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娃有這3類「需求」,父母最好都能滿足,免得傷了親子關係

2020-08-20 艾媽育兒日記

文丨艾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如何富養孩子成了不少父母之間最為盛行的話題,然而多數父母對於富養出現了一定的誤解,都認為富養就是滿足孩子一系列的物質需求,孩子要什麼就給買什麼。

然而這樣的孩子往往被慣得蠻橫無理,所以真正的富養並非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孩子在小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有需求,然而有4類需求做父母的最好能滿足,免得到頭來傷了親子關係。

案例:

王女士最近發現自己和閨女的距離越來越疏遠了,閨女發生什麼都不願意告訴自己,於是王女士為了討好自己的閨女,經常買一些好吃的好玩的給自己閨女。

但是閨女卻還是開心不起來,甚至開始抗拒和王女士待在一起。

有一次王女士終於忍不了和閨女攤牌說:我到底是怎麼了?你怎麼這麼抗拒我。閨女本來是拒絕回答的。

最後在王女士的逼迫之下終於說出了實情: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很想要爸爸媽媽陪伴我,而你們呢?卻只是忙著工作,連生日都沒有和我一起過,現在長大了,我又何必再去靠你們。

閨女這段話說完之後王女士心裡很不是滋味,剛生閨女的時候為了能夠做到富養,就拼命地掙錢,幾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奉獻給了工作,卻忘記了閨女是需要陪伴的。

之前閨女一再提出需要王女士的陪伴,不過王女士認為家裡有老人在就沒有太放在心上,如今卻傷到了兩人的親子關係。

分析: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對於他們的需求能滿足的儘量都會滿足,但是因為經濟還有各方面的壓力,使得他們不得不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面,於是便慢慢缺少了對孩子的陪伴。

時間一長,孩子也漸漸和父母疏遠了,親子關係就容易降到冰點,甚至有些孩子過於叛逆,還可能因為父母教育個兩三句就大打出手。

父母需滿足娃哪4類需求

(1)父母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說尤為重要,因為父母的陪伴能夠讓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能夠緩解孩子不安的心情,當孩子提出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正是他需要安全感的時候。

這個時候父母該如何回應就很顯情商,不過儘量還是做到一口答應,畢竟孩子的童年也就那麼幾年。

長大之後再想陪伴孩子就晚了,即使沒辦法答應,也需先安撫孩子並且保證下次能夠陪他。

(2)索要零花錢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錢觀念是逐漸形成的,雖然衣食住行是父母管的事,但是孩子還是會向父母索要零用錢。

這主要是周遭環境所致,周圍的小朋友拿到零用錢都會去買零食或者玩具,孩子看到多少都會羨慕,也就有了向父母索要零用錢的想法。

父母對於孩子索要零用錢的需求,儘量不要拒絕,應該先問其用途並且控制金額後再給。

(3)爸爸媽媽再說一次

當孩子跟父母說再說一次的時候,父母多半都會認為孩子愛管閒事,通常都會說大人的事情小孩不要管,其實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容易影響親子關係。

孩子年紀小所以對什麼東西都充滿了好奇心,當孩子請求父母再說一次的時候,父母千萬別吝嗇自己的語言,儘量做到滿足。

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大大小小的需求可以說是很多的,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學會梳理這些需求,哪些需求是值得滿足的,哪些是要拒絕的,父母要明白,對此你們還有哪些看法?

育兒難題找艾媽育兒日記,家庭教育從小做起,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艾媽育兒日記,幫你解決育兒大難題。

