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播一粒籽 春現萬畝花——仙居國家農業公園萬畝油菜種植寫實

2020-12-23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仙居國家農業公園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西北部,地處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四季分明,具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的氣候特徵。這裡適宜的典型的農業種植模式是「稻麥兩熟」或「稻油兩熟」。隨著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升,農業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農產品市場價格偏低的影響,在農村實際形成了只種植水稻「一熟」作物。仙居鄉黨委政府多措並舉,調動廣大種植合作社和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確保「稻油兩熟」種植模式的廣泛實施。

  

  一、措施到位,確保播種面積

  隨著仙居國家農業公園項目的實施,在國家惠農政策的扶持下,在仙居鄉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統一組織、統一規劃下,近三年來,每年秋季仙居鄉均統一播種雙低雜交優良品種油菜1.5萬畝以上。 狠抓種植基地,推進區域種植規模化。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著力構建以獨山風景區為主體的萬畝優質油菜生產基地。堅持「專家推薦、市場認可、政府引導、群眾歡迎」的原則,擇優推廣優質油菜品種,推進油菜生產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

  

  2019年國慶假日前後,在光山縣仙居鄉種植的2萬畝油菜籽基地中,到處都是忙碌的人們,拖拉機、旋耕機等農業機械正在獨山大地奔跑,繁忙的勞動場面變成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

  

  

  為有效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仙居鄉黨委和政府積極爭取油菜繁育計劃和輪作項目,給予種子,化肥和資金補貼。保證了全鄉油菜種植面積大,種植效果好。除對種植者給予經濟上的獎勵外,還對採取迅速措施和採取有效措施的村給予一定數額的經濟獎勵。為完成去年高品質油菜籽播種任務,仙居鄉把握了油菜籽播種的黃金季節,每天有200多臺機器,超過1000名幹部群眾戰鬥在生產第一線。抓住了時機、加快了進度、完成了播種任務。

  

  二、以花為媒,促進三產相融

  今年受疫情影響,仙居鄉黨委政府,在以「疫情防控為中心」的前提下,及早籌備第三屆油菜花文化節,於三月六日,通過網絡直播形式,將第三屆油菜花節進行網絡直播,讓「宅」在家裡的群眾足不出戶,享受一場視聽盛宴。通過擴大花季宣傳,提高了知名度,擴大了影響力。

  

  進入三月中下旬 ,隨著疫情好轉,在仙居國家農業公園萬畝油菜示範基地看到,道路兩旁遊客紛至沓來。油菜花田裡,遊客們競相拍照,喜聞花香……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海和各色遊人把遲到的春天的田野裝扮得格外妖嬈絢麗,廣袤的獨山大地上,迴蕩著《我愛你,光山》、《共同奔小康》、《家鄉的油菜花》等愛鄉思鄉歌曲聲,人間仙居再次呈現出勃勃生機。

  

  

  

  今年仙居鄉連片種植的油菜2萬畝,油菜產業也是仙居的一項特色產業。本次活動的主題是「人間仙居地,鄉村振興時」,做活做好做強油菜文章,不僅是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形勢所迫,也是發展仙居國家農業公園實質性的重要內容。

  

  

  隨著疫情的逐漸解除,前來參觀旅遊的客人逐漸增多,村口路邊的小商小販小生意也漸漸紅火起來,鄉村超市購物的人也多了起來……仙居正以花為媒,以節會友,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努力將仙居打造成特色農業、鄉村旅遊、休閒觀光、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國家級農業公園。

  

  三、豐產豐收,推進接二連三

  規劃建設仙居國家農業公園,好比培育一朵豔麗的鮮花,「一、二、三產」就好比是花朵生長的「源、庫、流」,只有「源庫流」順暢運轉起來,才能得到花朵之健壯豔麗。建設國家農業公園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三產」協調發展,擴大一產之「源」,疏通二產之「流」,挖掘三產之「庫」,尤其是庫、源之間有著「拉力」和「推力」的作用。當「源足、庫大、流暢」時,花朵才豔麗,作物才能高產。

  

  

  眼看今年的油菜籽豐產了,怎麼樣讓「豐產」變成農民的「豐收」,推進經營運作產業化勢在必行。採取政策激勵、政府扶持、市場運作,培育、強壯龍頭企業,開展訂單生產,規避生產風險,提高種植效益。據不完全統計,全鄉擁有收購、運銷、加工油菜籽油坊(中介)20多戶,從業人員近300人,實現鄉域油菜籽銷得出、賣得好,經濟效益高。

