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浙北,安吉。依山傍水的天荒坪鎮五鶴村,竹連竹,山連山,滿目蒼翠。這就是獲奧斯卡四項大獎的影片《臥虎藏龍》的外景地——中國大竹海景區。1999年拍攝該片時,安吉沒收一分錢場租費。如今,這裡命名為中國生態影視基地,每年數十部影片在此拍攝,數百萬遊客來此追星圓夢。
深厚的竹文化底蘊、濃鬱的文化氛圍引來一批批投資客,30餘個文化項目呼嘯而來,吸引資金100億元以上。根據文化休閒產業投入產出比例計算公式,這些項目建成後,直接拉動產出超1000億元。
昨天——江南地區的文化代表
安吉歷史悠久,文物遺存豐富,文化傳承多樣。
溪龍鄉上馬坎舊石器遺址是我省舊石器文化考古第一點。考古發現,距今8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就有人類在西苕溪流域頻繁活動。「這裡是浙江歷史的起點。」安吉人自豪地告訴我們。
安吉境內龍山、筆架山古墓葬群,綿延數公裡,是春秋戰國時期越國貴族墓地,其周邊的古城遺址為當時越國重鎮。
安吉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物產豐富,歷史上安吉是移民大縣,百分之九十八為移民後裔。外省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蘇,我省的台州、溫州、寧波、衢州、杭州等地均有大量移民遷入,一些外地風俗由此傳入,造成「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離城十裡路,各有各鄉風」的文化景象。
今天——生態文化的經濟產出
安吉以森林覆蓋率71%、植被覆蓋率75%而被外界稱為天然氧吧,土淨、水淨、氣淨的「三淨」之地。多年來,安吉堅持以生態立縣為發展戰略,挖掘獨具魅力的生態文化,將文化 「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經濟的「硬功夫」。
一根翠竹成就一個產業,安吉,因竹聞名,創造奇蹟,用不到國內2%的竹類資源創造了全國竹業20%的總產值。2011年,安吉竹產業產值超過130億元,農民人均從中受益7000餘元。
安吉人從原來的種竹子到賣竹子,從賣園竹到賣竹產品,又從賣竹產品到賣竹風景。安吉把竹子從一產做到二產,現在又連上了三產。影片《臥虎藏龍》中,章子怡和周潤發在竹子上打鬥的場景,在安吉整整拍了十天,這個景象給世界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夜宴》、《非誠勿擾2》等大片均在「中國大竹海」取景拍攝。
五鶴村60多歲的農民丁本寬最早嘗到了文化的甜頭,大竹海景區出名後,他第一個辦起了農家樂,年收入保守估計有40萬元,五鶴村農民因文化圓了致富夢。
隨後,中南百草原、江南天池等16個景區的農民也在爭先恐後開辦農家樂。去年安吉農家樂共接待遊客261.2萬人次,農家樂營業收入4.35億元,同比增長35.5%和44.8%。
安吉又以茶鄉著稱,一棵白茶野生樹種孕育出10萬畝種植面積,每年帶來的經濟產值超過10億元。在半山區丘陵地帶,黃土壟間,白茶園層層疊疊,成行成壟,滿眼綠色,茶農時而勞作其間,宛如一幅安逸與恬靜的生活畫卷。
去年,42集電視連續劇《如意》在溪龍鄉黃杜村拍攝,黃杜白茶生態文化影視基地天天人流如潮,附近的農家樂天天爆滿。
今年5月,安吉縣內假日、長遠等4家旅行社老總集聚黃杜,與溪龍鄉在白茶旅遊市場開發戰略上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按照合作框架規劃,整個白茶文化旅遊基地將以黃杜村萬畝白茶現代示範園基地為基礎,核心區域為現有的《如意》影視基地,打造成一個集茶文化展示、茶系列產品銷售為一體的綜合場所。
安吉生態文化產生了裂變效應,上海世博會期間,《東方衛視》邀請200多位國家館館長到安吉欣賞竹樂表演,收到盛讚。安吉竹樂團還應邀到北京人民大會堂為2000名外賓做專場演出,專家評價:「竹樂表現形式新穎,鄉土氣息濃鬱,是雅俗共賞的典範!」
在安吉竹樂團的引領下,竹樂這支藝術奇葩已在安吉遍地開花。全縣各鄉鎮都建起了竹樂團,2009年縣殘聯也組建了殘疾人竹樂團。
與此同時,自2008年起,全面推開生態博物館建設工作,一口氣建設「1+35個」館,打造沒有「圍牆」的博物館,讓這裡的生態文化得到進一步保護和傳承。
2011年,以「竹文化、茶文化、影視文化、書畫文化」等為主要內容的安吉休閒旅遊業發展勢頭迅猛,全年接待休閒觀光客77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0億元,門票收入1.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40%、40%。
明天——長三角綠色創意中心
