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溪綠道
永安溪支流朱溪港
永安溪漂流
仙居地處浙江東南,東連天台、臨海、黃巖,南鄰永嘉,西靠縉雲,北接磐安,縣域面積2000多平方公裡,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
仙居的母親河永安溪,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發源於仙居縉雲交界海拔1345米的天堂尖,為椒江源頭,自西向東橫貫仙居全境,其主流長141公裡,流域面積達2702平方公裡,匯聚了境內38條支流。永安溪水資源極為豐富,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4.27億立方米,是仙居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和文化的搖籃。
2017年12月17日,首屆「尋找最美家鄉河」大型主題活動在西安正式揭曉,仙居永安溪以高分被評為中國「最美家鄉河」,成為浙江唯一獲此殊榮的河流。
仙居,正堅定不移地朝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路,依託永安溪打造經濟強、體制活、環境優、城鄉美、百姓富的美麗中國樣板區,打造綠色發展新境界,建設繁榮幸福的中國山水畫城市。
保護母親河,成為仙居人民的共識
仙居的母親河永安溪是目前華東地區保留最完好的原生態河道,擁有大北地溪、茶溪、韋羌溪、石壁、木口湖等2萬多畝天然灘林溼地,類型豐富,生態系統多樣,一年四季色彩變化萬端,既有大森林氣派,又有北歐森林風光。
永安溪曾經一度遭受汙染和破壞,這引起了仙居全縣上下的高度關注。仙居縣歷次人代會上,人大代表更是接連提出議案和建議,要求治理母親河的呼聲非常強烈。縣人大常委會為此專門作出永安溪保護治理以及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的決議,並對此進行長期跟蹤、調查監督。
2012年7月,縣人大常委會首次啟用專題詢問,對永安溪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開展監督。代表們圍繞城鄉垃圾處理、河道採制砂等18個突出問題,與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面對面詢問。「力爭通過5至10年努力,將永安溪打造成為『山水共融、人水和諧』的生態之河、人文之河、休閒之河。」面對代表的詢問,時任仙居縣長林虹擲地有聲地回答。
痛定思痛,仙居經過反覆考察調研和結合永安溪實際,提出「打造柔美永安溪,建設中國山水畫城市」的構想,吹響了全面綜合治理和保護永安溪的號角。
一方面對採砂管理採取兩手抓,編制出臺了《仙居縣河道疏浚與採制砂規劃》,確保永安溪流域自然資源科學合理利用,嚴厲打擊非法採砂。另一方面以保護恢復永安溪自然灘林為目標,對河道採砂遺留的砂石堆、深水潭進行修復,將永安溪河床的面貌恢復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水平。
同時,為了更好地保護好母親河,在全國率先實施「全域河長制」,確保一江碧水送下遊。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榮獲浙江省治水工作最高獎「大禹鼎」;2017年,貫穿全域的永安溪榮獲「最美家鄉河」稱號。同時,仙居率先在全國縣一級實施「全域農村人畜分離」,拆除了村居房前屋後的豬圈牛欄,在村外集中建生態養殖小區,有效杜絕了農村養殖汙水直排入河。
永安溪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春天。近年來,仙居依託永安溪良好的生態資源,高起點謀劃永安溪綠道綜合開發,投資1.75億元,修建了長達492公裡的綠道,沿線串聯起了仙居大部分自然與人文景觀點,為人們提供舒適旅居環境,也為植物生長和動物繁衍棲息提供了空間。
