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爾縣:繪就全域旅遊新畫卷

2020-12-23 人民網

初秋的暖陽,給滿山老杏樹增添了生機,溪流趟過綠意盎然的草場,偎依著臺格鬥村。

迎著微風,明快的歌聲和歡聲笑語打破了村落的沉寂,農家樂裡遊客絡繹不絕。

臺格鬥村是和林格爾縣(以下簡稱和林縣)發展鄉村旅遊的一個縮影。作為「草原都市」的魅力後花園,和林縣緊緊圍繞「全域化、智慧化、品牌化」的發展戰略,從部門推進到黨政統籌,從點面播種到連線成面,從立柱架梁到全面發力,一幅「花海和林、宜居和林、健康和林、文化和林」的全域旅遊新畫卷正在繪就。

時光見證了發展變遷,歲月記錄下奮鬥足跡。

蒙牛六期工廠

1999年8月,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並開展工業旅遊項目。隨著集團的不斷發展,蒙牛工業旅遊項目也不斷得到完善與升級,2007年7月蒙牛乳業總部基地工業旅遊景區於和林縣經濟開發區建成投產並開放參觀。此後,「蒙」字頭工業旅遊高品質景區在和林縣聚集,形成了以蒙牛、蒙草、蒙樹等企業為重點的現代工業遊線路。

本著長遠規劃、逐步實施、量力而行、滾動開發的發展步驟,和林縣加大對各景區投資力度,年年搞建設、年年有發展。

盛開的芍藥花

為加快開採和林縣這座旅遊「富礦」,近年來,和林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統領,藉助區位優勢及種植芍藥的傳統優勢、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發展旅遊的突破口。每年六月份,和林縣盛樂百亭園遊人如織,慕名前來賞花的遊客絡繹不絕,「芍藥國際旅遊節」已成為和林縣經濟發展的盛宴、城市形象的窗口、生態文化的名片。

充分挖掘原生態、原生產、原生活的農耕文化、山水資源和人文景觀,打造具有各自文化和特點的村居式樣,展現簡約自然、原汁原味的鄉村風貌,鄉村旅遊從觀光式旅遊向集田園風光、休閒度假和民俗文化欣賞為一體的複合式旅遊發展,和林縣讓「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觀農家景、享農家樂」漸成旅遊新時尚。

依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林縣文化產業發展迎來難得的黃金期,以後發趕超的勁頭成就了文化產業的「速度與激情」,形成了以土城子遺址公園、盛樂博物館、小板申漢墓、盛樂百亭園等景區為重點的盛樂歷史文化遊線路。

俯瞰南天門林場

隨著景區升級建設如火如荼,一批旅遊名片相繼出爐。芍藥花海花香四溢,南山景區鬱鬱蔥蔥,南天門林場綠陰如蓋,石咀子湖秀麗如畫;革命舊址肅穆安詳,先烈足跡從這裡追尋,愛國主義精神在這裡傳揚;臺格鬥鄉村旅遊整村推進,足球、馬類特色小鎮聚集,研學旅行、馬術演藝等多種現代新業態旅遊模式逐步顯現;蒙和泉莊、女神青園等景區景點形成以景區帶村、能人帶戶、「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等靈活多樣的形式促進農民增收,實現產業發展和旅遊富民的雙贏。

目前,和林縣已建成國家A級景區6家,其中:4A級景區4家,3A級景區2家;全國鄉村旅遊示範村1個;全國工業旅遊示範單位1個;水利風景名勝區1個;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1家。

「和林縣不僅是一個初具規模的旅遊集散地,旅遊配套設施建設也得到了較快發展。」縣文旅體局局長郭銀良說。依託旅遊的帶動作用,和林縣採取改建、擴建等方式引導各種經濟成分、各方民間資本積極參與市場建設,重點改、擴建基礎設施配套和改進管理模式,引進商業開發,通過市場的繁榮帶動餐飲、交通運輸業、小商品零售業等產業的發展,不斷增強城市消費功能、商務功能和集聚輻射功能,吸引和帶動旅遊發展。

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218.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3.93億元;2016年以來,累計接待遊客703.7萬人,年均增長16.4%以上。

全域景觀、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和林縣著力打造全業、全季、全時、全民的全域發展模式,拓展戶外休閒遊憩空間、整合人文自然民俗旅遊資源,推動旅遊業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基本形成「123456」的全域空間格局,「1」即城關鎮盛樂旅遊服務核,「2」即金盛、和盛2條景觀慢遊綠道,「3」為三產融合發展,「4」為生態、文化、健康、鄉村四大產業體系,「5」是金融、教育、數聚、馬業、足球小鎮項目,「6」是全域旅遊推進六大行動,即優化全域旅遊空間格局、創新全域旅遊產品體系、推動全域旅遊產業融合、加大全域旅遊品牌營銷、加強全域旅遊管理建設、加強全域旅遊保障措施。

