二十餘篇。其中既有對中外學術狀況及研究方法的觀察和思考,也有對史學前沿問題的述評和討論,還有對過往學術生涯的追憶和感悟。作者欲以靈魂而流暢的筆觸表達厚重的學識,力圖在學術的「輕」與「重」之間搭建一座橋梁。
  • 隨筆 | 劉志敏:學子歸來惹深思
    ……如果家長沒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和適當的教育方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勢必會出現問題,而問題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必然會以某種方式暴露,會造成學習甚至人生方面的不良後果。家長最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應該用心觀察到孩子的發展變化,更要有適合的教育方式。前面提到,教育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但它又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可循,所以作為不經培訓便「無證上崗」的家長,勝任這份工作的確不易。但時代給了我們困難也給了我們很多成長的機會,網絡、書籍、知識講堂等等,只要我們家長用心,肯俯下身子真正地去學習,我們總會找到適合孩子特點的教育方式,在孩子一天天長大的過程中真正起到幫助和引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