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民法史的「活化石」 | 三起三落,不負初心

2021-03-03 西北政法大學學生會

「兩會」剛結束不久,最引人關注的話題之一便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說到民法典的出臺,被譽為「當代民法史的活化石」的金平教授功不可沒。

金平教授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民法學家,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科的創始人之一,是西南民法學派的奠基人。金教授從1954年起先後三次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民法起草工作,是我國唯一健在的第一次民法典起草專家組成員。新中國民法界素有「北佟柔,南金平」之美譽,其中「南金平」便是指金平教授,而且以金教授的名字命名的「金平法學成就獎」,被稱為中國法學界的「諾貝爾獎」。

1954年,新中國第一部憲法頒布以後,我國緊接著啟動了一項偉大的立法工程,那就是民法典的起草。同年底,在西南政法大學任教的金平教授被指派赴京從事新中國民法典的起草工作,那一年他32歲,這也是他與民法典結緣的開始。當時,經過兩年多的緊張工作,1956年12月,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徵求意見稿成形。「我記得初稿共有4000多條。初稿拿出來以後,我們召開了多次座談會,向部分法院和經濟部門廣泛徵求意見。我們還分頭到全國各個地方徵求群眾意見,一個大區一個工作組……但隨之而來的『整風』『反右』運動卻導致了立法活動的中止。」

1962年,隨著經濟建設的復甦,《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又被提上議程。金平教授再次受邀北上,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法律室的主持下,繼續從事民法起草工作。金老回憶說:「我們參加起草工作的同志一直都住在後庫,加班加點、全力以赴地進行工作,終於在1964年下半年完成了民法草案『試擬稿』,並鉛印成冊。但由於後來接踵而至的『四清運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和『文化大革命』運動,使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又一次中斷。」

1979年,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金平教授又一次受邀到北京參加第三次《民法典》的起草工作,並擔任「民法起草小組所有權分組」負責人。他介紹說:「經過大家十個月艱辛工作,在1980年8月草擬出了一個民法草案『試擬稿』,並開始向部分經濟單位和政法部門徵求意見。後來我們又修改了三次,到1982年5月形成了第四稿。」但由於當時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才剛剛起步,在短期內起草一部民法典的條件尚不夠成熟,但社會經濟的發展卻又迫切需要民事立法的調整,所以便於1986年4月12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來滿足現實需要。

打開歷史的大門,我們可以看到新中國民法典起草工作的坎坷曲折與風風雨雨。但幸運的是,我國有一大批如金教授一般堅持不懈、努力推進民法進程的人。從民法典起草工作的幾經沉浮,我們更可以看到一個前輩,一個學者對學術研究的堅持和嘔心瀝血。

今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當金教授聽到這個消息時,他很激動,也很喜悅。而5月29日是教授的生日,他高興地說:「這是我和《民法典》的緣分,也是最大的『禮物』,此生再無遺憾了!」

從1954年到2020年,66個春秋。金平教授說,民法典是幾代民法人的共同追求,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它能出臺,乃此生一大幸事。在這66個春秋裡,金教授也從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變成了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老先生皓首窮經、焚膏繼晷,一心撲在了民法研究上,不斷為推進我國法治建設做出貢獻。

我們作為西法大學子,當秉持老一輩法律人的精神和風骨,積極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進程中,以實際行動向他們致敬!

