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縱糖欲的年輕人,正在透支自己的身體

2020-12-19 情感研究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ID:duhaos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前段時間,有「中國第一經紀人」之稱的楊天真,做了切胃手術。

有人質疑她,這是為了變瘦、變美去傷害自己的身體,打了自己的臉。

楊天真只能發文回應:「我對自己的外形沒有任何不滿意,手術最主要的目的是治病。」

原來早在29歲的時候,她就已經被確診為糖尿病了。

隨著病情加重,她開始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來穩定病情。

有一次,她甚至在綜藝節目上,直接拿起針管進行注射,嚇壞了一旁的張雨綺。

對於病情已經非常嚴重的她來說,切胃是一個無奈的手段。

而這一年,她其實也才35歲。

楊天真不是唯一一個年紀輕輕就患上糖尿病的人。

曾經代表中國隊拿到亞運會電子競技項目金牌的選手簡自豪,在23歲這一年發表了退役聲明。

30萬人在那條微博下挽留他,但一切都為時已晚。

因為壓力、飲食不規律、熬夜,他在體檢時查出了糖尿病。

半年來一直吃藥、運動、控制飲食,病情卻沒有好轉。

他原本還能再徵戰幾年,他還沒有拿到自己夢寐以求的全球總決賽冠軍。

但他只能選擇跟自己的青春說再見,無數粉絲也只能遺憾告別心目中這位「永遠的神」。

曾幾何時,我們都以為,糖尿病是個至少到了40歲才會得的病。

但事實上,我們都錯了。

中國,作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有將近1.3億的人患有糖尿病。

而在這1.3億人裡面,至少有400萬人,在18-29歲之間;有1300萬人,在30-39歲之間。

糖尿病,已經悄悄瞄準了這群人。

他們,或許剛剛踏入社會,還在為生計而奔波;或是準備結婚、生子,憧憬著更美好的明天。

卻在悄無聲息之中,被糖尿病「毀」掉了下半生。

糖尿病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是不可治癒的。

它對於病人的影響,伴隨一生。

所有糖尿病人都必須遵守的一點,就是飲食控制。

這四個字乍看之下好像輕飄飄的,但落到每個糖尿病人身上,卻是一座大山。

要知道,最可能患上糖尿病的,正是那些最喜歡吃吃喝喝的人。

但患上了糖尿病,就意味著,他數十年的愛好、習慣都要改變。

秋天第一杯奶茶?肥宅快樂水?生日蛋糕?必須說再見。

跟人聚餐、應酬的時候,別人在大魚大肉,看著曾經自己最愛吃的食物,糖尿病人卻只能在一邊,默默算著血糖。

在他們眼裡,糖尿病改變的不僅僅是飲食,而是他們的生活。

當病情發展到運動與飲食控制並不能穩定血糖的時候,就該吃藥了。

這個藥,也就是所謂的「降糖藥」。

但「降糖藥」也不是完美的,噁心、嘔吐、腹瀉這樣的副作用,會時常發生。

而且,藥物都是有耐受性的,時間一長,兩粒變四粒;一種變兩種……

你的身體,也再離不開藥物。

對情況嚴重的糖尿病人來說,打胰島素針是必經之路。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節目裡,楊天真就說過一句這樣的話:

每天扎自己這個事情,真的蠻需要勇氣的。

打胰島素針最佳的位置是腹部,一般一天三針的話,一年下來就得打超過一千針。

有人形容:「肚皮上都是胰島素的味道。」

如果說以上,還可以「慢慢就習慣了」的話,還有一種痛苦,有可能危及生命,那就是併發症。

當糖尿病逐漸嚴重,糖尿病的併發症也會隨之而來。

視網膜病變會導致失明、糖尿病足可能需要截肢、腎功能衰竭需要每月透析……

還可能伴有心梗、腦梗,更是有死亡的風險。

對糖尿病人來說,糖尿病就像人生的分水嶺。

在患上糖尿病之前,你的人生是彩色的。

患上糖尿病之後,你的人生可能就變成了灰色。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了糖尿病?

