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村美民富兩相宜!仙居探索「全域人畜分離」養殖新模式

2020-12-17 浙報融媒體

近年來,仙居在全省率先集中建設養殖小區,探索「全域人畜分離」農村養殖新模式,有效實現了村民與家畜的和諧相處,生態與養殖的互利共贏,並引導村民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白塔鎮上橫街村。

管牢技術防疫

指導員每周必下鄉

「畜聚雅居」,是仙居白塔鎮感德村養殖小區的名字。它的「雅」,可不是吹吹的。

清澈的水塘畔,質樸的籬笆牆,徽派風格的小院粉牆黛瓦,綠意盎然,令人無法想像這裡竟是「二師兄」的家。

一大早,村民王蘇琴就騎著電動車,載著熱氣騰騰的煮熟飼料來了。「你們是來參觀的吧?」她熱情地招呼著。「畜聚雅居」落成以來,時常有遊客前來參觀,村民早已見怪不怪。

走進「畜聚雅居」,兩排房子都是豬舍,共有45間。一間豬舍大約有10平方米,隔成兩部分,裡面養豬,最多可容納4頭豬;外面則放了一口盛滿水的水缸和餵豬用的粗糧。

「這主要是為了方便村民餵食,一些不需要煮熟的飼料,就可以放在豬舍裡,不用每次都從家裡拿。」王蘇琴介紹,跟大多數仙居農戶一樣,她家以前也是人畜混居:做飯的地方與豬欄只有一牆之隔,雖然餵食方便,但豬糞豬尿四處橫流,長年臭氣燻天,蠅蚊亂飛。「現在好了,雖然每天要多花幾分鐘『送餐』,但門前屋後清爽多了。」

「畜聚雅居」同樣也很清爽。豬欄乾乾淨淨,地上沒什麼食物殘渣,牆根牆面整潔白淨……

「第一批『公寓』式豬舍只是用豬欄簡單隔開,沒有做成封閉的空間。『畜聚雅居』則把豬舍搬到了獨立的房間裡。」感德村黨支部書記王明奇告訴記者,「畜聚雅居」是白塔鎮第二批全域人畜分離的試點,它的設計總結了第一批試點的經驗,既滿足了「全域人畜分離」的需求,又為村民提供了養殖便利。「大家都說現在這樣好,個個都很支持,村民方麗珍還主動要求到豬舍裡當義務管理員,每天清理打掃養殖小區。」

「畜聚雅居」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系統,那就是汙水處理。王明奇帶記者去看位於豬舍後方的沼氣池。「豬舍建有汙水處理系統,統一截汙納管,解決了農戶散養時汙水橫流的問題。同時還建有沼氣池和沉澱池,沼氣連通到農戶家中,糞汙可作為有機肥使用,真正做到變廢為寶。」

「全域人畜分離」的起意緣自「五水共治」。「仙居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傳統,春天養下一頭小豬,年底宰殺過年。」仙居縣委書記林虹告訴記者,在尊重村民生活傳統與村居環境改善兩者之間,仙居沒有非此即彼地簡單處置,而是在廣泛調研後,找到了兩者的最佳契合點——集中建設養殖小區,探索「全域人畜分離」農村養殖新模式。

白塔鎮就是仙居「全域人畜分離」的試點先行地。試驗經驗在全縣推廣後,各地散落在農戶門前屋後的豬舍都被拆除。同時,由縣裡補助,每村集中建設一批養殖小區,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防疫管理、統一排洩物資源化利用。

目前,仙居全縣209個村共拆除了6萬多個散養豬舍,建成300個養殖小區,共計豬舍429幢,面積8萬多平方米,12000多戶農村散養戶集中到村養殖小區,實現集中養殖。

仙居還為每村的養殖小區派駐指導員,負責疫情防疫、技術指導等工作。目前,已入村入場入戶指導6000多人次,平均每人每周下鄉不少於一次。「全域人畜分離」養殖模式實施以來,全縣生豬疫情比往年明顯下降。

