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打造人水和諧的綠色發展新境界

2020-12-20 浙江新聞

  永安溪綠道

  永安溪支流朱溪港

  永安溪漂流

  仙居地處浙江東南,東連天台、臨海、黃巖,南鄰永嘉,西靠縉雲,北接磐安,縣域面積2000多平方公裡,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

  仙居的母親河永安溪,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發源於仙居縉雲交界海拔1345米的天堂尖,為椒江源頭,自西向東橫貫仙居全境,其主流長141公裡,流域面積達2702平方公裡,匯聚了境內38條支流。永安溪水資源極為豐富,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4.27億立方米,是仙居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和文化的搖籃。

  2017年12月17日,首屆「尋找最美家鄉河」大型主題活動在西安正式揭曉,仙居永安溪以高分被評為中國「最美家鄉河」,成為浙江唯一獲此殊榮的河流。

  仙居,正堅定不移地朝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路,依託永安溪打造經濟強、體制活、環境優、城鄉美、百姓富的美麗中國樣板區,打造綠色發展新境界,建設繁榮幸福的中國山水畫城市。

  保護母親河,成為仙居人民的共識

  仙居的母親河永安溪是目前華東地區保留最完好的原生態河道,擁有大北地溪、茶溪、韋羌溪、石壁、木口湖等2萬多畝天然灘林溼地,類型豐富,生態系統多樣,一年四季色彩變化萬端,既有大森林氣派,又有北歐森林風光。

  永安溪曾經一度遭受汙染和破壞,這引起了仙居全縣上下的高度關注。仙居縣歷次人代會上,人大代表更是接連提出議案和建議,要求治理母親河的呼聲非常強烈。縣人大常委會為此專門作出永安溪保護治理以及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的決議,並對此進行長期跟蹤、調查監督。

  2012年7月,縣人大常委會首次啟用專題詢問,對永安溪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開展監督。代表們圍繞城鄉垃圾處理、河道採制砂等18個突出問題,與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面對面詢問。「力爭通過5至10年努力,將永安溪打造成為『山水共融、人水和諧』的生態之河、人文之河、休閒之河。」面對代表的詢問,時任仙居縣長林虹擲地有聲地回答。

  痛定思痛,仙居經過反覆考察調研和結合永安溪實際,提出「打造柔美永安溪,建設中國山水畫城市」的構想,吹響了全面綜合治理和保護永安溪的號角。

  一方面對採砂管理採取兩手抓,編制出臺了《仙居縣河道疏浚與採制砂規劃》,確保永安溪流域自然資源科學合理利用,嚴厲打擊非法採砂。另一方面以保護恢復永安溪自然灘林為目標,對河道採砂遺留的砂石堆、深水潭進行修復,將永安溪河床的面貌恢復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水平。

  同時,為了更好地保護好母親河,在全國率先實施「全域河長制」,確保一江碧水送下遊。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榮獲浙江省治水工作最高獎「大禹鼎」;2017年,貫穿全域的永安溪榮獲「最美家鄉河」稱號。同時,仙居率先在全國縣一級實施「全域農村人畜分離」,拆除了村居房前屋後的豬圈牛欄,在村外集中建生態養殖小區,有效杜絕了農村養殖汙水直排入河。

  永安溪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春天。近年來,仙居依託永安溪良好的生態資源,高起點謀劃永安溪綠道綜合開發,投資1.75億元,修建了長達492公裡的綠道,沿線串聯起了仙居大部分自然與人文景觀點,為人們提供舒適旅居環境,也為植物生長和動物繁衍棲息提供了空間。

  綠道串聯起兩岸無數絕美的自然風光,國家5A級風景區神仙居,奇峰異石,飛瀑湍流,是全球火山流紋巖地質遺蹟的典型,公盂景區被譽為華東香格裡拉,200平方公裡的國家公園包羅萬象,一路原生態的青山綠水,令人流連忘返。