  

  

  要把仙居鄉國家農業公園規劃提出構建「三生共融、三產聯動」的國家農業公園發展「光山模式」實踐好,首先應該在「農」字上下足功夫,「寫好」文章。只有把「一產」突出光山特色的農業種養殖業抓好了、有實效了,「二產」農產品加工業和「三產」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業才有根基,否則,二三產就是無根「浮萍」水流即逝。

  

  除了萬畝油菜種植項目之外,目前仙居鄉在種植養殖領域都迎來了蓬勃發展的趨勢,這種蓬勃的發展並不是一時興氣所致,這一切要歸結於此前的積累和努力,可以說是一種厚積薄發,相信在仙居國家農業公園的大框架裡,仙居鄉必定會成為核心區的領頭羊作用,攜手全縣其他鄉鎮村共同為身處仙居國家農業公園裡的民眾創造幸福、謀取福祉。

  四、腳踏實地,夯實三農基礎

  「 一定要把我們的老百姓,特別是我們的農民扶一把。社會主義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啊,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參加兩會時講到的。「三農」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們國家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偉大復興的瓶頸難題,連續十七年來,中央1號文件始終聚焦農業、農村、農民,發展目標堅定明確,確保廣大農村如期實現全面小康。我們國家農業生產力落後,農村底子薄、基礎差,農民文化程度低、缺技能、缺技術,缺視野。這些問題、這些因素的制約,要在最基層的鄉村農村一線幹出一番事業,確實要付出更多代價,流出更多血汗………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今天,再憶毛主席的話,或許有了更多的認識。隨著國家的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政策扶持,近年來鄉村旅遊發展的越來越迅猛,依託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建築和文化等資源,「到農村去」不再是口號,或將成為人們自覺行動。

  

  作為農村基層工作者,應該抓住時代機遇,沉下身子,不做樣子,腳踏實地,把仙居國家農業公園規劃提出構建「三生共融、三產聯動」的國家農業公園發展「光山模式」實踐好。一產突出光山特色農業種養殖業、二產突出農產品加工業、三產突出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實現農業產業化、農村景區化、農民多業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以旅遊為導向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農旅互動,三產融合的產業格局。期待著今後的油菜花節上會呈現出更多更好的油菜等農作物產品、加工品的展銷,期待著更多更好的農村旅遊景點的打造出爐,讓前來的遊客享受到現代農業公園的幸福時光,讓身處農業公園裡的農民朋友們得到實惠,獲得幸福!

  (顧問:梅永 黃天嬌 作 者:冷春新)

