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縣永安溪 李建偉/攝
□本報記者 軒瑋
乘一葉竹筏漂流而下,看山嶺起伏、白鷺翻飛,遠處可觀高樓林立、璀璨繁華。想不到,在全國最發達的華東地區,還保留著一條如此完好的原生態河道——浙江仙居縣永安溪。
說她原生態,並非她沒有開發、無人問津。沿溪流向的「葉脈」形綠道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天龍八部》《花千骨》《霍元甲》等不少影視劇在這裡取景拍攝;綠道騎行、沿溪民宿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休閒度假……難得的是,她在治理開發中完好地保留了「原生態」——沒有多餘的人工痕跡,自然仍是最美的底色。
2017年,在水利部宣傳教育中心和中國水利報社共同開展的首屆「尋找最美家鄉河」大型主題活動中,永安溪高分當選全國「最美家鄉河」。永安溪究竟美在哪裡?承載著仙居人怎樣的家河之情?仙居人為何一如既往對她溫柔以待?她又將怎樣託舉仙居的明天?5月初,記者走近永安溪,一探究竟。
家河之情 薪火相傳
青山疊嶂,碧水潺潺,一幢白牆黛瓦三層樓高的徽派建築臨溪而築。這是陳江峰經營的一家叫「尚仁善居」的民宿。
陳江峰曾是杭州一家上市醫藥公司的銷售總監,一次回鄉途中發現了這兒,便決定留下來。「小時候家門口就有條這樣的河,我經常在河裡遊泳。」陳江峰租下溪邊的一座舊廠房,精心改造成民宿,起名善居,是「與人為善、與環境為善、與水為善而居」,他還希望他的民宿能讓人有一種「回到外婆家」的感覺。
一代代仙居人在永安溪畔成長、生活,這灣溪水是兒時的甜美回憶,是母親的溫馨呼喚,是在外遊子剪不斷理還亂的濃濃鄉情……永安溪,仙居的母親河,也是所有仙居人心中的「最美家鄉河」。
永安溪幹流全長141公裡,橫貫全縣,匯集38條清澈支流,像「葉脈」般滋養著2000平方公裡的仙鄉大地。歷史上,她曾是一條「黃金水道」,上至仙居腹地,下入靈江與海運相接。一座繁盛水埠皤灘集鎮在永安溪畔迅速崛起,成為著名的「食鹽要塞」。
仙居人歷來愛水惜水,重視治水。唐朝羊、汲二公變賣三千畝良田修築湯歸古堰,潤澤萬畝良田,至今傳為佳話;明朝潘叔正疏浚運河解決南北漕運問題,明成祖朱棣賜詩褒獎,百姓感恩立祠以祭之……改革開放後,為防治永安溪水患,仙居曾舉全縣之力建設下岸水庫,為此還拍賣掉縣政府大樓用於償還水庫債務。至今歷時16年,仙居成為全國唯一沒有辦公樓而租地辦公的縣政府。
曾幾何時,與不少河流一樣,永安溪也未能倖免地步入了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爬坡段:隨著經濟發展,水質出現惡化,非法採砂屢禁不止……仙居人大代表接連提出議案建議,要求治理母親河。2012年,縣人大常委會首次啟用專題詢問,對永安溪生態保護與建設開展監督。
常規治理並不難,但永安溪原生態保存良好,如何在治理中避免對生態的破壞,實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治理,頗需費番功夫。
2013年,經反覆調研,數易其稿,《仙居縣永安溪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規劃》獲浙江省水利廳、發改委批准,成為浙江第一個涉及多領域的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以此為標誌,一場挽救母親河行動正式開啟。
保護優先 系統治理
小雨淅淅,沿永安溪綠道徒步,灘林鬱鬱蔥蔥,溪流清澈透底,群山環抱間蜿蜒而行,不時岸灘出露。記者感嘆大美生態之餘,不免疑惑:永安溪綜合治理,發力在何處?
