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的年味——傳統手工粉條的製作過程

2020-12-22 洪博說

和面不僅是技術活,還需要多人配合完成 僧少琴 攝

只有少說的老人會這種傳統的工藝 僧少琴 攝

傳統粉條製作步驟——漏粉 僧少琴 攝

  春節將至,聊起年夜飯桌上的美味佳餚,不少市民發出感嘆:小時候吃的東西,現在再也吃不出那個味兒了。」是我們生活好了,還是現在的東西味道變了?今天,就請大家跟隨記者的鏡頭,去探訪一種兩百多年來從未改變的味道。

  粉條,是每家每戶餐桌上的「常客」,通常由紅薯製成。1月19日,筆者來到華龍區嶽村鎮南田村,這是濮陽周邊遠近聞名的「粉條村」,加工紅薯粉條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每當快到春節的時候,這裡就是一片忙碌景象,家家戶戶都在忙著做粉條。

傳統粉條製作步驟——漏粉 僧少琴 攝

每一個工序聽上去雖然很簡單,但是實際操作起來真的很複雜 僧少琴 攝

各司其職,每個人都忙的團團轉 僧少琴 攝

  「我們每年得忙活好幾個月,從農曆十月初就得開始做準備,大雪節氣前後開始正式製作粉條,完全是純手工製作。」陳廣信邊說邊把記者帶進了製作作坊。一間2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內熱氣騰騰,一進屋感覺就像在雲端。在製作粉條之前,他們先將紅薯粉碎,把漿水引入大甕中沉澱發酵,經過8~16個小時後,把上層的渣去掉,底下沉澱的澱粉流入小盆,用小籮過篩一遍。經過撇漿、兌漿,進行第二次沉澱,將提煉完成的澱粉放進面布兜子裡淋水再曬乾,然後,大家分工協作,和面、攪拌、漏粉、燒火、順粉等等,現場熱火朝天,秩序有條不紊。「這個火一定要旺,才能保證粉條的質感、口味,所以這些環節一環扣一環,誰都少不了。」說起粉條的製作,陳廣信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從沸騰的大鍋裡出來的粉條冷卻後要馬上打理出來 僧少琴 攝

剛做出來的粉條掛起來凍一晚上再曬乾會更好吃 僧少琴 攝

  隨後,陳廣信向記者訴說了他內心的擔憂:「由於傳統工藝生產的粉條製作過程太過煩瑣,勞動強度也很大,現在村裡的年輕人寧願出去打工,也不願意在家做粉條。目前,只有中老年人從事這一行,傳承了兩百多年的手藝瀕臨滅絕。」(作者 僧少琴 文/圖)