相關焦點

  • 若娃有這3類「需求」,父母最好都能滿足,免得傷了親子關係
    孩子在小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有需求,然而有4類需求做父母的最好能滿足,免得到頭來傷了親子關係。閨女這段話說完之後王女士心裡很不是滋味,剛生閨女的時候為了能夠做到富養,就拼命地掙錢,幾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奉獻給了工作,卻忘記了閨女是需要陪伴的。之前閨女一再提出需要王女士的陪伴,不過王女士認為家裡有老人在就沒有太放在心上,如今卻傷到了兩人的親子關係。
  • 老人帶娃常說的幾句話,不僅傷孩子的心,還會破壞親子關係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隔代育兒在我國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在所涉及的老人中,奶奶依舊佔據帶娃的主力軍,作為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紐帶」,她們既可能是親子關係的「催化劑」,也可能是「破壞劑」,有些老人在育兒的過程中口無遮攔,或許看似無心的一句話,可能傷娃於無形。
  • 當娃有以下「請求」,父母儘量別拒絕,有本書或能替你解決
    執筆:王豔微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面對孩子的要求,父母都會儘量滿足,吃喝玩樂樣樣給娃最好的,也有些家長比較理性,對於要求會認真考慮,自己認為不可以的會明確拒絕,當孩子請求父母陪伴時,若家長每次都以工作忙為藉口,拒絕、推脫他們的請求,會讓孩子有不被重視的感覺,甚至會覺得自己是多餘的,從而產生孤單感和不安感,甚至出現自卑的心理。久而久之,當孩子習慣了孤獨,還會對爸媽產生牴觸心理,父母想要融入孩子內心世界就很難了。
  • 親子餐廳TheLittles,為天下父母解決帶娃就餐難題
    如果,能有一個地方既能讓吃飽了無聊要「搞事情」的萌娃們盡情玩樂,又能讓父母們有一刻休閒,那該多好啊!  TheLittles正是基於時下父母需要,為帶娃家庭量身定製的親子餐廳。而且,與一般親子餐廳不同的是,TheLittles是一家將高端娛樂與意式簡餐融為一體的互動式親子餐廳。不但有著國際水準、時下兒童喜聞樂見的益智娛樂活動和遊戲,更有著源自義大利餐飲文化、營養健康的簡餐,既滿足兒童的飲食喜好,更符合年輕父母的飲食口味。
  • 女人生孩子,最好避開以下兩個年齡段,免得傷娃又傷己
    到很多醫院都看過,因為年齡大了,身上的毛病不少,得慢慢治慢慢調。醫生建議,女人生孩子,最好避開以下兩個年齡段,免得傷娃又傷己。這兩個年齡段,一個是小於20歲,一個是大於40歲。③妊娠症候群發病率相對更高一些記得我姐姐懷二胎的時候,年齡41歲,身體狀況明顯不如第一胎的時候,然後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的情況都有。整個孕期,這不敢吃那不敢吃,還得適當活動活動,太遭罪。其實,這就是高齡孕媽會遭遇的情況,因為年齡大,身體狀況不佳,患妊娠症候群的概率相對更高一些。
  • 沒時間陪娃?你跟娃的情感連接才是親子關係的關鍵
    這年頭養個娃真不容易,想要養好一個娃更不容易。聽說誰誰家娃去上早教班,好的雙語幼兒園,特長培訓班等等。就連看劇追劇都變成了看各種育兒節目。感覺看完更焦慮,有沒有?我們現實中大部分爸爸媽媽工作一般,家庭經濟一般,夫妻雙方都上班的話不得不把娃就給老人幫忙照顧。這樣連陪娃的時間都很奢侈,哪有那麼多精力和資源讓娃參加各種培訓和上好的學校?
  • 最好的親子關係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為人父母總以為把最好的給了孩子,卻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知乎上有個博主說,自己從小到大都被寄養在親戚家,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在青春期被忽略,被苛求,所以變得好強又自卑。長大後所有人都說她很孤僻,她也沒辦法做到和父母親近,心思敏感又喜歡瞎想。
  • 20年經驗兒科主任提醒:這3類會食物傷娃,別給1歲內寶寶餵了
    父母要操心的地方真的不少,比較重要的就是寶寶的飲食了,在前幾個月內到還好,寶寶營養來源就是母乳和奶粉,可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後,光喝奶就不能滿足營養需求了,得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了,添加輔食是有一些學問的。還可能會引發寶寶出現一些其他的過敏反應,而且也不排除寶寶有再次復發的可能,為了避免出現這一幕,父母一定要把好寶寶輔食的關。
  • 父母和孩子溝通難?是「親子聯結」斷裂,用這一點修復親子關係!
    在這個時期,嬰兒是極度依賴父母的,親子之間的聯結也是越來越親密。但3歲之後孩子萌發了自我意識後,從童年到青少年時期,都不可避免的會和父母出現短暫的聯結斷裂,又達到癒合重新聯結的過程。在極端的情況下會有斷裂的階段,無法聯結,讓孩子和父母的關係達到冰點,陷入僵局,自我封閉的同時和父母越走越遠。
