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塔橋 「花卉村」遇絆腳石 產業發展急需夯實基礎

2020-12-27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1月14日消息:2009年11月11日,興慶區大新鎮塔橋村花卉園區12.4萬平方米的大棚被大雪壓塌,造成損失近6000萬元。時隔兩個多月,倒塌溫棚依舊是殘垣斷壁。1月13日,興慶區召開座談會,研究溫棚重建問題的同時,就花卉產業發展中遇到的瓶頸、解決辦法也進行了討論。

曾經,種花好過種菜

「我們到甘肅考察,發現種花能掙錢,就決定試一試。」2005年,塔橋村黨支部書記王永和村裡的幾戶人家在種菜的溫棚裡種起了花,成為興慶區發展花卉產業的「先頭兵」。轉眼幾年過去了,種花的經濟效益遠高於蔬菜,嘗到甜頭的王永,在當年的興慶區人代會上提出在塔橋村發展花卉產業。他對興慶區領導說:「賀蘭種菜、永寧種林果,興慶區就種花!」

「2005年的時候,塔橋村種菜已經種得很好,但是菜價一般,還不好賣,我們的花卻種得特別好,淨收入比蔬菜翻番。」王永說。2007年,興慶區委、區政府對銀川市的花卉市場進行了考察,最終將塔橋村的發展方向定位為「花卉村」。「銀川市的花卉市場全部被雲南等地的花卉佔據,本地花卉幾乎沒有,但是需求量卻在逐年增加。」王永說。從塔橋村有了第一批種花農戶至今,塔橋村已經發展花卉種植面積1000多畝,建成塔橋花卉種植園區,吸引11家企業入園。

現在,缺技術 缺種苗 缺市場

如今,塔橋「花卉村」已名揚全區,然而,塔橋村卻面臨著尷尬的發展局面:全村876戶農戶,種花的農戶僅有10餘戶,多數是外來花企、農戶租棚種花,2009年,蔬菜價格大幅上漲,許多農戶又選擇退花種菜。

「種菜要中學水平、種花得要大學水平!」王永說,農戶缺乏種花的專業技術知識,種出的花卉質量不高、品種單一,導致銷售市場狹小,只產不銷,農戶就沒有了種花的積極性。據了解,目前興慶區蔬菜花卉方面的技術人員有20多位,其中,專業的花卉技術人員僅有2位,各鄉鎮指導農戶種花的技術員均由蔬菜技術員兼任。

除去技術,種苗、市場也成為農戶種花的「門檻」。雖然經過多年發展,但是我區仍然沒有自己的花卉種苗基地,農戶種花從外地購買種苗不僅成本高,而且容易夠買到假的種苗。同時,種花農戶的銷售主要依靠一兩家效益好的花企,存在價格壓制、資金滯壓等問題,使農戶培育出的花無法直接走向市場。

雪壓大棚發生後,從興慶區領導到農戶都意識到,塔橋村花卉產業正遭受著其他產業的衝擊。「從倒塌大棚的內部設施看,一些農戶已有放棄種花,搞倉儲物流之意。」興慶區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員說,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塔橋村逐漸成為城鄉結合部,在許多農戶眼裡,蓋房子、搞倉儲物流更能掙錢,發展花卉的決心逐漸淡漠。

技術、種苗……種種不利因素都成為「花卉村」未來發展的絆腳石。

以後,需實行工廠化種植、建立冷鏈物流配送體系

「興慶區發展花卉的優點在於光照、溫度及大棚數量,缺點在於土壤含鹼性,種花第一年開花,第二年就蔫了。」興慶區農牧局的工作人員建議,要做好花卉產業,一定要實行工廠化種植,溫棚內要安裝暖氣等輔助設施,打好基礎才能提高花的質量,同時注意更新品種,市場才能得到拓展。

直接與農戶、市場接觸的花企則提出成立花卉產業培訓基地及專家服務組,定期為農戶、企業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並建立冷鏈物流配送體系。「鮮切花是一種節假日經濟,農戶一旦錯過時機,鮮花就不值錢了,像本月20日到元宵節前,就是鮮花銷售的好季節。」天地緣花卉公司總經理施棟說,一旦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建立起來,農戶可靈活掌握出庫時間,捕獲銷售良機,創造最佳的經濟效益。

儘管面對諸多「絆腳石」,興慶區各花企仍然堅定發展花卉產業的信心,計劃出臺支持花卉產業發展、大規模培訓花農兩項方案。「據了解,2009年,銀川地區花卉的銷售數量是1.2億枝左右,自產佔有率不到30%,多數依靠外來市場,發展的潛力還是很大。」施棟說。