橫溪鎮河塘村的養殖小區。

房前屋後栽花

養殖村成為風景點

距離諸永高速神仙居出口不到5分鐘車程,一處精美雅致的徽派風格村莊,掩藏在青山碧水間。粉牆黛瓦、翹角飛簷,村子美得就像一幅山水畫。

這裡,便是遠近聞名的國家3A級風景區、國家生態示範村上橫街村自然村。而就在5年前,它卻是「臭」名遠揚。

「那時候,村裡家家戶戶都在房前屋後養豬養家禽,連著露天廁所,環境差得都不好意思讓客人到村裡來。」回憶往昔,村委會主任王國飛感慨萬千。

2014年,上橫街村幸運地成為仙居「全域人畜分離」首個試點村。「我們直覺認為,改變村子命運的關鍵時刻到了。」村黨支部書記許子兵介紹,村裡立即召開民主表決會,由村民自主決定是否繼續養豬:不養則拆除豬欄,復還綠地,可獲一定補償;養則拆除各家欄舍,在村裡建設集中養殖點,進行生態化養殖。

白塔鎮上橫街村的「花香豬舍」。

最終,村裡根據養豬戶數,集中建造了20間豬舍。「我們特地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花香豬舍』。其實就是想藉此提醒大家,豬住的地方都花香了,我們自己住的村子,難道還好意思繼續髒亂下去。」許子兵笑著說。

事實上,原先的露天豬欄、雞舍等,很多都是違法建築,但因村民需要,很難一拆了之。「全域人畜分離」給上橫街村徹底解決環境髒亂差問題帶來了契機。村幹部趁熱打鐵,利用拆除後留下的一片片空地,因地制宜,種花栽樹,建起了各種公共休閒設施。

於是,村裡就有了陳列村史的「豬欄工坊」,兼具書吧與茶吧功能的「三棵樹」,供茶餘飯後聊天納涼的「歇把起」「五方亭」……村子變得越來越有味道,上橫街村的發展也從此駛上了快車道。

湫山鄉四都村有1300多年的歷史,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然而,該村總共445戶人家,豬舍就有400餘間,露天豬飼料缸445口,就像一塊塊「牛皮癬」,使整個古村顯得髒亂無章。

距97歲的村民陳鎮中家20多米遠處,曾有一排15間豬舍,臭氣燻天,而且豬舍滲出的臭水都流入他家屋前的門堂,一年到頭蚊蠅孳生。「全域人畜分離」後,村裡在拆掉豬舍的屋基上種起花草,還把老人屋前門堂的汙泥濁水也全部清理乾淨。老人樂呵呵地說,這一排豬舍,在他的爺爺那一輩就有了,「『全域人畜分離』是件大好事,生活舒心多了。」

像上橫街村、四都村一樣,利用「全域人畜分離」契機實現人居環境嬗變的村莊,在仙居數不勝數。今年11月,仙居綠色鄉村建設國家標準化試點通過驗收,成為全省首個國家級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

「『全域人畜分離』,可以說是仙居農村人居環境的一次革命。」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金平坦言,如果沒有這樣一場革命,仙居的美麗鄉村建設不知從何談起。

為了確保這一民生工程的高質量推進,仙居還曾專門抽調了近百名幹部,組建20個專家服務隊分別派駐20個鄉鎮,在「全域人畜分離」工程選址、設計、建築、排汙、利用等各個環節出謀劃策,從而使一幢幢「仙豬公寓」,也成為了仙居美麗鄉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撬動發展之變

農家樂越辦越紅火

在仙居農村,養豬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情結。

畢竟,有著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仙居,農民增收渠道十分有限,土豬養殖也就成了長期以來仙居農戶養家餬口的主要支柱產業。

