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巴金《寒夜》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在上海的電視臺被變相雪藏多年後,由四川電視臺在黃金時間播出,收視率遙遙領先。之後,中國教育臺等幾個頻道接連播出,收視率也不俗。無獨有偶,陳寶國等演員集體創作的《茶館》可謂水準頗高,從人物、臺詞到劇情、畫面,均贏得好評如潮。然而,就是這樣一部高品質的誠意之作,也在片庫被雪藏了近兩年。
這就引出兩大問題:機制與認識。機制上,假如一部優秀文藝作品的出籠與否,受控於購買部門的營銷者之手,而這些營銷者一旦匱乏藝術修養和人文情懷,豈不常令嚴肅作品飲恨雪藏?認識上,對於嚴肅與暢銷之關係,生殺予奪者更應具備清醒與全面的判斷能力。在泛娛樂化的螢屏中,《亮劍》《士兵突擊》《闖關東》等優秀電視劇依然是眾多電視臺的重播首選,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嚴肅與暢銷並不是死對頭。
今天我們應解決的是:如何減少和杜絕「漫長的證明」,如何使「嚴肅」與「暢銷」不再成為對立的話題。
(《光明日報》1.17 劉巽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