我們首先要知道,糖尿病是怎麼出現的。

正常來說,糖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也就是血糖。

每一次攝入大量的糖,血糖迅速升高,胰臟就會分泌胰島素。

然後肌肉細胞感應到胰島素的出現,就會立馬吸收、利用葡萄糖。

血糖自然也就降低了。

但胰臟是一臺壽命有限的機器,一次又一次地大量攝入糖,工作得越多,這臺機器就壞得越快。

而肌肉細胞則像城市的下水道,越來越多的脂肪就是城市裡的各種垃圾,當垃圾堵滿了下水道,它也就失去了吸納雨水的能力。

按照原本的節奏,它們會在40歲後才慢慢出現問題。

但年輕人們的生活習慣,卻把這個時間節點大大提前了。

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高糖、高脂肪早已是生活的常態,很多人,都過上了「無糖不歡」的生活。

就拿奶茶舉例。

一般一杯750ml的奶茶含有99g的糖,哪怕標註「無糖」的奶茶,含糖量都超過50g。

而在世衛組織的建議中,成年人每天添加糖的攝入量不應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隨便一杯奶茶,就超標了。

更何況,除了奶茶,還有蛋糕、冰淇淋、可樂、巧克力。

還有你吃的菜、喝的果汁,通通都有添加糖。

這就相當於你的胰臟,正以快於一般人數倍的速度,走向「死亡」。

糖尿病的另外一個重要誘因,是脂肪攝入的不斷增加。

這在我國肥胖率的變化上也能看出。

2004年到2014年這10年間,中國成年人的肥胖率從3.3%上升到了14.0%。

更讓人擔心的數據是,18歲以下的肥胖人數,已經達到了1.2億人。

這些人,不是已經糖尿病,就是在走向糖尿病的路上。

這一切,都與我們的生活方式相關。

吃——無論是燒烤、火鍋還是油炸食品,裡面含有的油脂,是脂肪爆炸的元兇。

坐——每天在辦公室久坐,沒有運動的習慣,脂肪只攝入不消耗,細胞就被越來越多的脂肪「堵」住了。

睡——年輕人的睡覺時間,從11點推遲到了1點。熬夜導致的消化系統、肝臟問題,也是脂肪堆積的幫兇。

從無糖不歡到脂肪爆表,年輕人們一錯再錯,與糖尿病越來越近。

換句話說,不是糖尿病正在悄悄瞄準年輕人,而是自我放縱的年輕人,一頭栽進了糖尿病之中。

很多人可能都覺得,糖尿病離自己還有很遠。

但生而為人,不該只有追求本能的欲望,還要有控制自己身體的理性。

我們完全不必要,為了前半生的歡愉,付出後半生的痛苦。

相關焦點

  • 新華網評:不再透支自己的身體
    然而,熊貓眼、紅血絲、頭暈腦脹也隨之而來,給身體健康埋下不少隱患。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好身體來自於健康的生活方式。這個暑假,希望同學們不再透支自己的身體,不放鬆對自己的約束,學會合理分配時間,保持良好作息,加強體育鍛鍊,元氣滿滿地度過假期每一天。(文字:張倩 手繪:趙凱)
  • 人生感悟:別透支感情,別透支信任,更別透支身體
    別透支感情,因為失去的無法再挽回。我們知道這世上很多的遺憾,都是擁有時不懂珍惜。人們往往總是習慣對那些擁有中的幸福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以為這些永遠不會離自己而去。長此以往,慢慢習慣了享受,也習慣了接納,卻忘記了付出,忘記了感恩。
  • 吳彥祖闌尾炎險喪命:那些提前透支身體的人,都英年早逝了
    60.9%的受訪青年坦言生活方式不健康,認為自己平時「作」得太多,已經給身體造成了損害,不敢看。江湖有言:出來混,遲早要還的。而你提前透支的身體,是你不看體檢報告也還不了的。所有對身體的提前透支,一定有昂貴的代價,有時是健康,甚至是生命。
  • 它正在毀掉一代年輕人
