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監控居家隔離人員手機APP,利用GPS定位功能,一旦監控對象擅自離開隔離點,就會立刻發出警報,負責監管的公務人員會迅速採取措施,將隔離對象勸返隔離地。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鳳凰星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全球疫情大考·韓國篇】
特約撰稿丨啟笛 編輯丨段文
「檢測僅花了10分鐘!開車進入檢測站後,不用下車。身穿防護服、戴著口罩的醫務人員進行信息登記,他們用棉籤擦拭我的喉嚨和鼻腔取樣。檢測完就可以開車離開,全程免費。」金閔靜女士如是描述她體驗韓國首創的新冠肺炎檢測技術「得來速」(drive-thru)的過程。
金閔靜是韓國人,今年42歲。檢測的當天下午,她就收到簡訊,結果為陰性。「真的很快,不到6小時就拿到了檢測結果,我鬆了一口氣。」金閔靜告訴《鳳凰周刊》,「我可以繼續正常地生活工作了」。
兩周前的3月7日,韓國確診病例累計已高達6767例,是當時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疫區,而且確診人數與總人口數之比甚至高於中國。當時,外界輿論對韓國防疫形勢普遍持悲觀態度。
但截至3月19日24時,韓國累計確診病例僅為8565,兩周以來,日均新增病例不到150人。較高峰期的2月29日(單日新增病例813人),數據下降達80%。而且從3月12日至今,韓國的現有確診病例數一直處於下降趨勢,目前現有確診病例總數為6525人,治癒人數已經超過新增確診人數。
同時,韓國是目前疫情嚴重國家中為數不多將致死率控制在較低水平的。截至3月19日24時,韓國累計死亡病例93人,致死率為1.08%,僅高於德國的0.3%。其他國家則為:美國1.45%,法國2.89%,日本3.45%,中國3.98%,西班牙4.47%,伊朗6.97%,義大利8.16%。
曾經一度被視為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如今卻成為主要疫情國家中控制得最好的。韓國防疫再次引起國際輿論關注,韓國「地毯式篩查、車內測試、移動警報」檢測方式,也受到各界好評。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韓國疫情
「地毯式篩查」 全民1/193被檢測
在韓國疫情的「重災區」大邱市,3月17日該市市長權泳臻宣布,當地感染病例數增長已呈現出放緩的跡象。
如今的大邱街頭,隨著新冠疫情蔓延勢頭放緩,曾因疫情憋在家裡「不敢出門」的市民,逐漸走出家門來到街上。
「近一個月待在家裡,看手機,自己做飯,人都要抑鬱了。」3月19日,27歲在大邱生活的李藝媛對《鳳凰周刊》說:「大邱這邊確診病例逐漸減少,在家也確實悶得慌,所以今天就和家人來市區走走,不能總不外出嘛。」
一度不見人影的大邱市中心,行人逐漸增多,近期停業的店鋪重新開門。在大邱市中心的一條商業街附近,市民戴著口罩,手中提著剛購買的生活用品,三三兩兩地在路上。部分服裝店和化妝品店播放著音樂,重新開始營業,街上雖然說不上熱鬧,但人已逐漸多了起來,市民逐漸恢復了日常生活。
在新冠疫情正在向全球蔓延的情況下,韓國不封城、不停工,普通市民還可以正常生活的「韓式防疫模式」,引起很多國家高度關注。
「檢測速度驚人」,是很多防疫專家對韓國防疫特點最多的評價。
2月26日,正在韓國世宗市鳥致院邑保健所前移動診所進行檢測的醫務人員。
「韓國每天可進行1.9萬例檢測,6小時就能出結果,這也是確診人數在一段時間激增的原因,韓國政府試圖儘可能發現所有感染者。」一位韓國外交官說。
韓國政府採取的不是被動檢疫,而是一旦發現疫情,便針對有感染可能性的人進行「窮盡式」檢測,每天檢疫人數高達一萬到兩萬人,即便是沒有症狀,若有感染可能性也會被要求進行檢測。
韓國總人口約5000萬,不到美國的1/6,只有日本的40%。「目前韓國國民有1/193的人接受過新冠病毒檢測,截至3月15日,累計檢測數量達到295647人。」韓國駐華大使館向《鳳凰周刊》提供了這一組數據。
「早期發現患者非常重要,這就是我們進行大量檢測的原因。及早發現病例,可最大程度地減少進一步傳染,並且可以迅速採取治療方案。」韓國仁川醫療中心感染內科主任金振勇(音)教授說。
韓國防疫專家認為,地毯式檢測為診所和醫院做好更充分的準備提供條件。最重要的是,該方式可以幫助政府了解傳染源在哪裡,以及哪些地區是高發傳染地區,確保可以將最強的防疫資源優先集中在那些地方。
「大多數國家只專注於檢測病症嚴重的患者,因此死亡率很高。」韓國高麗大學流行病學專家千炳哲說。
關於檢測的費用,韓國政府規定,對於去過中國或接觸過確診病例,以及醫生要求檢查的人員,免費進行檢查。如查明為確診者,不分國籍,檢測和治療費用全部由政府承擔。
