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的家長都是明白孩子的成長,孩子的陪伴很重要,但是經常都是口頭上這樣說,而在行動中呢?卻都做錯了。於是就有了各種的藉口,不去上班哪裡有錢買奶粉,買尿褲,買衣服。。。但是也有人說,我也是為了孩子好,努力賺錢,送孩子去各種的培訓班等。這是對還是錯呢?我們來看看幾個真實的生活例子。
小曉今年3年半了,去幼兒園也有幾個月了。但是最近卻很不高興,因為在幼兒園裡被一個新來的小朋友欺負了。但是回到家的時候,媽媽就在煲著電視劇,爸爸則拿著手機在玩著遊戲。於是只能跟陪伴自己的玩具小熊說,小熊小熊,要是你會變大,會保護好就好了,就沒有人敢欺負我了。就這樣,小曉就只能抱著自己的玩具小熊尋找安慰。在早上睡醒的時候,想把玩具小熊放在書包裡,可惜小熊太大了,小小的書包放不下,放不下。
這時父母可能會說,孩子就整天都在自己的身邊啊,我天天陪伴孩子還不夠嗎?對,孩子雖然在你的旁邊,但是在孩子的眼裡,卻是很遠很遠。雖然孩子在身邊,但就跟沒有在身邊一樣。不要老是說白天要賺錢很累,晚上要好好休息下。沒有質量的陪伴,就跟遠離孩子是一樣的。
小明今年已經5歲了,也跟著父母的身邊,但是一天見到父母的時間還不到1個鐘呢(除了睡覺時間)。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小明的父母從小就沒有讀過什麼書,所以出來打工都是做一些體力活,很辛苦。後來雖然存來點錢。但是在小明3歲的時候,就被父母送去了幼兒園。放學後就直接被老師送到了幼兒園旁邊的託管班,而小明的父母則經常工作到很晚(這是不少外來打工人的生活)。
這時父母可能會說,我辛辛苦苦賺錢來給孩子上學讀書,上培訓班,都是為了孩子好,以後不用像我們一樣那麼辛苦。給那麼小的孩子那麼重的學習壓力,真的是對的嗎?其實孩子在上小學前,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了。其實孩子在上小學前,玩耍才是最重要的。其他孩子在上小學前,家庭氛圍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4歲的孩子小東,在奶奶的拖拉下,遠遠看著爸爸媽媽坐著汽車離去了。在他的腦海裡,父母成了一個在過年給他買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陌生人。父母永遠是生活在手機裡(視頻通話)。父母是一年又一年外出賺錢的打工者。從小只有爺爺奶奶,卻沒有爸爸媽媽!
這時父母可能會說,我們也不想扔下孩子,但是不外出打工賺錢,生活會很清苦。等過幾年賺到了錢,就帶上孩子。可惜時間不等人,孩子的童年也不等人,一眨眼,孩子就長大了。
是賺錢重要還是陪伴孩子重要呢?我相信很多家長都說對了,但是卻做錯了!你是不是以上其中的一例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