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修持《楞嚴咒》才如法?如何一心二用才如法?

2020-12-22 知見清靜

達照法師答:

《楞嚴咒》呢,能夠看著讀誦或者是背誦都可以,都是如法的。一心二用都不如法,要一心專用才如法。

當然,這裡面有一個狀況,就是打坐、持咒,因為持咒、念佛、誦經都是在第六意識當中做功夫。六祖大師說「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就是你真正想修行,必須從自己的起心動念——妄想那裡開始改變,你開始修行了。如果你在思想念頭上沒有改變,還是在那裡東想西想,該快樂的還是快樂,該痛苦的還是痛苦,該貪的還是貪,該生氣的還是生氣,那你不叫修行人。

有很多人一輩子一直在做修行的準備工作,比如說,哪裡有道場了趕緊去,法會參加了,看看書了,然後在那裡講講,東講講西講講,然後也去做一些好事了,做一些文化宣傳了,都叫結緣,叫準備工作,你可能慢慢準備,準備修行。但真正開始修行,必須在內心去改變自己了,就在思想上把不良的思想改變過來,煩惱的改變過來,貪慾、嗔恨的改變過來。

改不過來怎麼辦呢?我們拿這個拐杖,拿著這個佛號,拿著這個咒,「嗡嘛尼唄美吽,嗡嘛尼唄美吽」,念著念著念著,其它想法本來是很煩惱的,誒,念著念著我不煩了,就煩惱過來呀,以一念抵萬念,其它的妄想全把它抵擋過去了,內心越來越純淨,越來越純淨,那自然煩惱就越來越少,這是第一個階段。就是初步懂得用功的人一定在思想第六意識上開始改善。

然後你用了一個階段以後呢,比如說,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著念著好像有口無心了,想法也沒有了,內心變得很清靜很空靈,佛號念不念都差不多了,有沒有?會有這感覺哦,念不念差不多了,背後就這個明明了了的這顆心,這個時候,這個佛號你念也可以,不念也可以。

就是一個是念阿彌陀佛或者持咒,念佛有能念的心、有所念的佛。能念的是「我」——明明白白的這個;所念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有清楚的字或者是聲音的,是有這個字相,有這個相的。那所念的心跟能念的心一直在一起,本來我們大家能念的心去念的是財色名食睡,財色名食睡…...你們在外面念,念得很痛苦,你開始用功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追逐外界的六塵了。六根跟六塵只要一勾結,你的煩惱就來了,不勾結了,放在這個佛號上。但是有時候不太老實,放在佛號上放不住,老是向外界去勾結一下,那這個時候就是需要做功夫;待功夫慢慢做起來以後呢,能念的心越來越清楚,所念的這個佛一開始也很清楚,後來慢慢慢慢地,你把所念的佛慢慢地淡忘了。

比如說,大家可以嘗試一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很在意「阿彌陀佛」的這個字句很清楚,這個還在所念的佛號上。那再念呢,「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的注意力往裡收,就觀音菩薩的反聞自性,就是入流亡所,「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在流動的,六塵世界也是在流動的,你把所有的流動的這個「所」忘記掉,進入了這個「流」,又把「所」忘記掉,把所念的佛忘記掉,所看的人忘記掉,所聽的聲音忘記掉,注意力往裡收,收到自己六根上面來。那這個時候它就不在意識,而在意根,回到根當中來了,所以叫「六七因中轉」,第七識就是我們的意根。

那參禪的人要看一念不生之前,也是看到這個意根,就看到了第七識,因為第七識是什麼東西呢?第七識就是凡夫把第八識的見分執著為「我」,這叫第七識,換句話說,我能看、能聽、能說、能念阿彌陀佛的這個「能」。我們感覺這是「我」,我能看、我能聽、我能念,那這個「我」是不存在的,可是能念、能聽的這個「能」呢,這個本能呢,這個功能呢,它一直存在的。這功能是什麼?是第八識的見分。

所以我們這顆心,有主觀的能動性,有客觀的被動性,還有包含性,這三種性能。主觀的能動性就是「我今天要幹嘛,我今天要幹嘛」,每天都很主觀地要去,主動地要去,這是主觀能動性。那客觀的被動性呢,我不想煩惱,它要讓我煩惱,沒辦法;我們都不想昏沉,你看昏沉又來了,又沒辦法;你不想生氣,生氣又來了;不想做人,人也做了……我們有時候很麻煩,就是你很喜歡吃飯,但是不喜歡洗碗;很喜歡穿衣服,但不喜歡洗衣服,這很麻煩;就是很喜歡幹壞事,壞事給你的惡報你又不想要,就是主觀能動性你很主動地去,那客觀的被動的你不想接受。但實際上,你不接受,但你的真心會去接受。我們不明白真相就是在這個地方麻煩,你不接受你就痛苦,但是你願意接受了,自然就不痛苦了。

