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詩詞中善待野生動物的理念和實踐

2020-12-16 光明數字報

    人類善待野生動物的理念和實踐在我國有著漫長的歷史。到了宋代又有了新的表現和探索,這較好地體現在詩和詞這兩種當時最為流行的藝術形式之中。在宋代詩詞中,一方面有圍繞人類善待野生動物的方式方法進行的細緻描寫,另一方面還貫穿著一些具有強烈人文意識的獨到理念。

    

    善待野生動物的前提是準確認識和深刻理解野生動物的天然稟性和各種「不得不然」的行為,也就是野生動物在自然規律作用下展現的各種特點和功能。

    首先,客觀地理解野生動物的本能需求和「向善」可能性。梅堯臣《猛虎行》寫老虎「猛氣吞赤豹,雄威躡封狼」「當途食人肉,所獲乃堂堂」,而且代老虎言:「食人既我分,安得為不祥?」「而欲我無殺,奈何飢餒腸?」這是肯定猛虎食用其他動物(包括人)是來自自然的本性和基本的生理需要,是上天賦予它的「權力」和無可改移的生物本性。這一理念在五代僧齊己《猛虎行》中早有論述:「橫行不怕日月明,皇天產爾為生獰。」黃庭堅《觀道二篇》言:「聖人用仁心,惻傷路傍兒。虎狼舐吻血,自哺胃與肌。同在天地閒,六鑿相識知。父母臨萬物,大道甚坦夷。百年修不善,一日許知非。虎狼有悛心,還與聖人齊。」這裡一方面肯定虎狼和聖人一樣有自己的本性,另一方面又肯定了虎狼有「改過遷善」的可能性。應該說,這裡既包含著道家「齊萬物」的思想意味,又承接儒家仁愛的思想主旨。

    其次,肯定野生動物的現實價值和審美價值。野生動物對於人類社會的價值可以辯證地理解,既表現出明顯的負面價值,也表現出各種各樣的正面功能。黎廷瑞《聽山中談虎賦二章》講到當時有個地方「千百群」的野豬禍害莊稼,以至於百姓「終歲舉室空辛勤」,但「近日南山老虎至,野彘畏之俱遠避。遂令一枕得安眠,犬豕時時亦遭噬。嗚呼,犬豕所噬能幾何,野彘不去為害多」。也就是說,老虎來了之後雖然經常吃百姓的豬狗,但把成群結隊的野豬趕跑了,這樣莊稼保住了,百姓認為這是合算的。這裡詩人肯定了猛虎「有功有過」「功大於過」的現實價值。部分野生動物還有較大的審美價值,因而得到詩人詞人的欣賞和喜愛。範仲淹非常喜歡鶴的儀態和聲音,寫有「八變奇姿已過人」「獨愛九皋嘹唳好,聲聲天地為之清」的稱讚詩句。歐陽修非常喜歡鳥類,其《啼鳥》言:「鳥言我豈解爾意,綿蠻但愛聲可聽。」「黃鸝顏色已可愛,舌端啞吒如嬌嬰。」野禽給詩人帶來的愉悅躍然紙上。現實價值和審美價值是野生動物得到善待的重要原因。

    最後,肯定野生動物有類似人類的知覺和情感。兩宋人士擁有細緻精微、豐富多彩的感情世界,他們從心理的角度來理解動物,通過詩詞細緻地描寫了野生動物的親子之情、兩性之情,等等。南宋林同寫有《禽獸昆蟲之孝十首》,展現的是動物的親子之情,其中大部分是野生動物。李石《蜂蟻》寫到一個小蜂被十個螞蟻抬走:「蜂母正憑怒,有蠆無敢作。相視母子心,如被蛇豕虐。蟻行蜂母隨,眾力豈易撥。」這是作者親眼觀察到的動物活動細節,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蟲類的母子之情。南宋史達祖《雙雙燕·詠燕》說:「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併。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後》說:「共斜入、紅樓深處。相將佔得雕梁,似約韶光留住。」這二位婉約派詞人顯然是把雙飛燕子描寫成「膩在一起」的夫妻,這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有趣傳統。肯定野生動物的心理特性和類於、通於人類的情感,這為善待野生動物提供了情感前提。

