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賺錢和陪伴孩子產生衝突,作為家長,要怎麼抉擇?

2020-09-14 朗朗育兒課堂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少年說》這檔綜藝節目,是一群孩子講述自己的內心想法,有些孩子說話讓人心疼得緊。

有一期,某學校的一個女孩子對父母說:自從你們開始做生意後,心思全都放在這上面,越來越不在乎我的感受,你們算算,一個月回來了幾次?

最近一次的家長會,其他同學的父母都來了,唯獨你們,還是沒有來。你們能多關心我一點嗎?賺錢比陪我還要重要嗎?她的爸爸媽媽早已在臺下紅了眼眶。

在孩子成長的這段重要時期,沒有一位家長是不想陪伴在自己的孩子身邊的,但是生活的壓力這麼大,父母不得不掙錢養家。那麼,當賺錢和陪伴孩子產生衝突,父母要如何選擇?哪一個更重要呢?

一、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1、親密關係的建立

在三歲以前,孩子和父母需要建立親密關係,尤其是母親。對於孩子來說,親密關係的建立等同於安全感的建立,這可以減少孩子進入幼兒園產生的分離焦慮,並且還對家庭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孩子三歲之前,父母需要時常陪伴孩子。

2、對性別的認知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孩子的認知水平不斷發展,會對異性產生好奇,這就是對孩子到達了性別敏感期。在這一時期,孩子會對同行家長進行模仿。女孩子從媽媽身上學習到女性的表達方式,男孩子從爸爸身上學會力量感和表達方式。

3、情感表達方式的影響

父母時常會發現,有時候自己在表達時出現的一些口頭語,會出現在孩子的語言表達上,並且飲食習慣也會對孩子產生影響。父母在面對人、事、物所產生的態度,和與人的情感交流方式對孩子也有影響。

二、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會容易出現問題

1、 親子關係淡薄

許多父母將精力主要放在賺錢上,無奈之下,選擇讓老人幫忙帶孩子,經常沒有時間見孩子一面。這樣容易導致親子關係日益淡薄,父母容易感覺到孩子和自己開始生疏。

在這樣的情況下,親子關係日益淡薄是必然的後果,許多家長能夠明顯感覺到孩子和你不親近。明明是有血緣關係的親人,相處起來卻像是住在同一屋簷下的陌生人,倘若父母日後想要對此進行彌補,就算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結果也不會有太多改變。

2、 孩子性格自卑

小時候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養成有很大的影響。倘若孩子在7歲以前並沒有父母陪伴,會造成性格上的自卑、敏感,這就是因為「親子中斷導致的。並且這樣的性格會導致孩子一生被影響。

3、孩子容易誤入歧途

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缺乏父母的關愛、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參與,就有極大的可能出現心理問題。從而慢慢表現出極度的不懂事,更有甚者會成為所謂的問題兒童。

在小時的時候沒有得到父母的陪伴以及正確的教育,在孩子長大成人後,會形成難以改變的錯誤觀念,這肯定是父母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三、父母如何掌握陪伴孩子和賺錢的分水嶺

1、孩子3歲前,更傾向於陪伴孩子

第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就是孩子從出生到3歲的時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關鍵時期。如果要在賺錢和陪伴孩子之間做出抉擇,在這時期更加建議傾向於陪伴。

這一時期父母要是能陪在孩子身邊,對孩子的安全感進行慢慢地培養,那麼對孩子而言,這段時期就是無價的,對以後孩子各方面的習慣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

2、升學關鍵時期,傾向於陪伴孩子

在孩子上小學開始,大人們回歸職場,仿佛日子開始慢慢步入正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只有3歲以前這個重要的關鍵時期,幾個升學階段,小升初、中考、高考都是重要的時刻,陪伴孩子更加重要。