「仙居的土豬,不吃人工飼料,一般用甘薯藤、玉米等餵養,生態、味美,在省內外都有一定知名度,價格也比普通豬高30%以上,能為農民帶來不錯的收入,尤其是使留守老年農民收入有了保障。」仙居縣畜牧獸醫所所長朱水星說,當初建設集中養殖「公寓」,主要目的也是為了留下養土豬這個傳統產業,並促使其成功轉型,健康發展。

轉型的成效,已然顯現。在上張鄉方山村,村民周勇華告訴記者:「村裡的養豬戶一般會養兩到三頭土豬,一頭留著自家過年吃,剩下的都賣掉,很受歡迎。尤其是集中養殖、防疫後,品質有了更好的保障,更是供不應求,往往剛一養下,就被預訂完了。」

上街村村民在綠道散步。 王華斌 攝

借力「全域人畜分離」,仙居還提出創建全省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加快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通過全縣排摸,仙居共遷建、關停不符合規劃和整治要求的養殖場283家,對保留和新建的養殖場實行規範化改造,完善汙水管網、沉澱池、沼氣池等基礎設施。」朱水星說。

同時,仙居創新養殖模式,將養殖場轉移到林園、果園、茶園、竹園和藥園,鼓勵農戶在林果園養殖家禽,在低山緩坡新造地、高山移民空置地建設生態家庭牧場,把養殖場與居民區隔離,從而實現生態養殖。養殖場產生的排洩物當地消納或異地消納,實現100%資源化利用。這一養殖模式,既減少排洩物汙染、減少化肥使用,又能有效增加有機肥資源,提升農作物產量和農牧產品質量,實現生態環境與農牧產業共贏發展。

對仙居更多農村群眾來說,「全域人畜分離」這場環境革命帶來的最直接改變,是鄉村發展方式的轉變、村民增收渠道的拓展。

環境搞好了,上橫街村就將目光瞄準了鄉村旅遊。村裡在2016年成立了農家樂諮詢公司,對全村農家樂統一管理、統一營銷、統一服務,統一分配客源。

王天喜是上橫街村第一批開辦農家樂的村民。「一到周末或者節假日,來自上海、福建等周邊地區的遊客絡繹不絕,客房都是爆滿。平時因為旅行社會帶團來,客房入住率也不低。」王天喜算了筆帳,目前,全村共有16家民宿、320多個床位,每家民宿年收入在15萬元左右,「每年還能增長20%,比在外面奔波好多了。」

原先,淡竹鄉下葉村四周山清水秀,村裡卻露天糞坑、豬舍雞棚與住宅不分,幾乎沒有落腳之地。過去幾十年,村民們大多靠外出做早點養家餬口,成了遠近聞名的「燒餅村」。經過「全域人畜分離」等整治,村子變美了,吸引了很多在外闖蕩的村民回鄉創業。

淡竹鄉風景。 陳江峰 攝

「淡竹記憶」、「仙山舍」、「坐看雲起」……如今的下葉村,已有103家農家樂(民宿),其中投資千萬元級的6家,還有3家億元級民宿在建,年到訪遊客近16萬人。「燒餅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民宿村」,今年還成為台州唯一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的美麗鄉村。

環境變好了、村莊變美了、村民變富了,「全域人畜分離」撬動的變化,正在切切實實地推動著仙居當地鄉村振興、百姓富裕。截至目前,仙居共有農家樂休閒旅遊特色村12個,鄉村旅遊經營戶480多戶,從業人員達2600多人。

採訪中,記者在上橫街村見到了「花香豬舍」的設計者——白塔鎮畜牧獸醫站站長吳立新。吳立新是仙居畜牧養殖行業有名的專家。

2014年,吳立新接到縣裡通知,要在白塔鎮率先開展「人畜分離」工作,而他的第一個任務,是要在白塔鎮60多個行政村中選出適合開展試點的村子。

「『人畜分離』簡單來說就要讓豬和村民分立門戶,一直習慣在家門口養豬的農民肯定是不願意的。」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吳立新謹慎地挑選村兩委班子團結、行動力強、積極性高的村子考察,最後選定了上橫街村。

