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玥
近日,蘇州吳中區榮登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公示名單榜,這也標誌著吳中全區旅遊產業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自2017年創建以來,吳中區始終堅持以環太湖生態文旅帶為核心,以鄉村振興為根本,以江南古鎮古村落保護、傳承和發展為突破,全域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文旅融合、城鄉一體、主客共享」全域旅遊工作思路,探索「體制創新、品質引領,打造江南生活典範」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吳中樣本」。
眼底是美麗
作為擁有五分之三太湖水域、五分之四太湖峰巒的吳中區,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蘇州天堂之美,在於太湖之美」的囑託,大力保護太湖生態,成功創建了國家級生態區、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美麗吳中,集萃江南古典園林的精緻典雅、太湖山水的天然神韻、吳文化的深厚積澱,矢志不移,與時俱進,激越鏗鏘打造全域旅遊,再現江南生活典範。
處處皆風景
從全域化空間布局出發,注重融入旅遊、文化元素和符號,力求從城市到鄉村處處見景、處處可遊。「太湖藍」、「濱湖紅」、東山環島路等「網紅公路」成為打卡熱點,西巷青蛙村依靠創意設計獲得《人民日報》及《新聞聯播》專題推廣,甚至外形別致、服務舒心的旅遊廁所都成為新興旅遊吸引物。加強全域公共服務建設,以全景化體驗做美旅遊環境,構建市民與遊客和諧共享的現代旅遊空間,正是「旅遊即生活」的最好詮釋。
能融盡融+旅遊
發展全域旅遊,注重自足特色、創新業態,實現「+旅遊」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產力和競爭力。吳中古鎮古村、文保單位、非遺等數量多、密度大、等級高,秉承「發展保護兩相宜,質量效益雙提升」理念,明月灣古村、澄湖國際慢城等傳統資源煥發全新生機,吳文化博物館、姑蘇二十四集等旅遊打卡地引領消費熱潮,蘇式的生態生活生產方式成為全域旅遊發展亮點。另一方面,做好「鄉村+旅遊」「農業+旅遊」「健康+旅遊」「體育+旅遊」的文章,實現產業的聯動拓展,不斷提高旅遊對經濟的綜合貢獻水平。
共建共享+富民
全民共建共享是全域旅遊的重要特點,當地居民既是旅遊發展的受益者、旅遊生活的享受者,又是旅遊產業的創業者、旅遊生活的服務者。以民宿產業為例,吳中區自2015年起每年投入7億元改善鄉村旅遊經營環境,探索「鄉村+民宿」「鄉村+公司」「鄉村+農戶+公司」發展模式,吸引100多家社會資本投資民宿,直接和間接解決本地農民就業超5000人,農戶年均收入超10萬元。民宿產業的發展在促進吳中環太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美麗鄉村建設、推動就業致富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成為全域發展富民福民的最佳實踐。
習總書記指出:「發展全域旅遊,路子是對的,要堅持走下去。」吳中區將以此次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新的起點,不斷優化全域旅遊發展方向,從更深處著力、往更廣處暈染,繪製出一幅愈加靈動、豐滿的太湖山 水長卷。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