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糧油:國產轉基因大豆國外種植 目前已獲批可進口至國內

2020-12-22 每日糧油

「國產轉基因大豆國外試點種植,目前已獲批進口至國內」——這題目讀起來是不是有點拗口?別急,下面看每日糧油細細給你道來。

先看下新聞:昨天,我國農業農村部公布了一批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准清單,其中包括兩種新型轉基因大豆,一種是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開發的轉基因大豆,這也是中國首次批准進口國內公司研發的轉基因大豆。

首先我們從貿易角度來了解些轉基因大豆。

儘管沒有權威的數據,但截至目前全球轉基因大豆的種植面積應該在70%以上,美國、巴西、阿根廷三大大豆主要生產國都是轉基因大豆的主要種植區域。在每年的全球大豆貿易中,轉基因大豆的比重應該佔到80%以上——從亞洲到非洲,從歐盟,也在2015年放開了對轉基因大豆的進口。

而就在今年,俄羅斯農業部門也開始支持轉基因大豆和豆粕進入其國內市場。

總而言之,在利益刺激下,轉基因種植正變得不可阻擋。

數據來源:美國大豆出口協會

下面看看我國轉基因的管理情況。

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隨著全世界都在供應轉基因大豆,我國的大豆進口中也是轉基因佔據絕對主導。

但在轉基因管理方面, 我國和歐盟一致,實施嚴格的審批管理制度,截止目前國內允許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同時,為了滿足國內需求,我國允許一部分大豆、玉米等轉基因品種進口,也就是上面新聞中提到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准清單,不在清單內的嚴禁種植。

看到這裡朋友們也該明白了:雖然我們不種植,但我們在消費。

為什麼不國內直接種植呢?

實際上,作為全球最大的轉基因作物進口國,我國在轉基因技術研發方面也是走在全球前列的,之所以國內不讓種植,歸根結底還是一個生物安全問題。

有些技術性問題,或者說大道理每日糧油也解釋不清,從我國轉基因管理條例的字面意義上來看:我們進口的轉基因大豆、玉米都是封閉式管理,進入工廠之後直接進行加工處理,這樣的種子也就不存在在自然環境中生根、發芽,對周邊其他物種形成汙染的情況。

如果簡單點解釋,那就是「死的東西是沒有危害的」。

不種植那為什麼又要研發呢?

既然不種植為什麼要研發呢?國家還一度將轉基因技術寫入了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其實,這是一種對未來不可知的擔憂,「人活在世,吃飯第一」,當吃飯都解決不了的時候,一切都是空談。而不可否認的是,與傳統作物相比,轉基因作物確實在產量、減少農藥、降低化肥、防止病蟲害方面具有優勢——這個從轉基因作物上市以來種植面積的擴張速度就能看到。

而就以我國而言,大豆永遠是我們的痛,只能從美國、巴西進口,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關係的變動更是讓我們尷尬:高科技不行,在農業方面也依賴。

所以,既然是一種國內已經消費,且又難以評估的東西,首先我們能做的就是研究好它。

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准清單

之所以今年的這份清單引起關注,歸根結底還是在發布這個清單的同時,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還發文擬頒發1個玉米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1個大豆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上面的安全證書批准清單指的是進口,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則指的是國內轉基因技術的研發。根據統計,如果此次證書獲批,那麼將會出現兩個轉基因大豆和三個轉基因玉米品種的局面,這在我國轉基因管理中並不常見,說明我國的轉基因作物研發進度在加快。

因為,從今年以來,我們看到國內主要糧油品種價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特別是大豆、玉米粗糧品種漲幅最大,而玉米還面臨著未來供不足需的風險。

提速的中國轉基因:國內研發、國外種植

早在2009年我國曾頒發了兩個轉基因水稻和高植酸酶玉米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但直到兩個品種證書過期也只是在實驗室中做實驗,未實現商業化種植。

但這次有些不同。

據悉,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開發的轉基因大豆實際已經在2019年取得在阿根廷商業化種植的許可,此次我國批准進口後,即可實現在阿根廷的大規模推廣。

這裡需要給大家補充一個小故事:

早在2013年,當時國際玉米種子公司先正達在美國推廣一種MIR162轉基因玉米,但由於未取得我國有關部門的進口許可,導致當年美國種的這些玉米運抵我國港口後被拒收。當然後來的故事大家可能都熟悉了:先正達被官司纏身,據傳要賠付十幾億美元,隨後市場傳出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2014年該轉基因玉米品種獲批允許進口至我國,在2017年最終的賠付金額為2.18億美元。

說這個意思就是:賣產品首先要有買家的保障,而我國國內市場恰恰就具備這樣的採購實力。

最終科普:轉基因種子真的不發芽嗎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現由於其前景的不可預知性,都會引發人們的質疑,轉基因技術也不例外。

截至目前,關於轉基因的一些前景科學界依舊有爭議,但民間的一些非理性質疑我們倒是可以排除:

1.轉基因種子不會發芽。2.吃了轉基因會導致不孕不育。

其他傳聞不再一一列舉,但可以肯定的是,轉基因種子是絕對會發芽的,不然轉基因的大豆怎麼結莢生產出來呢?