對於其他未被確診人員,接受病毒檢測需要支付檢查費用,大約10萬至20萬韓元(約合600-1200元人民幣)。2月22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首爾附近的一所醫院自行接受檢測,並支付了15萬韓元。
「韓國全民都加入了醫療保險,所以個人負擔很小。購買普通商業保險的人,之後會從保險公司拿到報銷款。」一位韓國外交人士說。
要大規模開展檢測,必不可少的就是檢測試劑盒。韓國的檢測盒被評價為韓國扭轉疫情的「法寶」之一。
目前韓國有4家企業大量生產測試盒,每周生產10萬至50萬份。韓國企業製造的測試盒利用了實時基因擴增檢測(RT-PCR)技術,將原本需要1天以上的檢測時間,縮短到了6個小時以下。
一家測試盒生產廠負責人稱,他希望海外衛生當局嘗試使用韓國檢測盒。「沒有正確的診斷,就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該負責人說。
3月17日,韓國青瓦臺(總統府所在地)透露,韓國將向阿聯緊急出口5.1萬份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診斷試劑盒。這是韓國首次出口COVID-19診斷試劑盒。截至3月17日當天,向韓國請求試劑盒援助的國家已經達到17個(東南亞3個、中東4個、歐洲2個、獨立國協成員國2個、拉美2個、非洲2個、其他2個)。
「10分鐘檢測,6小時出結果」
為提高檢測效率,韓國首創「得來速」(drive-thru)檢測法。
「Drive-thru」原本是一種快餐連鎖店經營模式,消費者不用下車,打開車窗就可以從餐廳購買漢堡、飲料等快餐食品。
韓國將該方式應用到新冠疫情的病毒檢測工作中。在公共停車場裡,防疫人員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被檢查者坐在車上,搖下車窗,就可以被提取檢測樣本。
運行中的「免下車」(Drive-through)檢測站
英國BBC駐首爾記者羅拉 比克(Laura Bicker)在社交網站上公開了一張大邱某「免下車」式篩查診療所的照片,寫道:「這是一個奇思妙想,而且建造速度極快」。
通過提前預約或直接到現場登記就可以進行該檢測。韓國專家稱,這種方式可以最大限度減少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接觸,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且無需負壓帳篷等設備,還可以減少消毒和換氣的時間,提高檢測速度。
「最開始應對新冠病毒疫情時,檢測的過程相當耗費時間。在醫療機構檢測時為保證通風,每次檢測至少要間隔30分鐘,1小時只能檢測1到2個人,『得來速』檢測,每小時可檢測6名人員,檢測速度提高了3倍。」韓國仁川醫療中心感染內科主任金振勇(音)教授說。
目前全韓國共有50多處「得來速」檢測點,該檢測模式也正在被全球很多國家採用。美國總統川普3月13日宣布全美進入緊急狀態時表示,將引進「免下車」式檢測。目前美國紐約州和華盛頓州部分地區已經開始採用該模式。英國、德國、比利時、丹麥等歐洲國家也已經開始運作「免下車」式檢測。
車輛排隊進入「免下車」(Drive-through)檢測站
除「免下車」檢測外,韓國還創新出 「步行篩查亭」(walking-thru),沒有車的患者、老弱者也可以方便安全地進行檢查,且不需要有寬敞的場地。
「步行篩查亭」,是一個像公用電話亭大小的透明檢測倉。長、寬為0.7米,高2米,裡面設有負壓設施及UV燈。醫務人員可通過裝在篩查亭外的手套採集內部疑似患者的檢體,並用內線電話與患者交談。
韓國醫生金石淵向《鳳凰周刊》解釋稱:「長時間穿防護服工作,由於不透氣,全身都會被汗水浸溼,呼吸也不太容易,因此,醫療人員的體力消耗相當大。在目前這樣的負壓診療室內,不穿防護服,只要戴上口罩和護目鏡,醫護人員就可以安全地進行有效的檢測。」
金石淵還表示:「由於韓國各地區的確診患者人數增加,防護服和口罩可能出現不足現象。採用該方式,防護服使用頻率將減少,醫院的負擔也會減少。」
目前,韓國該篩查亭共設有4個,每小時最多可為10人進行檢測,還專門設置了針對兒童患者的篩查亭。
3月16日,韓國醫護人員正在設在首爾冠嶽區的「步行篩查亭」(Walking-through)辦公。
GPS定位,擅自離開隔離點,立刻響警報
韓國廣泛進行篩檢,減輕醫院負擔,也降低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同時還發展特殊的應用程式,追蹤病例,確保他們與大眾保持距離,以防止確診數目增加。
「如果一個人患有這種疾病,我們可以檢測那些他們曾經接觸過的人(稱為接觸追蹤)。換句話說,檢測和接觸追蹤可以幫助打破傳播鏈。」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稱。