  優美的風光,良好的生態,吸引了大量劇組來這裡拍攝,這裡成為《花千骨》《武媚娘傳奇》《霍元甲》等200多部熱播影視作品的外景地。

  如今,永安溪的水更清了,岸更綠了,景更美了。現在的永安溪,楊柳依依,水光瀲灩,遠山如黛,白鷺嬉戲飛舞,碧水繞城而過。保護母親河永安溪,也成為仙居人民的共識。

  永安溪已成為仙居經濟發展重要的增長點

  「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仙居幹部群眾堅定不移地把綠水青山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本錢,保護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在發展中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生動實踐,成為千萬群眾的自覺行動。如今,永安溪這條仙居歷史上的「黃金水道」,再次成為一條「金銀溪」。

  「水是生產之基,生態之要,生命之源。」古往今來,欲得山水之利,必除天地之患。「去年曾覽韋羌圖,雲有仙人古篆書。千尺石巖無路到,不知蝌蚪事何如?」大神仙居景區(韋羌山)絕壁上的蝌蚪文,傳說是夏禹治水「踐歷此地,故刻此石」留下的。

  自古以來,仙居人都非常重視水利建設。據宋《嘉定赤城志》載,那時仙居有童渠、橫溪、盂溪石藤等28條堰,而據清《光緒仙居志》載有堰56條,數量之多,分布之廣堪稱空前。特別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大力興修山塘水堰,六七十年代全面建設電灌站和水庫,形成了堰渠縱橫的水利灌溉系統,全縣82%的農田得到了有效灌溉。

  由於仙居土層淺薄,自然蓄水能力很低,洪水暴發的永安溪嚴重威脅下遊沿溪人民生命財產。為了建設下岸水庫,降服永安溪這條暴躁的蒼龍,仙居人民演繹了一段砸鍋賣鐵,傾全縣之力建水庫的悲壯歷史。

  全縣人民捐資5000多萬籌措啟動資金,有的老百姓把賣雞蛋的錢都捐了出來。為了安置好水庫移民,仙居縣不得不賣掉最有效益的下岸水庫發電站,最後還賣掉了縣政府大院,至今歷時16年,仙居縣成為全國唯一沒有辦公樓而租地辦公的縣政府。

  下岸水庫的建成,徹底困住了洪水猛獸,沿溪自然生態得以穩定演替,永安溪才真正成為造福百姓的柔美之溪。永安溪沿線鄉鎮紛紛以溪流、水庫、灘林等資源為載體,鼓勵沿線農村整合農村果園、田塘、林木和村道,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水上運動、快樂鄉村、農家樂等旅遊休閒項目,帶動農民就業和增收。

  隨著鄉村旅遊的不斷升溫,到永安溪休閒旅遊的外地遊客越來越多,僅自駕遊的人數就近千萬。目前全縣農家樂(民宿)總床位數達6885張,2017營業收入超過了3.1億元。

  此外,全縣招商引資也取得了空前的成績,2014年以來,仙居縣共籤約項目109個,總計投資536.67億元(從產業來看,其中農業項目8個,計劃投資6.65億元;工業項目45個,計劃投資116.27億元;服務業項目56個,計劃投資413.85億元。從投資強度來看,1.5億元以上項目48個)。目前,已落地項目62個,合計投資148.89億元(農業項目7個,合計投資6.95億元;工業類項目38個,合計投資47.30億元;服務業項目17個,合計投資94.64億元)。這一連串的數字,有力地證明永安溪已成為仙居經濟發展重要的增長點。

  永安溪,既沒有黃河之雄壯也沒有長江之遼闊,但她卻是仙居人心中的黃河和長江,她滋潤了2000多平方公裡的蔥蘢大地,她養育了50多萬的仙鄉百姓,她牽絆了在外遊子的濃濃鄉愁,她託起了山區小縣的小康大夢,她踐行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戶外運動的天堂,眾多體育項目落戶仙居

  人間仙居,勝卻天上無數!百裡溪水,連起美麗仙居!