(來源:銀川新聞網 )

相關焦點

  • 欽州「花卉村」壯大花木產業奔致富
    目前已有的兩個農家樂即將對外開放中國園林網9月24日消息:23日,記者走進欽州市欽北區北部小董鎮寶鴨坪村,這裡是欽州市有名的「花卉村」,村裡的花卉香氣四溢,沁人心脾。據村民介紹,他們所在的「花卉村」是花卉苗木產業園,從改革開放以來,從只有一兩戶村民種養花卉發展到今天全村80戶450人種養,全村花卉苗木種植核心區面積3750畝,原生態楊梅種植面積3000多畝,荔枝、龍眼、黃皮、楊桃等果樹種植面積1000多畝,桃花、丁香、桂花、茶花、羅漢松等品種應有盡有。因為可以四季觀花,四季摘果,吸引不少客商前來。
  • 深化產教融合,助推寧夏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
    依託該專業及專業群,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建設了佔地508畝的農科綜合實訓基地和寧夏現代農業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和國家產教融合項目現代農業綜合實訓中心,組建了教學實踐經驗豐富、專兼結合的專家名師引領型教學團隊,為寧夏及周邊地區培養了一大批畜牧獸醫、動物醫學、食品營養與檢測等專業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 統籌城鄉發展 夯實農業基礎
    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的目標,為新時代西安統籌城鄉發展、夯實農業基礎提供了方向和遵循。這一系列可喜的成績,更堅定了西安在「十四五」期間以統籌城鄉發展來夯實農業基礎的信心和決心。  西安城鄉融合發展現狀  首先,政策支持力度不減。
  • 文昌「三招」夯實航天科技城產業基礎
    堅持規劃先行 完善配套設施 大力招商引資文昌「三招」夯實航天科技城產業基礎  本報文城3月19日電 (記者李佳飛 張期望 特約記者黃良策)記者今天從文昌市獲悉,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建設航天強國」「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和省第七次黨代會關於建設文昌國際航天城的部署
  • 江西加快夯實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產業支撐
    本報訊 (記者遊靜) 1月11日,記者從2021年全省工信工作會議上獲悉,「十四五」時期,我省將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為抓手,加快形成以數字經濟為引領、先進位造業為主體、先進位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有色金屬、電子信息、航空及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中醫藥、數字經濟7個國家重要產業基地,著力夯實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產業支撐
  • 「標準」賦能寧夏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區枸杞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始於2014年的一場產業「洗牌」。 在此之前,寧夏枸杞行業主打一家一戶的散戶種植。隨著我區不斷提升對枸杞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產業扶持政策和宣傳力度越來越大,使寧夏枸杞尤其是中寧枸杞的知名度逐年提高,而且全國枸杞市場行情持續看漲,需求旺盛,散戶種植已無法滿足市場期待的品牌和質量要求。
  • 發展鄉村旅遊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近年來,潛山市大力發展和推廣鄉村旅遊,以鄉村旅遊帶動鄉村設施、生態文明等各項建設,走出了一條現實有效的鄉村旅遊發展路徑,夯實鄉村振興戰略基礎。潘鋪農莊鋤草換季 餘文革/攝龍頭景區引領,促進全域發展。「江淮第一山」天柱山,通過實施基礎建設提升工程,以龍頭景區帶動周邊旅遊資源開發,A級景區由2015年12家發展到17家,農家樂由102家發展到315家,爭創省旅遊鄉鎮9個、省旅遊示範村21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2個,形成4條鄉村旅遊示範帶,成功以景點旅遊帶動全域旅遊。
  • 合成橡膠:創新技術夯實基礎|砥礪「十三五」建言「十四五」
    合成橡膠:創新技術夯實基礎|砥礪「十三五」建言「十四五」 2020-12-1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夯實職教基礎,承接產業轉移
    夯實職教基礎 承接產業轉移——湖南職教高質量發展系列報導之二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見習記者 鄧正可 記者 餘蓉 孩子就讀職校,環境好不好?專業過不過硬?出路怎麼樣?職業教育辦好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受益在哪裡?這些,都是家長、社會關注的問題。
  • 浪漫紫藤花 爬滿臺北花卉村(圖)
    臺北花卉村憨牛園區的紫藤老欉,開花時是園區春季最美風景,圖為往年盛開美景。(圖/臺北花卉村提供)臺北花卉村的紫藤花開了,即日起至4月底是最佳賞花時節。(圖/臺北花卉村提供) 中新網3月20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3月中旬進入紫藤花季節,想欣賞漂亮的紫藤花,不用到郊區或山上。臺北市區內的「臺北花卉村」,種植多處紫藤花,現在花開三成,可免費欣賞浪漫美景。臺北花卉村從6年前起,在園區內種植紫藤花;百香果大道旁的棚架區、萬象廣場的木圍籬上方,都有紫藤花盛放。
  • 汨羅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夯實基礎招大引強
