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消亡」在我看來,不論是爆發,還是消亡,都是自我世界重建的過程,以愛為指引,愛包含了一切,情感、欲望、物質,追求、夢想、信仰,當你成為自己世界的主宰時,上帝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搏擊俱樂部》建議20歲以上的人去看,如果你感覺看懂了,請忘掉這部電影,將記憶定格在傑克與瑪拉牽手的畫面,世界驟然崩塌,唯愛依舊如初。這也只是一個小小的建議,每個人有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愛。
《搏擊俱樂部》是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於1999年發行的一部懸疑驚悚片,電影改編自恰克·帕拉尼克的同名小說,由大衛·芬奇執導,布拉德·皮特、愛德華·諾頓、海倫娜·伯翰·卡特等主演。
《搏擊俱樂部》該片講述了生活苦悶的「泰勒」為了找尋刺激與好友傑克組成「搏擊俱樂部」,在那裡可以把一切不快的情緒宣洩,泰勒德頓也在其中完成了自我博弈,最終以愛重生的故事。
很少人會看到這張畫面,這個畫面在影片的六分二十秒左右,一閃而過,這也是導演給觀眾的第二個彩蛋,(影片有多處彩蛋)這是傑克與泰勒的第一次幻想,第一次會面,導演在影片開始就告訴了我們,一切都是幻想,一個人的兩個世界。
其實導演已經用短短十二分鐘就演完了整部電影,剩下的時間就是給觀眾好好的講解,講解一個人,一群人,一個世界,整個世界,死亡與重生,崩塌與重建,現實與虛幻的交錯重疊,最後以愛為名。
鮑伯也許是本片中唯一真實且與傑克有交集的人,鮑伯的「男人女相」,傑克在鮑伯T恤上,用淚浸染出的「笑臉」像極了小丑,「拋開所有希望就是自由」換而言之,沒有希望就沒有自由,自由建立在希望之上。
鮑伯的另一個寓意則為母親,傑克在鮑伯的主動擁抱下,奇蹟發生,不顧一切,傑克感受到黑暗,沉默,完整。生命的誕生就是一個奇蹟,孕育生命的地方,黑暗,沉默,完整,但孕育出的生命,光明,啼哭,純粹。當鮑伯死後,眾人齊聲吶喊「鮑伯寶森」,人死後,留下名字,孕育重生。
傑克冥想的心靈動物為企鵝,其實是傑克內心的欲望,對伴侶的渴望,亦是對愛的嚮往,這使傑克的心靈動物由企鵝變成瑪拉,瑪拉是否真實不得而知,但瑪拉無疑是傑克心中愛的種子,等待破殼,發芽,成長,成為愛的世界。
接下來是「泰勒」正式走入傑克的世界,此時的「泰勒」與傑克是兩個人在一個人的世界,如同「泰勒」所說「你的笑聲裡帶著絕望」,「泰勒」就炸毀了傑克有序的家,混亂的「泰勒」得以釋放,有時這個有序的世界裡,壓抑著人的心靈。
在傑克有家之前,傑克帶著憤怒回家會清潔公寓,打掃房間,現在的「泰勒」無家可歸,又孤身一人,為了證明自己不再孤獨,「泰勒」創立了搏擊俱樂部,搏擊俱樂部是傑克內心欲望的發洩,更是與自己的博弈。
當一個人滿是憤怒孤身一人時,不能宣洩自己壓抑的內心,那就是黑暗滋生的開始,也是「魔鬼」的成長,現實中不要讓最後一根稻草落下,那會壓垮你所有偽裝出的堅強,聽到內心的吶喊,學會正確的釋放,內心同樣堅強。
搏擊俱樂部像病毒一樣,感染了傑克的精神世界,並在其中肆意繁衍,野蠻生長,當傑克的精神世界開始崩塌,傑克把精神的痛苦轉嫁到身體之上,如同泰勒所說「最早肥皂都是英雄的灰燼」,痛苦需要中和,歷經苦難,不要忘記世間的美好。
痛苦是保護人的內心與身體不受傷害,不要洗刷痛苦,痛苦需要並值得銘記的,這樣才會一次次避免傷害,把痛苦用美好中和,讓心靈得以安詳,最後痛苦被掩埋,只會留下墓碑,美好讓心中萬物生長,面向陽光。
搏擊俱樂部破滅時,轉而帶來的是大破壞行動,其中「泰勒」那把要打死「獸醫」的左輪空槍,也是傑克瘋狂與混亂中僅剩的善良,同樣那一次沒有方向的飆車,也是傑克最後一絲生的希望。
善良是什麼,是對別人,對自己的寬容,其實善良是原諒自我,坦然接受自己的內心,同樣是束縛內心「野獸」的枷鎖,善良有各種各樣的定義,最終善良會選擇拯救自我,讓世界有重生的希望。
大破壞行動如期而至,傑克依舊執著於瑪拉,看著崩壞的世界,其實是傑克內心的重塑,傑克拉著瑪拉站在窗前,瑪拉依舊喊著泰勒德頓,導演卻給人留以欲望,活著的是傑克還是「泰勒」,誰又面對死亡。
當人面對自我時,博弈已經開始。
黑暗重塑世界,冠以愛名。
這世界希望善良。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