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琴悅—90後銀行中層,喜歡閱讀寫作的理財達人,終身成長踐行者。
稿件來源:秋葉寫作特訓營
助教:月靈
編輯:燕子
曉晗是一名外企的上班族,閒暇時間喜歡閱讀寫作。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前三個月都在家辦公,焦慮和壓力是這幾個月的主旋律。在與朋友交流中,曉晗發現自己可以嘗試新媒體寫作,通過寫作與自己相處、與世界溝通,寫得好還可能變現。於是,曉晗開通了個人微信公眾號,起初興衝衝地寫了幾篇,但一段時間後,曉晗就不知道該寫什麼了?
如何高效率地寫出文章?如何擁有不竭的寫作靈感?如何堅持日更周更?這些很多新媒體寫作小白都有的困惑,也深深困擾著曉晗。直到遇到《寫作7堂課》這本書,曉晗找到了答案,而且在讀完的20天內就成功上稿百萬粉絲平臺。
01 《寫作7堂課》簡介
這本書的作者是秋葉大叔,武漢工程大學的一位副教授,他已經堅持寫作20多年,目前是火遍全國的「知識網紅」!很多人知道他是PPT專家,但是除了PPT,他涉及的領域還包括寫作、時間管理、網絡營銷、個人IP等。目前已經出版《創業7堂課》、《時間管理7堂課》、《寫作7堂課》、《高效學習7堂課》等多部專著。在秋葉大叔看來,沒有什麼是7堂課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那就再來7堂!
這本《寫作7堂課》融入了秋葉大叔20多年的寫作經驗,這些經驗不僅幫助他完成了個人身份的轉變和領域的拓展,還幫助很多寫作小白找到了寫作的方向。另外,這本書也是秋葉寫作特訓營的主要課程內容,它教給讀者的是一種寫作的底層思維,而這些底層思維都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幫你找到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02 這本書介紹的底層思維是什麼?
001 只有你先找到你自己,世界才會找到你
曉晗愛寫作,可剛開始的時候卻總是思緒萬千,這也想寫,那也想寫,最後沒有一個領域能寫好,究其原因就是目標不明確。這本書中提到:「目標導向明確的人,會先設定做一件事的方向,然後去了解做這件事的方法和成本,評估過自己的實力和資源後,才會真正去做。」樊登讀書首席社群顧問剽悍一隻貓也曾說過,想要成為牛人,第一步就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細分領域。
在我們周圍,從不缺乏努力的人,有的人每天勞心勞神地在構思公眾號日更,有的人每天忙忙碌碌「日理萬機」,有的人早起晚睡一刻不得閒,可為什麼卻始終無法被幸運之神關照呢?就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的那條路,而是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寫作也一樣,當你明確自己的目標,找到自己的細分領域,清楚自己的寫作定位,其實就是找到了自己。而如果你在這一領域持續深耕,那麼自己最終會成為令人矚目的品牌,世界也將找到你。
就像曉晗,通過讀這本書,她開始明確自己的定位,把公眾號的寫作主題定為職場管理類乾貨和思考,並開始在這一領域聚焦用力,這才初戰告捷,有了20天內上稿的戰績。
002 做好碎片化時間管理,一天變成兩天
自打復工起,曉晗的工作就更加忙碌,感覺時間完全不夠用。雖說懂得「時間就像牙膏,擠一擠就會有」的大道理,可是具體怎麼破,還是毫無頭緒。碎片化時間應用的難題困擾著曉晗。
可是看看秋葉大叔,他是大學老師,要帶課,要在外面做講座,要忙培訓,還要在網上教做PPT,竟然還有時間玩微博、微信,一年還能出幾本書,同時他還創辦了好幾家公司,而且運營得都不錯。就連他自己也承認:「每天真正寫文章的時間往往不到1小時,只有比較重要的文章,才能逼著我把自己關起來用比較長的時間去寫,但也很難超過4小時。」
那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在書中他講述了如何利用好碎片化時間的問題,給出了這樣一個公式:「一份完整的文章=1分鐘靈感+5分鐘構思+5分鐘提綱+5分鐘素材+……+3分鐘素材+半小時高效寫作+5分鐘排版+5分鐘配圖+1分鐘推送+1分鐘回複評論……」
看到了吧,將整個目標分解到一個個碎片化時間中,這樣不僅更好地利用了碎片化的時間,而且也可以從容不迫地達成目標。
學到這裡,曉晗豁然開朗,在這之後她就開始踐行。在公眾號日更的前一晚,會想好第二天的主題;利用刷牙和吃早點的時間想好文章的大綱;利用午休前、工作間隙列出文章的小標題並聯機搜索相關資料,這樣在晚上日更之前文章的基本框架就出來了。通過這樣的碎片化時間利用,曉晗做到了公眾號日更,且壓力漸小。
其實,碎片化時間利用所體現出來的是一種碎片化思維,它不僅適用於寫作,也適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好碎片化時間管理,讓你一天變兩天。
00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省時省力
有了框架,但沒有生動的案例;有了主題,但缺乏韻味十足的金句。這是曉晗面臨的又一個苦惱,相信也是很多寫作小白遇到的苦惱。而另一方面,信息洪流成為很多人的噩夢,面對強大的網際網路,多少人陷入了信息迷障之中!那麼,能不能尋找有效的方法,在海量的信息中精準地找到我們需要的案例、金句等素材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本書中,作者結合20多年的經驗,給到了很多搜索方式,比如利用關鍵詞進行搜索。大家都知道搜索,但是大部分人其實不會搜索,主要就是關鍵詞選得不對,這樣的後果是很容易把自己帶偏,非常浪費時間!想像一下,如果要搜任正非的金句,你會怎麼搜?
有的人去找華為內部講話,有的人去搜「任正非」,這樣往往信息過多,還需要花費精力去篩選,而如果將關鍵詞定為「任正非 金句」「任正非 名人名言」「任正非 經典語錄」「任正非 勵志語錄」,任正非的金句不就都有了嗎?
另外,本書也給到了精準的素材渠道,比如找熱點,有i排版中的「熱點搜索」、微博的「熱點話題」、微信公眾號的「搜狗搜索、推薦熱詞」;再比如搜素材,有美文網、豆瓣小站、人生屋等等
如果我們能在實踐中不斷提高關鍵字提取能力,並且不斷積累合適的渠道,把它們收藏起來,那麼案例不足、金句匱乏的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曉晗選擇了在知乎、公眾號、微博等平臺搜索所需素材,再也不擔心沒有案例了,整篇文章也生動了許多。
站在搜尋引擎這個巨人的肩膀上,你的寫作將既高效又高質量。
03 寫在最後
總的來說,這本書側重教你寫作的「系統思維」,它不僅著眼於寫作技巧的提升,更側重於寫作「底層邏輯」的刷新。除了上述提到的3種場景外,本書更提煉出高效寫作的7種良好習慣,分別是框架式寫作、複利式寫作、碎片化寫作、聯機式寫作、結構化寫作、清單式寫作、復盤式寫作。這7種寫作能力對應7種工作習慣!哪怕養成其中的1-2個新的好習慣,你都將大受裨益!
另外,在寫作的過程當中,要有一個好的心態,曉晗在投稿的時候也有熬夜改了好多遍而稿子依然上不了的情況,所以人不可能隨隨便便就成功。你越是急功近利,往往失去的也會越多。
每本書都自帶使命,工具類書籍的使命就是幫你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我將這本《寫作7堂課》推薦給你,相信能夠幫你解決寫作中的大部分問題,並且也相信會給你打開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對待生活、工作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