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皮是中國飲食文化中的重要一員,在滕州南沙河鎮上徐村,仍保留著製作粉皮的老手藝,近日,記者前往該村,親眼目睹了百年老手藝——純手工粉皮製作過程。
熱騰騰的鍋臺邊,村民劉傳林和老伴正在製作著粉皮。劉傳林介紹,做粉皮第一步是要把地瓜澱粉敲碎,倒進缸裡打成汁,然後就可以上鍋去做了。
用勺子取少量調成的粉糊,放入旋盤內晃勻。隨後將旋盤放在鍋中的開水上面,在順時針晃動的作用下,粉糊由盤底中心向四周均勻地攤開,恰似攤圓的煎餅。待中心沒有白點時,再把旋盤放進清水裡冷卻、起皮、撥水,就這樣一張簿如紙、滑如緞的粉皮完成了。劉傳林把做好的粉皮平攤在高粱帘子上,將帘子斜立於院外牆上晾曬。
滕州市南沙河鎮上徐村村民劉傳林告訴記者:「這個技巧就和平時吃的涼皮的做法一樣,只不過那個是蒸,這個是煮,只有煮熟了,晾乾,才有這個口感。一般轉2-3圈,薄厚均勻。」
劉傳林今年53歲,他從小就跟著爺爺、父親做粉皮,親眼見證了粉皮製作的變化,現在技術改進了很多,風箱換成了爐子,製作上也快了不少。除了下雨天,一年四季都能做粉皮。
上徐村製作粉皮的手藝,祖祖輩輩已經傳承了幾百年,現在村子裡仍有二十多戶做粉皮,和劉傳林家一樣都是小作坊,每家一天能做1000多張粉皮。由於嚴格按照傳統工藝加工粉皮,上徐村粉皮以真材實料受到了眾多客戶青睞,特別是逢年過節,來購買粉皮的人絡繹不絕。
劉傳林告訴記者,下一步村子裡打算成立合作社,集體收、集體賣,不用各家各戶拿著粉皮自己到市場上零賣了。
上徐村加工地瓜粉皮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村民用自種地瓜作為原料,堅持傳統手工方法旋制、晾曬粉皮,生產出的粉皮晶瑩透亮,口感柔軟筋道,目前村裡年產粉皮約80萬公斤,產品遠銷全國各地,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