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社會中,概念引導營銷是企業必須做也是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自從20多年前,幾乎與大哥大同期進入國內市場的筆記本電腦,多年來一直像傳教士一樣傳播著一個概念,高端人士移動辦公的必備品,身份認同感讓在那個年代達到天價級別的筆記本電腦同樣出現了一機難求的景象。
這就是概念營銷的魔力,鑑於此IT廠商多年來總是樂此不疲的延續著出產品——造概念——找人群的流水線,而概念營銷的高峰則來自於蘋果2007年推出的iPhone手機以及2008年推出的Macbook Air筆記本電腦。
觸控與智能相結合的宣傳標語,從牛皮紙袋裡將筆記本抽出的細緻動作分別傳達兩個概念,不用iPhone你就不智能,不選Air你就無法體味何為極致,對於新模式、新概念完美的詮釋,讓這兩款產品甚至成為了歷史上最為熱銷的電子消費品。
看到蘋果的成功,整個PC行業都開始熱衷於造概念,上遊廠商和OEM廠商不再僅僅將關注點放到如何將產品的成本殺的更低,而是推出了UMPC、上網本概念,但與傳統筆記本分化特點不明顯、缺乏關鍵點創新,讓這兩個概念都遭受到了半路夭折的命運。
牛皮紙袋效應讓Macbook Air成為一次相當出色的概念營銷
UMPC和上網本的失敗並沒有讓行業失去信心,在醞釀了大概兩年的時間後,英特爾在2011年的臺北電腦展上正式推出了超極本概念,時任英特爾移動計算產品高級副總裁的鄧慕理表示:「你絕不能將超極本看成是更薄且低功耗的筆記本電腦,它是一種全新的產品形態。」
根據英特爾官方的說法,在第二個階段超極本會同時配有鍵盤和觸控螢幕,你把屏幕豎起來,它就是一臺帶鍵盤的筆記本電腦,如果合上屏幕就會變身為一臺平板電腦;而在進入到終極階段後,鍵盤可以隨意卸下來,在有需要的時候再裝回去。
英特爾提出的超極本概念最終的效果並不是十分理想
如今的超極本已經完成了三個階段的蛻變,它還首次將大眾期待多年的輕薄和性能進行了完美的結合,但從市場端的反饋來看,超極本並沒有達到廠商的預期。這似乎預示著PC產品造概念的時代已經終結。
為什麼消費者不再熱衷於「買概念」,這個似乎違背了傳統營銷法則同時又困擾著廠商的問題的確值得深思,在編輯來看,概念營銷的真正內涵在於變革,無論是iPhone、Macbook Air還是iPad都是產品模式或者是體驗模式真正發生了變革,而並不是現有產品簡簡單單的延伸。
整體銷量的暴跌外加利潤率的走低,迫使IT廠商必須要重振旗鼓進行二次創業,而對於IT廠商的來說,機會到底在哪呢?
PC不會滅亡,但欣欣向榮的景象將一去不復返,這是絕大多數業內人士的看法。
根據Gartner公布的報告顯示,三季度全球PC出貨達8030萬臺,同比下降8.6%。歐洲、中東、非洲區表現最糟糕,PC銷量同比下降13.7%,亞太區下降了11.2%,美國市場下降了3.5%。消費者持續由PC向平板轉移被認為是銷量持續低迷的根本原因,他們將平板當成日常內容消費設備,這種趨勢繼續削弱PC的銷量,不只成熟市場如此,新興市場也如此。
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狂跌
在易觀智庫公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平板電腦的銷售數據中,整體銷量達到了435萬臺,環比增長率達到了21.7%,這與PC的數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蘋果iPad Air和iPad Mini 2的相繼開售,也讓平板行業有理由信心滿滿。
但PC行業的日子著實不好過,在第三季度淨虧達到了27億元人民幣後,宏碁CEO王振堂宣布引咎辭職,這是當前職位最高的OEM廠商老闆宣布辭職。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移動互聯時代註定是平板電腦的天下,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平板電腦市場也有需要面對的危機和自身的弱點,這些或許能夠助力OEM廠商迎來轉機。
平板電腦最大的弱點在於對於娛樂化的過渡傾斜
