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的作家,若預備寫出一點有思想的作品,引起讀者注意,推動社會產生變革,作家應當做的第一件事,還是得把技巧學會。——沈從文
現代社會,寫作能力幾乎是所有人必不可少的技能。不管你是學生,還是職場人士,寫作能力強都是一個很大的加分項。那對於想要快速提高寫作能力的人來說,應該如何入手呢?
我推薦由著名作家布蘭登·羅伊爾撰寫的《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該書被稱為美國常春藤名校入學考試絕密利器,並先後拿下「美國總統圖書獎」、「國際圖書獎」、「年度教育圖書獎」。
該書分別從結構、風格、可讀性三個方面展開闡述,列舉了大量具體事例,向讀者介紹了多項實用性寫作原則,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技巧性實用書籍。
書的封面
相信很多人在寫作的過程中,會進入一個「下筆千言,離題萬裡」的死胡同,那是因為文章的結構和主題還沒有確定下來,才會容易跑題。
對於一篇完整的文章來說,最重要的便是結構,結構關乎文章組織以及表述觀點的順序。
作者在書中提到,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最多的便是說明文,而寫一篇說明文,應該採取「開門見山、自上而下」的寫作策略——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文章的最開頭,即先寫總結,再闡述細節,不要讓讀者去猜你想表達的主題。
在弄清楚自己想寫的內容之後,可以分解文章主題,一般來說,是提煉3個主要觀點,將文章分解為3個部分。下面的內容,便可以圍繞自己的觀點展開了。
展開文章時,要善於運用轉折詞,比如:首先、其次、再次、例如、最後等。轉折詞的運用,起到了連接文章的作用,對於文章的邏輯性和連續性來說十分重要。
在明確結構後的文章,會顯得簡潔明確,富有層次,這樣,一篇文章的大綱就基本完成了。
風格是寫作的方式。
在《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作者提到,要使用準確、具體的詞彙和精準的事例來充分論證論點,比如「公司利潤下降了10%,因為總體成本增加了20%。具體來說,較高的薪水支出是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因為……」便比「公司利潤下降了」更加令人信服。
在採用事例時,要儘量增加個性化的例子詳細支撐論點,使讀者在閱讀時,能夠代入自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也能夠更加記憶深刻。
此外,要善於引用名人軼事修飾觀點,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善於使用類比等寫作手法和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讓自己的文章更生動,更令人難忘。
在此處,其實可以看出語言的相通之處。不管是中文寫作還是英文寫作,文章的風格都是很重要的。
在中文寫作中,我們常說的文章風格是指寫作者的寫作特色和創作個性,那些形成了固定寫作風格的人,我們一看他的文章,便知道作者是誰,比如魯迅一貫以辛辣簡練的語言諷刺社會現實,往往一刀見血,鞭辟入裡;而冰心的文章語言大多清新自然又明白曉暢,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作者數次提到「如何讓自己的文章令人印象深刻」,也基本與中文寫作中的風格殊途同歸。
文章的可讀性主要體現在語言和排版上。
在組織語言的過程中,要注意變換句型,交叉使用長短句,避免句式雜糅和語句冗餘,謹慎使用影響文章簡練的限定詞,比如:有點兒、大部分、相當、真的、稍微等等。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還提到,應該多用主動句,少用被動句;多用動詞,少用名詞等技巧,因為該書主要是針對英文的寫作,就我個人而言,這些建議在中文的寫作中,參考價值並不大。
在排版和設計上,作者提到應該在文字周圍增加更多空間即加大文章的頁邊空白,以增強可讀性。此外,段落之間應該利用空行隔開,避免大段文字聚集。利用加粗、斜體、破折號等工具,高效傳遞信息,給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這一點,也很符合現在的電子化讀書的趨勢。
最後,在文章寫完之後,應該來回閱讀幾次,對文章進行修改潤色,直到你覺得沒有任何地方再需要修改了——這才說明你的文章最終完成了。
千萬不可小看這一步,著名作家列夫·託爾斯泰曾說過:
寫作而不加以修改,這種想法應該永遠拋棄。三遍、四遍——那還是不夠的。
詩人艾青說:沒有技巧的詩人像什麼呢?沒有翅膀的鳥,永遠只會可憐的並著腳跳;沒有輪子的車輛,要人家背了他才能走。
寫作能力出眾的人,大都是掌握了一些重要的寫作原則,並反覆使用和練習。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列舉了豐富的實例,向讀者介紹了一系列實用的寫作原則,對於正處於瓶頸期的寫作者和沒有寫作方向的新手來說,都大有裨益。
寫作從來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要寫出一篇好文章,需要我們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實用的寫作技巧,寬闊的眼界,甚至是過人的天賦,然後一定要多讀、多練、多寫。希望《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能夠成為你寫作前進道路上的一盞燈塔,照亮前方茫茫未知前路。
我是夏日痴,熱愛文字,偶爾也愛生活。
希望在這裡邂逅每一個愛文字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