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連線·青海醫療救援隊在武漢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2020-12-18 青海新聞網

指導防護服穿著方法。

操作吸氧儀器。

進入病區前的消毒。

武漢加油。

操作吸氧設備。 佘小斌等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武漢市新洲區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裡,5個來自江源的身影默默奮戰在抗疫最前沿,他們既不是醫生,也不是護士,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呼吸治療師。

呼吸治療師是新興的醫學職業,其工作是在醫生的指導協作下,對心肺功能不全或異常者給予診斷、治療和護理,具體包括對急性危重病人提供各種通氣治療及氧療,各種醫療氣體的使用與監測,各種霧化及氣溶膠治療與監測,心肺復甦及其器具的使用與維護,肺康復治療,其他技術操作,例如血氣分析、肺功能檢測、高壓氧艙治療等。

目前,我省共有10名呼吸治療師,分布在我省各大醫院的重症監護室。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有5名呼吸治療師響應號召,加入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出徵武漢,他們是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的佘小斌、趙永輝、高啟林、祁珍元和青海省人民醫院的賈貴彬。

2月20日,本報記者視頻連線佘小斌、祁珍元、賈貴彬,帶讀者近距離了解呼吸治療師這個新興醫學職業,傾聽他們在抗疫一線發揮的作用,感受治癒患者的每一個感人瞬間。

「醫生的好助手,護士的好搭檔」,幾乎是他們每一個人對於自己所從事職業的角色定位。

視頻前,佘小斌對於自己的角色定位給出了解釋,「就目前而言,青海所有的呼吸治療師,之前都是重症監護室的護士,通過培養,才成為專業的呼吸治療師,我們既要根據醫生的診斷對病理生理特點進行呼吸治療幹預,制定出合適的氧療方式,又要具備護士的對症護理。」

正確操控呼吸機,是呼吸治療師的主要工作,呼吸機有很多使用模式和幾十項參數,選擇什麼樣的模式、設置什麼樣的參數,需要對呼吸機的物理特性和病人的病情有充分了解,操作中不能有一點差錯,否則都會影響治療效果。

因此,對於佘小斌他們來說,不僅僅是呼吸治療師,更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多面手」。

對於出徵武漢,雖然都已成家,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家人最需要的時刻,但他們依然選擇奔赴一線,將自己處在高風險的環境裡,在他們看來,這是職業的呼喚,這是使命的敦促。

「大年三十、初一、初二我都在值班,愛人和孩子春節前就已經回家了,臨上飛機前,我給愛人打電話告知,愛人支持我的決定,讓我照顧好自己,平安歸來。」佘小斌說。

「出發前,只給愛人說了,愛人支持我的工作,到武漢10天後才告知父母,父母讓我安心工作,不要辜負重託。」祁珍元說。

「愛人也是醫院醫護人員,讓我在抗疫一線發揮所學,精心治療每一名患者,保重身體,平安歸來。」賈貴彬說。

……

他們清楚,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呼吸治療師是必不可少的,也正是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將這次出徵當成了義不容辭又不容推卸的光榮使命。

到達武漢,佘小斌等5名呼吸治療師全部分到了新洲區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建立了每日2人、每人八小時的輪班制度,在重症監護室醫生專家的指導下,他們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響特徵選擇合適的氧療方式,使得重症患者缺氧症狀明顯改善。

「重症監護室總共12個床位,看著患者一步步治癒,直到不用吸氧,能獨立下床走動,我們也很有成就感,也為患者高興。」賈貴彬最想看到的一幕,就是患者擺脫氧氣,而這一幕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有喜就有悲,看著新住院的患者,臉上掛滿了憂鬱,沉默寡言,也會使他們壓力劇增。

「其實,這些病人主要就是心理壓力太大,缺少陪伴,尤其是疫情前期,患病人數每日劇增,醫護人員相對較少,患者與醫護人員沒有有效的溝通,導致患者心理壓力加大。」佘小斌分析患者心理壓力大的原因。

