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林家三落大厝

2020-12-18 中國臺灣網

  與北臺灣開墾息息相關的板橋「林本源」家族,先祖以經商起家並勤於墾,到了十九世紀末,進而稱霸北臺灣,勢力之大,連清朝官方亦不得不承認並倚重,得以與臺灣其它官宦家族分庭抗禮,地位不分軒輊,實為臺灣開發史上頗特殊的一章。

  林家三落舊大厝興建於清朝中葉,雖非於林家勢力巔峰期中所建,但宅第的氣派與講究,不僅透露了林家當時的興旺之勢,其富麗堂皇更說明了林家的財勢之驚人,使此宅第成為臺灣極具代表性的富紳豪華大宅,再加上一旁與之相輔相成的傳統園林「林家花園」,更使其長久以來得與霧峰林家以及「萊園」相提並論,兩家並稱「臺灣二林」。

  但「臺灣二林」的命運卻截然不同。板橋林家三落大厝與林家花園經政府指定為二級古蹟,逃過了大地震的襲擊,至今保持良好,民眾可購票參觀。 

  環境、格局與構造

  林家三落大厝乃林國華、林國芳於鹹豐年間起建,為有別於後來的五落大厝,林家人稱之為「三落舊大厝」。舊大厝為三落帶護龍的四合院,除了倉庫之外,共有廳房五十二間,總面積約八八○坪。

  林本源庭園俗稱「林家花園」,又名「板橋別墅」,佔地三八一五坪,主要建築有方鑑齋、來青閣、香玉簃、月波水榭、定靜堂、觀稼樓,以及各種造形的涼亭、假山、花圃等,規模宏偉,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名園。1949年,林家花園遭佔用,受到嚴重破壞;1976年,林本源祭祀公業將之贈予政府,開始規畫修整工程,於1982年正式展開修復、1986年竣工,拯救了臺灣僅存的中國傳統庭園。

  建築特寫

  有人認為林家三落舊大厝,為臺灣現存最華麗的一座清代大宅,有「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之稱,意指第三落正堂的面寬有九開間,第一落門廳五開間,前後共三落,共有一百二十個門窗。

  據載,舊大厝的門廳、正廳、柱梁與門窗所用木材,皆採用本省出產的珍貴樟木,再施以雕刻和漆彩,堅固而美觀。正廳門楣上懸有光緒皇帝所賜的「尚義可風」匾,是林維源母親鍾氏捐二萬兩銀,救濟山西與河南水災而受贈的。門廳的門窗圖案精工奪目,每扇皆不同;牆上的花磚,更是花樣百出,有八角形、金錢形、圓形與龜甲形,其中以第二落後牆的卍字花磚砌為最佳,第一落亦有鹹豐年間所留的精彩磚刻。凡此種種裝飾,均為一時的傑作。整座大厝不論在設計或結構上,可謂極盡堅固、精巧、美觀與富麗之能事。

  林家花園分為九個區域,當中的山水花園與水榭樓臺,不論廳、堂、館、閣皆各有特色,可以觀、可以遊,亦可以居,強調自然的布局,曲折有法,變化有度,完全展現了中國庭園建築美的藝術精神,同時突顯了林家的豪門大戶之姿。

  板橋林家花園-雨中剪影(阿端/攝影)

