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的一開始你會看到這樣一則警告:
WARNING
If you are reading this then this warning is for you. Every word you read of this useless fine print is another second off you life. Do not you have other thing to do? Is your life so empty that you honestly cant think of a better way to spend these moments?Or are you so impressed with authority that you give respect and credence to all who claim it?Do you read everything you are supposed read?Do you think everything you are supposed think?Buy what you are told you should want?Get out of your apartment. Meet a member of the opposite sex. Stop the excessive shopping and masturbation. Quit your job. Start a fight. Prove you are alive. If you do not claim your humanity you will become a statistic. You have been warned.Tyler
警告
如果你正在閱讀本文,那麼這次警告正是為你準備的。你所讀到的本文中的每個詞都是你生命中又一秒鐘的浪費。
你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做嗎?你的生命真的如此空虛以至於你怎麼都想不出另一個打發時間的方法嗎?還是你如此容易受權威的影響以至於你要呈上它所要求的一切尊敬和信任?你讀了所有你被假定應該讀的了嗎?你思考了所有你被假定應該思考的了嗎?買了所有你被告知你應當想要的了嗎?離開你的房間,去見一個異性。停止過度的購物和自慰。辭了你的工作。開始一次搏擊。證明你是活著的。如果你不主張你的人性,你將只是一個統計值。你已經被警告了……泰勒
電影簡介:
傑克是一個大汽車公司的職員,也是一個
充滿著中年危機意識的人,他非常憎恨自己的生活和周圍的一切,再加上患有嚴重的失眠症,於是為了
自我救治,他突發奇想,決定參加團體諮詢會。傑克先是參加了那些絕症患者的
相互撫慰團體,他接觸到了一個全部由患睪丸癌的人組成的社團,傑克和他們互相撫慰和哭泣,而且上了癮。
一天,傑克遇到了
賣肥皂的商人泰勒,他是一個渾身充滿
叛逆、殘酷和暴烈的行動力量的痞子英雄。剛一見面,泰勒就向傑克提出了一個奇怪的要求,他要傑克痛打自己一頓,在對打中,傑克體會到了搏鬥的樂趣,兩人因緣際會地成了好友。他們開始創建「搏擊俱樂部」:
一個讓人們不戴護具而徒手搏擊,宗旨在於發洩情緒的組織。俱樂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動規則:不許向他人談論俱樂部,只允許兩人對打等等。
地下俱樂部開始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地下組織,所有的成員都將泰勒視為
教父。泰勒以自己的
個性魔力和行動哲學吸引著那些盲從的人,他變得越來越偏激,他讓成員們到處滋事打架,到處搞破壞,砸汽車、放火、向顧客的食物中小便,他的行為越來越瘋狂。傑克對於
「搏擊俱樂部」的現況及泰勒的行為越來越無法忍受,同時,他還驚訝地發現泰勒還組織了一支軍隊,他要對社會實行更大的報復。傑克決定疏遠泰勒,但讓他驚訝的是,
每到一處,他都被認為是泰勒,並被尊為教父。這讓傑克受到了不小的打擊,他開始反思
自己到底是誰,泰勒是誰。最終他驚恐地發現,原來
自己就是「泰勒」,泰勒是「我」的人性中的另一面,「我」和「泰勒」是彼此的影子和幻象。
傑克向警察自首,泰勒也追蹤而至,在他們的撕打搏鬥中,泰勒手中的槍自然地、魔術一般跑到傑克的手中。
傑克無法擊中泰勒,於是將槍口對準了自己,可當槍響時,傑克卻發現被擊中的人變成了泰勒,他化成了一道輕煙。
電影經典片段:
我們從小看電視
希望有一天會成為
富翁,明星,搖滾巨星
但是,我們不會
那是我們漸漸面對的現實
所以我們非常憤怒
在一個平庸的時代裡
沒有動蕩與變革來證明自己的出眾才智
缺乏精神領袖而喪失靈魂皈依的源動力
我們都在麻木地飾演自己的社會角色
忠誠地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
自己所為之奮鬥的目標究竟是什麼
上學,工作,戀愛,結婚,生子,生老病死
一切都是按部就班
——電影中泰勒發表的演講
推薦理由:
個人定位的迷失(主角不斷購買貴重家具可以被看作是在尋求自我認知),
安全感的缺失(主角說過公寓有厚厚的牆,隔開一切讓人有安全感,與之後隨便找了個破房子住形成鮮明對比),
社會對人的桎梏(只有人們覺得你死了,他們才會認真聽你講話),
自我成長(自我成長要靠手淫)等等,每個人看都有不同的感覺。我認為的主題是
「自我認知」,《搏擊俱樂部》寫於1999年的美國,可以說除了「電視」「車子」「衣服」現在擴張到更多方面,跟現在的中國非常像——
我們就是一代在充斥著各種網紅臉、成功學的媒體中浸潤著長大的人,看著網絡上令人豔羨的名人和他們的生活,跟著廣告商的節日買買買和互相比包包,剩餘的大部分時間卻得面對自己平凡而按部就班的一生:上補習班-考個好學校-鍍個好文憑-找個好工作-在催促下組建家庭-生個娃-拼命加班求升職-退休在家看電視,然後死掉……到死的時候才發現,明明很努力地活了一輩子,卻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在哪裡。
「dying in slowly desperation(在緩慢的絕望中死去)",這就是我們共同面對的問題。作為一個有情感有弱點的現代人,在認識到社會的荒謬,和無力擺脫的唏噓之後,是否還能勇敢無畏地堅定走下去,而不重新遭受「失眠」的困擾?一個標準化的回答是
「即使生活如此黑暗,依然熱愛生活」,但是那只是理想的狀況。對於我們每個人普通人來說,這不是一次是否自殺的決定所能夠回答的,而需要長時間、深刻的反覆的對生活和自我的思考與拷問。即便傑克最終選擇不自殺,他也逃脫不了重新去面對「社會」與「自我」的矛盾,甚至重新去尋找互助小組的幫助。所以導演的留白是明智的,
是殺死自己,還是繼續?這個問題將會貫穿我們的一生——我們每個人都會,某一時刻,成為那個站在窗前拿著手槍的傑克,面對轟然倒塌的大樓做出自己的選擇。
結語:
希望大家都能喜歡這部電影,需要資源的小夥伴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回復
「搏擊俱樂部」即可,更多好電影分享等著你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