相關焦點

  • 尋味衛輝:帶大家瞧瞧大山深處的傳統純手工粉條的製作過程!
    大地鍋菜對於咱衛輝的老百姓來說都不陌生,可以說是過年逢節,紅白喜事,家庭必備:豬肉炒熟後,放白菜、黃豆芽、皮扎、豆腐、丸子、腐竹、木耳…… …… 家裡有什麼就放什麼,最後放開水和紅薯粉條一起燉熟。筋筋滑滑的粉條,滿滿的一碗,香氣撲鼻,手上拿著一個熱乎乎的白饅頭。
  • 親們,你知道傳統手工粉條是如何製作的嗎?
    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永良進行冬季,正值農村製作紅薯粉條的最佳時節。1月2日,記者來到泌陽縣羊冊鎮宋莊村王莊宋書傑的手工粉條加工點,目睹了傳統手工製作紅薯粉條的全過程。1月2日下午,記者在宋莊村見到很多村民手工粉條製作場景。
  • 純手工製作粉條,見過嗎?
    純手工製作粉條,見過嗎?「儘管現在有的地方為了加快粉條的製作進度,採用了機械化工藝製作,但為了保持那沿襲下來的年味,村民還是延續著祖傳的手工藝製作方法。
  • 臨潁老鄉堅持手工製作粉條60年
    臨潁老鄉堅持手工製作粉條60年 2020-12-16 1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牟縣黃店鎮著力打造傳統手工粉條生產基地
    12月18日上午,鄭報全媒體記者在中牟縣黃店鎮打車李村一個手工製作紅薯粉條的作坊看到,七八個壯漢有的攪拌粉芡,有的燒柴煮水,有的向沸水鍋裡下粉芡條,飛流直下的粉芡條入水便如遊龍一般滑入另一口水鍋,很快就有一雙大手將粉條撈出,旁邊遞過來一支粉條杆,串上粉條,順水一漂,出水便是一掛,所有人動作配合默契,一氣呵成,觀者拍手稱讚。詩人讚美粉條:「素中魚翅美食鮮,粉玉縈迴味蕾饞。
  • 手工純紅薯粉條的製作,你願意品嘗嗎?來自農村的良心粉條
    營養分析1.粉條裡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蛋白質、煙酸和鈣、鎂、鐵、鉀、磷、鈉等礦物質;2.粉條有良好的附味性,它能吸收各種鮮美湯料的味道,再加上粉條本身的柔潤嫩滑,更加爽口宜人。真正的綠色粉條具備紅薯的多數養身功能。
  • 2019年,我種紅薯,用傳統工藝手工製作粉條,紅薯渣生態養豬
    我是河南省鞏義市小關鎮的一位農民,平時除了種地,手工製作純紅薯粉條已有多年,生態養殖養二十年有餘。做粉條榨出的紅薯渣養豬,養豬產出的有機肥繼續種紅薯,種出的紅薯產量極高,粉條也做的越來越好, 養出的豬生態環保少生病,一年一年良性循環,眨眼間就堅持了二十多年。
  • 兒時的年味,純手工紅薯粉條,怎麼做都好吃!
    兒時的年味,純手工紅薯粉條,怎麼做都好吃!手工粉條好吃,工序和過程卻不簡單,霜降之後從地裡刨出來的新鮮紅薯,要經過清洗、粉碎、沉澱、曬粉、打芡、揉面、漏絲、冷凍、曬絲等幾十道工序,才能把這純正的紅薯粉做好。
  • 臨潁:又到了手工粉條製作的季節,小編來揭秘紅薯是咋變成粉條的
    進入寒冷的冬季,臨潁縣傳統手工粉條製作又迎來了加工生產銷售的旺季。今天,小編就帶你去揭秘紅薯是怎麼一步步被加工成粉條的。製作粉條的第一步,當然是要先種植紅薯了。經過五個月的成長,終於可以挖紅薯了,圓滾滾肥嘟嘟的紅薯從地底下被挖出來,然後就可以製作粉條了喲。你看這紅薯長的大不大?豐收的喜悅。
  • 伊金霍洛旗這家純手工製作的豆腐、粉條太搶手了!
    這些天,來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鎮賽烏聶蓋村集體經濟「賽一品」食品加工廠買豆腐的人越來越多,這裡純手工製作的豆腐、粉條成了遠近聞名的「搶手貨」。用他自己的話說:「在這兒買豆腐買了兩年多了,家裡人都『好』這一口豆腐,基本上是一禮拜來買一次,這裡的豆腐是純手工製作,吃得放心,有小時候吃豆腐那種濃濃的豆香味兒。」 這邊豆腐賣得熱火朝天,另一邊的食品作坊內同樣是一派熱氣騰騰,坊間豆香四溢,大師傅雷電祥和老伴兒忙著將磨好的豆漿倒入大鐵鍋,一個人倒一個人不停地攪拌。
  • 酸奶粉條掛麵醋傳統十二工坊,在這裡切身感受到小時候的街肆文化
    每一個作坊都是前店後廠,讓遊客能直觀真實製作工序,體驗手工製作、現場打造、經典傳承是十二坊的重要體現。用的是革命老區深山裡的綠色原材料,使的是傳承了數百年的老手藝,全程手工製作,還要符合現代化的衛生標準,目的就是讓遊客找到老輩子的感覺、老輩子的味兒。
  • 雲陽傳統手工製作冰薄月餅全過程