相關焦點

  • 平遠:春耕春種計劃種植各類農作物15萬畝
    一年之計在於春。隨著前一段時間降下的綿綿春雨,我縣各地春耕春種生產進入大忙時期,到處播種著春的希望。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今年平遠縣早造計劃種植各類農物面積15萬畝。在大柘鎮,公路兩邊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不少村民正在田裡勞作,呈現一派春耕春種的繁忙景象。
  • 衡水安平開放「萬畝油菜花海」 喜迎八方賓客
    萬畝油菜花海。王成芳 供圖萬畝油菜花海。當下,安平縣楊屯村萬畝油菜花競相盛開,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在春風裡昂首怒放,盈盈招手,展示迷人的風姿,煞是喜人。  去年下半年,楊屯村結合地下水超採治理政策,聯合周邊前莊和郭屯兩個村莊,種植了一萬餘畝油菜,萬畝油菜成方連片,甚是壯觀。如今,楊屯村的田野裡一片金黃,就像鋪了一層黃燦燦的地毯。泥土的清香和菜花的香味瀰漫於鄉村田園,讓人沉醉,成為安平縣的一大景觀。
  • 都勻秋冬種基本結束 種植面積達到28.25萬畝
    都勻秋冬種基本結束 種植面積達到28.25萬畝 發布時間:2020-12-09 13:41:35      來源:都勻市融媒體中心 入秋以來,
  • 昌吉市8.5萬畝籽用葫蘆瓜陸續採收
    天山網訊(通訊員殷雪娟報導)眼下,正是籽用葫蘆瓜成熟的季節,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8.5萬畝籽用葫蘆瓜陸續採收。  8月21日上午,在昌吉市濱湖鎮友豐村的一片籽用葫蘆瓜地裡,個大、勻稱、黃澄澄的籽用葫蘆瓜布滿田地,村民張景仁正跟在約翰迪爾打瓜葫蘆瓜兩用採收機後,撿拾未成功入機的葫蘆瓜。
  • 最美油菜花海,春天,最好的去處
    B線:沙洋油菜花海——太子山森林公園——明顯陵——黃仙洞二日遊參觀中國農谷沙洋油菜博物館,觀賞萬畝油菜花海;遊覽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屈家嶺;參觀中國長壽之鄉鍾祥及世界文化遺產、國家4A級景區明顯陵;觀賞國家4A級景區亞洲第一大溶洞奇觀黃仙洞。
  • 「青雜」系列油菜走出國門 在蒙古俄羅斯種植
    「目前,『青雜』系列雜交油菜已在蒙古、俄羅斯等國種植,是我國第一個在國外大面積推廣的雜交油菜品牌。」日前在青海省油菜產業聯盟成立大會暨產業發展論壇上,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玉虎向大家傳遞這一信息。青海省是全國春油菜最佳生態適宜種植區。
  • 廣漢油菜花迎春綻放 萬畝花海美如畫
    3月9日,伴隨著油菜花的撲鼻清香,2018四川美麗田園歡樂遊暨第五屆廣漢油菜花季,在廣漢市西高鎮油菜花公園正式啟動。這次油菜花季為期40餘天,遊客可以免費暢遊廣漢4萬畝油菜花海。油菜花開春意盎然自2013年廣漢市西高鎮舉辦油菜花季以來,隨著活動規模越來越大,名氣越來越響,西高鎮的油菜花田已經從最初的六千多畝發展到現在的萬畝以上。站在廣漢西高鎮李堰村的油菜花田邊,放眼遠眺,金燦燦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邊。
  • 龍門建設萬畝南藥現代農業種植基地 打響中藥材品牌
    通過培育扶持好適合龍門種植的中藥材品種和品牌,樹立標杆,為龍門出產的中藥材冠以「龍門」的品牌,增強該縣中藥材產品和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產業更好更快發展。企業帶動農戶種植中草藥幾年前,龍門縣斛金緣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莉找到了仿生種植鐵皮石斛的辦法,通過模擬其生長環境,培養出品質高、更加綠色環保的鐵皮石斛,並延伸開發出了石斛乾粉、茶品、觀賞盆栽等深加工產品。該公司目前共有3個種植基地,總面積達12000多畝。其中,石斛和金線蓮種植面積250畝,去年的營業收入近300萬元。
  • 周口西華縣,依託萬畝桃園發展休閒農業
    每年陽曆3月底至4月上旬,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黃橋鄉潁河兩岸將舉行桃花節,潁河兩岸的萬畝桃園每逢3月底至四月上旬將盛開,樹下金燦燦的油菜花、綠油油的麥苗相映成趣,紅、黃、綠構成了五彩繽紛的人間仙景,置身其中,花香沁人心脾,色彩絢麗奪目,景色美不勝收,恍如身處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 萬畝花海5萬畝林盤風光 成都彭州李花文化旅遊節啟幕