往期精彩回顧



編輯 | 組織監察部 高宇臻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

排版 | 千若冰

相關焦點

  • 中國當代民法史「活化石」
    元旦前夕,本報記者通過西南政法大學宣傳部約同西南政法大學校刊記者一起,帶著新年的問候,專訪了被譽為「中國當代民法史活化石」的金平教授。   在我國法學教育界,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教育基金會極少。然而,卻有這樣一個教育基金會,被稱為中國法學界的「諾貝爾獎」,這便是「金平法學教育基金」。一個教育基金會用個人之名命名,足見金平教授在學術上的卓越成就和在人格上的無窮魅力。
  • 《醉翁亭記》的悠然背後,是歐陽修三起三落仍然不忘初心的堅持
    可是就是這麼一篇展現了太守與民同樂的文章,卻是在作者遭遇貶謫後寫下,不僅如此,歐陽修的一生遭遇三起三落,仍然時刻把百姓裝在心中,成就了一代散文家、詩人、詞人、歷史學家、經學家、考古學家、詩歌評論家。儘管他因身體、年紀多次請求外調,但是皇帝愛才,不願意放他走,讓其出使契丹、修撰《唐書》、參與科舉為國家選拔人才、拜樞密副使、任參知政事,雖然沒有如願外調,但是歐陽修在其越來越重要的崗位上從來不敢疏忽大意。
  • 【會】98歲「當代民法史活化石」金平教授:「只有這個時代才能產生...
    新中國首部民法典呼之欲出,中國將迎來「民法典時代」。編纂民法典工作能順利完成有哪些關鍵因素?它有哪些亮點?全國傑出資深法學家、西南政法大學金平教授為您解讀!98歲「當代民法史活化石」金平教授:「只有這個時代才能產生民法典」金平教授「我的名字叫金平,平等的平,公平的平。
  • 當代民法典中夫妻人身關係的立法選擇
    互負共同生活或同居義務、配偶互負扶養或扶助義務獲18部民法典確認,兩者並列數量第一;婚姻住所權或家庭住所權、夫妻互負忠誠或忠實義務獲16部民法典確認,並居第二;有15部民法典確認夫妻有相互救助或協助義務,居於第三位;確認家事代理權的立法例僅8個,最少。當代絕大多數民法典平等確立夫妻之間人身性的權利和義務,僅菲律賓等少數國家和地區規定夫妻地位不平等。
  • 「只有這個時代才能產生民法典」 九十八歲「當代民法史活化石...
    隨著全國兩會開幕,被譽為「當代民法史活化石」的我國98歲民法學家金平教授心情越發難以平靜。今年全國兩會上,各界期盼已久的民法典草案,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新中國首部民法典呼之欲出,中國將迎來「民法典時代」。而金平是目前唯一健在的參加了我國前三次民法典起草的專家組成員。雖然年近百歲,但金平身體健康,思維清晰。
  • 博雅塔下砥礪初心 三江口畔不負韶華
    1934年起任故宮博物院院長。1931年,日本侵華,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數千箱國寶在戰火烽煙中,輾轉東西南北,歷盡艱難險阻,到抗戰勝利竟傳奇般地完璧歸趙。身為故宮博物院院長的馬衡可謂盡職盡責。不僅如此,馬衡先生還將自己畢生收藏的大量甲骨、碑帖、金石拓本等珍貴文物全都捐贈給了故宮博物院。
  • 2019年名校模擬高考作文練習:不忘初心,不負韶華
    他們對職業提出了新的條件:行業要能夠較快地發展;工作不希望加班,單位要有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最好能有健身房和茶歇室……材料三:2O18年10月,某大學的18名學生因學分不達標,由本科轉為專科。相關領導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天天打遊戲,談戀愛,過渾渾噩噩的、醉生夢死的生活是不行的。本科生的培養質量影響勞動者的素質,事關國家建設的人才質量需求。
  • 當代中國史研究的理論範疇與方法論
    毫無疑問,中共歷史在當代中國史中具有核心地位,當代中國史研究絕對離不開黨史研究。黨史畢竟是當代史的一個部分,儘管這個部分在當代史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黨史研究畢竟屬於專史性質,與作為通史的當代中國史研究之間在研究角度、範圍、重點上都有很大不同,即使在學科理論與方法上也有一定差別。因此,應當說當代中國史研究與黨史研究各有各的屬性,誰也代替不了誰。
  • 【《民法典》解讀三】婚姻家庭篇
    從2014年10月,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編纂民法典,到2020年5月28日《民法典(草案)》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民法典》的編纂工作持續了5年多。它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也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其中婚姻家庭編的內容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怎麼樣的影響?它與現行的婚姻立法關係如何?
  • 老舍《駱駝祥子》:祥子的三起三落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長篇名作,這篇小說共21萬字,最初發表在《宇宙風》上,這篇小說講述的是北平人力車夫祥子由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年輕人,經過三起三落之後陷入墮落的人生故事。祥子為什麼會墮落?買車無望後祥子再次給別人拉起了人力車,他這次找的是包月的活兒,只是在就要有起色的時候沒有想到的是主人家曹先生惹上了事兒,結果祥子在偵探的嚇唬之下將自己手裡掙得的錢上交偵探,交了保命錢,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就這樣又沒了,一夜回到解放前。
  • 人生的三起三落為何?命理學告訴你原因!