果不其然,改造之初,上橫街村的村民一聽說自家豬舍要拆,個個憂心忡忡,甚至聯合起來反對改造。吳立新和村幹部不厭其煩,逐戶上門動員,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整治以後農村環境越來越好,老百姓看到了成效,他們也覺得這麼做是對的。」吳立新說。

從確定試點到開始著手建設養殖小區,前後不過一周時間。但在這一周裡,吳立新不知在村子裡來回走了多少遍。

因為沒有參照物,試點的一切工作都要自己摸索。比如豬舍選址,要同時滿足遠離村莊、方便村民餵養、處於下風口這三個條件;比如規劃治汙設施,要因地制宜,廢水截汙納管,建立柵格式沉澱池,配套建設沼氣工程等,實現汙水無害化處理和「零排放」……摸著石頭過河,吳立新設計出了仙居第一間集中養殖「公寓」。

「第一批試點肯定有不足之處,包括村民在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們也進行了專門調研,歸納總結經驗,在後面的設計上進一步改善。」吳立新舉了個例子,第二批試點的養殖小區就改進了豬舍的設計,把豬欄放進了封閉的房間裡,以方便村民安置豬料,同時還完善了汙水處理系統。

試點出成效後,仙居在全縣範圍內推廣白塔鎮的經驗。後續建成的300個養殖小區,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防疫管理……都以吳立新設計的「花香豬舍」為模板。