相關焦點

  • 臺海記憶:霧峰林家與板橋林家
    「宮保第"是林家成員、清朝水陸提督林文察一族的宅邸,1858年始建而成為當時臺灣地區閩南建築官宅的代表。林家宮保第園區曾於九二一大地震遭受破壞,目前已經復建完成。園區現由霧峰林家下厝族人共組的林本堂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提供詳細的解說服務系統,並配合臺灣當局文化政策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以藝術文化讓霧峰林家風雲再起,帶動霧峰地區觀光發展。
  • 馬祖手工紅曲燒餅 新北板橋吃得到(圖)
    馬祖手工紅曲燒餅 新北板橋吃得到(圖) 2014-06-17 14:44:50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6月1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食品安全風暴籠罩臺灣,馬祖東引的林日壽一家人,決定舉家搬來板橋開設「好列豆漿」,每天純手工製作紅曲燒餅、調祖傳醬料、煮一鍋豆漿,店裡每天都飄著淡淡紅曲味。  林日壽說,只做「好食物」,希望讓更多人享受「簡單又好吃的早餐」。
  • 菽莊花園抒寫百年傳奇,板橋別墅訴說「唐山過臺灣」前世今生
    菽莊花園是主人林爾嘉在鼓浪嶼仿建臺北故園「板橋別墅」的私家宅院,也可以說是臺北故居的化身,彼此有因果關係。如果您有心叩訪板橋別墅,除了領略百年風華與造景之美,也可藉由親近古蹟,認識「唐山過臺灣」之歷史和文化。
  • 紅樓夢:林家財產表面由賈母替林黛玉保管,實際上早已花光
    林如海去世時,賈母「定」要賈璉陪林黛玉前去辦理林如海的喪事,林家財產落入賈璉手中無疑了,但是,賈璉回到榮國府之後,又向賈母報告了關於林如海喪事,也包括林家家產的處理問題,由此又引出了一個問題:賈璉處理林如海家產回來以後,把林家家產交給了賈母,還是自己收入囊中呢?
  • 走進林家,體驗如何締造烘焙新生活?
    3月13日,封面新聞記者走進林家食品,為大家探秘林家食品的生產過程,揭秘一個又一個麵包糕點出爐背後的安全細節。嚴格執行生產制度公司對生產車間的每個環節把控很嚴。走進更衣室一排排不鏽鋼儲物櫃,進門先換工作鞋,再進入更衣間更衣,換上工作服、工作帽、口罩等穿戴嚴實。
  • 【慶板橋中學建校六十周年】郭沫若與板橋中學
    校名是一所學校給人的第一印象,當你穿行於板橋老街來到板橋中學的校門時,你可曾細細端詳過印刻在學校大門前的「南京市板橋中學」七個金光閃閃大字?相信讓你感到意外的是題寫校名的是我國一代文豪郭沫若。板橋中學始建於1960年5月,初為板橋初級中學,與板橋小學聯校,由板橋小學校長何開庸負責,當年6月招收初一新生100餘人(初一設2個班),由板橋小學高年級老師兼教。1963年,市教育局批准中學與小學脫鉤獨立。1968年,開始招收高中班,學校已成為完全中學,更名為南京市板橋中學。
  • 曾經的板橋高中
    曾經的板橋高中      板橋高中前身於1956年建校的泌陽五中,1970年招收第一屆高中生,2010年7月停辦,被泌陽縣藉機構調整制度
  • 古巢湖十景之一「板橋落日」咋成了「板橋望月」?(圖)
    明明是古巢十景之一的板橋落日,為何被冠上「板橋望月」的名字?日前,市民錢先生無意中發現,作為古巢湖十景之一,「板橋落日」的橋柵欄上卻刻著「板橋望月」的字樣。在他看來,這種張冠李戴的做法是對古巢湖歷史的誤讀。而巢湖民俗專家昂雲則認為隨意更名不利於歷史傳承。對於這一問題,巢湖市文管所所長劉小剛表示:板橋並非文物,更名和修繕的事宜均在文管所範圍之外。
  • 誰動了板橋的心?
    也難怪,板橋新城的土地開發到第十一期,麵粉又那麼金貴。宋都作為在南京深耕的為數不多的浙系房企,此時若再不為「板橋脫剛」的小目標拿出一些誠意來,怕是說不過去的。 第三件事,涉及的是商業配套——10月18日,在板橋人民的翹首以盼中,雨花吾悅廣場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品牌商家籤約大會。