    作為中南地區最大的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園區,汨羅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為使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打造一流的園區,園區一班人匠心獨運,勵精圖治, 把基礎築牢築實,打造現代化的一流配套設施,為招大引強開創了一片新天地。據介紹,今年來,新入園企業的項目建設與高鐵新城建設同步推進,高鐵大道等6條道路和芙蓉學校、汨羅市第二人民醫院、職校工業園校區等6個配套性項目正按序時進度推進。
  • 教育部、工信部聯合啟動現代產業學院建設:聚焦區域產業發展急需
    揚子晚報網8月28日訊(記者 周碧瑩)日前,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簡稱《指南》),以區域產業發展急需為牽引,面向行業特色鮮明、與產業聯繫緊密的高校,建設若干高校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等多主體共建共管共享的現代產業學院,造就大批產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為提高產業競爭力和匯聚發展新動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 厚植鯤鵬人才沃土 打造寧夏信息產業發展「新高地」
    在本次峰會上,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等本地高等院校與自治區教育廳、華為進行了「寧夏鯤鵬人才培養戰略合作」籤約,藉此合作共同探索鯤鵬人才培養新模式、加速寧夏信息產業人才培養,為寧夏數字經濟發展提注入動力。
  • 高臺縣「四向發力」夯實鄉村振興發展基礎
    全縣圍繞落實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點任務,以推進「四抓兩整治」措施為抓手,著力在組織設置、集體增收、陣地建設、村幹部待遇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發展基礎。優化組織設置「添動力」。積極將有條件的村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依託本村專業合作社、產業基地、示範園區、「扶貧車間」等設置產業型黨支部,推動農村黨組織建設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目前已建立產業型黨組織9個,設置產業黨小組95個,培樹黨員致富帶頭人834名,打造黨群共富產業區430個,累計帶動1.6萬多戶群眾創業致富,有力夯實了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礎。壯大集體經濟「增實力」。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夯實產業基礎助力鄉村振興呈現新精彩
    越是到了跑好脫貧攻堅「最後一棒」關鍵時候,越是需要夯實農村產業基礎,越是需要依託特色產業提升農村居民自我發展能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都屬於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產業發展在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廣大黨員幹部需要時刻保持進一步夯實產業基礎的清醒頭腦,自覺摒棄「歇歇腳、喘口氣」鬆懈心理,主動克服麻痺大意。
  • 脫貧攻堅丨河北故城:發展特色產業 夯實脫貧根基
    脫貧攻堅丨河北故城:發展特色產業 夯實脫貧根基 2020-11-12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伊利的產業振興之路
    這些年來,由於一直堅持高位推動、優化產業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標準化生產、品牌引領、質量為先等措施,內蒙古已然是中國奶業一張靚麗的名片。而這其中,少不了中國乳業龍頭伊利集團的運籌帷幄。打造產業集群,夯實奶業發展基礎12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在京召開內蒙古自治區奶業振興新聞發布會。
  • 高質量發展旅遊產業 文旅融合扮靚「寧夏大景區」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攝  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催生更多的新業態,寧夏發展旅遊立足多元維度集聚效應,積極做好渠道融合、內容融合、形式融合、效益融合,注重創新創意,多方發力,以高質量提升與發展旅遊產業。  大漠孤煙,黃河落日,雄渾賀蘭,煙雨六盤。近年來,寧夏日益成為人們青睞的旅遊勝地。
  • 「抱團」發展促振興 「花卉村」謀「富貴」產業
    賢來富貴竹花卉種植農民產業合作社召開第一屆代表大會 整理花卉產品 日前,海口美蘭區賢來富貴竹花卉種植農民產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召開第一屆代表大會。當地花卉種植能手、貧困戶代表等齊聚一堂,共謀富貴竹產業「抱團」發展之路。
  • 江門江海供電局:電力引擎助力「花卉村」蓬勃發展
    2019年該村花卉的銷售額近800萬元,成為實實在在的「花卉村」。村民梁見明笑呵呵地說:「以前我們都是起早摸黑觀察花卉生長情況,現在利用光照培育和恆溫種植,電力供應充足可靠,力氣花少了,但桃花品相大幅提升了。」「現在來買花的人越來越多,村民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要感謝供電局對我們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