    

    宋代詩詞細緻描寫了對待野生動物的各種場景和操作環節。其中以和善仁愛的方式對待野生動物的活動也有不少記載,由於場合和條件不同,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把握。

    一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儘量以善心慈念對待野生動物,這反映了人的文明素養和人道精神。王安石的《放魚》說:「捉魚淺水中,投置最深處。當暑脫煎熬,翛然泳而去。豈無良庖者,可使供七箸。物我皆畏苦,舍之寧啖茹。」這是荊公所記自己救魚食素的一次生活經歷。他還有一首《同王浚賢良賦龜得升字》,記載了他費盡心力處理一隻數百年老龜的辦法:「淺樊荒圃不可保,守視且寄鐘山僧。」蘇東坡《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說:「鉤簾歸乳燕,穴紙出痴蠅。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這都是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能碰到的事,舉手之勞可以為動物放一條生路。雖然東坡的說法有一定宗教背景,但對普通人也有啟示意義。

    二是儘量人道地對待捕獲的野生動物。人類在和野生動物的「交往」中肯定會捉取大量野生動物。除掉大部分被殺掉之外,人類還有較為「友善」地對待它們的方式方法。宋代有大量的放生活動,這在詩詞中有許多描寫。歐陽修《馴鹿》講到詩人自己想放掉一隻被網捉住的鹿,「南山藹藹動春陽,吾欲縱爾山之傍」「飲泉齧草當遠去,山後山前射生戶」,他不僅希望這頭馴鹿回到適宜自己生存的山野之中,而且規勸它避開獵戶。陳宓《放鷓鴣》說自己不接受「以彼刳腸苦,為吾悅口甘」,所以「放汝飛翔去,騰雲更宿嵐」。這裡寫的是作者寧可「蔬餐」也要放鳥飛回自然界中。不過,當時詩人們關於放生產生了意見分歧。楊備《長命洲》寫道:「狐狸口腹應潛飽,就死多於日放生。」也就是說,放生的動物大多被狐狸吃掉了。馬之純《長命洲》寫道:「不殺自然能不放,卻將實禍博虛聲。」他認為放生實際上是一種導致動物災禍的方式,但放生者卻得到了好的名聲。這裡楊、馬二位是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反對放生這種形式。還有一種方式是把捕獲的野生動物飼養起來。蘇洵《歐陽永叔白兔》講到歐陽修得到一隻「白兔不忍殺,嘆息愛其老」。趙抃飼養了一隻鶴和一隻白龜,後來都放到自然界中。他的詩寫道:「馬尋舊路如歸去,龜放長淮不再來。」

    三是在漁獵活動中儘量給野生動物留一線生路。漁獵是人類十分殘酷的一種實踐活動,在傳統社會中它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這種活動中更有保留「一念之善」的必要性。範仲淹寫有《觀獵》一詩,講到對野生動物「翦棘爭探穴,摧林競覆巢」的殘殺,但同時也強調「惟開三面者,盛德播弦匏」。這裡他藉助商湯「網開三面」的故事強調要給野生動物留下一線生機,實際上是在保留動物的族類。蘇轍《和子瞻司竹監燒葦園因獵園下》講道:「吾兄善射久無敵,是日斂手稱不能。憑鞍縱馬聊自適,酒後醉語誰能應?」這裡寫到蘇軾在這種燒獵中不願射野獸,應該和他對這種獵殺野獸的方式不滿有關。秦觀《和裴仲謨放兔行》、鄭伯英《放龜》寫了詩人從獵人、漁夫手中買下兔、龜放入山林、水澤的事。從先秦時代起,我國就有漁獵而不斬盡殺絕的傳統,在宋代這一傳統仍然得到較多表現。

    可以說,宋代詩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個時代人類和野生動物關係的真實狀態。從思想資源來看,這些善待動物的理念主要來自儒家的仁愛思想和佛教的慈悲觀念,在快速發展的當下,我們可以從宋人的思想和實踐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和借鑑。

    (作者:劉東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部教授)