因此,除了日常工作外,他們還在閒暇時間,主動找患者溝通聊天,有時還充當護士角色,給行動不能自理的患者餵飯。

「9床的患者,剛轉入重症監護室時,高度焦慮與恐懼,沉默寡言,呼吸急促,氧和情況很差,我們通過給患者實施高流量溼化氧療,並進行心理疏導,患者的缺氧狀況明顯改善,現在已經擺脫了吸氧設備,能下床活動了。」看到患者病情好轉,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他們卻哭了。

新洲區人民醫院沒有呼吸治療師,休息時間,他們會主動為當地醫生護士培訓呼吸機安裝過程及操作方法,從最開始的兩臺呼吸機到如今的十臺呼吸機,他們與工程師一起完成了設備的組裝、調試及驗收工作,並全部運用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中。

有付出也有收穫,「通過這次疫情,感受到了溫暖,也感受到了挑戰,感受到了醫院的溫暖,感受到來自家鄉各族人民的溫暖,感受到了專業知識的匱乏……看著一些患者病情加重,自己已經竭盡全力,但結果還是令人悲痛。」賈貴彬說。

疫情就是命令。佘小斌等5名呼吸治療師迎難而上,逆風而行,讓患者健康呼吸,順暢呼吸,讓患者呼吸到大自然的氧氣,讓患者呼吸到春天的味道。

相關焦點

  • 中國發布 | 西安醫療救援隊馳援武漢 百餘名女護士排隊剪髮戰「疫」
    「為武漢加油,我們連命都不要,誰還在乎頭髮呢?剃吧。」「雖然有些捨不得,但我跟我男朋友打電話,他說只要你平安回來,剃個光頭,我也愛你!」2月5日下午,馳援武漢的西安醫療救援隊100多名女護士在酒店排隊剪頭髮時這樣說。‍
  • 民盟盟員王蔚武漢戰「疫」記:武漢,來年櫻花盛開 我們再約
    中新網太原3月27日電 題:(抗擊新冠肺炎)民盟盟員王蔚武漢戰「疫」記:武漢,來年櫻花盛開 我們再約  作者 楊傑英 郭勇  「武漢,來年櫻花盛開,我們再約。」2月9日6時30分,王蔚接到通知,奔赴武漢進行醫療援助,並擔任太原分隊隊長。  「作為隊長,我一定不辱使命,不辜負領導的信任,盡最大努力救治更多的患者,圓滿完成救治任務,28名隊員一個不缺平安返回。」出徵前,王蔚面對前來機場送行的醫院領導、同事立下軍令狀。
  • 戰「疫」白衣天使與邊防軍人的視頻連線:你守國,我救人
    一個是戍守邊關的邊防軍人,一個是戰「疫」一線的白衣天使,非常時期,一場特別的視頻連線,闡釋了同樣的家國情懷。戰「疫」白衣天使與邊防軍人的視頻連線:你守國,我救人■ 許凌康 董晨陽作為邊防戰士,和家人「微信千裡來相會」本是常態,然而這次視頻連線對於西藏軍區某旅戰士崔家星來說有些特別。
  • 青海省支援湖北醫療隊、醫療護理隊、省紅十字會救護轉運隊武漢戰...
    對249名隊員來說,武漢,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他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而是為之流汗、流淚、戰鬥過的地方,他們已經把這裡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 勇擔重任 「青海醫生」迎「疫」向前 這是以生命赴使命的熱血擔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4.2萬名白衣天使奔赴荊楚,各地醫務工作者同心聚力,在同病魔的較量中立下頭功。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疫」鬥爭中,「青海醫生」踐行初心使命,逆風而行,綻放出時代精神光芒。
  • 【我們的2020】武漢戰「疫」故事
    今天(12月22日),我們首先來看發生在武漢的戰「疫」故事。做康復操、行走訓練、澆花看書,這基本上是武漢市民秦志江現在每天的生活。老秦說,2020年,他無疑是經歷了一次重生。要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一位病患。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赴武漢考察疫情防控工作,還連線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鼓勵大家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必勝的信念鼓舞著這場疫情戰役中的每一個人。全國上下緊急行動,346支國家醫療隊、42000多名醫務人員奔赴戰「疫」一線。醫療設備、防護、消殺用品等源源不斷運往湖北。