  依託百裡永安溪,仙居從更高層次的美學視角建設成一個具有仙居特質的中國山水畫城市,彰顯山水生態之美、地域文化之美。在「多城同創」的春風中,越來越多的綠地、綠樹、綠水,讓仙居城區變得生機勃勃,井然有序,溫情脈脈。在廣大農村,美麗鄉村建設使農村發展日新月異:黃皮屋整治、垃圾分類、人畜分離引領全新的生活理念,改變傳統的生活方式。

  永安溪的美,美在溪畔的鄉村,美在鄉村的優良環境,美在鄉村的文明風尚,美在鄉村的人文情懷。一批批鄉村「舊貌換新顏」,到處是一派繁榮文明的景象。

  「鄉村綠色公約」,人人踐行綠色生活準則、村村建設綠色村莊,以「粉牆黛瓦、綠樹紅花、小橋流水人家」為主格調的綠色村莊鑲嵌在青山綠水間,成為「中國山水畫城市」的美麗底襯。

  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態景觀效果,永安溪依據溪邊現有道路改造,極力避免對耕地、林地和原生態環境的破壞。就地取材與採用高新技術材料相結合,建設了眾多的親水平臺,讓人與永安溪親切接觸。

  按照這一思路,自然生態、環境優美、功能合理的永安溪展現在仙居人民的面前。永安溪已成為人們戶外休閒運動的好去處。每逢節假日,永安溪沿岸人來人往,漫步於青山綠水之間,頓感心曠神怡。

  仙居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得到眾多國內外戶外運動愛好者的青睞,正逐漸成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國際戶外運動的天堂,越來越多的運動項目落戶仙居。

  2013年,舉辦了萬人參加的「仙居綠道全民騎車活動」、華東攀巖嘉年華。

  2014年,舉辦了3000多人參加的「綠色永安溪活力彩虹跑」、中國•神仙居全球首屆高空扁帶挑戰賽、中國首屆水上攀巖大賽暨華東攀巖嘉年華。

  2016年、2017年「仙居綠道國際馬拉松」在仙居永安溪綠道開跑,吸引了幾千名專業馬拉松跑者和業餘愛好者,而馬拉松賽事在綠道上舉辦,在國內還是首創。

  優美的自然風光,讓參與活動的遊客興奮不已,紛紛表示:仙居秀麗的自然風光美如童話世界,讓他們的心靈在奔跑中飛翔。

  好山好水迎鄉賢回歸

  在永安溪延綿不絕乳汁的滋養下,淳樸勤勞的仙居人創造了豐富的精神文明和豐厚的物質文化,形成了較有特色的民間傳統。

  「元宵明月正天中,萬盞花燈滿市紅。人山人海喧鬧賞,街頭獅舞揚長空……」這首仙居歌謠《節令歌》唱出了仙居民俗活動盛況。

  列入國家級、省級非遺的「捲地龍」「九獅挪球」「跳跳馬」「疊羅漢」「三十六行」等仙居民間傳統才藝都會在元宵節、七月七廟會等節日演出,外出的仙居鄉民都會歸鄉觀賞。

  「披襟入深霧,四山亂鳴泉。人疑來異界,身似向重天。犬吠雲中舍,農燒澗底田。相逢試問俗,共說古靈年。」明朝南京兵部尚書趙大佑初入仙居時有感所發。這方美如夢境的山水,不但仙居人為之魂牽夢繞,也是歷來文人墨客神往的地方。

  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神仙居,據有人考證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天姥山。唐代詩人方幹、宋代韓昭、明代孫震都曾僑寓仙居。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愛國名臣王十朋,也曾講學於仙居。北宋仙居縣令陳襄更是滿懷深情地寫下流傳千古的詩篇《我愛仙居好》。

  「萬物生成皆神聖,一草一木總關情。」永安溪經過數年休養生息,好山好水迎來了鄉賢回歸潮。淡竹鄉下葉村村民餘文武滿懷憧憬地說:「回鄉投資主要看好家鄉的旅遊資源,我這個『鄉村記憶大院』民宿總投資800多萬元……」

  近年來,仙居全縣各地紛紛舉辦鄉賢茶話會,邀請鄉賢回鄉共謀發展。如朱溪鎮的鄉賢會,在鄉賢們的共同努力下,共籌集資金40多萬元,利用這筆資金幫助了患敗血症的小女孩、出資修繕了小方巖涼亭、慰問困難家庭……

  水美人更美,仙居縣政府一直大力倡導開展「尊老、愛幼、孝親、助人」為核心的慈孝活動。據了解,仙居全縣共籌集到慈孝基金資金5000餘萬元,被評為「中國慈孝文化之鄉」。