仔細一瞧:每到溪流轉彎處,一側是大石塊岸駁,另一側則保留著天然的岸坡灘林。原來,河流轉彎處一側衝刷另一側淤積,衝刷將對岸坡造成壓力,需要加固,而淤積則影響不大,無需處理。不僅如此,永安溪堤防還採取「地形重塑」方式,即在原土坡的基礎上,僅用泥土、砂石堆砌培厚起固岸作用,岸坡則儘量保留原生植被。
順應自然而為之,細節之處見真章。據介紹,治理中某段河道岸灘有片天然灌木林,按照傳統思維,河道內樹木屬於阻礙行洪的障礙物,應當清理掉。但這片灘林卻最終保留了下來,理由是:樹木如果阻礙了行洪,就不會長大;辯證來看還能起到保護堤防、控制水流的作用,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能不動的就不動。」在介紹永安溪治理時,仙居縣水利局局長王志海反覆提到這句話。
從防洪堤新建改建、護岸加固工程,到河槽整治、灘地整理,永安溪治理既解決了流域的防洪問題,又保持了河道的原始流態。
「看不見堤防的設防,才是最好的設防。」浙江省水利廳治水辦主任朱法君如此感嘆。永安溪治理之初,他就主張「堅持保護優先」的思路,一定要避免大開大挖大動,儘量減少對自然的改造。據了解,永安溪治理規劃的最初方案土石方達2000萬立方米,經過反覆調研計算,最終獲批的規劃中,土石方僅100萬立方米,減少了95%。
重治水,強護水。早在2012年,仙居就實施「全域河長制」。近年拆除了村居房前屋後的豬圈牛欄,在村外集中建生態養殖小區,實施「全域農村人畜分離」,有效杜絕了農村養殖汙水直排入河。
永安溪砂石資源豐富。由於採砂暴利驅使,加之監管缺位,非法採砂屢禁不止,永安溪生態環境一度遭受破壞。
仙居明確「永安溪流域及其大小支流一律禁採」的鐵律,實行全域禁止採砂、頂格追責。從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到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再到疏堵結合規範砂石市場……38家非法採制砂場全部取締,刑拘24人。非法採砂這一「頑疾」得到有效控制。
「永安溪治理,打破傳統水利工程觀念,突破水利項目的常規做法,在建設理念、建設模式上作出了重大創新。」朱法君認為,永安溪是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的典範,是水利惠民的鮮活樣板。2015年、2016年,仙居連續兩年榮獲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獎「大禹鼎」。
享水之利 與水為善
「過去,永安溪的美『可遠觀不可親近』;」仙居縣委書記林虹介紹,「現在,仙居已經從神仙居時代,走向了永安溪時代。」
原來依山傍水的仙居,旅遊主要集中在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神仙居,隨著永安溪治理,如何做好水的文章,實現山水相融、人水相親,把永安溪變成一道「金銀溪」,帶動沿線村莊的綠色發展,成為擺在仙居縣領導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2012年,永安溪治理投資1.75億元,規劃了長492千米,由一條主道、多條輔道構成的「葉脈」形綠道,依據溪邊現有道路改造,極力避免對耕地、林地和原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這條「葉脈」綠道串聯起沿線的灘林溪流、村莊田園、古鎮古村等自然人文景觀。
原生態風光與現代化設施的碰撞融合,讓永安溪得到戶外運動愛好者的青睞,正逐漸成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國際戶外運動的天堂。2016年、2017年,「仙居綠道國際馬拉松」在永安溪邊開跑,開了國內綠道舉辦馬拉松賽事的先河。
沿線鄉鎮紛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水上運動等旅遊休閒項目。中國楊梅節、浙江油菜花節、臺灣農民創業園等旅遊休閒產業在仙居蓬勃興起。隨著鄉村旅遊升溫,來永安溪的遊客越來越多,僅自駕遊的人數就近千萬。據統計,永安溪綠道拉動沿線及全縣經濟的增長,實現農民人均增收約1800元,其中沿線村集體經濟增長速度比非沿線村高53.6%。2018年仙居被列為浙江省農家樂重點縣。
仙居招商引資也取得了空前的成績。2014—2016年69個回歸引資項目落戶仙居,引資達到54.3億元。一連串數字,有力證明了永安溪已成為仙居經濟發展重要的增長點。
遊客越來越多,民宿生意也越來越好,陳江峰很有感觸。平時忙著打理生意,但一有空閒他就帶著員工到河邊清理垃圾。「永安溪讓我們享受到美景、從中獲益,我們要還她乾淨清澈。」陳江峰認為,吸引遊客來仙居的是這兒的山水,如果不好好保護,對不起子孫後代。
永安溪滋養著世世代代的仙居人,仙居人摯愛永安溪,感恩永安溪。所以,仙居有很多這樣的「陳江峰」,他們經常自發組織清理河道,默默守護著這方綠水青山,百姓親暱地稱他們「河小二」。
「生態文明建設要形成內生機制,就是讓老百姓感受到生態紅利,然後自覺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朱法君解釋。
從天堂尖一路走來,永安溪江流婉轉,陽光燦爛依舊,溪畔已是新景。人來又去,水落復起,有多少人與水的話題在這條古老的家鄉河中流淌,流淌出綠色發展的和諧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