  • 山東16市地標共同點亮齊魯夜空,為戰「疫」加油!
    為了給山東和全國戰「疫」加油,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逆行者」致敬,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發起了這場以"點亮齊魯——戰疫·齊魯集結號"為主題的公益活動。為每一位堅守崗位、抗擊疫情默默付出的山東人鼓勁,更為中華兒女匯聚起來的強大力量喝彩。
  • 眾志成城戰「疫」系列報導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
    戰「疫」全面打響,黨旗高高飄揚。石寨鋪鎮黨委書記王彥在鎮黨建微信群向全鎮黨員發出倡議:「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關鍵時刻謹記初心使命,戰「疫」沒有局外人,共產黨員不懦夫,黨員就是先鋒旗」。黨徽閃耀,發起衝鋒。他衝上去了他叫於水根,遂平縣石寨鋪鎮街道保潔員。他1947年出生,今年73歲。他1969年參軍入伍,1971年光榮入黨。
  • 陸軍軍醫大學和重慶市醫療隊支援武漢戰「疫」紀事
    (本組圖片均為資料圖片)重慶日報消息,新冠疫情發生後,駐渝的陸軍軍醫大學先後派出3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組),重慶市也先後派出9批醫療隊馳援武漢。聞令即動,醫療隊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在疫情防控戰場上發起一次次衝鋒,在戰「疫」一線勇當先鋒,為百姓築起守護生命和健康的堡壘。
  • 援漢、戰毅、神山……戰「疫」寶寶的名字是不是很英雄很硬核
    這是一個不一樣的春節,全國上下擰成一股繩,勠力同心共戰新冠肺炎疫情。一些年輕人也正沒日沒夜地戰鬥在抗疫一線,他們是醫生,是公安幹警,是 " 戰地醫院 " 的建設者,或是基層的疫情防控人員。而就在這個緊要關頭,他們的寶寶誕生了。
  • 一場全國總動員的戰「疫」支前
    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去武漢支援前,李宗育還做了一個決定:剪去留了多年的長髮。「為了穿脫防護服或隔離衣方便,頭髮肯定得短一點!」李宗育笑著說,等我回來再留長。自1月28日早晨抵達武漢,2月1日已經是李宗育投入戰鬥的第5天。「我將盡我所能,護理和照顧病人,戰必勝!」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結束一天工作接受連線採訪時,李宗育格外平靜。
  • 錦州醫科大學:雲端戰」疫」思政課從前線走進學生心中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玉)3月20日上午,錦州醫科大學馳援武漢醫療隊的7位醫務人員,在抗疫一線用手機建起簡易「直播間」,與後方錦州醫科大學實時連線,開啟了一堂有6000餘名師生共同參與的疫情防控思政大課
  • 武漢東湖學院:文法學子戰「疫」線 家國情懷顯擔當
    在這場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疫情防控嚴峻鬥爭中,武漢市東湖學院文法學院學生第一黨支部,湧現出了預備黨員陳輝銘跟隨母親奔赴戰「疫」一線的事跡,在他的感召下,十多名入黨積極分子紛紛投身當地戰疫一線工作,體現了當代大學生戰「疫」的家國情懷。
  • ...和社區支持是中國「抗疫法寶」,鍾南山喬傑張文宏等連線哈佛...
    5月8日,全球抗擊新冠病毒肺炎聯盟首場研討會「抗擊COVID-19一線經驗與戰略的多邊分享」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喬傑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等「硬核」專家,連線哈佛耶魯紐約大學學者,共同為全球抗疫支招,並對下階段全人類抗疫建言獻策。
  • 附中人,戰武漢
    「附中人,戰武漢」校友簡介馮國強馮國強(1974 —),湖南長沙人,湖南師大附中89屆初152班、92屆高157班畢業。中共黨員。現任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副隊長。按照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支援武漢抗疫國家醫療隊前方指揮部指揮長、武漢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主管醫療的副院長、湘雅二醫院副院長徐軍美「公勇勤慎、誠愛謙廉、求真求確、必邃必專」16字湘雅精神為指導,形成了醫療質量長效管理機制,「方艙醫院湘雅模式」成為「樣板」,培訓其他醫院醫療隊員及工作人員近1000人次。因為湘雅二醫院醫護人員的入駐,這裡還多了個「心靈氧吧」。