產業發展協同效應明顯,城鄉綠化覆蓋率得到不斷提升,旅遊交通網絡建設逐步加強,「快進慢遊」產品體系日漸完善,人民群眾滿意度日益增強……和林縣全域旅遊路徑清晰,發展鼓點鏗鏘,發展畫卷不斷延伸。(張曉琴)

(責編:劉澤、張雪冬)

相關焦點

  • 【「十三五」成就巡禮】富民強縣 全域旅遊描繪遠安新畫卷
    11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公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的公告》,湖北省5家創建單位入選。其中,遠安縣成功入選。這標誌著我縣全域旅遊踏上新臺階,走上新徵程。「十三五」期間,遠安始終堅持「全域旅遊富民」戰略,以打造全國鄉村旅遊度假目的地為目標,建成武陵峽口、橫鼎漂流、太清洞、三峽水鄉、回龍灣、拈花谷、鹿苑康養小鎮等一批景區景點,太清洞、高安樓、三峽水鄉等一批研學示範基地,溶洞溫泉、養生勝地等一大批旅遊新業態,一批A級景區和具有4A級景區體量的旅遊項目落地建設並相繼開業運營,探索《遠安旅遊護照》遊玩景區「一本通」聯合營銷格局已初步成型,多條環形旅遊線路開通
  • 鹽城:旅遊公路繪就全域旅遊大美畫卷
    那麼,如何發揮資源優勢,串聯各個景點,形成全域旅遊的良好態勢,成為近年來我市做大做強旅遊行業、推動全域旅遊的重要發力點。 2019年,市委、市政府把美麗鄉村旅遊公路建設作為貫徹落實交通強國戰略、建設「四好農村路」的具體行動,以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有力支撐和加快培育全域旅遊、彰顯特色品牌的重要舉措,提出以全面提升旅遊交通服務設施和功能為重點,加快推動全域旅遊發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交通體系。
  • 生態底色繪就高質量發展畫卷 鹽田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這幅碧水藍天的美麗畫卷,是近年來鹽田區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直接體現。據悉,鹽田區地處深圳特區東部,面積74.99平方公裡,海岸線總長約30.2公裡,常住人口24.36萬人,生態資源稟賦優良,旅遊資源豐富獨特。
  • 沅陵代表團欽代壽: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打造特色縣域經濟強縣
    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打造特色縣域經濟強縣沅陵代表團 欽代壽2021年,沅陵縣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努力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積極打造特色縣域經濟強縣。堅持以優勢特色產業為支撐。
  • 鶴壁市淇縣:一張藍圖繪到底 全域旅遊巧布局
    邯鄲遊客王新興奮地說:「朝歌處處是美景,讓人流連忘返。」  絡繹不絕的遊客,成為淇縣全域旅遊魅力「爆表」的佐證。近年來,淇縣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以「三古(古城、古鎮、古村落)三區(景區、街區、度假區)」為抓手,全力打造「一體兩翼」的全域發展格局。作為經濟轉型發展的支點,全域旅遊正撬動著全域淇縣快速發展。
  • 以全域旅遊繪就新時代太湖最美畫卷
    自2017年創建以來,吳中區始終堅持以環太湖生態文旅帶為核心,以鄉村振興為根本,以江南古鎮古村落保護、傳承和發展為突破,全域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文旅融合、城鄉一體、主客共享」全域旅遊工作思路,探索「體制創新、品質引領,打造江南生活典範」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吳中樣本」。
  • 博愛:黨建領航描繪全域旅遊新畫卷
    博愛縣通過創新「黨建元素+全域旅遊」「志願服務+全域旅遊」「集體經濟+全域旅遊」三大平臺,探索了「黨建+全域旅遊」融合發展新模式,開拓了助力全域旅遊發展的新路徑,構建了黨建引領與全域旅遊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新生:黨建美學、鄉村民俗融入古村落    豫晉兩省交界處、博愛縣西北山區坐落著依山傍水的美麗古村落——於莊村。
  • 「決勝2020」陝西石泉:旅遊產業煥生機,繪出脫貧新畫卷
    在2020年2月,石泉縣全縣7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的14051戶38427人已全部脫貧,這樣的脫貧成績單背後,離不開當地對旅遊產業的大力發展。網紅旅遊項目+蠶桑文化,打造「滄海桑田」在石泉,蠶桑文化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現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漢代 「鎏金銅蠶」正是出土於此,當地政府也藉此打造了以千畝桑田為基礎的旅遊地——金蠶小鎮。
  • 陽山縣踐行「兩山」理論,走出粵北山區縣全域旅遊發展創新路
    陽山縣位於廣東省西北部,南嶺山脈南麓,連江中遊,是「三連一陽」的門戶和必經之地,境內森林覆蓋率達73%,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省唯一的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範區,是文化底蘊深厚的「戰國侯邑、秦關漢縣、韓愈令地」,也是自然風光秀美的「山水畫卷、負氧天堂、旅遊勝地」。
