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陝西韓城旅遊微信 你才不是古城的過客
吾城 | 有故事的韓城 有味道的旅程
板橋:山水西川皆勝景
韓城日報記者 張東進
登高而望,層林盡染,漫山紅葉盡情塗撒林間,這片山林的畫板毫不吝嗇它的熱情和奔放。人間醉了,恰似酌飲了那濃烈的葡萄美酒,心醉神迷,滿頰緋紅。對美景的渴望迫切了些,時光自然就感覺慢了些,印象中的畫面在腦海中不停迴轉,那份摯愛也變得愈發濃烈。
猴山勝景
香山紅葉是韓城美景的一個縮影,也展現了山水板橋之魅力。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形形色色的人們總是停不下匆忙的腳步,錯過太多美好的風景。秋高氣爽,趁著周末,一路向西,走進板橋,感受城市後花園的山水田園、鳥語花香,該是何等愜意和舒暢。和全市其他鎮辦相比,板橋更像一位小家碧玉,溫潤的澽水緩緩流淌,青翠的密林覆蓋西川,勾勒出板橋獨特的氣質與魅力,孕育出「健康養老與鄉村旅遊休閒鎮」的情致和韻味。
山水間體驗生態旅遊
「如果我能擁有這份榮幸,我願一直陪伴著你,一年四季陪伴著你。春天,我陪你在盛開的百花之間輕輕漫步;夏天,我陪你在歡樂的澽水河畔悠悠避暑;秋天,我陪你在香山的漫天紅葉裡牽手遊玩;冬天,我陪你在白雪皚皚的世界自由滑雪……」這是山水板橋向八方遊客發出的邀請。
牛心瀑布
「周末有空帶孩子來板橋玩,這裡有山有水,風景宜人,讓孩子有了更多親近大自然的機會,越往西走,空氣越清新,景色越怡人。」和市民段先生一樣,每逢周末,一大批市民、遊客紛紛走進板橋,讓這靜謐的山水間多了生機與活力。
香山紅葉、橫山煙雨、楨州水色、大嶺煙雨、猴山勝景、宋遼戰場遺蹟……板橋境內植被完好,四季有景,鳥語花香,山清水秀,人文薈萃。初秋之際,香山紅葉、猴山秋韻等生態景區,吸引著市內及周邊眾多遊客。板橋生態遊己成為我市節假日旅遊的一大亮點,每逢周末或小長假,日均接待遊客3000人左右,生態旅遊逐漸成為板橋鎮發展旅遊的增長極和排頭兵。
2018年6月5日,電視劇《初婚》劇組與陝西農村報社採訪團一行來到該劇拍攝地板橋鎮王村,慶祝《初婚》在央視播出,並在該村成立「陝西『三農』影視拍攝基地」。「看了央視八套播出的《初婚》,知道王村有影視基地,這裡有1500年的核桃樹、古香古色的村貌和秀美的山水。回去後還會帶更多朋友來這裡遊玩。」外地遊客師榮說。
晉公山滑雪場
2015年晉公山滑雪場「入駐」,連續多屆冬季滑雪旅遊季的舉辦,吸引著一撥撥遊客前往板橋鎮王村,體驗冬日滑雪的樂趣。而2018年電視連續劇《初婚》在央視的熱播,拍攝地王村更是「藉機」又火了一把,吸引更多遊客走進這裡,體驗觀光。
王村旅遊資源豐富,山水人文獨特,這裡流傳著晉文公的故事,是韓城圍鼓的發源地,還有廣為流傳的趙氏孤兒故事古遺蹟九郎廟……依託優美的人文自然環境,2016年,板橋鎮先後投資2000餘萬元開發鄉村旅遊,建成晉公山滑雪場、王村影視基地、澽水南山莊園,保護修繕曲子組民國古村落、元代九郎廟、清代王家祠堂等歷史遺蹟,開發景峰生態園、澽水河溼地公園;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建成王村遊客接待中心、生態遊園廣場、生態停車場、AA級旅遊廁所、導視牌等設施,富有鄉村特色的農家樂、農家客棧。來到王村,遊客不僅能欣賞到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蹟,還能買到土蜂蜜、花椒、核桃油、大麻籽油等特色旅遊產品。
王村影視拍攝基地
王村是板橋鎮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的代表和縮影。近年來,板橋鎮圍繞「健康養老與鄉村旅遊休閒鎮」目標定位,依託資源優勢,做足山水文章,按照「春賞花、夏避暑、秋觀葉、冬滑雪」的思路,春季結合「森林村莊」創建,依託327國道、通村道路等,種植各類花草。目前明星村兩千餘畝槐花初具規模,今年4月舉辦了首屆槐花文化旅遊節,並將其發展為扶貧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夏季依託板橋薛峰一帶地勢高氣溫低的優勢,打造避暑好去處,同時改造提升共裕村部分院落,發展原生態民宿;秋季圍繞香山紅葉景區,與相關規劃公司對接,完善景區基礎設施,提升景區規模檔次;冬季以晉公山滑雪場為核心,做好配套服務,補齊冬季旅遊短板。
據了解,下一步,該鎮將繼續推進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善遊客服務、公共運輸、休閒餐飲等旅遊配套設施,對王村景區、晉公山風景區、香山紅葉景區、牛心瀑布景區等主要景區基礎設施再完善;繼續加大旅遊特色產品的發掘和培育,加強宣傳推介,進一步增強板橋旅遊的品牌影響力;繼續提升王村AAA級景區和王村晉公山AAA級風景區的品質,完善景區軟體系統和硬體設施配套;利用板橋的自然山水和歷史文化,深挖文化內涵,弘揚紅色文化,繼續加大力度,搞活節日活動及賽事,激發板橋魅力,促進全域旅遊全面發展。
橫山煙雨
後花園描繪脫貧新景
澽水河流經板橋境內,滋養著這裡的人民。近年來,伴隨著脫貧攻堅的縱深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一個個扶貧產業、特色產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讓板橋的貧困群眾看到脫貧希望,找到致富門路。