相關焦點

  • 仙居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良性循環之路
    一年多來,仙居已有9萬多人下載並註冊APP參與綠幣兌換活動,單人次綠幣兌換量排在榜首的是1482個綠幣。擁有者侯俊安每天最多可以領6個綠幣,跑步、乘公交、騎自行車,綠色環保的出行方式已經成為他的首選,「這個綠幣的做法很好,很有意義。我們不在乎綠幣的多少,更在乎的是這樣一種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現在的仙居,每天的「綠榜」排名競爭激烈,爭當「綠幣達人」成為一種風尚。
  • 仙居:打造人水和諧的綠色發展新境界
    同時,為了更好地保護好母親河,在全國率先實施「全域河長制」,確保一江碧水送下遊。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榮獲浙江省治水工作最高獎「大禹鼎」;2017年,貫穿全域的永安溪榮獲「最美家鄉河」稱號。同時,仙居率先在全國縣一級實施「全域農村人畜分離」,拆除了村居房前屋後的豬圈牛欄,在村外集中建生態養殖小區,有效杜絕了農村養殖汙水直排入河。
  • 【西寧市】湟中縣上新莊鎮探索規模養殖新模式的「頓珠」養殖基地
    地處湟中縣上新莊鎮七家莊村的頓珠牛羊養殖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肉牛繁育和乳肉兼用牛養殖。為推進肉牛養殖產業化進程,加快基地建設步伐,合作社在省市農牧財政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先後實施省級支農資金規模養殖場建設、肉牛基地建設、畜用暖棚建設等項目,使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基本實現了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範化、防疫制度化、糞汙無害化的肉牛標準化養殖要求,2012年通過省級規模養殖場認定。
  • 仙居入列「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遊玩攻略看這裡
    仙居,地處浙江東南部,生態環境優越,旅遊資源豐富。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衛,而多神仙之宅」,賜名「仙居」,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自201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以來,仙居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建設國際旅遊目的地,打造美麗中國樣板區」總體目標,以綠色化發展改革為統領,全域謀篇、全貌提升、全業融合、全民參與,譜寫了仙居旅遊發展的全新篇章。如今仙居入列「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 仙綠之旅 把仙居的綠色裝進眼裡!
    仙居國家公園試點自2014年國家環保部批覆以來,已取得初步成效。法開署7500萬歐元貸款項目正式實施。發布並實施全國首家縣級單位(仙居縣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頒布全國首個國家公園全域禁獵令。發布全國縣域首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舉辦第九屆中德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研討會和中國縣域綠色發展仙居論壇國家公園分論壇。與法國孚日大區公園正式結成姊妹公園合作關係,深化對外交流。
  • 寧波探索淡水養殖全域治理
    去年起,寧波在淡水養殖塘相對集中的餘姚破題全域治尾水,全力探索星羅棋布、類型紛雜的淡水養殖塘如何實現尾水治理全覆蓋,推動淡水養殖綠色發展。經過摸索他們創新出一套「跑道」治理法,僅餘姚就已完成1.48萬畝的養殖尾水「零排放」。「跑」上一圈 尾水淨化成清水冬意漸濃,餘姚市陽明街道姚駕橋村的傑鑫淡水養殖場有一口魚塘已清完塘,開始撒上石灰消毒。
  • 最美家鄉河 | 人水相融永安溪
    永安溪究竟美在哪裡?承載著仙居人怎樣的家河之情?仙居人為何一如既往對她溫柔以待?她又將怎樣託舉仙居的明天?5月初,記者走近永安溪,一探究竟。陳江峰租下溪邊的一座舊廠房,精心改造成民宿,起名善居,是「與人為善、與環境為善、與水為善而居」,他還希望他的民宿能讓人有一種「回到外婆家」的感覺。
  • 青青草原牧業,探索有溫度的生產養殖新模式
    養羊不必去遠方,青青草原為廣大養殖能人提供實現夢想的平臺! 面對大自然撲面而來的遼闊,你必須相信,天地之間是存在能量磁場的,面對這一望無際的牧場和成群奔跑的湖羊,真的,讓人忍不住想尖叫。 坐落在此的青青草原牧場,水草肥美,令人迷醉。
  • 來投票啦|仙居全域旅遊IP形象設計方案新鮮出爐,快來PICK你心儀的...
    為豐富仙居全域旅遊文化內涵,紮實推進全域旅遊創建工作,仙居縣文廣旅體局與上海景域集團的鯨魚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合作,以「小仙童」和「麂」的形象為創作原型,開展仙居全域旅遊IP形象設計工作。經過多方商討和反覆修改,最終確定了5款IP形象備選方案。
  • 以全域旅遊繪就新時代太湖最美畫卷
