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費主義綁架的年輕人
2014年,校園貸、網貸平臺瞄準了初入校園的年輕人,並且用「提前消費」等等的概念給「年輕人」洗腦,所謂「萬物皆可分期」,他們從iPhone等大學生鍾愛且有點「買不起」的商品切入,結合電商、地推和分期付款的優勢,在全國的大學蔓延。
大學生的收入少,但對娛樂的需求大,因為年輕氣盛,他們往往有更強的自信心,有著更高的未來預期,認為「提前消費」借來的款項可以在未來還完。但盲目自大的未來預期,往往會令人跌入「消費陷阱」與「借貸陷阱」。
在知乎網站上,問題「網貸的危害有多大?」下有著5517個回答,有的人分享了周圍朋友因為裸貸,名譽掃地被催收的經歷,也有人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上個月我接到個電話,對方跟我說 「 xxx欠了錢了,你也是擔保人。」 ——xxx,是我老婆的表妹,我沒做過什麼擔保之類的。我說,「我沒做過擔保,她欠了你們多少錢?你是哪來的我聯繫方式。」 對方說,「你認識不認識。」我說,「我認識,普通朋友。」對方說,「把你微信給我,我發點東西給你看。」加了,發來一個視頻。視頻沒打開,但是直接看到我老婆表妹的裸體。嗯還是裸貸。
2016年3月,河南一所大學的一個大學生,從不同的校園金融平臺,借了幾十萬的無抵押信用貸款,最終無力償還跳樓自殺。
2019年1月4日,江蘇省一名女子因網絡貸款無法償還,給自己和三歲的兒子餵下農藥,試圖自殺。最終3歲的孩子搶救無效身亡,女子倖存。
漫畫《暗金醜島君》,描述了一個高利貸催收員的生活。其中的一個故事便是,一個年輕女人找到醜島,為了能夠與同事一起聚餐,她向醜島借了第一筆錢,之後,便多次向醜島借貸。直到無法償還貸款,被迫去風俗店打工,染上性病,染上毒品,生活真正跌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事實是,一個人跌入深淵,往往是從某一次「被引誘著滿足自己膨脹的欲望」開始的。
——從不少網貸催收的身份證號碼來看,許多被催收的年輕人都是90後。
網絡貸款這條灰色產業鏈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把許多迷茫的年輕人真正逼上了絕路,但是,它沒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視和注意,也沒有真正敲響警鐘。
當這些年輕人無限制的欲望被一次次地滿足,他們也一步步走入將自己未來的深淵。
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提前消費」如此迷人?
在《論自媒體時代大學生陷入校園貸的非理性邏輯》這篇論文中,作者結合多個案例分析指將陷入「校園貸」的人群進行簡單分類,分析出幾個基礎編碼——經濟困境、消費慣習、朋輩效應。
再從基礎編碼當中分解出了三級編碼——資本邏輯、社會關係、消費模式、消費文化、身份意識等。
由此串起了年輕人提前消費,網絡借貸的「三部曲」——現實起點(資本貧困引發借貸需求)—消費決策(提前消費陷入消費陷阱)—情景因素(身份意識催生享樂主義)。
簡單來理解,就是,年輕人沒有錢,但他們有想要「對外展示」的一面,因此滋生了借貸的需求,在提前消費後,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身份意識」,往後自然催生了享樂主義。
作者提出,使用「校園貸」的人,往往與原生家庭溝通不暢。由於文化背景等的原因致使借貸人對校園貸款了解不深,貧瘠的家庭文化資本也難以給予他們關於借貸、合同等金融方面的知識。
同時,由於原生家庭較為貧困等原因,借貸人往往想要藉助外在表現來擺脫「貧困」的標籤——在現代開放社會,精英階層總是用一種明顯的標識如服飾或生活方式來使得自己更加醒目,而下層階級的成員也想用這些標識來提高自己的地位。
而那些陷入「消費貸」的年輕人現在如何了呢?
最後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他們教你「做自己」,教你「活出年輕的樣子」,但是事實上,現在的年輕人往往面對著居高不下的房價,拿著微薄的工資,還要被這個社會中滿溢出來的「消費主義」口號洗腦。
或許有人會覺得我們「喪」,那是因為我們有欲望時,會發現,原來我們的目標離我們那麼遠;當我們靜下心來想要佛系地面對人生時,也發現自己活成了一個活脫脫的苦行僧……
——我們本來就生活在貧富差距極大的時代當中,因此,我們總會看到有資產的人每天慌不擇路地想「怎樣才能讓錢保值」,他們手裡拿著大把的現金,依然活在焦慮當中;也有人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像精英階層「,滿足自己膨脹的虛榮心,在網絡上借貸,不斷透支著自己的未來。
更令人憤恨和惱怒的是,一部分借貸的年輕人輕易地滿足了自己地虛榮心後,網絡貸款迫使著家庭不錯的家庭買單,」爸媽買單「的結果當中,這些」年輕人「並不會收斂,而是好像嘗到了甜頭一樣繼續借貸,就好像著迷上了癮。
在身份證沒有被燒毀之前,在他們沒有真正嘗到「萬劫不復「的結果之前,」網絡借貸「對於他們來講也不過就是一種」來錢的方式「。
「欲望」是個好東西, 「成為別人眼中更好的自己」的欲望無形之中鞭策著我們做更好的人,「滿足自己虛榮心」的欲望鼓動著我們更加努力地生活和工作,可以說,「欲望」在無形之中讓我們不斷鞭策、審視自己。
但是,與自己能力不匹配的「愚蠢的欲望」在無形中綁架了太多的人,儘管這種「消費主義」透支了一部分年輕人的未來,讓他們被歷史的滾滾車輪捲走,把我孤獨地留在向前、向上的跑道上。但是,這不是我們想要的未來。
我們真正想要的未來,真正有利於我們發展的未來,不是透支年輕人,鼓吹年輕人瘋狂消費,把他們拖入深淵的未來,而是年輕人擺脫冷氣,真正向上走的未來。
文獻參考:
《論自媒體時代大學生陷入「校園貸」的非理性邏輯》
——鄭國,張宇恆
《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孫躍
《提前消費、借貸消費增多,中國人不愛存錢了嗎》
——彭訓文,李和君
《蟻族_消費水平的影響因素研究》
——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