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貿 聖 佳 2019 秋 季 拍 賣 會
2019 SUNGARI AUTUMN AUCTION
預展 11月28日-11月29日
拍賣 11月30日-12月01日
璀璨—中國書畫及古代藝術珍品夜場
11月30日(星期六)19:30
三層紫金廳 A廳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9號)
//
黃胄(1925 -1997)
在《畫毛驢的淺見》一文中,黃胄先生說:「畫畫光憑想像不行,僅憑資料也不行,一定要有生活。生活當中一定要有感受,畫自己有感受、有感情的作品。」在新疆生活多年的黃胄對毛驢非常熟悉,但僅是熟悉並不能畫好毛驢。為了在畫面上呈現出生動形象的毛驢,他仔細研究毛驢的形體結構、動態特徵、生活細節等問題。
lot 675
黃胄 《踏歌行》
立軸 設色紙本
179×97cm
1948年黃胄與趙望雲共赴新疆歷時8個月寫生新疆風土人情,使他對邊疆題材產生了濃厚興趣。1949年後的部隊生活使他更深入地接觸邊疆各族人民,同時他以寫生的創作形式將他的所見所感表現報導出來,黃胄在新疆的所見所聞所感是他常見的創作題材。
《踏歌行》描繪的就是1957年他在新疆喀什見到的人民趕著驢群向國家交售餘糧的場景。是年,正是我國「一五計劃」的第五個年頭,當時農業生產獲得較大發展。
《踏歌行》局部圖
《踏歌行》創作於1966年,共畫有二十餘頭形態各異的毛驢,大都背負沉甸甸的糧食,其中還包括幾頭年幼的小毛驢,整個畫面因此更加靈動活潑,展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驢群是整幅畫面的重點,黃胄用墨色變化、近大遠小、錯落層疊、疏密調和等繪畫手法將二十餘頭毛驢精巧布局,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也顯示了黃胄在繪畫方面的獨創力,以及布局宏大場景的功力。新疆人物也是黃胄最擅長的題材之一,他早年到西北寫生,後又入伍到西北軍區從事戰士讀物的美術工作,因此他對新疆的風土人情十分熟悉。
在此件創作中,他牢牢抓住人物特徵,捕捉到載歌載舞的人民剎那間最具表現力的的神態動作,展現了他們飽滿的熱情和豪邁的情懷。畫中五人位置關係十分明朗,中間三人為一組,稍靠後,前方左右兩邊各站一人,目光相聚於中。他們有的跳舞,有的拉琴,有的揮手,有的搖擺,仿佛能聽到他們的歡歌笑語,黃胄非常有分寸地把握著活動的特點和人物情緒,充溢著脈脈溫情。黃胄在這幅作品的設色方面也運用了頗多巧思。群驢之中只有最前面一頭設以濃墨,中間各頭毛驢墨色濃淡變化豐富,層次感極強。在五位一組人物中,只有一位人物著紅衣,其餘人物服飾顏色或素或淡或黑白,強烈對比中點明畫面的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嫩綠的柳條給畫面帶來了清新的氣息,「初春」這一時間節點得以直接呈現出來,作品充滿了豪邁、歡樂和清新,在此歡樂的一瞬間,足見黃胄高超的藝術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