韓國通過APP應用和大數據試圖「打破傳播鏈」。安裝APP後,需要連續14天每天在應用程式上提交自己的健康狀況,無法在手機上下載APP的用戶(例如:老年人、2G手機),韓國政府通過呼叫中心進行14天電話監控。
「我是在2月13日入境的韓國,當時下了飛機出海關的時候就被要求下載防疫APP,海關防疫人員還當場給我打電話,確認手機是可以被聯繫到的,每天進行體溫測試然後上傳記錄。」中國留學生劉釗告訴《鳳凰周刊》。
通過監控居家隔離人員手機APP,利用GPS定位功能,一旦監控對象擅自離開隔離點,就會立刻發出警報,負責監管的公務人員會迅速採取措施,將隔離對象勸返隔離地。
韓國「自我診斷」的手機應用程式
自1月20日韓國確診首例病例以來,韓保健福祉部每天在官網更新確診者的行動軌跡,具體到乘坐了哪一班交通工具、曾在哪家餐廳就餐,甚至是在哪家電影院的哪個座位觀看了哪一部電影。不僅如此,韓國衛生部門還對信用卡記錄、監控錄像、行動電話定位服務、公共運輸卡和移民記錄進行篩選,以確定受感染者,或疑似人群的旅行記錄。
除此之外,疫情發生後,韓國政府各機構馬上啟動應急方案,即時向民眾提供各種有用信息,韓國疾病本部、災難預防本部以及大邱市政府每天都由「第一把手」一到兩次定時通過電視向民眾匯報工作情況,包括確診人數、死亡人數、恢復人數、檢查人數、住院等候人數等所有採集到的數據。各地方政府還不時通過手機簡訊方式,一天幾次向所有人發送疫情信息。
同時韓國也通過《傳染病預防法》等法律,進一步完善和強化政府對傳染病的預防及管理。根據相關法律,如果不服從隔離或不去隔離治療的,一旦發現,將被罰款3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7723元),情節嚴重的監禁1年或罰款2000萬韓幣(約合人民幣118158元)。
韓國中央政府和地方自治團體每天通過安全提示簡訊向居民和曾訪問附近地區的市民迅速提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信息。圖為龍仁市政廳從2月21日首例確診患者出現以來,向該地區居民發送的安全提示簡訊。
韓式防疫歐美難複製
2月中下旬,由於韓國疫情的大規模暴發,文在寅政府未禁止中國人入境,未對中國全境實施入境管制,沒有關閉邊境,在國內受到部分輿論指責和反對派批評。
目前韓國政府仍然對於入境僅採取「特殊入境程序」,沒有關閉邊境。截至3月14日,共有124,690名國內外遊客通過特殊入境手續進入韓國。
「禁止入境只能產生將疫情擴散推遲數日的效果,而從依賴貿易維持生路的韓國的處境來看,禁止入境也難以被認為是一個適宜的解決辦法。在疫情肆虐全球的情況下,難以將『唯我一方淨土』作為政策目標。」韓國中央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申振旭告訴《鳳凰周刊》。
「封鎖不可取,查找、隔離、檢測和治療每個病例,並追蹤每個接觸者,是韓國疫情得到控制的關鍵原因。」高麗大學的流行病學家千炳哲說。
韓國的防疫模式也得到了世衛組織(WHO)的認可。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3月18日稱,願向其他國家推廣韓國的抗疫經驗。
有分析認為,韓國的防疫方式或許值得歐洲和美國借鑑。美國喬治敦大學教授Mathews Cabana日前發表文章稱,「(韓國的做法)顯示出非強制性的管理對防控疫情十分有效,也為一些國家提供了一種更為行之有效、代價更小的新方法。」
3月12日,路透社比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疫情國家韓國和義大利截然相反的應對方式。媒體報導稱,這兩個國家的應對方式可以為疫情加速擴散的其他國家提供參考。
但有觀點反駁稱,韓國式防疫方式具有其特殊性。特別是,韓國用來追蹤確診者移動路徑的行政系統具有一定的「韓國特色」。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總部從金融結算院等處得到確診者的信用卡使用明細,可與確診者的陳述相對照,分析移動路線。另外,政府可以根據韓國居民身份證,一目了然地確認相關人員出入境的相關信息。
美國和歐洲、日本等許多國家不具備「追蹤個人信息」的類似行政系統和「居民登記制度」。除此之外,一些國家由於信用卡使用率較低,很難通過金融交易信息掌握其動向。
儘管韓國疫情勢態逐漸趨緩,但還遠未到平息之時。近來,聚集感染頻發。繼首爾呼叫中心、京畿道教會等相繼引發集體感染後,3月19日韓國大邱一療養院又出現交叉感染。24小時內,韓國新增確診病例152人,出現小幅反彈。
韓國緊急批准使用的新冠病毒診斷試劑盒。
「我們面前仍有多道難關和不確定性。我們需要擴充基礎設施收容大批感染者,需要使已經萎縮的經濟重振活力,需要應付未來的其他埋伏,還要尋求方略適應疫情的長期化,所有這一切都是目前人類的普遍課題。」申振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