在這個第七識這裡先看清楚了,叫六七因中轉,在因中把第七識的自我意識慢慢地淡化掉。為什麼做善事需要為別人著想,做好事都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著想的時候,你要讓自己吃虧,不要太在意自己,太在意自己的人做好事做不了的,就是你不要在意個人的享受,個人的什麼財色名利,這才叫做好事。就你慢慢地把自己放鬆、放淡;到最後呢,第七識看到功夫成片了,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這個傢伙根本就不是我!」

那麼能不能明白、透過這個我執?我們大家其實隨時都跟真心在一起,因為能看、能聽的心隨時都在呀,我們就把它當成一個自我。為什麼會把這個自我牢牢地抓住,舍不掉?是因為我們偷心不死!

偷心不死,就捨不得這個我,這個很麻煩。就像小孩子他拿著一個火炭,看到火炭很漂亮,抓在手上想玩,結果抓在手上手被燙了很痛,大人叫把它扔掉,他又不扔,抓在那裡就燙,我們這個自我意識也是這樣。我們抓住這個自我意識,在這裡受盡折磨,那叫你把我執扔掉,你捨不得。怎麼辦呢?就你開始在這裡用功,用功讓自己慢慢地客觀地去觀察,去看看看,看到最後你發現,「哦,原來這個我一直沒有的!」所以你才心甘情願地不要這些財色名利、這種種世間的有為造作了,這個時候,你自然就透過我執了。

所以在這個打坐、念佛、持咒的時候,初步的話你就把咒念清楚、聽清楚;然後清楚了以後,你也不要刻意說,「我又要念清楚、聽清楚,又要看住自己的內心的一念不生。」當你一念不生的時候,這個咒清楚不清楚,你只管念就好了,所念的咒依然清清楚楚,依然在那裡,但你的注意力要在自己的內心。「六七因中轉」這個兩個地方就是「識」和「根」,意識和意根兩個同時在改變,這種修行應該快一點的,古人所謂的禪淨雙修都是指這兩種一起來。那我們修心中心的人也是這樣,就是「以禪為體,以密為用,以淨土為歸」,也是因為你座上要持咒,座下要看住一念不生之前,那這個,看看,看久了以後,自然心就不會向外馳求,心只要不向外馳求,那一切煩惱都拿我們沒辦法。