    {"title":"雲陽傳統手工製作冰薄月餅全過程",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yunyang/yunyangxinwen/2020-09-19/3014097.html", "image":"http://image2.cqcb.com/d/file/county
  • 鞍山岫巖手工紅薯粉條:冷凍、晾曬 缺一不可
    鞍山岫巖手工紅薯粉條是鞍山市岫巖縣朝陽鎮朝陽村大河南組的村民純手工製作的傳統工藝紅薯粉條。這種粉條不添加膠、香精、色素,吃起來更放心,而且還是小時候吃的粉條的那種「老味道」。村民採用傳統的瓢漏式工藝漏粉條。
  • 漯河市臨潁縣:手工粉條傳承百年 口味獨特深受食客喜愛
    映象網訊(記者 楊增強 通訊員 王利生 谷鈳新)進入寒冬,漯河市臨潁縣固廂鄉四村傳統的紅薯粉條加工紅紅火火,因這裡的粉條不含任何添加劑,口感筋道,深受消費者喜愛。攪粉、捶瓢,再到晾曬,71歲的韓德銘正帶著6名工人忙著生產手工紅薯粉條。紅薯粉攪拌好後,一位漏粉者操起漏勺,將紅薯粉放在裡面,一隻手端著漏瓢,舉高后,另一隻手開始均勻地敲打漏瓢,粉條就會源源不斷地漏進下面的熱鍋裡燙熟,經過涼水冷卻後,被挽好搭在竹竿上定型。「我從小就跟著家裡學做手工粉條,到現在已經五、六十年了。」
  • 製作手工掛飾 體驗傳統「年文化」
    近日,長虹路社區在貝爾幼兒園開展「快樂迎新春,弘揚傳統文化」手工鞭炮掛飾製作活動,提前感受新年的喜慶氣氛。活動中,小朋友和家長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將紅布紙捲成圓筒的形狀,然後將黃色小長條的織布粘貼在圓筒的一端,一個簡單的小鞭炮就製作好了。
  • 農村人製作手工紅薯粉,一做就是幾百張,這過程看起來很是過癮
    農村人製作手工紅薯粉,一做就是幾百張,這過程看起來很是過癮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在農村地區就有人們依舊是用最為傳統的方式純手工製作出一些產品,仿佛已經是成了一種習慣,年年都會做要是哪年不做了就會覺得少了些了什麼一樣,像是農村這戶人家,因為自己家裡每年都是會種植紅薯,人們就會用這些紅薯來製作出一種手工產品,那就是紅薯粉條,很多人都有吃過紅薯粉條,吃起來非常有韌勁的紅薯粉條在很多地方吃到的都是機器做出來的,很少有像是這種純手工製作的。
  • 直擊手工大月餅製作過程,品鑑老韶關人的「家鄉味」
    直擊手工大月餅製作過程,品鑑老韶關人的「家鄉味」 每年中秋節前的一個月,是韶關曲江區白土鎮最繁忙的時候,做月餅的、買月餅的、吃月餅的,聚集於此,整個鎮上都散發著月餅的香氣。作為一名資深的韶關「吃貨」,怎能沒品嘗過正宗的白土月餅?
  • 入冬之後,南臘肉北粉條,看到土豆粉的製作過程網友:「就這」
    要說北方哪裡製作的土豆粉最好,恐怕誰也說不清楚,每個地方製作粉條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非要選擇一個,那我就選山西呂梁製作的土豆粉吧,因為呂梁盛產土豆,各種有關土豆的美食,自然粉條也是少不了的。3.用筷子能把面拉出絲的程度才可以製作粉條。原材料:馬鈴薯澱粉1斤、食鹽少許、熱水與冷水一碗。詳細製作過程:1.取一半的馬鈴薯澱粉放入盆中備用。
  • 南有新田|手工紅薯粉條留住鄉愁的味道
    紅網時刻記者 王津 通訊員 蔣軍君 新田報導進入寒冷的冬季,永州新田縣金陵鎮的山林崗村許多農戶都有手工製作紅薯粉條的傳統,這一流傳上百年的傳統手藝,不僅留住了人們鄉愁的味道,也十分受外地消費者的歡迎。村民吳士香家為了做手工紅薯粉條,一大早就請來村裡製作手工紅薯粉條的老師傅和鄰居幫忙,在門口的空地上支起兩口大鍋,鍋底灶火熾盛,鍋裡沸水騰起白色水霧,75歲的顏師傅在一旁有條不紊地忙開了。手工打粉看似簡單,實則工藝複雜。製作芡糊、採缸和粉、捶打漏粉、煮粉、冷卻,掛杆,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要求。
  • 豬肉燉粉條製作過程
    粉條提前用溫水或冷水泡軟(我用冷水泡的,大概需要一兩個小時吧,這個時間未計入到本菜製作時間)。( 粉條裡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蛋白質、煙酸和鈣、鎂、鐵、 鉀、磷、鈉等礦物質。粉條有良好的附味性,它能吸收各種鮮美湯料的味道,再加上粉條本身的柔潤嫩滑,更加爽口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