  • 【國畫大觀】怪傑板橋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各人有各人的體」如一聲驚雷,激發了板橋的靈光。妻子無意中的一句話,使板橋大悟。前輩書法大家之所以成為大家,不就是他們有自己的風格、能自創一體嗎?於是板橋開始經營他的「板橋體」,後人稱之為「六分半書」。所謂「六分半書」,也是板橋這個怪才對自己書法的戲稱。中國書法史上,漢隸被稱為八分書。
  • 板橋老街,永遠的煙火地
    板橋位於板橋地區中心地帶,在板橋老街中間。1500年前,板橋是在船或筏子上鋪木板的浮橋,後來逐步成為有固定橋樁、橋板的木板橋,因此而得名。圖源:@板橋那些事板橋剛被稱為板橋的那個年代,沒有紅綠燈,馬路還不是柏油馬路。但是人們之間的距離很近,往往在街上長大的孩子沒有沒吃過百家飯的。
  • 回望大愛「鎮板橋」
    見證這段特殊的歷史,是我的責任,而兩次赴川的難忘經歷,更讓我有機會見證鎮江大愛在板橋的潮湧。      2008年11月,我隨著鎮江人民捐贈的第六批物資抵達綿竹板橋鎮,震後的慘烈景象,每一位親睹者都不願回憶。當時,鎮江援建人在當地安營不久,百廢待興。彼時,我手中的筆格外沉重。  我想說的是時隔六個月的「板橋回望」。
  • 南京板橋還值得等嗎?
    招標公告中顯示,南京境內設有中華門站、鳳臺南路站、小行站、油坊橋站、西善橋站、板橋北站、板橋站、綠洲南路站、板橋南站、江寧站、翔鳳路站、銅井站。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該條線路的站點與此前規劃的地鐵8號線南段站點竟然完全吻合,這是不是意味著板橋的地鐵8號線已經沒有了,轉而是幾乎同樣走向的地鐵S2號線寧馬城際呢?這確實是一個很讓人疑惑的事情。
  • 板橋舉行「自行車嘉年華」
    &nbsp&nbsp&nbsp&nbsp(記者 李凱 通訊員 彭欣)5月5日,由雨花臺區體育局、板橋街道主辦的「不止騎·2018騎遍南京、走遍南京暨板橋街道自行車嘉年華」在板橋生態園舉行。這個地處主城區、被稱為「都市裡的田園」的生態園正在成為南京騎友、居民周末休閒的勝地。
  • 板橋要通地鐵了!地鐵9號線規劃延伸至板橋新城中心區
    9號線已規劃延伸至板橋地區 板橋終於要通地鐵了! 9號線二期將南延至板橋新城中心區 近日,中國南京網站市長信箱回復網友相關問題稱,9號線已規劃延伸至板橋地區。這將填補板橋地區無地鐵的空白,改善居民出行條件。
  • 蓮花湖公園散步板橋附近首選
    蓮花湖位於蓮花湖位於南京市南京市雨花臺區雨花臺區板橋新城板橋新城,全名為南京蓮花湖體育公園,金地自在城社區對面,佔地面積163畝,依託蓮花湖水域面積400畝蓮花湖位於蓮花湖位於南京市南京市雨花臺區雨花臺區板橋新城板橋新城,全名為南京蓮花湖體育公園,金地自在城社區對面,佔地面積163畝,依託蓮花湖水域面積400畝蓮花湖位於蓮花湖位於南京市南京市雨花臺區雨花臺區板橋新城板橋新城
  • 太倉「板橋」,悲壯的古戰場
    說到板橋就不得不提起坐落在板橋境內的海天禪寺寺廟建築氣勢恢宏就目前來講在全國規模也算是相當了得的她的前身叫紅廟建於三國時期民眾為了紀念他取名「紅廟」當年的紅廟規模就已名聲遠播後來因為常年戰亂以及近代局勢動蕩才毀於一旦實在可惜太平天國時期著名的板橋之戰也發生在這裡
  • 板橋中學,我回來了!
    今天(2020年12月27日),板橋那些事有幸被邀請參加南京市板橋中學六十周年紀念活動,主編尼可徐由於日程原因無法前往現場,小編(杜拉拉)作為代表參加活動,我也是板中畢業多年的學子,所以和去別的地方參會時心情格外的不同。我覺得,主編是特意安排我「回家」,畢竟,我的青春都留在了寧谷路106號。
  • 板橋軼事(連載四)
    從我家新居房後,順羊腸小道往東下坡,是一條從北而南流入板橋的小溪。小溪彎彎,流水潺潺,間或幾處小潭,偶見數尾小魚,遊翔淺底,水清如許,如詩如畫。我等溯流而上,到王樓村東一棵老柿樹下,攀崖而上,正西到修理廠,順坑邊南去,穿過密密玉蜀黍地,跨越條條紅薯埂,歷時半天,繞場部一周,來到場部南頭板橋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