    縱慾,已成為很多年輕人的常態!自媒體人「桌子的生活觀」的一篇《縱慾,正在毀滅這一屆年輕人》,引起很多人共鳴,感嘆「現在的年輕人,太容易被摧毀了。」這樣的毀滅,是對超前消費的渴求,對手機的欲罷不能,對垃圾食品的過量攝入......但是歸根結底,這些所謂摧毀年輕人的,實際上是他們本身的欲望。
  • 從心理學角度看,身體透支是一種可怕的感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身體透支不僅限於體力耗費過度,而且還包括腦力的耗費過度。那麼身體透支是一種怎樣的感覺?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為了節省出一點時間,許多人每天都在點外賣。擁擠是引起人們身體透支的重要因素,當你身處過度擁擠的環境中,你的情緒會變得焦躁不安,行為也會更加孤僻
  • 經常熬夜就是透支生命 年輕人長期睡眠不足易誘發猝死
    近日有網上調查顯示,年輕人成了熬夜主力軍,因熬夜致猝死的新聞也頻頻出現。天津中醫一附院心身科主任沈莉提示,年輕人不可肆意透支精力,經常熬夜就是透支生命,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影響。
  • 21歲大學生患糖尿病:放縱,正在侵蝕你的人生
    「你還年輕,可以隨意透支身體?」 近日,家住江西新餘的21歲大學生小海,因為食慾不佳、反胃前往醫院檢查。 年輕人最愛的高熱量飲食、習慣性熬夜、久坐不動,都是健康殺手。 我們與疾病的距離,比想像中更近。 如果總把飲料當水喝,愛吃零食,不運動,經常熬夜,身體逐漸被消耗,久而久之,疾病就會找上門來。 知乎上,有人問,為什麼明明知道健康很重要,年輕人還在各種作死?
  • 現在年輕人不講健康,習慣「失眠」透支身體,你知道直接危害嗎
    但是大家並不知道的是,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發生猝死約有55w人,各行各業都有,而年輕人猝死也不在少數。猝死可在短時間內死亡,有時候連挽救的機會都沒有。過度勞累、長期熬夜、作息混亂等不良習慣就是發生猝死的「罪魁禍首」,你還在熬夜嗎?
  • 有時候,放縱自己就是放棄自己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高度的自我放縱是一種什麼體驗?一位知乎網友回答:爽是一定的。熬夜、不規律飲食等導致身體機能各種下降,爬個樓都喘的不行。自制力為0,不見死線不落淚。一個人如果任由自己的欲望馳騁,放縱自己,就會漸漸迷失,找不到走出來的路,被困在心的迷城之中。別人眼睜睜看著他走偏,可他卻不知道自己正在走向錯誤的地方。記得有一句話說:每一次放縱,都可能變成未來一筆無法償清的債。
  • ——年輕人被透支的未來
    當這些年輕人無限制的欲望被一次次地滿足,他們也一步步走入將自己未來的深淵。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提前消費」如此迷人?;也有人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像精英階層「,滿足自己膨脹的虛榮心,在網絡上借貸,不斷透支著自己的未來。
  • 月光族變月欠族 別讓「透支消費」毀了年輕人!
    而此後,每到還款日就感覺自己被人催債,自己都慨嘆自「借錢消費就跟喝酒一樣,帶來的是愁更愁」。90後成「負翁」重災區 為何這麼敢花?「辦公室裡三代人,70後存錢、80後投資、90後負債,而90後的父母在替孩子還貸。」這句話道出了以90後乃至00後為主的年輕人超前消費、負債消費的典型現象。
  • 你放縱自己,也別拿這個世界不公平當藉口
    剛辭職時候,她覺得自己自由了,終於沒人管著她,不需要準時準點上班,不用每天很辛苦地去跑市場,做表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想宅在家做飯就做飯,想澆花就澆花,還報了一個網絡上的瑜伽課和英語課,想要在家不斷地提升自己。可是一個月後來,整天就是看電視劇、刷視頻、叫外賣,計劃一項都沒完成,別說學習了,甚至連一頓飯都沒做過。
