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一面曬乾的紅薯粉皮。
薯粉皮整齊排列進行晾曬。
切成條的紅薯粉皮繼續攤開晾曬。
紅網時刻衡陽11月20日訊(通訊員 廖晶 曠雨澄 記者 宋美君)立冬以來,衡山縣進入傳統手工紅薯粉皮加工生產的旺季。連日來,家家戶戶搶抓晴好天氣,忙著製作紅薯粉皮,一派豐收忙碌的景象。
11月19日清晨,衡山縣開雲鎮雙全新村村民羅俊美夫婦便開始了紅薯粉皮的製作。他們挑柴、起火,將一大鍋水燒開後,用紅薯澱粉進行調漿,然後用小碗取適量調好的澱粉糊,澆在旋盤上,再將盤浮於鍋中的開水上面,同時撥動旋轉,使澱粉糊均勻攤開並成型。接著,將旋盤浸入沸水中約半分鐘後撈出,最後,把成型的粉皮攤到準備好的竹竿上晾曬。
「等水滾了就開始燙,大概早上五點半開始,有時候六點,一天大概就燙40斤粉皮,有時候燙得多就50斤左右。」羅俊美說。
在太陽照射下,一張張紅薯粉皮晶瑩透亮,十分誘人。晾曬一個小時左右,羅俊美又忙著將曬好的粉皮翻轉,讓其兩面都受到充分的太陽照曬。等粉皮達到不黏手的程度就可以切條,再攤開進行晾曬。
羅俊美告訴記者,手工紅薯粉皮因口感柔軟筋道,特別受歡迎,所以她家的粉皮都是提前下訂單再生產的,基本上不用為銷路發愁。半個多月以來,他們夫妻倆已經加工製作了1000多斤粉皮,收入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