相關焦點

  • 宋代是如何保護野生動物的?政策的背後是儒、佛、道三教思想
    ,這是人們對地球的保護也是我國傳統思想的表現,我國自古就特別注重人與自然的相處,在《論語》中,孔子提出「釣而不綱,弋而不宿」,後來的「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都體現出古人對於保護動物所做出的舉措,漫漫歷史中,宋朝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對於保護野生動物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新時代文明實踐:膠州市野生動物保護「少年團」在行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有關要求,共青團膠州市委、膠州市自然資源局、膠州市教育和體育局依託膠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青少年中廣泛開展了以「關愛生命,拒食野味,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為主題的宣傳活動,通過「小手拉大手」的方式,營造全面保護野生動物的氛圍,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少年風採
  • 威廉王子說中文秀詩詞 呼籲保護野生動物
    威廉王子說中文秀詩詞 呼籲保護野生動物 2015-03-05 00:22:42全場說中文秀詩詞,受到年輕學者的追捧。  當日,威廉王子來到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其爺爺菲利浦親王1986年種下的望天樹旁,又種下了一棵五椏果小樹。隨後,作為野生動物保護的支持者,威廉王子發表了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的演講。  容納260人的報告廳座無虛席,年輕學者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這位傳說中的「高富帥」。
  • 宋代詩詞中的兒童觀
    歷史上,關注兒童,描寫兒童,莫過於宋代文人,他們寫了大量的兒童詩詞,從不同角度展示了當時的兒童觀、教育觀。現在看來,其中不少還具有先進性,值得我們很好地研究與汲取。
  • 保護野生動物 華水學子在行動
    2020年7月20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社會實踐組同學們進行了以保護野生動物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今天的天氣非常炎熱,他們頂著烈陽,拿著宣傳稿,向街上的路人接受他們的保護野生動物的理念,雖然天氣很熱,但是他們沒有放棄,同時路人們都很耐心的聽他們講解。
  • 保護野生動物,共享美麗家園 ——渾南一校河畔校區暑期實踐活動學生作品展
    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員,人類和其他許許多多動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本該彼此依賴,和諧相處。在這個地球上生活的不只是人類,更有無數可愛的動物。它們需要藍色天空,綠色森林,更需要人類的友誼和呵護。因此渾南一校河畔校區利用暑期向學生們發起「珍愛生命,保護野生動物」主題實踐活動,呼籲學生們拒食野味,保護野生動物!
  • 保護野生動物,共建生態家園
    今天的主題的保護野生動物,在疫情期間,大家對於保護動物的觀念也有所增強。有些人認為,野生動物理應被殺掉,因為有些野生動物很危險。但我想對那些人說:沒錯,有些野生動物的確很危險,但它們一般多在遠離人類的地方,所以我們不用害怕。而且有些野生動物也很可愛,例如大熊貓就很可愛,還有軟軟的絨毛。通過今天的社會實踐,他們明白了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溝通。
  • 宋代詩詞中的茶盞
    南宋到如今已有八百多年,經歷了數朝數代,歷經戰爭和文化的劫掠,留傳到如今的文獻都已經是碎片化記載,已經很少有描繪茶盞的文獻流傳到如今,我們只能通過書畫和文獻記載結合來還原宋代燦爛的文明和輝煌的成就。鬥茶文化的興起,促進了對茶和茶盞的要求,茶盞製作的越加精美,出現眾多精美的品種,有紺黑盞,兔毫盞,鷓鴣斑盞,木葉紋盞,青白盞等。文人墨客們在喝茶時也抒發自己的情懷,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其中有黃庭堅有詩云:兔盞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
  • 集大學子暑期三下鄉:保護野生動物,宣講進行中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2020年8月12至13日,根據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集美大學師範學院「青春沃土」實踐隊分成5個小分隊,廈門島內小分於廈門蓮豐社區和金雞亭社區以「疫起雲端聚,毅心築夢行」為主題開展一系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旨在提高人們保護野生動物以及拒絕食用野味的意識。
  • 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
    Fotoj  de Xi Zhinong kaj liaj kolegoj 奚志農Xi Zhinong30多年來, 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 一直致力於中國野生動物的拍攝和保護, 實踐著"用影像保護自然"的信念。
  • 繞避胡楊林,保護水源地,建野生動物通道 環保理念貫穿格庫鐵路
    天山網訊(記者曹華報導)全長734公裡的格庫鐵路新疆段途經世界最大原始胡楊林保護區、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臺特瑪湖溼地,在鐵路設計和建設過程中,生態環保理念貫穿始終,源源不斷地將「綠色動力」注入這條鐵路通道,實現了鐵路建設和生態環保的「雙贏」。