  • 25歲得糖尿病、ICU裡搶救26小時,年輕人太放縱自己了
    1每個人都抱著僥倖心理,覺得這種事情永遠都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當事情發生時才明白,病痛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前段時間,在節目《我的白大褂》中,一個24歲女生熬夜到凌晨一點,早起發現自己左邊身體麻木無法動彈。經過醫生就診,竟是中風。
  • 拼命工作,正在讓年輕人越來越窮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清醒地認識到,拼命上班不能讓一個人脫貧致富,反而會越來越窮。為錢工作,讓人越來越窮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因偷電瓶車而走紅的周某某受到無數年輕人的追捧,不是沒有原因的。雖然不勞而獲不對,但他的一句話說出了很多年輕人的心聲:打工沒有前途。
  • 對標放縱成癮的年輕人,引發熱議
    網際網路浪潮的來臨雖然給了一些diaosi逆襲的機會,但對於那些「放縱成癮」的年輕人,我只想說一句:錢難賺,屎難吃!畢竟你只看到了森陽的逆襲,卻沒看到他為了拍攝視頻,一遍遍的做著那些令人滿頭大汗的瘦身動作。
  • 因不吃早餐暈倒在地鐵站,年輕人這樣「打拼」行不穩走不遠
    為規勸年輕人注意身體,該地鐵站在工作日早尖峰時段,反覆播放廣播提醒乘客記得吃早餐。 播放提醒廣播規勸乘客吃早餐,具有「潤物無聲」和潛移默化的作用,既是為減少乘客發生暈倒等不適狀況的必要之舉,也是培養健康與安全意識的長效策略。
  • 吳昕吃保健品「續命」惹爭議:這樣「偽養生」,坑了多少年輕人?
    朋克養生,為何如今的年輕人養生意識越來越強?現在越來越多的80、90後開始注重養生,但是卻又捨不得那些不太好的習慣。其中有超過80%人都認為以上這些「邊作死邊養生」的現象在周圍同齡人中很常見,還有超過一半的年輕人都覺得自己已在養生了,所以就更加放縱。這也正是當代年輕人健康危機和矛盾的所在,他們一邊嚷嚷著要養生,一邊卻又無限制地透支自己。
  • 這樣的「放縱」可能威脅自己的生命,你是不是也正在做
    這樣的「放縱」可能威脅自己的生命,你是不是也正在做導語:小編身邊很多朋友和飲料太多,以至於每天不喝點飲料就覺得少點什麼,而且還以白開水難以下咽為理由,每天都要喝好幾瓶飲料。不難發現,喜歡喝飲料的人都是整箱整箱往家搬,這樣的「放縱」正在威脅自己的生命。現在很多孩子也是這樣,三大樂事:躺在床上,一手薯片,一手飲料。最傷身的「飲料」公布,你愛喝幾種?
  • 總是感覺身體過度透支沒精神?5招幫你調養身體,很管用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上班族和學生黨都感覺一天下來渾身乏力,感覺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就仿佛是身體透支過度了。其實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根據不同的原因對自身進行調理,有效的調理是能夠有效改善緩解身體症狀的。身體透支分為哪幾類?
  • 勞累過度,有這5個症狀,是身體透支的表現,勸你該休息了
    過度勞累會有礙性命健康,大家一定要警惕身體出現的這些透支表現,及時止損:1、心臟不適在日常工作生活當中,發現自己突然出現心臟不適的症狀,比方說呼吸急促,心跳過快,胸口疼痛,或者是胸悶等狀況時,就要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日常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