  • 三代人一個夢 錦州醫大附屬三院馳援武漢醫療隊員孟泳廷的戰「疫...
    提起衝上武漢雷神山醫院戰「疫」一線,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員孟泳廷說,這是圓了她家三代人的一個夢。 在她的家庭相冊裡,有三張照片疊放在一起,這是她們的「傳家寶」。 姥姥照片背後的故事 姥姥的照片拍攝於1970年9月30日,照片的最上方寫著「中國應當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姥姥對這句話深有感觸,因為姥姥的哥哥參加過抗美援朝。
  • 因為一封求助信 浙大二院遠程視頻連線分享浙江戰「疫」經驗
    在愛爾蘭彭斯克醫院工作的歐康奈爾教授,急切地想要了解,當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時,像浙大二院這樣的醫療機構,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有效地調集人力和物資,做好培訓、防控和救治的?為此,浙大二院緊急組織了這場連接杭州、武漢和愛爾蘭的視頻會議,分享浙江戰「疫」經驗。
  • 大陸希望集團與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合力戰「疫」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王亮):近日,大陸希望集團與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舉行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充分發揮企業與醫療機構在技術、資源等方面的聚合優勢,在產、學、研、用領域全面深化合作,提升公共衛生健康水平,守護人民生命健康。
  • 陳善光視頻連線平潭支援武漢醫療隊:實驗區人民以你們為驕傲
    3月3日下午,實驗區黨工委書記陳善光在實驗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視頻連線平潭支援武漢醫療隊成員,代表黨工委、管委會和實驗區人民,向奮戰在武漢戰「疫」一線的全體醫療隊員致以崇高敬意、表示衷心感謝。實驗區領導蔡福勇參加。
  •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國家醫學緊急醫療隊抗疫英雄譜之李辰...
    3月7日,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最後80餘名患者出艙,方艙醫院休艙。記者第一時間連線前方醫生李辰,他在電話那頭說:「很平靜,休艙不是閉艙。希望後面(疫情)平穩度過。我們平安撤離回家。」是的,這是他和隊友們用一個多月的戰鬥換來的。患者們說:「致敬白衣天使!你們是最美的逆行者,你們無私、無畏、無悔,你們勇往直前戰無不勝!你們是中國最閃耀的明星!中國的驕傲!」「感謝全體醫護工作者全心全意的付出!」「感謝國家對我們的關懷!感謝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的細心關愛和照顧。」「現在的心情?當然想家,也捨不得這裡。」電話那頭,李辰沉默了......3月8日,東西湖方艙醫院正式休艙。
  • 藍天救援隊在武漢的唯一菏澤隊員,一個人也代表菏澤一面旗
    2月20日,菏澤市藍天救援隊的謝紀喜在請戰書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在武漢的山東藍天救援隊裡59人,我是唯一的菏澤隊員,一個人也代表菏澤人,就是一面旗!」我們藍天救援隊除了車上裝滿防護服、口罩、手套等醫用物資運送給湖北,車上還帶著自熱食品、飲用水、蔬菜、米麵等食物,目的就是保證我們救援隊自給自足,不給當地增添額外負擔。」就這樣經歷了7個小時的路途,凌晨五點多,謝紀喜與隊友們到達了武漢市黃陂區。他們顧不上休息,當即卸下物資,進行消殺,並馬上開展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