金絲黃菊
進入秋季,早晨的山上透著陣陣涼意,而孫歲平絲毫感覺不到,一大早他就忙著給他的「夥計們」準備「早餐」。拌好食料,一入場地,孫歲平立刻被這群「夥計們」團團圍住,爭搶著、飛跳著。飽餐之後,等「夥計們」——洪陽烏骨雞、海蘭褐蛋雞鑽進林下「散步」,孫歲平這才安排自己的早飯。
孫歲平是板橋鎮五四村貧困戶,父母年事已高、疾病纏身,兒女還在上學,妻子既要伺候老的、還要照看小的,為了養家餬口,過去他一直在外打零工,收入不穩定,還沒法幫著妻子照顧老小。2017年,在包聯部門稅務局的幫助下,村裡在侯家峪組的南山建起林下養殖基地。村幹部找到孫歲平,讓他去基地養雞。「每月三千多工資,比打零工穩定多了,還能照顧家裡,這麼好的事情上哪去找。當年11月份我就進了基地,一直幹到現在,有了穩定收入,還能幫妻子分擔家庭重擔,一舉多得。」
林下養殖
基地負責人薛建軍告訴記者,2017年,在包聯部門的幫助下,村裡從重慶購回15000羽洪陽烏骨雞、海蘭褐蛋雞雞苗,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發展林下土雞養殖,實現土雞與果林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環。「2017年年底出欄5000羽,獲得經濟效益50餘萬元,利潤一部分用於貧困戶分紅,一部分用於擴大產業規模。」
扶貧產業的落地生根,讓很多貧困戶成了「上班族」,收入穩定了,脫貧信心更足了。在板橋,像孫歲平這樣「上班」的村民不在少數。板橋村的雷銳英、何轉蓮等四名村民,在村裡的澽龍蔬果產業種植基地已幹了兩年多,成了基地的「骨幹力量」。「在這幹活,計時工資,一小時10元,多勞多得,時間靈活,還能照顧家裡。」在大棚裡忙碌的雷銳英說。
中蜂養殖
板橋村依山傍水,適合發展蔬果種植業,2017年,村裡搶抓全市推行農村產權制度和「三變」改革的機遇,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建立澽龍蔬果產業種植基地,以蔬菜大棚種植為新型主導產業發展,以基地為依託,讓有種植能力的貧困戶加入,在此務工的貧困戶年收入可達13000元左右,每戶貧困戶年分紅收益達2000元,產業輻射帶動農戶300戶。
為推動農村「三變改革」,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促進村民增收致富,2018年年初,板橋鎮各村派出工作隊外出考察、取經探寶。其中,共裕村村幹部先後赴蒲城縣閆家村、白水縣堯頭寸、安康市三河村等地實地考察,並與眾天蜂業合作,發展中蜂養殖產業。按照「一村一產業」的要求,已建成板橋村、柏林村蔬菜產業,五四村林下養殖,共裕村中蜂養殖、農副產品集散中心、黃菊種植,王村麻油種植加工產業,鋼鐵村金絲皇菊產業,香山村旅遊配套產業,東風村火龍果種植等特色鮮明的村級集體經濟。據了解,截至目前,柏林、東風、紅林、共裕、香山等村產業已給貧困戶分紅到位。同時,這些特色產業的農副產品也在城區板橋鎮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和薛峰街道遊客服務中心展銷,為全鎮旅遊產品和其他產業發展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
紅心火龍果
五四村林下養殖、板橋村大棚蔬菜、東風村火龍果種植、鋼鐵村金絲黃菊、共裕村中蜂養殖……一朵朵扶貧產業之花,在城市後花園絢麗綻放,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讓大家共享產業脫貧帶來的幸福生活。近年來,板橋鎮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主線,以提高脫貧攻堅實效為導向,因村因地制宜,培育壯大一批特色產業,成為全鎮各項工作最大的亮點。
2017年,板橋鎮建檔立卡貧困戶369戶1142人,經人口自然增減後,有建檔立卡戶366戶1103人。2017年底脫貧 205戶737人;2018年底脫貧56戶182人;2019年剩餘建檔立卡貧困戶105戶184人……貧困人口逐年減少的背後,凝聚著扶貧幹部的辛勤與汗水,彰顯著扶貧產業的成果和成效。
一路沿著澽水河,閱盡板橋山水。在這如詩如畫、四季有景的西川川道,一樹一木、一花一草,在澽水河的滋養下,變得愈發生動,為生態旅遊發展注入不絕源泉;一村一品、一產一業,在城市後花園絢麗綻放,讓這裡的老百姓對未來美好的生活,充滿無限憧憬和嚮往。
薛峰水庫
圖片:寧永泉 張東進 焦大康 胥發才 攝影
=最溫度、最深度,最情懷、最態度的平臺
史記韓城 · 黃河特區
撣春來秋往,捻夏花冬藏。這座城市,長枕梁山,東臨黃河,在歷經千年歲月山河中,終是日復一日地美麗。
葉落聽古韻,澽水話清秋。人事代謝間,思緒易翩躚。跨越這座城市千年的文化與情懷,方寸土地從烽火連天唱到安定盛世。撫古追今,變的是顏值,不變的是記憶;變的是風景,不變的是文明。
韓城,凝固的藝術熔爐,讀書人的朝聖地。在當代文化表達的徵程中,唯有守住初心,才能守住千年文脈,守住出發時的匠心、航標與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