  • 養育孩子,家庭裡最好的關係是「全職的夫妻,兼職的父母」
    從孩子出現的問題可以看出「父母太愛孩子,造成的家庭傷害同樣也會傷到孩子」。父母用分工的方式愛孩子,夫妻關係易疏遠很多家庭裡原本夫妻關係本不是特別地和睦,在孩子出生後,媽媽一心撲在孩子身上。一個人帶娃的辛苦、無人幫忙時的絕望、沒有經濟來源的自卑。生活中一切事物的陡然變化,都把「媽媽這個角色」拉入了易怒、易感、易傷的情緒中。
  • 孩子有幾個請求,父母最好不要拒絕,以免親子關係越走越疏遠
    很多時候,都是由於父母在不經意間,戳傷了孩子柔弱的心,才會導致親子關係變冷淡。執筆:王豔微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母親和孩子是相互依賴的,有時候寶媽因為工作而忽視了孩子,使得孩子的許多要求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關係就越走越遠。
  • 超市買洗髮水,若有「這一行字」,建議換掉別再使用,免得傷頭皮
    超市買洗髮水,若有「這一行字」,建議換掉別再使用,免得傷頭皮現在的娛樂圈是小花小鮮肉們的天下,雖然她們也是個個靚麗,顏值很高,但我還是更喜歡當年的那些港星,相比微整盛行的當下,純天然的她們個個驚豔,極具辨識度,例如李嘉欣,直到如今她那一頭迷人的秀髮,都讓人難以忘懷。
  • 先有夫妻關係,再有親子關係,90%的人都搞反了
    它說的是,在一個家庭裡,一定先有了男女組建配偶,從而形成了夫妻關係,然後才生了娃,於是產生了父子(女)關係與母子(女)關係。在一個家庭結構裡,夫妻關係、父母與子(女)關係先後產生,先產生的關係比後產生的關係更加重要。簡而言之,夫妻關係要重於親子關係。因為。父母相處的模式,就是孩子習得的模式。
  • 最好的親子關係是怎麼樣的
    親子關係父子關係是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無語論比,如是第二沒有第一。孩子是個寶,是夫妻的結晶家屬的希望!那麼最好的親子關係,什麼才算是最親呢!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膚淺的理解,試試看唄!『』上陣父子兵,打仗親兄弟『』,道出了在關鍵時刻,父子上陣最團結,兄弟上陣最兇狠的畫面,父子是最親密的血肉關係。
  • 這屆年輕父母開始帶娃放飛自我,湖北成2020年度親子遊黑馬
    近日,攜程發布了《2020年中國親子遊消費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親子客群的用戶畫像、消費習慣、需求偏好等維度分析了這屆開始放飛的父母,以及在他們帶領下孩子們的消費習慣。在過去一年中,哪個年齡段的父母帶娃出遊的意願更強烈呢?《報告》指出,在2020年親子遊成人客群中,80後父母佔比高達41%,90後父母緊隨其後佔比32%,70後父母則佔比20%。
  • iPad寶寶最好的玩伴,父母哄娃利器,「數碼時代」多少責任被代替
    新奇的電子設備對於寶寶來說,有巨大的吸引力。在安撫孩子情緒的同時還能發揮一定的保姆作用,分擔父母照看孩子的壓力。適度的接觸電子產品一定程度上能開拓孩子的眼界。但一旦過於依賴這類電子產品就會產生許多弊端,出現過度沉迷等情況,影響到親子關係和孩子的健康。
  • 親子關係融洽的家庭,父母都具有3個特點
    而這「缺失的一塊」,來源於當初賀梅拋棄子秋的往事。而能補上這塊的人,只有賀梅,只有賀梅幫子秋解開心結,才能讓他徹底放下,擁有獨立完整的自我。可見,是否有父母雙親,並不能決定孩子的自我發展能不能夠完整。單親家庭成長起來的李尖尖,比凌霄和子秋,這種雙親都在的孩子,更加幸運,也成長的更健康。
  • 滿足孩子需有度,過度寵愛毀了娃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年紀還小,但若任其發展下去,可能會讓孩子在長大後落入選擇困難症的困惑裡。心理學上有個關於選擇的理論,就是個體面臨多個選項時,會給自己施加更大的壓力去做最優選擇。即便最後選擇的結果還不錯,你還是覺得會有更好的選項。如果選擇不完美,失望的感覺會更嚴重。這種焦慮長時間持續,會影響多巴胺水平。
  • 最好的「親子關係」是什麼?
    那麼, 什麼是最好的家庭關係呢?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可以按照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心理學教授黛安娜·鮑姆林德的家庭教養理論分為四種類型: 1、縱容
  • 親子關係跟不上,再好的教育都是徒勞
    這是很多爸爸、媽媽一直思考的問題。其實好的親子關係勝過好的教育。怎樣的親子關係才是良好的融洽的親子關係呢?好的親子關係有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親子之間能實現良好有效的溝通。,與一些本質情感相連的需求滿足與否,就會產生成長喜悅或成長創傷,這些哪怕最微小的生命經驗,都可能對一個孩子的成長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