相關焦點

  • 大豆價格有點瘋狂 我國非轉基因大豆進口又增一進口國
    以前一塊六七還要被挑挑揀揀的國產大豆,一下子坐在了農產品價格的頂端,關鍵價格高還沒貨。按照目前國產大豆的種植生長周期,至少也要到8月末,國產非轉基因大豆才能由南向北收穫。而在進口市場,眾所周知,目前是轉基因大豆的天下,想要進口非轉大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 兩種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獲生物安全證書 大北農一品種獲批
    這是近十年來第二批獲得生物安全證書的國產轉基因玉米、大豆。批准清單顯示,此次獲批玉米品種為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申報的轉epsps和pat基因耐除草劑玉米DBN9858,生產應用區域為北方玉米區。大豆品種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申報的轉g2-epsps和gat基因耐除草劑大豆中黃6106,生產應用區域為黃淮海夏大豆區。
  • 2個國產轉基因玉米1個轉基因大豆將獲安全證書,十年來首次
    公示期為15個工作日,至2020年1月20日截止,如無異議,上述品種將獲得生物安全證書。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教授盧寶榮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上述轉基因品種獲批安全證書表明其已通過分子特徵檢測、食品安全檢測以及環境安全檢測,相關技術已經成熟且安全。
  • 進口大豆比較便宜,國產大豆比較貴,如果是買著吃你選擇哪一個?
    國產大豆更加安全。為了提高大豆抗病抗蟲能力,增加產量,國外種植的大豆以轉基因大豆為主。根據相關統計數據,2018年美國8960萬英畝的大豆種植面積中94%都是轉基因大豆品種。中國國內種植大豆基本以非轉因為主例如2016年黑龍江省出臺了《黑龍江省食品安全條例》,其中規定:「本省行政區域內依法禁止種植轉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糧食作物,禁止非法生產、經營和為種植者提供轉基因糧食作物種子,禁止非法生產
  • 大豆爭議:漲價、轉基因、85%依賴進口
    其中,包括俄羅斯在內,共計有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11國暫停對華出口大豆至6月。再看巴西。截至4月16日,我國去年最大的大豆進口來源——巴西大豆的收穫進度已達到92%,與去年同期的進度一致。但隨著國外疫情的蔓延,後期巴西大豆裝運充滿了不確定性,吸引了各方關注。再看阿根廷。
  • 秋糧收穫之際 大豆玉米生產者補貼為何命不同
    來源:CTA基金網作者: 每日糧油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季秋糧上市工作已經陸續展開,而在東北我國傳統的玉米黃金種植帶、國產非轉基因大豆主要種植區,近期也陸續迎來了新一年度的生產者補貼的發放。目前,全球燃料乙醇產量為8000萬噸左右,其中,美國使用4560萬噸玉米燃料乙醇,佔其汽油消耗的10.2%,減少5.1億桶原油進口,而我國所佔比重僅為3%左右。但目前鑑於國內玉米庫存大幅下降,加上乙醇產能不足,2020年在全國強制使用摻混乙醇汽油的計劃面臨困難。日前,安徽年產20萬噸木薯燃料乙醇項目正在進行公示,此舉或有效解決未來玉米供應短缺問題。
  • 非轉基因大豆的堅守者
    王小語說,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道路,中國向世界敞開了懷抱,也給我省非轉基因大豆產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發達國家對我國大豆市場非常重視。1996年我國開始進口轉基因大豆,帶給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巨大挑戰。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2017年,我國進口大豆量1910.8億斤,佔全球大豆總產量的28.4%,佔全球貿易量的62.9%。
  • 轉基因大豆為何能「獲獎」?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其中包括「轉基因玉米大豆新品種培育成功」。該項研究成果意義重大,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重點說一說轉基因大豆的情況。目前,我國大豆市場供給主要以進口大豆為主。農業農村部2019年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的大豆需求量每年在1.1億噸左右,而大豆產量在1600萬噸左右,意味著八成的大豆需求要通過進口來滿足。
  • 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近1億噸轉基因大豆,為何市面上很少見到?
    國產大豆之,曾經的淨出口國,到現如今的最大進口國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小時候的記憶中,秋天收穫的季節裡,除了小麥和水稻,最常見的便是大豆了,金黃的色澤,圓圓的形狀,最會讓人有種說不出的喜悅。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便開始從國際上進口大豆了,中國也從最初的大豆淨出口國,逐漸變為大豆淨進口國。中國進口大豆的數量從最初的十幾萬噸,到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總計進口大豆8551.1萬噸(絕大部分為轉基因大豆)。