綠道串聯起兩岸無數絕美的自然風光,國家5A級風景區神仙居,奇峰異石,飛瀑湍流,是全球火山流紋巖地質遺蹟的典型,公盂景區被譽為華東香格裡拉,200平方公裡的國家公園包羅萬象,一路原生態的青山綠水,令人流連忘返。
優美的風光,良好的生態,吸引了大量劇組來這裡拍攝,這裡成為《花千骨》《武媚娘傳奇》《霍元甲》等200多部熱播影視作品的外景地。
如今,永安溪的水更清了,岸更綠了,景更美了。現在的永安溪,楊柳依依,水光瀲灩,遠山如黛,白鷺嬉戲飛舞,碧水繞城而過。保護母親河永安溪,也成為仙居人民的共識。
永安溪已成為仙居經濟發展重要的增長點
「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仙居幹部群眾堅定不移地把綠水青山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本錢,保護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在發展中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生動實踐,成為千萬群眾的自覺行動。如今,永安溪這條仙居歷史上的「黃金水道」,再次成為一條「金銀溪」。
「水是生產之基,生態之要,生命之源。」古往今來,欲得山水之利,必除天地之患。「去年曾覽韋羌圖,雲有仙人古篆書。千尺石巖無路到,不知蝌蚪事何如?」大神仙居景區(韋羌山)絕壁上的蝌蚪文,傳說是夏禹治水「踐歷此地,故刻此石」留下的。
自古以來,仙居人都非常重視水利建設。據宋《嘉定赤城志》載,那時仙居有童渠、橫溪、盂溪石藤等28條堰,而據清《光緒仙居志》載有堰56條,數量之多,分布之廣堪稱空前。特別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大力興修山塘水堰,六七十年代全面建設電灌站和水庫,形成了堰渠縱橫的水利灌溉系統,全縣82%的農田得到了有效灌溉。
由於仙居土層淺薄,自然蓄水能力很低,洪水暴發的永安溪嚴重威脅下遊沿溪人民生命財產。為了建設下岸水庫,降服永安溪這條暴躁的蒼龍,仙居人民演繹了一段砸鍋賣鐵,傾全縣之力建水庫的悲壯歷史。
全縣人民捐資5000多萬籌措啟動資金,有的老百姓把賣雞蛋的錢都捐了出來。為了安置好水庫移民,仙居縣不得不賣掉最有效益的下岸水庫發電站,最後還賣掉了縣政府大院,至今歷時16年,仙居縣成為全國唯一沒有辦公樓而租地辦公的縣政府。
下岸水庫的建成,徹底困住了洪水猛獸,沿溪自然生態得以穩定演替,永安溪才真正成為造福百姓的柔美之溪。永安溪沿線鄉鎮紛紛以溪流、水庫、灘林等資源為載體,鼓勵沿線農村整合農村果園、田塘、林木和村道,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水上運動、快樂鄉村、農家樂等旅遊休閒項目,帶動農民就業和增收。
隨著鄉村旅遊的不斷升溫,到永安溪休閒旅遊的外地遊客越來越多,僅自駕遊的人數就近千萬。目前全縣農家樂(民宿)總床位數達6885張,2017營業收入超過了3.1億元。
此外,全縣招商引資也取得了空前的成績,2014年以來,仙居縣共籤約項目109個,總計投資536.67億元(從產業來看,其中農業項目8個,計劃投資6.65億元;工業項目45個,計劃投資116.27億元;服務業項目56個,計劃投資413.85億元。從投資強度來看,1.5億元以上項目48個)。目前,已落地項目62個,合計投資148.89億元(農業項目7個,合計投資6.95億元;工業類項目38個,合計投資47.30億元;服務業項目17個,合計投資94.64億元)。這一連串的數字,有力地證明永安溪已成為仙居經濟發展重要的增長點。
永安溪,既沒有黃河之雄壯也沒有長江之遼闊,但她卻是仙居人心中的黃河和長江,她滋潤了2000多平方公裡的蔥蘢大地,她養育了50多萬的仙鄉百姓,她牽絆了在外遊子的濃濃鄉愁,她託起了山區小縣的小康大夢,她踐行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戶外運動的天堂,眾多體育項目落戶仙居
人間仙居,勝卻天上無數!百裡溪水,連起美麗仙居!