這幾個時期都是他們人生的關鍵時期,孩子需要父母作為他們堅強的後盾,多多陪伴他們。

對於孩子來說,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是不可缺少的,希望父母無論多忙,也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度過一個又一個重要的時期,給予孩子愛的關懷。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每個媽媽們的艱難抉擇,到底選擇「出去賺錢」還是「在家陪孩子」
    每個媽媽們的夢想就是,想著多賺點錢改善家庭的日常生活,又想著能有多一點時間陪伴孩子成長。這樣子看來算是非常矛盾的一件事情了,拋開土豪的家庭情況和自由職業的媽媽們,「出去賺錢還是在家帶孩子?」這個抉擇是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媽媽們面前最艱難的選擇了。
  • 孩子老是和同齡人起衝突,作為家長的我該如何教育?
    4-5歲的孩子們經常在和同伴們玩耍的時候發生衝突,輕則吵架,重則你一拳我一腳的打起來,大人拉都不好拉。 作為家長,最頭疼的就是這種問題了,有的時候甚至為了避免這種衝突問題的發生,家長們還會減少自己的孩子和同齡人玩耍的機會。
  • 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有太多
    關於這個話題,我問兒子:「你覺得我對你的陪伴是什麼樣的?」兒子回答:「媽媽對我的陪伴就是學習學習學習。」想想也是,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總是很內疚,但是又不想辭掉工作,所以就盡力用有限的時間提高陪伴質量。 我總結高質量的陪伴有幾個原則,這些原則會體現在跟孩子的相處的方方面面。
  • 從教育角度解析《狗十三》:「親子衝突」,唯有陪伴和愛可以救贖
    2、 為什麼會產生親子衝突?3、如何用陪伴和愛化解親子衝突?李玩的父親,是典型的中國式男權家長,對於兒子比女兒看重得多,女兒在自己身邊,更多的是一種累贅和厭倦,而自己因為典型的中國式男權思維,更加看重兒子,這也加劇了這個家庭裡的成員衝突。二、 為什麼會產生親子衝突 ?
  • 陪伴孩子寫作業反而越陪越糟?家長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
    家長的任務是要增加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有一個充足的心理能量,願意去把學習這件事情做好,這樣孩子的學習才會更有狀態。所以家長在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先要了解同一個班的其他孩子完成作業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再對比一下自己家的孩子,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為什麼他寫作業會要這麼長的時間。然後家長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幫助孩子,支持孩子。
  • 《中國式家長》抉擇事件怎麼選擇好 抉擇事件選項全介紹
    導 讀 最近上線的《中國式家長》是一款現實主義的模擬遊戲,遊戲模擬從出生到成人的整段過程,探討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關係
  • 賺錢重要還是陪伴孩子重要呢?很多家長說對了但卻做錯了!你是嗎
    現在很多的家長都是明白孩子的成長,孩子的陪伴很重要,但是經常都是口頭上這樣說,而在行動中呢?卻都做錯了。於是就有了各種的藉口,不去上班哪裡有錢買奶粉,買尿褲,買衣服。。。但是也有人說,我也是為了孩子好,努力賺錢,送孩子去各種的培訓班等。這是對還是錯呢?
  • 家長:孩子那麼小,為什麼要上託育?
    家庭:很多家長更看重寶寶的安全和飲食問題,從而忽略了對寶寶智力、情感、審美等其他各項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託育中心:多元智能課程的設置,本著讓寶寶在生活中體驗,行為中建構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服務千萬家庭和孩子。
  • 家長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賺錢辛苦、家不富裕這樣的態度嗎?
    家長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賺錢辛苦、家不富裕這樣的態度嗎?我認為不能這樣,以下我分為3點來回答這個問題!1:愧疚感。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如果時不時就要透露出自己賺錢很辛苦,不容易。這長久以往,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負罪感,愧疚感,感覺自己生出來就是累贅,就是個錯誤。對於一些懂事的孩子的話,就可能過分在意父母的感受,臉色。
  • 掙錢和陪伴孩子衝突麼?當代社會的教育現狀,真的可以完美解決麼
    掙錢和陪伴孩子成長哪一個更重要呢?如果有人問你這樣的問題,你會怎麼回答?有的人說:"掙錢重要啊,沒有錢,哪來的物質保障,孩子想要什麼?我可以毫不吝嗇的給他。""我這麼辛苦,不就是為了能讓孩子過上好的生活嗎?
  • 青春期孩子難溝通?家長需要學會這5招
