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種植區裡,老師帶著孩子們觀察苦麻菜的成長情況。(通訊員 鄭劍 李秋攝)
台州日報5月18日訊(記者 蔣虎雄)校園就像山水自然樂園,給孩子們自由探索的天地;從孩子們的興趣出發,各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種植養殖項目;所有家長都有任務,要陪同孩子完成「親自然50件事」……
走進仙居縣春暉幼兒園,這裡的「自然教育」特色讓人眼前一亮。辦學不到三年,該園就吸引了省內杭州、麗水、嘉興等地幼兒園負責人和教學骨幹近30批次1000多人前來觀摩學習。
作為仙居縣教育局主管的全日制公辦幼兒園,春暉幼兒園並不缺生源。「推行特色教育,意味著我們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5月11日,園長蔣媛彬對記者說,「但讓孩子們在自然情境中學習成長,他們的童年會更有意義。」
整個校園就是一個自然樂園
用小柵欄圍起來的一塊小菜地上,苦麻菜長勢良好。在老師的帶領下,幾個幼兒或澆水拔草,或用筆記下菜的成長情況,不亦樂乎。
這是記者在春暉幼兒園屋頂平臺看到的一幕。屋頂平臺有1200多平方米,該園18個班級都有一方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茄子、南瓜、香菜等植物應有盡有。
除了這個種植實踐區,幼兒園裡還有觀賞探索區、沙水體驗區、花園秘境等區域,儼然一個山水自然樂園。
「對幼兒來說,他們對任何東西都充滿好奇。」蔣媛彬說,在校園環境設置時,園裡就考慮到了讓孩子回歸自然、親近自然。
蔣媛彬是台州市黨代表,從事幼兒教育多年,先後獲得台州市名園長、台州市首屆最美校長等榮譽稱號。2015年受命創建春暉幼兒園時,她就確立了「自然教育」辦學理念。
這一理念,以仙居豐富的自然教育資源為依託,也與仙居綠色化發展的戰略相適應。同時,與國際先進教育理念接軌,那就是讓教育回歸兒童真實的自然生活,讓兒童在探究自然的過程中,有溫度有靈性地成長。
每個班級都有自然項目課程
「天氣太熱,可能它中暑了。」
「周末我們都不在,它也許是餓死的。」
「很久沒帶它出去散步了,是我們沒有照顧好它」……
5月7日早上,去年10月份開始養的一隻熊貓兔的突然死亡,讓大(五)班的孩子們心疼不已。這隻胖嘟嘟的熊貓兔非常可愛,從養在小兔籠,到大鳥籠,再到狗籠,孩子們記下了它的成長。
日久生情,所有孩子都寫了一封信給熊貓兔,回憶與它一起度過的點點滴滴。班主任吳夢迪則趁機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課,告訴孩子們,動物也好,人類也好,都有生老病死,所有人都要珍惜生命。
養熊貓兔是大(五)班的自然項目課程。在春暉幼兒園,這樣的自然項目課程,班班都有。
蔣媛彬介紹,自然項目課程是「自然教育」的核心,以幼兒的興趣來確定項目內容。園裡則成立項目研究小組,全程跟蹤指導。三年來,全園已完成大小項目35個。
記者注意到,這些自然項目課程,以飼養小動物和種植蔬菜等為主。比如大(六)班買來孵化器和20個雞蛋,老師帶著孩子們每天觀察其變化並作記錄,直到小雞破殼而出。
「這樣的課程,既讓孩子們自己在參與過程中尋找到了答案,也培養了他們的專注力、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蔣媛彬舉了個例子,天氣冷了,怕小雞受凍,大(六)班的孩子們從家裡帶了紙箱、小被子等,給小雞做溫暖的窩。
家長都要完成「親自然50件事」
幼兒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參與。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走進自然課堂,春暉幼兒園要求所有家長利用節假日,在孩子上幼兒園的三年內完成「親自然50件事」,比如帶孩子去野外爬樹、捉泥鰍等等。
周阿慶是大(二)班的家長之一。他告訴記者,在孩子上中班的時候,自己就帶著孩子完成了50件親近自然的事。「去山裡看過日出,去河裡捉過小魚等等。」
每次去,周阿慶都會與孩子一起製作《自然筆記》,圖文並茂,記下探究大自然的過程。「我覺得,幼兒園的這一安排,對孩子的成長相當重要。」
親自然,藝生活。春暉幼兒園還積極開展自然藝術節日文化活動,年年評比「親自然寶寶」。通過「藝術嘉年華」「酷爸大本營」「辣媽俱樂部」等載體,讓孩子們在自然中學習,在藝術中生活。
依託自然項目課程,該園的教育科研成果纍纍,目前已有3項省市級課題結題,9項縣市級課題立項。2017年首屆中國學前教育論壇上,園長蔣媛彬應邀作了《在自然美中行走——談自然與藝術的融合教育》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