依託百裡永安溪,仙居從更高層次的美學視角建設成一個具有仙居特質的中國山水畫城市,彰顯山水生態之美、地域文化之美。在「多城同創」的春風中,越來越多的綠地、綠樹、綠水,讓仙居城區變得生機勃勃,井然有序,溫情脈脈。在廣大農村,美麗鄉村建設使農村發展日新月異:黃皮屋整治、垃圾分類、人畜分離引領全新的生活理念,改變傳統的生活方式。
永安溪的美,美在溪畔的鄉村,美在鄉村的優良環境,美在鄉村的文明風尚,美在鄉村的人文情懷。一批批鄉村「舊貌換新顏」,到處是一派繁榮文明的景象。
「鄉村綠色公約」,人人踐行綠色生活準則、村村建設綠色村莊,以「粉牆黛瓦、綠樹紅花、小橋流水人家」為主格調的綠色村莊鑲嵌在青山綠水間,成為「中國山水畫城市」的美麗底襯。
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態景觀效果,永安溪依據溪邊現有道路改造,極力避免對耕地、林地和原生態環境的破壞。就地取材與採用高新技術材料相結合,建設了眾多的親水平臺,讓人與永安溪親切接觸。
按照這一思路,自然生態、環境優美、功能合理的永安溪展現在仙居人民的面前。永安溪已成為人們戶外休閒運動的好去處。每逢節假日,永安溪沿岸人來人往,漫步於青山綠水之間,頓感心曠神怡。
仙居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得到眾多國內外戶外運動愛好者的青睞,正逐漸成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國際戶外運動的天堂,越來越多的運動項目落戶仙居。
2013年,舉辦了萬人參加的「仙居綠道全民騎車活動」、華東攀巖嘉年華。
2014年,舉辦了3000多人參加的「綠色永安溪活力彩虹跑」、中國•神仙居全球首屆高空扁帶挑戰賽、中國首屆水上攀巖大賽暨華東攀巖嘉年華。
2016年、2017年「仙居綠道國際馬拉松」在仙居永安溪綠道開跑,吸引了幾千名專業馬拉松跑者和業餘愛好者,而馬拉松賽事在綠道上舉辦,在國內還是首創。
優美的自然風光,讓參與活動的遊客興奮不已,紛紛表示:仙居秀麗的自然風光美如童話世界,讓他們的心靈在奔跑中飛翔。
好山好水迎鄉賢回歸
在永安溪延綿不絕乳汁的滋養下,淳樸勤勞的仙居人創造了豐富的精神文明和豐厚的物質文化,形成了較有特色的民間傳統。
「元宵明月正天中,萬盞花燈滿市紅。人山人海喧鬧賞,街頭獅舞揚長空……」這首仙居歌謠《節令歌》唱出了仙居民俗活動盛況。
列入國家級、省級非遺的「捲地龍」「九獅挪球」「跳跳馬」「疊羅漢」「三十六行」等仙居民間傳統才藝都會在元宵節、七月七廟會等節日演出,外出的仙居鄉民都會歸鄉觀賞。
「披襟入深霧,四山亂鳴泉。人疑來異界,身似向重天。犬吠雲中舍,農燒澗底田。相逢試問俗,共說古靈年。」明朝南京兵部尚書趙大佑初入仙居時有感所發。這方美如夢境的山水,不但仙居人為之魂牽夢繞,也是歷來文人墨客神往的地方。
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神仙居,據有人考證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天姥山。唐代詩人方幹、宋代韓昭、明代孫震都曾僑寓仙居。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愛國名臣王十朋,也曾講學於仙居。北宋仙居縣令陳襄更是滿懷深情地寫下流傳千古的詩篇《我愛仙居好》。
「萬物生成皆神聖,一草一木總關情。」永安溪經過數年休養生息,好山好水迎來了鄉賢回歸潮。淡竹鄉下葉村村民餘文武滿懷憧憬地說:「回鄉投資主要看好家鄉的旅遊資源,我這個『鄉村記憶大院』民宿總投資800多萬元……」
近年來,仙居全縣各地紛紛舉辦鄉賢茶話會,邀請鄉賢回鄉共謀發展。如朱溪鎮的鄉賢會,在鄉賢們的共同努力下,共籌集資金40多萬元,利用這筆資金幫助了患敗血症的小女孩、出資修繕了小方巖涼亭、慰問困難家庭……
水美人更美,仙居縣政府一直大力倡導開展「尊老、愛幼、孝親、助人」為核心的慈孝活動。據了解,仙居全縣共籌集到慈孝基金資金5000餘萬元,被評為「中國慈孝文化之鄉」。
千百年來,為了保護永安溪,仙居人歷代薪火相傳。大北地溪灘林護林員、全國勞模鄭大文一輩子守護灘林,曾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目前,永安溪大北地溪灘林成為中國最好的馬尾松採種基地。還有一大批仙居義工,經常自發組織清理永安溪河道,他們懷揣一顆淳樸的心,默默守護著這方綠水青山。
一代又一代的仙居人在永安溪旁成長,又伴隨著她老去,這灣溪水是兒時那份甜美的記憶,是母親那聲溫馨的呼喚,是在外仙居人剪不斷理還亂的濃濃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