    自2017年創建以來,吳中區始終堅持以環太湖生態文旅帶為核心,以鄉村振興為根本,以江南古鎮古村落保護、傳承和發展為突破,全域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文旅融合、城鄉一體、主客共享」全域旅遊工作思路,探索「體制創新、品質引領,打造江南生活典範」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吳中樣本」。
  • 水產養殖走上生態綠色之路
    新聞點:養殖尾水治理新聞事:我市全域推進水產養殖尾水治理今年,全市各鎮街道申報創建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11家。林埭鎮徐家埭村的瀚庭家庭農場就是其中之一。走進瀚庭家庭農場,可以看到原先的養殖區域內開闢出了一塊地方,建立起了一個「三池兩壩」的處理池,農場內的尾水都會流至處理系統,經過處理後排放。「南美白對蝦的養殖尾水排放一直以來都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如今,整個農場原本70多畝的養殖基地改造了面積7.14畝,用於尾水處理。」
  • 美麗鄉村建設之「仙居模式」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走在仙居縣的鄉間小路上,只見昔日陶淵明筆下如夢如幻的桃花源,如今已成為星羅棋布於永安溪兩岸的真實田園,旖旎風情,隨處可見,一幅幅充滿韻味的「村新、業興、景美、人和」山水畫卷,正徐徐展開。
  • 提高思想認識 釐清四對關係 推動全域旅遊再上新臺階
    方毅赴合村鄉調研全域旅遊發展工作時強調  群山蔥蘢、萬木綻綠。5月4日下午,縣委副書記、縣長方毅赴合村鄉調研全域旅遊發展工作。他強調,要提高思想認識、釐清四對關係,推動全域旅遊再上新臺階。他指出,合村鄉作為杭州首個全鄉域國家3A級風景區,全域旅遊是重要發展品牌與核心競爭力,是推動村美民富、集體增收的重要載體。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搶抓交通區位提升、引入專業力量等有利機遇,在再造優勢、提升效益上取得新的突破。  方毅強調,要科學謀劃、全力推進,不斷推動全域旅遊工作再上新臺階。要釐清全域與主題之間的關係,圍繞運動探險等主打主題,強化一體化布局,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相宜本草攜手代言人助力公益 點亮年輕 追光前行
    相宜本草美博會展館國潮展館實力超群,觀眾體驗絡繹不絕相宜本草本次展館採用中式庭院設計,融合東方宮廷美學與本草元素,盡顯大氣的國潮風。除此以外,本次展會相宜本草還邀請多位紅人主播奔赴現場,展開場館體驗直播秀。線上吸引了1000多萬直播熱度,讓不能來到現場的粉絲也能感受相宜本草美博會的魅力。相宜本草展館紅人直播通過獨具中國傳統特色的展館設計和別出心裁的互動體驗,以及安全有實效的產品體驗,專注本草護膚的相宜本草展臺在眾多展位中脫穎而出,備受好評。
  • 仙居這家幼兒園像山水樂園 每個班都有自己的種植養殖項目
    (通訊員 鄭劍 李秋攝)  台州日報5月18日訊(記者 蔣虎雄)校園就像山水自然樂園,給孩子們自由探索的天地;從孩子們的興趣出發,各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種植養殖項目;所有家長都有任務,要陪同孩子完成「親自然50件事」……  走進仙居縣春暉幼兒園,這裡的「自然教育」特色讓人眼前一亮。
  • 大棚養殖與貨櫃養殖孰優孰劣,養殖戶該如何抉擇?
    當然在動物養殖當中也可以,在去年的時候湖北地區就有探索,他養的不是魚是小龍蝦,我們國內的小龍蝦大部分都是在5、6、7月份價格特別便宜,尤其是今年,80%的養殖戶都虧本了因此去年就有人探索大棚養蝦,只不過效果並不是特別好。那麼還有沒有其他的魚適合大棚養殖呢? 大棚養殖 什麼是大棚養殖呢?
  • 好一幅水淨、村美、民富的美好圖景,就在福鼎……
    深秋時節,行走在福鼎大地上,水淨、村美、民富,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美好圖景徐徐展現,希望的田野上釋放著鄉村振興的無限動能。 目前,福鼎17個鄉鎮(街道、龍安)、250個行政村已全部編制完成鄉村振興計劃;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項目70個,總投資4489萬元,已全面開展實施。
  • 「魚菜共生」築就綠色養殖環境 佛山市新榮水產有限公司探索健康...
    「魚菜共生」築就綠色養殖環境 佛山市新榮水產有限公司探索健康養殖新模式2018-10-30 10:23:00&nbsp&nbsp&nbsp&nbsp「健康養殖,從良種開始」,來到佛山市新榮水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榮水產」)門前,任何人都會被這一排高高掛起的字眼吸引住。自2002年建場投產,新榮水產以這句話為信念,穩步發展,不斷優化養殖品種,增強魚苗抗病能力,探索生態健康養殖小區新模式,進一步實現健康養殖的目的。
  • 仙居探索夜間經濟「新玩法」 打造夜遊「網紅地」
    近年來,湫山鄉以建設「湫水宜人 在山一方」打造全域旅遊示範鄉和「兩山理論」踐行區為總體目標,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依託優越的生態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悠久的民俗文化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在以「一軸兩翼」為發展定位,以四都村為核心,以鄉村文化為靈魂,發展原鄉文化體驗、鄉野風光遊賞、生態度假養生等多種旅遊形態的基礎上,創新發展鄉村夜間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