——摘自2013.09.14北京天信亮《禪與人生》答疑

相關焦點

  • 教你輕鬆背誦楞嚴咒,(附楞嚴咒全文)!
    身心安寧:好靜啊,每天背誦楞嚴咒後休息時,感覺一切都是那麼安寧,靜靜的好像只有虛空做伴,身心內外的一切雜音突然消失了。很認真地去想一件事,才感覺心念生起,先前的難過悲傷和焦慮,都無形消失了。末學的經驗是,楞嚴咒的巨大攝受力,不是等背誦下來才有的,而是只要持續背誦,就有佛菩薩和咒語能量的加持,就很容易進入狀態,感受到楞嚴咒特殊的磁場攝受力。  背誦的時間越長,感受的加持也越強。這種體驗驗證了楞嚴經的經文:「假設你心念非常散亂,沒能專一,而且沒有定力。可是你心裡想佛所說的楞嚴咒,口裡就誦持。
  • 如法泡茶
    持戒,就是如法依規行事。在修行的過程過程中是否如法,學子需要一再提起覺察。只有如法才是向佛學習,才能達到最終所要的結果。成佛是方向,是結果。法,是方法和路徑。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方向(結果)和方法(路徑)一致的時候結果才能呈現,或者說才有期待中的結果。那麼對於一個泡茶的人來說,最好的結果或最終的目的是什麼呢?
  • 看完,你就知道〈楞嚴咒〉非誦不可!【楞嚴咒功德利益匯集】
    〈楞嚴咒〉功德利益匯集◎ 宣化上人 講述1. 〈楞嚴咒〉出生十方一切諸佛。十方如來執此咒心,降伏諸魔,制諸外道。這個〈楞嚴咒〉,因為是佛肉髻頂相湧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在這個寶蓮華上邊,又有一尊佛的化身所說的。〈楞嚴咒〉是咒的一個心,也就是「心咒」;佛的心咒,也是佛的咒心。那麼十方如來執持這個咒心,就是用這個咒心來降伏一切的諸魔、制諸外道。所以一切的天魔外道,最怕的就是這個〈楞嚴咒〉!4.
  • 楞嚴咒: 怎樣持誦更有效 (法豐法師)
    簡豐祺居士28歲靜坐,至39歲略有境界,不久即為鬼神魔障所縛,遍訪各地高僧大德及神道諸廟,仍不得解脫,最後才讀誦國語版的楞嚴咒,但覺得「效力不彰」,後始追尋梵文本的楞嚴咒。1994年至2000年,共持誦梵音楞嚴咒約七萬遍以上,可說是越誦越起勁,越有信心,除了在最初幾年以退卻鬼神障而念誦外,漸漸地持咒轉變成為清除本身業障,亦即密教所言黑業氣。除此之外,亦以咒力救助他人。
  • 法豐法師用梵音楞嚴咒驅魔經驗與如何發揮咒力談
    簡豐祺居士28歲靜坐,至39歲略有境界,不久即為鬼神魔障所縛,遍訪各地高僧大德及神道諸廟,仍不得解脫,最後才讀誦國語版的楞嚴咒,但覺得「效力不彰」,後始追尋梵文本的楞嚴咒。,但咒力不足以應付這些非人,所以才說「效力不彰」,後才追尋力量更大的梵音楞嚴咒,最終還是靠的此咒擺脫非人;在這對抗的過程中,因為持誦梵音楞嚴咒有功,引來了大批藥叉大將保護他,這些藥叉大將個個勇猛無比,才使得非人最終膽怯而退去。
  • 末法時期為什麼要讀誦佩戴《楞嚴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為什麼要讀誦楞嚴咒?一:楞嚴咒是正法的代表,它關係到法運.世界上多一人誦楞嚴咒,佛法運氣會很好. 故應誦楞嚴咒.二:楞嚴咒是整個佛法的保護神,若楞嚴咒不滅,一切法都不滅,故應誦楞嚴咒.三: 一心向善,加布施錢財,加教人向善,加誦楞嚴咒 . 是榮華富貴的秘訣. 故應誦楞嚴咒.
  • 法豐法師面對面, 梵文楞嚴咒的秘密!
    真講修行,必須禪定,持咒,讀經與行願並重。禪定是一切的基礎,是修持的共法和基礎,當然如果你持咒能達到心一境性的境界,也是禪定,但十有九個是不行了,所以最好抽一定時間做禪修。持咒是基礎,修法一定要佛,菩薩加持,這是前行,持咒護法,否則很容易著魔,有人說好象從來沒有著過呀,那是你修行沒長進。讀經增長智慧,否則盲修瞎煉,修成魔道就麻煩了。
  • 持誦《楞嚴咒》的無上功德利益
    《楞嚴咒》,又名「白傘蓋咒」、「如來藏心咒」,全稱「大佛頂首楞嚴神咒」,此咒出自《大佛頂首楞嚴經》。在佛教裡,《楞嚴咒》被奉為咒中之王,也是佛教裡最長、最重要的一個咒,關係著佛教的興衰。楞嚴咒共分為五會,有2622個字,是大乘佛教寺院僧眾上早課首要誦讀的咒語。楞嚴咒是佛頂光明,「佛頂光明」,就是說此咒的力量能破除一切黑暗,成就一切功德,它是釋迦牟尼佛頂上化佛所說,微妙不可思議。如果有人佩戴誦讀此咒,即便他自己沒有什麼福德,只是念念楞嚴咒而已,十方如來都會把功德回向給這個人。
  • 楞嚴咒版本繁多,哪個版本才對?佛弟子能誦讀嗎?
    )今天想聊聊楞嚴咒。問問自己:我們念的楞嚴咒是正確的嗎?只是一個楞嚴咒,世界上就有十幾個不同的版本,字句也不一致,有427句的,有439句的,有554句的,有158句的,有487句的,有426句的,等等。哪一個才是世尊親口發音的心印楞嚴咒呢?
  • 梵音楞嚴咒漢字諧音與梵文音標教學
    梵音楞嚴咒漢字諧音與梵文音標以及錄音教學:看看你念楞嚴咒或念佛等的修行達到第幾階段了作者:普敬法師雖然修行佛法不等於練功,但是修心的這個過程,從散亂無比到攝心無比,再到定力顯發,這個過程的心態變化,也是可以定位出層次或者階段的
  • 楞嚴經·卷七|清淨宿業的楞嚴咒以及末世如何坐道場(02)