  • 農業深度報告:轉基因玉米商業化漸行漸近,關注轉基因標的
    1996 年我國開啟 Bt 棉花商業化種植,2003 年之前,美國抗蟲棉種植面積在我國佔主導地位,2003 年國產抗蟲棉種 植面積首次超過美國抗蟲棉種植面積,國產抗蟲棉市場份額達到 53.9%, 2007 年國產抗蟲棉種植面積已大幅攀升至 96.1%。中央強調解決種子問題,20/21 玉米供需缺口或達 2454 萬噸。
  • 明知道是轉基因食品還大量購買,我國為什麼進口這麼多大豆?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我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需要從外國進口大豆來滿足國內的大豆需求問題。之所以要進口這麼多大豆首先是為了保護我國的主糧安全,我國目前只有18億畝耕地用於保證農作物生產,這些耕地種了大豆就無法種植小麥和水稻,所以在保證主糧供給和安全的情況下,只能減少大豆的種植面積。騰出更多的土地種植主糧。
  • 農業部再度明確發展轉基因 國內轉基因產品名單一覽
    研發對象更加廣泛,已涵蓋了至少35個科,200多個種,涉及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水稻和小麥等重要農作物,以及蔬菜、瓜果、牧草、花卉、林木及特用植物等。研究目標更加多樣,由抗蟲和抗除草劑等傳統性狀向抗逆、抗病、品質改良、營養保健拓展。轉基因技術更加精準,基因編輯技術、定點重組技術的突破使基因操作實現安全化、精準化。  中國作為農業生產大國,必須在轉基因技術上佔有一席之地。
  • 蟲子都不能吃的轉基因大豆 人能吃嗎?
    15年來,轉基因大豆在安全性爭議聲中,進口數量不斷攀升。日前,農業部批准發放三個可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大豆安全證書,又掀起了一場無解的爭論。事實上,此前已有五個轉基因改良大豆被批准為進口用作加工原料。而引進轉基因大豆的主要原因則是我國大豆的生產遠不能滿足自足。
  • 中國批准進口3種轉基因產品 為大豆和玉米種子
    19日,拜耳公司對外宣布,收到中國批准其轉基因大豆品種LL55 Liberty Link的進口許可。拜耳打算2015年在美國全面推出該轉基因大豆的種子。  美國農業部長維爾薩克17日就已表示,中國政府已批准進口先正達的Agrisure Viptera轉基因玉米,以及杜邦先鋒和拜耳作物科學公司開發的轉基因大豆產品。
  • 科技日報「打臉」黑龍江日報:關於非轉基因大豆報導嚴重失實
    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教授劉旭霞說,中國目前沒有禁止種植轉基因作物的法律,從「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來看,也不可能出臺禁止種植轉基因作物的法律,如果國家層面允許種植轉基因作物,作為省級的食品安全管理條例,在法律效力上也不能剝奪黑龍江省農民依法種植轉基因作物的權利。  「王小語的言論突破了行業道德與法律底線。」
  • 【冰點】:絕望的大豆
    然而這自產的1500萬噸大豆,遠遠不能滿足中國豆類市場的需求。    從1995年起,繼美國、巴西、阿根廷之後的世界第四大豆主產國的中國,成為大豆淨進口國。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的大豆進口量以每年200餘萬噸的速度在遞增。到2007年,中國大豆進口量已增加到3082萬噸。而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今年大豆進口量將會突破3400萬噸左右。
  • 每日糧油:中國糧食在進口與不進口之間的經濟學分析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消費的增長還是持續,而國內糧食產量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基本已經接近了飽和。1996年,我國第一個主糧品種——大豆,逐漸放開了進口市場,經過近30年的發展,從最初的大豆出口,變成了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目前年進口量沒有低於過9000萬噸的水平。
  • 食品安全:我國一批出口大米製品被測出含有轉基因成分遭退運
    近日,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通報系統(RASFF)2020年第51周通報了我國產品出口情況,數據顯示,三種大米製品因含有未經批准的轉基因成分遭到進口國英國的退運處理。實際上,自2013年以來我國對歐盟出口的米粉製品已經多次被檢測出轉基因成分,就在今年8月,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藥生食輸發0701第1號通知,要求對我國產大米製品和木瓜產品實施進口轉基因檢查措施,檢查頻率為每次進口時都應保存和檢查貨物(詳見《大米製品漸成重災區:我國出口歐盟米粉再現轉基因成分被扣押 》)。
  • 美國大豆進口速度慢澳大利亞大麥反傾銷:糧食進口沒那麼輕鬆
    來自海關總署的消息顯示,近日國內三家企業獲準向美國出口禽肉產品,與此同時,我國也已陸續放開對美國大豆的採購。資料顯示,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禽肉出口國,但受各方貿易關係影響,長期以來只能出口日韓等國,而美國則是全球最大的禽肉進口國。
  • 近億噸「轉基因大豆」去哪了?原來都進入了中國人的肚子裡!
    中國每年進口9000萬噸的轉基因大豆 因為我國目前有一半以上的植物油消費都是用大豆來壓榨,我國養殖業目前85%以上的蛋白粕類都是以大豆壓榨後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