    1萬畝花木果樹資源,5萬畝大田林盤風光。3月19日,2019年四川花卉(果類)生態旅遊節分會場暨成都(彭州)第十四屆李花文化旅遊節(下文簡稱:李花節)在彭州市葛仙山蘑菇王國精彩啟幕。盛開的李花 攝影 汪靚  本屆李花節以「山水公園·活力仙山」為主題,緊緊圍繞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優勢資源,充分展現了彭州加快建設展現立體山水畫卷的公園城市發展活力。此次活動將持續到5月底。
  • 又是一年菜花黃——江蘇興化千垛萬畝油菜種植園遊記
    每當清明前後,油菜花開,藍天、碧水、「金島」織就了「河有萬灣多碧水,田無一垛不黃花」的奇麗畫。油菜花四片花瓣,整齊地圍繞著花蕊,樸實個性。花瓣十分精緻,有細細的紋路,那是技藝多麼高超的雕刻家也無法雕琢出來的。中間的花蕊彎曲著湊在一塊,仿佛在說著悄悄話。它有堅韌的根莖,茂密的葉,有著像栽種它們的農民們一樣的淳樸與粗獷。垛田素稱 '千島之鄉',全鎮耕地面積2.25萬畝。
  • 仙綠之旅 把仙居的綠色裝進眼裡!
    考察線路一地點:臺灣農民創業園、白塔鎮上橫街村、皤灘古街、埠頭鎮西亞村和水碓頭村仙居國家公園核心區塊(天姥山)仙居國家公園地處仙居縣南部河谷平原和丘山區,規劃總面積為301.89平方千米,外圍管護區44.81平方千米。包括仙居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仙居國家森林公園、括蒼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和仙居神仙居省級地質公園。
  • 萬畝菊海開出「致富花」
    作為當地特色產業種植的滁菊,年年綻放「致富花」,鼓起了當地花農的錢袋子。  「施集等山區四鎮是滁菊主產地,2009年開始試種時只有100多畝,現在已發展到3000畝基地。」施集鎮人大主席陳國棟說:「滁菊鮮花畝產800-1200斤,畝產值3000-5000元,是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新途徑。」
  • 河源東源確保春種水稻20萬畝
    南方日報訊 (記者/蔣才虎 通訊員/黃廷首)筆者近日從廣東省產糧大縣之一——河源市東源縣相關部門獲悉:該縣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產,全力推進春耕備耕工作,確保今年春季完成20萬畝水稻和6萬畝花生的種植任務。
  • 廣州萬畝果園納入溼地公園建設規劃
    中國園林網2月3日消息:2015年前,廣州將新建或改造13個溼地公園,此前保護呼聲高漲的海珠區萬畝果園,也將納入溼地公園建設計劃,建成「海珠果樹保護區城市溼地」,這也是本次公園建設計劃中唯一一個自然溼地。市林業和園林局表示,由於溼地公園計劃仍處於規劃階段,目前並未出臺詳細建設方案。
  • 農民工返鄉創業承包萬畝農田:「勞作是很有尊嚴的事」
    農民工返鄉創業 成立合作社承包萬畝農田「勞作是很有尊嚴的事」「油菜花花期時雨水太多,估計今年收成不怎麼樣。」黃培龍小心翼翼地扶起田地裡的一株油菜,仔細觀察後搖了搖頭,但望著遠處的大片稻田,他臉上的陰霾漸漸散去:「稻子喜歡雨水,今年稻穀的收成應該很不錯。」
  • 「中華名果」巫山脆李:種植規模達28萬畝 成農戶致富「搖錢樹」
    「中華名果」巫山脆李:種植規模達28萬畝 成農戶致富「搖錢樹」 2020-07-01 01:07:45李斌 攝   中新網重慶7月1日電 題:「中華名果」巫山脆李:種植規模達28萬畝 成農戶致富「搖錢樹」  作者 李婭  江水悠悠,兩岸青山,一株株脆李樹碩果纍纍。
  • 海南澄邁上半年橋頭地瓜種植面積達3萬畝(圖)
    平均畝產3000斤,銷售價達每斤6元至8元……今天上午,站在海南澄邁縣橋頭鎮沙土村一片地瓜田裡,橋頭地瓜產銷協會秘書長楊英春高興地向記者介紹,目前,橋頭全鎮1.7萬畝地瓜大多已採收完畢,今年的畝產量、價格均十分穩定。
  • 「中國農業新聞網」中國最大的天然燕麥種植基地「蒙北燕麥11萬畝...
    2020年5月中旬的內蒙古邊境烏拉蓋草原,冰雪全部融化,小草開始發芽,兩年種植一季的蒙北燕麥,又在這一望無際的原野上開始了今年的播種,長達半個多月的忙碌,於6月上旬蒙北燕麥11萬畝完成全部播種。2012年,為了打造出世界上最天然高端的燕麥片,“中國天然燕麥第一人”李剛嶺先生尋找到內蒙古北部純淨無汙染的烏拉蓋大草原並開始種植燕麥,種植規模達11萬畝。全程天然有機種植:雨雪水自然灌溉,不用化肥,不用農藥,不用除草劑。
  • 洞頭大門島冬種油菜2000畝
    從2009年開始「借花促旅」的洞頭區大門鎮,今年島上冬種「花」主角還是經濟作物的油菜花,而且種植面積比上一年度有所增加,達2000畝,涉及種植的點更多了。時下冬種的油菜已長出小苗,靜等明年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