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階段,語文的重要性顯得尤為突出。在進入小學階段,孩子的識字量達不到標準。不僅語文卷面得不到分數,對於數學卷子中的應用題,也不能理解其含義,從而導致孩子的成績一塌糊塗,極大的挫敗了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在這裡就不得不說大量閱讀對於孩子學習的好處。大量的閱讀不僅讓孩子增長的見識,同時也讓孩子的識字量達到了一定的基礎,面對比較晦澀的詞語,孩子也能輕易的理解其含義。
在語文考試中,60%的分數取決於平時的積累和大量的閱讀所得,40%的分數就要取決於作文。
想要作文取得高分就必須經過大量的文字練習以及作文框件的搭建練習。
我家大寶上小學二年級,在寫看圖說話和日記的時候,他總感覺無話可寫,寫的看圖說話基本上是流水帳,只會詳細的記錄一下所看到圖片的事情經過。
寫日記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提煉所要表達的主旨,他經常跟我說的一句話是,媽媽我不知道寫什麼,怎麼寫,如何去寫。
開始我也不能給予孩子系統的指導,直到我閱讀了《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這本書主要就介紹了如何搭建文章的結構框架、進行論據的填充、如何進行詞語的割捨等。
本書的作者是加拿大人布蘭登.羅伊爾,其作品先後5次榮獲「國際圖書獎」,5次榮獲「總統圖書獎」金獎,2011年榮獲年「度教育圖書獎」。
他根據自己的多年教學經驗,獨創了一套教學體系,先後還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一本小小的金色語法書》。
一、規劃文章的結構框架
在《金字塔原理》一書中提及,一篇文章完成80%取決於文章的框架,20%取決於文採。由此可見,一篇文章框架的搭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運用「自上而下」的寫作方法
對於書名類的文章,應該將總結或結語放在開頭而不是結尾,這樣就會讓讀者在讀一篇文章的時候,就知道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體意思。
參照的順序是最重要--次重要--次重要--最不重要
在這本書中,作者舉了實例對比,相同的文字在使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和其他寫作方法所表達出效果的好壞。
通過總分結構的文章,可以很快地表達出主旨,言簡意賅,直達目標。
2.分解每段中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
一篇文章的主旨一氣呵成,沒有一絲停頓,會讓讀者感覺煩悶。同時也不能讓讀者讀懂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如果將所要表達的主旨分解為二到四個主要內容,讀者會很清晰的找準主題詞,在這分解的內容裡,再詳細的闡述所要表達的觀點。使文章形成一個類似金字塔的結構。
3.六大結構寫作法
寫作中常用的六種寫作結構包括:範疇結構、評價結構、時間結構、比較結構、線型結構、因果結構。
根據文章寫的主體不同,我們採用的結構方法也是不同的。在這本書中,作者對於六大結構方法分別採用畫圖的方式,列舉出事例,清晰的表達出文章的結構如何的搭建。
二、樹立自己寫作風格,讓文章成為你的標識
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的特點,對於文章中文字的運用,可以清晰的成為個人的某種標誌。
比如說瓊瑤是以言情文著稱,她在寫作的過程中大多以疊加詞,文筆比較優美。文章主要描述愛情為主,所以她的粉絲以年輕的女性為主。
沈從文先生寫作手法卻是以白話文為主,比較樸實,給人一種空靈的感覺。大多描述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文章比較偏向文學,所以文學愛好者為其主要讀者。
文採的應用雖然佔據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使用準確具體詞彙卻更加重要。準確的詞彙表達更能凸顯文章主題的表達,使讀者能夠清楚我們所要表達的含義,準確的描述性詞彙會使文章更有利。
在寫文章的過程中,多增加個性化的例子,會使文章加深印象。
我舉用書中的例子,比如說「奈傑爾很忙沒有時間玩,這是一種寬泛的陳述,但是儘管晚上在公司工作,奈傑爾回家以後還會努力的做家庭作業和預習第二天的課程,就是一種表達了相同觀點的個性化陳述。
在這本書中,作者還主要講述了如何用動詞、名詞以及句式的變化來表達所要表達的主題。
對於寫文章不知如何運用詞彙的初學者有很大的幫助,但這本書讀一次未必能讀懂,還是需要經常學習的。
三、如何增加文章的可讀性
文章寫好後並不是一篇好文章,好多文章是經過多次的修改及潤色。
同時為了增加讀者的可閱讀性,我們應該整體在文章的段落及布局上合理利用。
一本書可以給我們啟示,但並不能真正的改變我們的寫作。最重要的還是需要我們大量的實踐以及不斷的思考,來提高自己的文筆和寫作能力。作為父母,我們不斷地提升,只是為了自己可以給予孩子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