  千百年來,為了保護永安溪,仙居人歷代薪火相傳。大北地溪灘林護林員、全國勞模鄭大文一輩子守護灘林,曾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目前,永安溪大北地溪灘林成為中國最好的馬尾松採種基地。還有一大批仙居義工,經常自發組織清理永安溪河道,他們懷揣一顆淳樸的心,默默守護著這方綠水青山。

  一代又一代的仙居人在永安溪旁成長,又伴隨著她老去,這灣溪水是兒時那份甜美的記憶,是母親那聲溫馨的呼喚,是在外仙居人剪不斷理還亂的濃濃鄉愁……

相關焦點

  • 仙綠之旅 把仙居的綠色裝進眼裡!
    細雨濛濛,秋已微涼,今晨一群人踏著晨光,開始了第三屆中國縣域綠色發展仙居論壇現場考察之旅。
  • 浙報專版丨仙居紅色力量助力高質量綠色發展
    神仙氧吧小鎮12月的仙居,初雪降臨,讓人倍感溫暖的是蓬勃發展的「紅色力量」。當「紅色力量」與仙居的「綠色發展」相遇,能帶來怎樣的火花?今年以來,仙居縣深入實施兩新組織「雙強爭先、先鋒引領」三年行動計劃,全面開展「六大行動」,聚焦提升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質量,織密建強組織體系,全力助推縣域高質量綠色發展。當政策落地紮根,仙居的兩新組織一點點建起來,一步步轉起來。建起來、轉起來,作用何在?
  • 浙江仙居鄉村治理綠色模式:定公約綠色生活,獎遊客綠色旅行
    除了綠色貨幣制度,在仙居,綠色發展貫穿鄉村治理各個方面,一種幹部、居民、遊客三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模式建立起來。這十條公約內容包括:生態環境要保護;垃圾處置要分類;田頭屋邊要整潔;廁所廚房要乾淨;交通出行要有序;淳樸鄉風要保持;矛盾糾紛要調解;鄰裡相處要和諧;綠色資產要維護;鄉村產業要發展。仙居官方介紹,十大公約既有村民行為規範,要求黨員戶帶頭執行,並實行黨員責任網格制度,通過黨員聯戶包幹,推進《綠色公約》落地生根。
  • 承德市:二仙居將打造濱水生態文化公園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傳承歷史古街新貌二仙居將打造濱水生態文化公園商業樓外,工人們正在施工,分段對建築以及外部景觀進行打造、綠化、亮化……這是日前,記者在二仙居旱河沿岸濱水生態文化公園施工現場看到的一幕。據了解,濱水生態文化公園由承德翠興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設。該項目位於二仙居旱河南岸濱河帶地塊,東起中興路,西臨潘塔路,北起二仙居旱河南岸,南至二仙居旱河南路。
  • 永安溪:一條綠色發展的「金銀溪」
    「愛水重治水,近年來,我們嚴控汙染源頭,絕不讓一滴汙水流入永安溪。」據浙江省仙居縣委書記林虹介紹,仙居率先在全國縣一級實施「全域農村人畜分離」改革,拆除了村居內房前屋後的豬圈、牛欄,在村外集中建生態養殖小區,有效杜絕了農村養殖汙水直排入河。投資11億元,保護最美的灘林溼地,全流域禁止採砂,大力推進永安溪生態修復。
  • 【評新而論·大國經彩】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霧霾少了」「環境美了」,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切身感受。生態好,發展才會更好。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的背後,是我們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最大發展中國家,堅定走上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擦亮」藍天 走綠色發展之路「十三五」期間,全國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 天津全力打造水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呵護河湖健康 促進人水和諧
    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打造安全的供水、防汛、水生態保障體系,讓老百姓看到水清、河暢、岸綠、鳥飛的綠色生態環境?記者從市水務局了解到,「十四五」時期,本市將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全力打造「河湖健康、人水和諧」的水生態安全保障體系。
  • 以綠色發展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確立為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在綠色發展方面,《建議》提出,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這就為新時代的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新時代要推進綠色發展,需要把握以下幾個關鍵要點。  一是理念先行,堅持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人因自然而生,人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
  • 仙居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良性循環之路
    如今,它的「大夢想」也正在轉化成為仙居47萬人口的共同追求,並助推著2015年剛摘掉欠發達縣「帽子」的仙居,僅僅過了3年,就創造了首次躋身「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的綠色發展成就。小小一枚綠幣,如何撬動綠色發展的大變革?日前,記者來到仙居這個縣域綠色發展改革試點縣,沿著綠幣的發展軌跡一探究竟。
  • 仙居:「仙燕歸巢」打造「人才磁石」