2010年,《安吉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5年)》編制出臺;12月,《安吉縣重點文創園區(企業)認定和考核管理辦法》文件下發,進一步明確產業定位,把信息服務業、設計服務業、現代傳媒業、藝術品業、文化休閒旅遊業、動漫遊戲業等六大產業作為重點發展行業,確立了安吉打造特色文創產業城區和長三角綠色創意中心的目標。
安吉縣政府設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200萬元/每年),積極組織開展文創示範園區(企業)推薦申報,安吉竹海影視創意園、天泇山書院列入省「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重點項目,昌碩故裡文化休閒旅遊區等8家單位列為安吉縣首批文化創意產業示範園區(企業)。
未來,安吉將形成以「一城一區兩街四園」為發展核心,多個重點項目同步推進的文化產業空間布局。
專家解讀
文化給城市
以向上的力量
——訪吳昌碩紀念館副研究員範一安
「吳昌碩是近代開宗立派的藝術大師。熔詩書畫印為一爐,成就卓越。先生德高、藝高、壽高。作品渾厚高古、樸茂雄強,從中體現出廣博、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愛國、愛鄉愛民的懷情,讓所有參觀者震撼,帶給城市一種向上的力量。」範一安說。
吳昌碩紀念館是安吉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範一安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擔任講解員,接待過中央、部、省市級領導及各界團體,並跟隨吳昌碩作品赴京、滬、皖、湘、蘇、陝、浙等城市展出,所到之處,觀者如潮。
「從參觀者的眼神中看到廣大市民對傳統經典文化的渴求。」範一安介紹,昌碩先生一生經歷坎坷,居無定所,但其追求藝術的腳步從未停止過。在先生的作品中,多以「安吉吳昌碩」落款,濃濃愛鄉之情讓觀眾唏噓。
如今,吳昌碩成了安吉的「代名詞」,從杭州市區往北經04省道,進入安吉境內,昌碩紀念館、昌碩雕塑等標誌性建築比比皆是,吳昌碩已深深地融入了安吉大地。
「因為有了吳昌碩,安吉成為全省知名的書畫之鄉;因為有了吳昌碩,安吉在與杭州、蘇州、上海等城市的交匯對接中找到共同的話題;因為有了吳昌碩,安吉人多了一份榮耀與自豪;因為有了吳昌碩,安吉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事實上,不僅僅是昌碩文化;歷史車輪轉動中,竹文化、孝文化、郵驛文化等的挖掘和傳遞,使安吉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向上力量。
安吉文化旅遊跨入「智慧」時代
再過一個多月,只要你一腳跨入安吉境內,身邊的智慧型手機會自動彈出一個連結,輕觸手機屏,你所處的位置以及分布在周邊的旅遊景點、文化場所、賓館酒店以及特色美食等信息都會以地圖的形式呈現在界面上。想去哪裡只要輕點目的地,你就會獲得最優路徑。
如果你到達景區,又會有一張電子導遊圖出現在手機上,景區的文化設施、娛樂節目、景點布置一應俱全。
這套智能系統由浙江萬是商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並選擇安吉作為全國首個應用試點。屆時,包括安吉的影視基地、生態博物館、名人故居、古寺廟以及新興的旅遊景點與餐飲、住宿、交通等將會通過「智慧旅遊」平臺融為一體。
公司副總裁王逸告訴記者,經過兩年的考察,比較了各種要素以後,最後選擇落戶安吉。「安吉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擁有良好的生態旅遊資源和佛學、國學及書畫等濃厚的文化資源。誰首先能把這些生態、文化資源整合起來,突破傳統的營銷方式,誰就能在市場上搶到先機。」
目前,萬是商旅公司正在做三件事情:一是與安吉400多家單位達成合作協議,採集安吉旅遊、文化信息,並與各採集點合作建立信息傳輸渠道,以便及時更新;二是運用IT技術建設「智慧旅遊」的信息平臺,包括與省電信公司的合作等;三是通過建立合作夥伴打開全球各領域的遊客渠道,吸引更多休閒旅遊的高端人群。
就在記者約訪時,王逸正帶著他們的合作夥伴體驗安吉的江南天池、吳昌碩故居、靈峰寺等景點。與他同行的人中,有畫家,有電影製片人,有來自全球知名旅行社的老總。
據了解,目前,省內做「智慧」旅遊項目的公司,萬是商旅並非首家,像「iTravels象山」導遊軟體、嘉興「天地圖」電腦查詢系統等等,但安吉 「智慧旅遊」體現更多的是技術先進、簡單便捷、功能全方位。
□本版撰文/駐湖州首席記者 徐賽華 駐安吉記者 楊君左 製圖/柴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