    如何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相信這道難題,讓不少父母感到苦惱。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有的家長甚至感到如臨大敵。有句話說:人格決定命運。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的一生。作為父母,想真正了解一個孩子的成長曆程,了解不同年齡段的特點,懂得如何和孩子打交道。這並不是天生就會的能力,而是需要不斷學習。
  • 小朋友鬧矛盾,家長約架後頭破血流:孩子發生衝突,家長該怎麼做
    好的家長,並不意味著要成為完美的爸爸媽媽,而是懂得什麼才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然而,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出現家長為了孩子而產生矛盾的新聞。圖片來源:電影截圖孩子發生爭執是避免不了的,家長該怎麼處理呢?保護孩子並沒有錯,關鍵是要如何「優雅」地去「護子」?
  • 孩子玩手機引發親子衝突,險些報警?家長和孩子都應該看!
    03制定學習計劃,根據完成情況決定玩手機時間建議孩子與家長共同商定一個學習計劃,每天都按計劃進行,並在計劃中確定完成計劃任務之後可以獲得的獎勵如玩手機的時間,不完成會受到的懲罰如扣減玩手機的時間,請父母作為計劃的監督者。
  • 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家長要怎樣合理解決他們的衝突?
    有些性格急躁的家長會習慣性地訓斥他們:&34;這樣只會讓孩子內心更加緊張焦慮,和父母產生心理隔閡。我們要予以安慰,可以蹲下來拍肩膀或是擁抱。等到孩子的情緒平復之後,家長再詢問事情的原委,並表明自己的立場。他們表述衝突時,為了讓父母為其&34;,很有可能會誇大事實。
  • 親子衝突(四)||如何預防和幹預親子衝突?收藏
    前面我們介紹了親子衝突產生的原因、表現形式以及產生的正負面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我們能做些什麼來預防和幹預親子衝突。一、如何預防?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小朋友犯錯是正常的,家長如果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一旦發現孩子有可能犯錯的跡象就及時制止,避免錯誤的發生。這樣的孩子離開了父母怎麼經受社會的風吹雨打?孩子自尊心一旦受到打擊就會產生無法想像的後果。小時候犯錯,父母大多數能夠幫忙解決,而且也是一個教育孩子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的機會。大時犯錯,家長還有機會去及時去制止甚至去解決嗎?
  • 高考考生家長請知曉,孩子要的是你們的陪伴,而不是錢
    引言:近期恰好我侄子高考,我大表哥呢,又在孩子高三最重要的這一年新找了個對象【我那時候就在腦補,到底你下半生幸福重要還是你兒子人生最關鍵時期重要?】,在孩子高考的第一天,這位「嫂子」又只顧自己和朋友聚餐,不曾陪伴我侄子。
  • 孩子發生衝突,家長怎麼辦?
    孩子之間發生衝突的情況我們一定經常見,那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孩子為什麼會發生衝突?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管理好情緒呢出現衝突情況,不外乎就這幾個原因:社交能力低、語言發展不成熟、心智不成熟。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新的開始。心理學家高普尼克也說,孩子的頭幾年就是混亂的,混亂到常常把房子搞得一團糟,混亂到好朋友之間經常打架。
  •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昂貴的玩具,而是陪伴
    等到她7歲的時候要上學了,政策也沒那麼嚴了,她才被父母接回家。可是回到家裡,哪裡都是陌生感,甚至連爸爸媽媽都叫不出口,她花了很長時間才適應。不過她總覺得自己是多餘的,和父母的感情也不是很好,凡事都自己來,很少依賴父母。直到現在,她自己當了媽媽,說要給孩子足夠的陪伴,不想讓孩子像她那樣。同學的父母當時確實也是不得已,但從小就沒有父母的陪伴,也給同學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 上海兩小學生打鬧引發爸爸約架,結局大反轉:孩子起衝突,家長可以怎麼辦?
    原來,起因是兩名三年級男生在學校做操時「踢屁股」,倒水時「絆摔跤」產生了摩擦。雙方爸爸就此在微信群裡爭論、發生口角,最後愈演愈烈,揚言要「當面解決」。於是,第二天一早,一位爸爸用U形鎖敲破了另一位爸爸的頭,後者滿頭鮮血,當場被送進了醫院。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事後聯繫校方了解情況,班主任表示家長發生衝突的群是沒有老師的,所以沒能及時介入。
  • 父母的陪伴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大部分家長做錯了
    今天和一年級家長交流開學兩周的感受,很多家長表現出焦慮,說孩子每天放學回來要寫4個小時作業,而且需要自己陪伴指導而且,父母也能明顯感受到自己的孩子壓力也很大,最擔心孩子會因為承受不了而對學習沒有興趣了。這些也反應了一個問題就是家長是在陪伴孩子,但是沒有正確的方式方法,導致自己和孩子壓力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