  • 為高質量發展加油助力 蘇州繪就全域旅遊新藍圖
    自2016年起,蘇州全面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以全域思維紮實推進旅遊發展,大手筆建構旅遊新格局、探索發展新路徑、助推發展新升級,做活做優全域旅遊發展謀篇布局大文章。蘇州始終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出新舉措,展現新作為,整體統籌、量質並進地推進全域旅遊發展,促進資源活態化、產業聯動化、主客共享化,全力實現文旅融合、城鄉融合、產城融合、多業融合,為全域共融互通提供新引擎,為推動城市能級提升增添活力。  全域旅遊看吳中。
  • 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
    近年來,圍繞寫好鄉村振興這篇文章,蘇溪鎮不搞「千篇一律」「一刀切」和「大雜燴」,而是深入挖掘村莊的資源稟賦和內涵特色,按照村莊產業發展、綠化提升、歷史底蘊、文化內涵挖掘等方面做優做強,凸顯村莊亮點和特色,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田園美、生活美、村莊美的「一村一韻」特色典型村莊,精心繪就了一幅和美鄉村新畫卷。
  • 特克斯縣全域旅遊示範區再出發 高質量發展邁向新徵程
    2020年11月,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公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的公告,其中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名列其中,成功獲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特克斯縣將以此為動力,久久為功,努力把特克斯建設成為全國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文化和旅遊創新融合發展的新高地。
  • 和林格爾縣榜上有名…
    張 嘉 內蒙古師範大學附屬第三中學學生王凱玥 和林格爾縣盛樂足球學校學生劉 寧 和林格爾縣第一中學初中部學生趙 婧 和林格爾縣第一中學初中部學生溫新宇 和林格爾縣第一中學學生高天嬌 和林格爾縣第一中學學生李嘉宇
  • 北魏故都,北方重鎮,盛樂古城和林格爾縣
    盛樂或稱成樂,其址有多處:經考古證明,林格爾縣之北的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為盛樂城遺址,北魏祖先拓跋力微遷於定襄之盛樂,即此。北魏盛樂城有二:一為公元337年北魏祖先拓跋翳槐所築,在盛樂故城東南一為公元341年什翼犍所築。
  • 全域旅遊全域景 醉美方城入畫來|文化旅遊|方城縣|文旅_網易訂閱
    2020-12-23 12:13:42 來源: 花開棋牌 舉報   全域旅遊全域景
  • 普者黑景區「仙人洞」繪就鄉村旅遊新畫卷
    「發展鄉村旅遊不能丟了『根』,彝族傳統文化就是仙人洞村的『根』。」仙人洞村村民小組長範成元感慨道。仙人洞村位於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普者黑景區內,曾是一個貧困落後的彝族村寨。自2012年擔任仙人洞村村民小組長後,範成元便牽頭傳統文化保護,依託當地旅遊資源優勢,帶領村民走上文旅融合發展的好路子,繪就仙人洞村鄉村旅遊新畫卷。
  • 建設江南文化旅遊名城 常州繪就文旅休閒明星城美好畫卷
    常州是一座底蘊深厚、人文薈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享譽海內外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近年來,常州聚焦建設江南文化旅遊名城、打造全國一流旅遊目的地城市的目標,統籌抓好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建設文化旅遊強市,推進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繪就文旅休閒明星城美好畫卷。
  • 九寨溝縣:今日,請叫我「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全面構建「以『九寨溝』景區為主,全域旅遊發展示範帶、休閒度假旅遊發展帶、生態文化旅遊培育帶共建,多個景區景點互為支撐」的「1+3+N」全域旅遊新格局,探索出「以旅遊推動發展,以旅遊造福民生」的全域旅遊、綠色發展之路。2020年截至11月底,九寨溝縣共接待遊客308.34萬人,旅遊總收入45.97億元。
  • 我省5縣市正式獲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近年來,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的要求,落實全省旅遊發展大會精神,以「全域統籌規劃、全域整合資源、全域系統營銷、全域共建共享」為重點,大力推進我省全域旅遊發展。
  • 「花錢治水」到「治水生錢」 義烏大陳釋放全域旅遊「新動能」
    「浙江省首批美麗鄉村示範鄉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等榮譽是最好證明,「浪漫八都」「竹韻九都」「古韻十都」和「龍凰古道」四條精品線呼之欲出,龍山風景區、九都風景區、馬畈農業奇幻樂園等旅遊景點錦上添花,一幅「至美大陳」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