    阿難前面問末法時期如何攝心?佛陀從戒的角度,開示了四種清明明誨。只有斷除了淫心、殺心、偷盜心和諸大妄語,心地才能真正得到清淨。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這是佛陀再次宣說四種清淨明誨的重要意義:一是身心清淨,修行不遭歧路;二是能圓滿奉行十善業道;三是不攀緣六塵諸相,一切魔事就沒有產生的基礎,如何還有魔相呢?【若有宿習不能滅除,汝教是人一心誦我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羅無上神咒。
  • 佛陀為什麼說楞嚴咒最重要?楞嚴咒有什麼殊勝功德?
    佛教的佛咒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莫如大悲咒、楞嚴咒、十小咒等。而楞嚴咒是佛教之中最重要、篇幅最長的佛咒,乃是咒中之王,在佛教之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楞嚴咒又稱為白傘蓋咒、如來藏心咒,總共分為五部,代表了五方。因為楞嚴咒的威力可以覆蓋一切,故稱之為「傘蓋」,關乎整個佛教之興衰。
  • 讀楞嚴經持楞嚴咒功德
    讀《楞嚴經》,持《楞嚴咒》,功德很大,因為《楞嚴經》是講除妄識歸真心。我們眾生都是妄識。
  • "楞嚴禪"三步曲
    當然,頓悟頓證,除了大智法門之外,還必須有諸佛加持力在內,才得如是(佛在講各種大經前、或講經中放光,那是幹什麼呢?那就是在加持眾生呀!——並不是作秀、或顯威風)。  ⑤《楞嚴經》云:「汝及眾中諸有學人,及未來世諸修行者,依我壇場,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淨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
  • 楞嚴咒乃咒中之王——金剛藏菩薩驅魔除障之咒
    楞嚴咒是最長的咒,又叫「靈文」,因它太靈太妙,妙不可言,誰念誰就有感應,誰持誦誰就得到金剛藏菩薩的護持。楞嚴咒乃咒中之王,除障之最,誠摯持誦楞嚴咒,福德最具足,加持最具力。《楞嚴咒》的「楞嚴」兩個字,就翻譯成「究竟堅固」。這《楞嚴咒》名字叫「摩訶薩怛多般怛囉陀羅尼」,又叫「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佛頂就是佛的頂上化佛,所以這《楞嚴咒》是微妙不可思議的。《楞嚴咒》裡邊所講的,都是降服諸魔,制諸外道。楞嚴咒是佛頂光明,化身如來所說的神咒,所以妙不可思議。
  • 楞嚴咒的功德利益竟然這麼多丨《楞嚴經·卷七》10
    前面我們剛剛把這個楞嚴咒讀了一下,然後也從顯密、至誠的角度給大家稍微作了一個引伸吧,下面我們就要總看這個咒的功德利益了。那麼有意思的是什麼呢?這個《楞嚴經》一直是步調一致的,從開始顯現圓通法門,祈問,生疑,佛跟阿難的對答,一直到二十五門選到最後的耳根圓通,最後總結的是觀音菩薩說,由於修成就了以後得了獲二殊勝,一個就是同十方諸佛慈力是一樣的,一個是同一切眾生的渴求救度悲仰之心是一樣的。
  • 《楞嚴咒句偈疏解》【84】心正了學〈楞嚴咒〉才有感應,若心不正學什麼咒都是邪的(宣化上人)
    「我所作法令圓成」:我所作所修的法,就是我修的誦持楞嚴咒的楞嚴法,一切都早圓成,我所修的四十二手眼也早一點圓成,我所修的一切一切的禪定也早圓成。總而言之你誦這句「麼麼」,就是所修的一切一切的法快一點成就,意思就這樣子。「早證不退常精進」:我早證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有三不退,誰知道嗎?
  • 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課誦)音頻
    宣化上人開示楞嚴咒對學佛人講很重要「佛教裡頭,《楞嚴咒》是最重要的一部咒,是咒中的王,也是咒裡邊最長的一個咒,這個咒關係著整個佛教的興衰。 」2. 宣化上人開示楞嚴咒對學佛人講很重要「楞嚴咒是佛頂光明,化身如來所說的神咒,所以妙不可思議。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奧妙。
  • 梵音楞嚴咒普傳降魔手印與修行地基(普敬法師)
    但這些必須通過灌頂傳承才秘傳的咒印畢竟少見,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佛咒,百份之99都是普傳的,比如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等等,這些咒語在佛經裡面佛都殷勤囑咐要廣傳流布,要讓四眾弟子持誦的,因此不需要傳承都能讀誦,因為佛已經普傳給我們了。
  • 《楞嚴咒》隨身帶持就能獲得巨大利益(宣化上人)
    現在我們到講經的時候才誦〈楞嚴咒〉,這不過給你們各人引導這麼一個路;不是說要單單在講經的時候,才可以誦〈楞嚴咒〉,你隨時隨地都可以念這個〈楞嚴咒〉、背誦〈楞嚴咒〉。你念得把一切其他的妄想雜念都念沒有了,就是一個誦持〈楞嚴咒〉的心,這叫「打成一片」,成一個了,沒有第二念了;「凝成一團」,成一個了,團結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