賈伯斯曾經將iPad定義為介於傳統筆記本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之間空白檔的產品,但如今智慧型手機的屏幕越來越大,筆記本電腦的尺寸越來越小,平板電腦生存的空間受到了極大擠壓,如果產品出現類交集點,那將對消費者的選購情趣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到底選擇一款超大屏智慧型手機還是iPad Mini 2,抑或一臺10英寸的平板電腦還是超小型化的移動PC,這將完全代替性價比在消費者意識中的思維權重,但從客觀角度分析,無論是7.9英寸的iPad Mini 2還是擁有著10英寸機身的平板電腦,似乎都不會是勝利者,除非你是個忠實的果粉。
消除邊界化的多模產品將為PC廠商迎來轉機
其實對於消費者來說,並不會十分在意這到底是一款小型化平板還是一款超大屏智慧型手機,其關心的僅僅是功能是不是夠多,價格是不是足夠有吸引力,在這兩點上平板電腦並無優勢可言。
類交集的產品形態似乎對於IT廠商來說是個十足的機會,它們完全不再需要營造概念,這一回將是市場和消費者自然選擇後的結果,對於IT廠商來說需要做的就是要生產一款功能和品類屬性集大成化的產品,或者我們可以稱其為多模式產品。
多模式產品的特點就是在於其能夠跟當下所有的移動級產品形成交集,小型化平板電腦的身材、PC級的性能、通訊模塊以及專業級的拍照水準,都可能在一款產品中出現。這無疑將是整個IT行業的G點所在,而對於廠商來說,沒有理由不去興奮一下。
任何一種市場模式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們在希望其保持這個勢頭的同時,也希望深挖究竟什麼促使了它的成功——他們做對了什麼,到底順應了什麼趨勢,如何抓住機會以及是否真正把握了成功的關鍵。
在整個IT行業的字典裡,成功案例不勝枚舉,但這都源於消費者對於產品極度的饑渴狀態,套用一句中關村裡經銷商的話,「十年前躺著我們都能賺錢,如今以跑百米的速度都未必能夠賺到錢」。當消費者的選購訴求不再強烈,產品邊界化愈發模糊,多模產品需要扛起可持續發展的大旗。
到底如何定義多模產品呢?簡單來說就是單一化產品功能的疊加,你無法定義它到底是手機、平板電腦還是一臺移動PC。失去了邊界化的多模產品也不會再受到概念的束縛。然而,在營銷模式上,多模產品並不能夠依照產品功能的疊加而定價,超低價位才能夠成為二次創業的殺手鐧。
麥當勞15元超值套餐被認為是其最瘋狂的市場行為之一
15元超值套餐的市場運作被認為是麥當勞在中國市場最為瘋狂的舉動,很多人甚至認為這或許將是麥當勞走向衰落的標誌,因為利潤率的大幅降低將難以為繼這家國際型企業的正常運轉。
然而,麥當勞推出15元套餐的結果是讓企業迎來了第二春,雖然單品的利潤率下降,但整體的銷量則出現了巨額的增長,這個是否賺錢的數字遊戲相信大家能夠一目了然。
因此,多模產品需要功能疊加和低價位的不對等的非常規營銷策略來達到開拓市場的目的,畢竟在消費者眼中,多功能長久以來就意味著高價格,然而如果一款兼具了平板電腦、手機、傳統PC以及相機功能的多模式產品,價位卻在4000元檔,有多少人會抗拒呢?
多模產品要遵從套餐產品低價位的營銷法則
當然,很多人會說多模產品的屏幕或許過小、鍵盤不是全尺寸,這對於日常辦公來說顯然是短板,但多模式的跨界必然不只如此,比如迷你臺式機的思路就能夠為多模產品走向大尺寸顯示器架設了跳板。
柔性屏幕的發展將是多模產品二次變革的技術基因
不過,多模產品的智慧不僅僅如此,未來曲面屏幕的普及將為多模式帶來無數可能,它可以走進辦公室,也可以變身為一款穿戴設備。很多人會問到底什麼時候點將是推動多模產品的最佳時刻,或許應該是平板電腦銷量走低的那一刻起。
文章小結:
在一個消費者對產品的饑渴化狀態消失、利潤率越來越低,競爭愈發激烈的時代環境下,PC廠商出現了信心不足以及無法全身心投入的惡性循環中,當然,這其中也有一些廠商總是站在過去的成績上無法自拔。雖然任何的變革都是痛苦的、無奈的,但不得不說如今是這些PC廠商二次創業的最佳時機。
客觀來說,多模也是一種概念,但正如筆者文章中的觀點,多模產品的市場行為將不再需要傳統概念式的營銷方式,它將是消費者和市場自然選擇後的結果。在編輯來看,去除產品邊界化才是IT行業的未來。
多模式確實是IT廠商未來能夠有所創新和突破的一個思路,而如何能夠有效的推廣這個概念,卻是一個任重道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