    該項目旨在將其打造成為仙居籍返鄉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仙居籍大學生宣介家鄉平臺、家校情感交流維繫平臺、返鄉創業就業便捷平臺、仙居籍人才返鄉築夢平臺,並獲2019年度「浙江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項目」。
  • 青陽縣芙蓉湖:人水和諧 打造城市之「肺」
    芙蓉湖城市公園堅持以建設人水和諧的河道生態系統、打造景觀優美的水環境、倡導豐富多彩的水文化為宗旨,整合調蓄區環境綠色覆蓋面積1000餘畝,一方面經過清淤、雨汙分流,改善了水環境與水生態,水質由原來的四類水提高到二類水,另一方面通過蓄水調節和綠化
  • 承德市雙橋區重點項目二仙居商業街竣工運營
    5月8日上午,承德市雙橋區重點打造的高端城市商貿綜合體二仙居商業街項目竣工投入使用。市政府副市長蘇鐵成,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消防支隊、市臺辦主要負責同志,雙橋區委、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府、區政協領導,其他副處級領導幹部出席儀式,區直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各鎮、街道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 仙居探索「全域人畜分離」養殖新模式
    近年來,仙居在全省率先集中建設養殖小區,探索「全域人畜分離」農村養殖新模式,有效實現了村民與家畜的和諧相處,生態與養殖的互利共贏,並引導村民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白塔鎮上橫街村。「全域人畜分離」的起意緣自「五水共治」。「仙居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傳統,春天養下一頭小豬,年底宰殺過年。」仙居縣委書記林虹告訴記者,在尊重村民生活傳統與村居環境改善兩者之間,仙居沒有非此即彼地簡單處置,而是在廣泛調研後,找到了兩者的最佳契合點——集中建設養殖小區,探索「全域人畜分離」農村養殖新模式。
  •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聚焦「推動綠色發展,繪就綠水青山齊魯畫卷」,在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系統修復和保護自然生態、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五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舉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 黨課|如何深刻理解「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建議》的要求,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和諧美麗中國。
  • 仙居探索夜間經濟「新玩法」 打造夜遊「網紅地」
    以文化為底色,在保護文化資源的前提下充分有效地挖掘既有資源,結合科技、創意、藝術等手段營造豐富的夜間文化生活,讓文化「亮起來」,讓文化「會說話」,形成一種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一、湫山鄉夜間經濟發展的現狀(一)科學規劃 綠色發展 打造夜遊「網紅地」一是「整治+」,綠化復墾,還民一片「青山綠水」。
  • 生態文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這個意義上,生態文明超越了傳統工業文明,是人類社會的新文明境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形態。今天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是要在工業文明基礎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從而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我們需要以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為指引,變革過往不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促進並完善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進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走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
  • 經濟、文化、旅遊、人居環境與生態環境和諧共促 開平探索綠色發展...
    近年來,開平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優勢,將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哲學智慧融入「兩山」建設,圍繞生態環境優勢和世遺品牌的「兩山」價值轉化,探索出經濟、文化、旅遊、人居環境與生態環境和諧共促的綠色發展新路徑。
  • 保質 提效 增活力 紅色力量助力高質量綠色發展
    12月的仙居,初雪降臨,讓人倍感溫暖的是蓬勃發展的「紅色力量」。當「紅色力量」與仙居的「綠色發展」相遇,能帶來怎樣的火花?  今年以來,仙居縣深入實施兩新組織「雙強爭先、先鋒引領」三年行動計劃,全面開展「六大行動」,聚焦提升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質量,織密建強組織體系,全力助推縣域高質量綠色發展。  當政策落地紮根,仙居的兩新組織一點點建起來,一步步轉起來。建起來、轉起來,作用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