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朝暉 實習生 張小翠
白薯粉條晶瑩如玉,筋道可口;紫薯粉條色澤純正、滑嫩柔軟;寬粉條口感爽滑極富彈性,細粉條牽絲如縷繞碗系筷。12月18日上午,鄭報全媒體記者在中牟縣黃店鎮打車李村一個手工製作紅薯粉條的作坊看到,七八個壯漢有的攪拌粉芡,有的燒柴煮水,有的向沸水鍋裡下粉芡條,飛流直下的粉芡條入水便如遊龍一般滑入另一口水鍋,很快就有一雙大手將粉條撈出,旁邊遞過來一支粉條杆,串上粉條,順水一漂,出水便是一掛,所有人動作配合默契,一氣呵成,觀者拍手稱讚。詩人讚美粉條:「素中魚翅美食鮮,粉玉縈迴味蕾饞。相事菜白香四海,遇知豆腐譽三餐。梳妝歲月不爭豔,沉澱光陰可比蘭。千擠萬壓終器重,艱辛歷盡始得甘。」
「拉回家凍一夜,明天上午日頭出來,掛在外面晾曬幾天,粉條就幹了,就可以賣了。」村民楊獻增向記者介紹說。
2020年12月21日上午,鄭報全媒體記者再次驅車來到打車裡村,楊獻增正站在自家垛漫粉條的倉庫,興致勃勃向幾個外來客戶介紹粉條:「區別真假粉條,主要看粉條上有沒有像大水滴那樣的麵疙瘩,假如有,就是真粉條。真粉條的粗細也會略微有點不均勻,麵糊性大,真粉條耐煮不容易濃。咱打車裡的粉條,不管是白薯粉條還是紫薯粉條,您儘管放心買回家,放心煮鍋吃,一點不含糊。」末了又加了一句「假一賠萬!」幾位客商忍不住會心笑了起來。
楊獻增今年50歲,專做紅薯育苗、紅薯種植,粉條加工等已經10多年了,當地鄉親們都稱呼他為「白薯王」。無論種白薯還是做粉條,遠近有名。「我去年育苗50畝,賣出去的紅薯苗栽了10萬畝紅薯,俺家光紅薯苗就賣了30多萬塊。另外我在登封市君召鄉還承包了300多畝地種紅薯。」每年臘月,楊獻增就開始翻地施肥,培育紅薯苗,品種有哈密、龍九、西瓜紅等10多個,每年三月份開始售苗,洛陽、平頂山、新密等地均有銷售。五月份結束。這期間楊獻增招募村民們來他這裡打工,30多個大棚,50多個村民,日薪100元。能在家門打工掙錢,村裡人樂此不疲。
走了一窪又一窪,窪窪地裡好莊稼。紅薯苗賣完就是忙種紅薯,秋收秋耕秋種後,到了天寒地凍時節,楊獻增和鄉親們張蓬圍牆,埋鍋起灶,開始忙碌加工紅薯粉條了。「光俺家就有一兩萬斤粉條,加上鄉親們的今年還不低於二十萬斤。」楊獻增頭戴黑皮帽,身穿黑皮衣,雙手伸進褲兜,他是大李莊合作社的頭兒,鄉親們賣紅薯賣粉條都找他。
楊獻增介紹,他們製作的粉條不摻雜任何其他成分,全部由紅薯粉芡和白開水加工而成。把紅薯粉芡碎製作成粉,曬乾後放在大瓦盆裡按照比例進行攪拌,一直把白薯粉芡攪拌成表面像絲綢一樣光滑,然後進行定性下鍋煮。之前用葫蘆製作成瓢,然後下邊鑿點眼兒,用手一點一點地往下拍。現在用機器,下了鍋就是煮粉條,在煮粉條的過程中,要不停地加水,水溫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一直控制在90℃。從鍋裡出來是一個小槽,槽上邊是一個水龍頭,不停地放著涼水。「粉條一出鍋就必須馬上降溫,直接用涼水衝,如果不過涼水,曬的時候不好曬也不好看。最後一個程序就是吧出鍋過涼之後的粉條截斷,盤整齊。用木棍串好,拿去晾曬。」
據了解,紅薯中含有蛋白質、脂肪、鉀、硒等多種維生素,能使人體內保持酸鹼平衡,不僅防止衰老和動脈硬化,而且可防癌抗癌,是營養均衡的綠色益壽無公害的純天然食品。黃店鎮沙土地,種紅薯天然首選,好地好種好莊稼,這話一點都不假。
黃店鎮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鎮正積極運籌,早日將黃店鎮打造成紅薯、粉條、花生等傳統手工生產基地。「只有傳統手工才會充滿鄉情、鄉戀、鄉愁,才會讓鄉村年味愈加濃烈,因為裡面有家的味道!」
編輯:閆佳佳
統籌:梁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