  • 順河回族區舉辦開學第一課暨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大講堂活動
    來源:開封網全媒體記者萬廷化報導 9月10日,為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流動課堂宣講引導作用,順河回族區舉辦開學第一課暨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大講堂活動,讓孩子們在快樂參與中增長自然科學知識、增強動物保護意識。
  • 打出生態保護組合拳 提升公益訴訟辦案理念——全省首例涉野生動物...
    2020年1月7日,被告劉某某、張某某二人攜帶電網、鉗子等作案工具,駕駛車輛擅自進入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祁豐自然保護站實驗區陶豐村老村部內,架設電網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野生動物,致使1隻國家Ⅱ重點保護動物猞猁、15隻「三有保護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野兔死亡。
  • 汴京公園開展「開學第一課」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大講堂活動
    來源:開封網開封網訊 全媒體記者田宏傑報導 9月10日,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流動課堂宣講引導作用,汴京公園聯合順河回族區委文明辦、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等單位以及理事廳街小學、汴京路小學等學校,在汴京公園動物園小舞臺上開展了「開學第一課」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大講堂活動。
  • 環保公益海報設計大賽:呼籲「對非法野生動物製品說不」
    近日,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啟動了2020年「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全國大賽,主題為「對非法野生動物製品說不」的普法海報設計比賽。杜軍向記者展示了市勝利四中班級群中學生們提交的作品,一幅幅環保題材的海報向公眾展示了如何正確參與野生動物保護,一起守護這些大自然中的成員。「地球是人類和野生動物共同的家園,但因為人類的破壞和幹預,很多野生動物數量在減少,因此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已經迫在眉睫。」杜軍說道。
  • 2021年日曆,送給愛古詩詞、企鵝經典或野生動物的你!
    唐詩宋詞日曆帶你體驗古典文學之美,企鵝書店日曆帶你瀏覽世界經典,而中國野生動物日曆讓你在讀書之餘看風景,感受野性中國。在廣闊的世界中,有詩有詞,有經典,還有野生動物與你作伴。唐詩下酒、宋詞伴茶,體驗古人生活情趣
  • 【龍法要聞】黑龍江法院依法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
    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推動建立司法生態修復工作機制,與省檢察院聯合制發《關於辦理公益訴訟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2019年以來,全省法院開展司法生態修復工作的涉野生動物犯罪案件86件,收繳生態修復賠償金98萬餘元,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因獵捕、殺害野生動物給國家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失。
  • 人與野生動物如何和諧共生 保護野生動植物親子活動落地歐陽街道
    東方網12月14日消息:日前,由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組委會主辦,虹口區科學技術協會、上海科普教育促進中心、歐陽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共同承辦的第六屆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虹口區「人與自然:生命的閃爍」保護野生動植物親子活動落地歐陽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親子家庭們一同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作出了一盞盞獨具匠心的野生動植物主題燈籠
  • 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平衡
    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平衡為了保護野生動物,同時展現當代大學生精神風貌,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文明實踐,志在必行服務隊舉行了保護野生動物的系列活動。7月19日9時,服務隊在鄭州市新鄭富士康裕鴻公寓附近以宣傳單的形式及講解展開宣傳活動。
  • 「一帶一路」美麗環保「路標」|這條鐵路,對野生動物溫柔以待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旅遊頻道將「乘坐蒙內鐵路列車」列為到肯亞最值得做的20件事之一圖為2017年2月22日,在肯亞察沃國家公園附近,一隻斑馬穿過蒙內鐵路野生動物通道後試圖穿越公路。(新華社記者孫瑞博攝)這條給當地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鋼鐵長龍」卻不是冷冰冰的存在它溫柔地保護了經過之處的野生動物和當地環境肯亞標軌鐵路穿越奈洛比國家公園、察沃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區為了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