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職場人必備的一項技能,寫作越來越被大家所重視,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走上寫作這條路,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從寫作小白到寫作高手,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寫作困難並不只因為讀書少,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
怎樣才能克服寫作困難的問題?我分享4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一、不要過分追求完美,先完成再完美
很多人寫文章很困難,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會寫,或者讀書太少,而是他們過度追求完美,覺得自己文章寫得不好,想把一切準備妥當了再動筆,爭取一下子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總是覺得自己的寫作水平不夠高,怕寫出來別人笑話,想多學習一些寫作方法和技巧,爭取寫出更優質的文章。結果越拖越不想寫,越拖越不知道寫什麼,雖然學了很多方法,還是寫不出來。
寫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動筆寫,寫作水平永遠都不會提高,只有先動筆寫了,才知道自身存在哪些問題,才有更多提升的空間,哪怕寫得很爛,也比什麼都不寫要強很多。
先完成再完美,不要害怕自己寫不好就不動筆,也不要等自己做足了準備再開始,寫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是知名作家也無法第一稿就寫出滿意的文章。每篇文章的初稿都是不完美的,在經過了無數次的打磨、修改之後,才能蛻變為一篇高質量的作品。
二、每天堅持寫一篇文章,培養自己的語感
寫作困難還有一個原因,是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寫,不知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寫作和講話一樣,都有語感,而語感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堅持不懈地練習。口才好的人,並不是生來就知道怎麼說話,而是因為經常在不同的場合練習說話,培養了自己的語感,所以才能在任何場合表達自如。
同樣的,只有每天堅持練習寫作,我們才會找到寫作的感覺,無論寫什麼主題的文章,都能順利地寫下去,而不至於不知道如何下筆。
可能有些人就會問:「每天寫一篇文章?去哪裡找那麼多的素材和選題?」
每天寫文章不一定要寫幾千字,幾百字就可以了。素材可以是閱讀的收穫,也可以是生活、工作中帶給自己啟發的人和事,還可以是看電視、電影的某個情節等等,只要用心觀察,周圍處處都是寫作素材。
每天寫一篇文章,會讓我們養成觀察、思考和輸出的習慣,培養了我們寫作語感的同時,也有效解決寫作困難的問題。
三、沒寫作素材的時候,就看書寫書評
寫作新手通常會有一個困惑:沒有選題,不知道寫什麼。
每當我找不到合適的選題,或者沒有寫作素材的時候,我就看書寫書評,從書中找寫作素材,通常一本好書有多個可寫的角度,選擇自己擅長領域寫就可以了,比如個人成長、育兒、職場……這樣就能有效解決沒素材、沒選題的問題,而且文章的質量也有保證。
剛開始寫書評的時候,建議寫乾貨類書籍的書評,因為這類書的結構非常清晰,每個章節都是相互獨立的,所以即便沒有讀完整本書,也能寫出高質量的書評。但是小說、文學類作品就不同了,我們必須讀完整本書,才能找到主線,然後再定選題、構建框架,對於新手而言,比較有挑戰,而且很耗時。
寫書評的過程,既能加深對書中內容的理解,還能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選題,並快速寫完整篇文章,增強了寫作的動力。
四、讀書和文章的時候多思考,從中收穫靈感和素材
為了讓自己寫文章更輕鬆一些,我們平時閱讀文章和書籍的時候,要養成多思考的習慣,這樣有助於我們從中收穫素材和靈感。
比如看了一篇爆款文章,作者的某個觀點戳中了大家的痛點,那麼就可以把這個觀點記錄下來,並且思考除了文章中的素材,還有哪些素材可以支撐這個觀點,如果換做是自己,會怎麼寫等等。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把好的案例、優質評論記錄在自己的素材庫中,做好標題和標籤,方便寫文章的時候隨時調取。
讀書的時候,我們要思考書中的觀點、方法和之前的哪個知識點有關聯,能用到哪個主題的文章中,可以與哪個熱點結合起來寫等等,經過大量的思考和積累,素材庫就會非常豐富,寫文章也會更輕鬆。
書籍和優質文章中,有大量我們可用的素材,就看我們是否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了,平時多留意、多積累,素材多了,寫文章也會順利很多。
3年的時間,我從寫作小白成長為一名寫作達人,這4個方法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堅持下去,寫作不再是一件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