    我們不要總在失落的陰霾中走出不來,只要努力前行,終究會有成功的一天,成功無論大小與否,都是能夠證明你真正努力的結果。我們今天就從命理學中來看看人生的三起三落。一、命局每個人出生的八字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毛病,在一組八字中要達到最完美的狀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五行的生克制化,影響著這個八字的平衡狀態。
  • 忠言法意|丁宇翔:民法法典化的歷史論爭及當代啟示
    其後,歷經三次草案,該法典最終於1896年7月在帝國議會上通過,最終於1896年8月由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籤署並公布,前後歷時22年多。這部法典的制定過程可謂漫長,但法學界為制定法典而進行的理論準備過程則更為漫長。早在法典啟動之前的1814年,就發生了德意志是否應當馬上制定統一民法典的著名論爭。
  • 我校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
    (會議現場)羅少華書記在會議中強調:今年是建黨98周年,在這樣一個主題教育深入學習的階段,我們組織觀看了《血戰湘江》抗戰電影,並學習了黨史、新中國史,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起著重要作用。我認為:一是只有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深刻領會其重要意義,會使我們從中汲取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智慧和力量,我們只有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深刻體會到黨的創立艱難,才能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深刻把握中國社會的發展規律,深刻體會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而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有助於我們更好把握哪些是必須堅持,哪些是需要極力避免;二是認真學習黨史
  • 事業才是男人的根,三起三落才過完一生
    事業不緊緊是做什麼大生意,任何一份職業都可以看作事業,無論你是農民,工人,白領,國家事業單位,公務員,政府機關領導都可以把自己的工作看作事業。躲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唯有直面人生很多有血性,有追求,有抱負的男人,都在各自舞臺上拼搏,在中國,一個男人如果沒有事業,你不緊很難養活不了老婆孩子,還有可能老婆都娶不上,更讓很多人看不起
  • 民法典學習的三重境界
    這就決定了民法典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規劃好學習目標,安排好學習時間,把握好學習節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層層推進,不斷提升學習境界。民法典好比一棵參天大樹,民法典的條文是這棵大樹的枝葉,民法典原理是這棵大樹的樹幹,而民法典精神則是這棵大樹的根須。民法典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在民法典條文學習和民法典原理領悟的基礎上,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積極弘揚民法典精神,做一名文明、謙和、理性的現代公民。
  • 河三巖村:湘南古民居的「活化石」
    河三巖因一河之水出自三個巖洞而得名。該村被群山環繞,加之本地讀音平翹舌「三」「山」不分,演變成現在一地兩名,即河三巖和河山巖通用。隨後,他們用不多的盤纏開始打拼,當時他們以養鴨為業,在山澗的三個巖洞處,清澈見底的泉水成河而流,匯集成數十畝水域,是放養鴨群的好地方,他們便在此開村定居,在這塊宛如世外桃源的風水寶地上,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
  • 鄧小平崛起謎:三起三落靠什麼堅韌
    一、身處逆境能屈能伸,隨機應變懂變通之策,知進退的分寸,三起三落靠善於等待 鄧小平三起三落,不僅在中國乃至世界領導者的發展歷史上也是傳奇。鄧小平在「文革」中經歷了被打倒又復出,再打倒再復出的過程,富有傳奇色彩。鄧小平作為改革者,保持堅持的信念,所以被當時的反對勢力所不容,但是打倒後如何還能起,引人注目。
  • 別捨不得讓孩子吃苦,蘇軾仕途的三起三落告訴我們,磨難成就人生
    蘇軾的文風養成與其生平的關聯探析(三)——仕途坎坷,經三起三落,開一代詞風「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是蘇軾顛簸一生的寫照。蘇軾的一生歷經三次潮起潮落,但依然滿懷一顆赤子之心,不忘初衷。不論是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他依然是他,出淤泥而不染。嘉祐元年(1056年),21歲的蘇軾憑《刑賞忠厚之至論》一文一舉中第,並開始聞名天下。如果不是歐陽修誤認為此文是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被歐陽修降為第二,其應為第一。
  • 三起三落的錢小豪:邵氏電影下坡路的小生,有顏值有演技卻不火
    錢小豪的一起一落 1963年錢小豪出生於香港一個普通的家庭中,他的原名為錢嘉華,與小兩歲的弟弟錢嘉樂相依長大,後來兄弟兩人雙雙進入演員圈,不過伴隨錢小豪一生的卻是功夫電影。
  • 民法總則:當代中國新的人權保障書
    今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了民法總則,我國民法典的編纂邁出關鍵一步。民法總則通過後,社會各方面給予了比較高的評價。這充分說明作出編纂民法典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也說明民法總則反映了人民意志、回應了人民關切。民法對保護民事主體的民事權利作用重大。民法總則的制定,確立了科學系統的民事權利體系,拓展了民事權利內容,創新了民事權利保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