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控核聚變實驗取得重大突破 放電102秒

2021-01-11 觀察者網

中新社2月3日報導,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中國「人造太陽」EAST物理實驗獲重大突破,實現在國際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標誌著中國在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據悉,此次實驗中首次實現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為目前世界最長。

EAST實驗裝置

中國的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和中國、美國、俄羅斯等七方共同啟動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都是旨在創造一個「太陽」,給人類帶來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因此也俗稱「人造太陽」。

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是未來聚變堆的基本運行模式。目前,國際上只有歐盟和日本科學家曾獲得最長為60秒的高參數偏濾器等離子體。EAST既定科學目標是實現1億度1000秒的等離子體放電,但實現該目標仍面臨著眾多科學和技術方面的挑戰。

此次科研人員通過實驗,使得EAST成功實現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衝等離子體放電。這也是目前國際託卡馬克實驗裝置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

EAST已成為國際上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的重要實驗平臺,其研究成果將為未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實現穩態高約束放電提供科學和工程實驗支持,並將繼續為中國下一代聚變裝置前期預研奠定重要的科學基礎。


7國合作的ITER聚變試驗裝置內景


科幻電影《鋼鐵俠》中設想的「方舟」反應堆,其實就是一個類似託卡馬克裝置的磁約束核聚變反應堆,這類裝置一旦研製成功意味著人類獲得了極為廉價和幾乎無限的電力


目前中美兩國還在各自獨立開展慣性約束雷射激勵核聚變研究,即「神光」工程和「國家點火」項目,圖為「神光3」實驗裝置。在這個最可能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大科研項目上,中美兩國目前走在世界前列

相關焦點

  • 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中核集團供圖近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人造太陽」成功放電!中國核聚變獲重大突破,專家:前景光明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此前報導,中國最大規模、最高參數的「人造太陽」,於12月4日在中國成都正式宣告建成,且同時完成了「放電」的目標,這意味著中國再度加快了在未來能源探索方面的步伐。中國正是為了實現該目標,著力於在能源困境問題上的突破,所以才啟動了「人造太陽」的一攬子計劃。據悉,所謂的「人造太陽」其實就是我國最新研發的「可控核聚變裝置」,代號為HL-2M。而之所以將其稱為「人造太陽」,主要是由於該設備的原理是通過核聚變的方式,完成質量向能量的轉換,這與太陽的發光發熱原理相同。
  • 核聚變技術重大突破!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
    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 新一代「人造太陽」反超美國,中國會不會率先實現可控核聚變?
    這個時候可能大家對「可控核聚變」這個解決人類終極能源的辦法,又開始心心念念了。新聞不是剛剛的報導: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了嗎?這是個好消息哈,聽說技術已經反超美國了。我們會不會是最早實現可控核聚變的國家?什麼時候可以實現呢?
  •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國內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首次放電
    今天,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這標誌著中國自主掌握了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也就是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未來開發核聚變能打下基礎。
  • 人造太陽 新一代「四川造」核聚變裝置在川放電
    12月4日14時02分,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重大意義:是實現我國核聚變能開發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依託裝置12月4日14時02分,成都雙流,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下稱「核西物院」)的中國環流器指揮控制中心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稍作間歇又是一道……一道道藍色電光,標誌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
  • 據說我國人造太陽實現一億度,那麼多久才能可控核聚變呢
    雖然一直傳出重大消息,但是離可控核聚變還是很遠。可控核聚變能徹底解決能量缺失問題,是人類的理想。早在愛因斯坦的年代,人們就從相對論中就知道,物體就算質量小也能放出大能量。可是具體怎麼做才能釋放能量呢?然後我們在量子力學中知道原子核的裂變和聚變就可以放出大能量。但是核裂變需要的材料在地球上太少了,而且能量比聚變少,汙染還大,並不是理想中的能源。
  • 中國在人造太陽方面取得新突破,未來人類可以操控核聚變嗎?
    據了解中國在人造太陽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未來人類能夠實現可控核聚變嗎?雖然太陽在宇宙中是普通的存在,因為銀河系中存在千萬個和太陽類似的恆星。但在我們看來,太陽是特別的存在,按照我們中國人的說法,它堅持幾十億年如一日地在燃燒自己,照亮和溫暖其它星球。太陽之所以能夠一直保持燃燒狀態,根本的原因是它內部在不斷地進行核聚變反應。
  • 重大突破!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網友:今天真是個大日子
    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國家原子能機構供圖)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託卡馬克裝置,是我國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採用更先進的結構與控制方式
  • 有人說如果可控核聚變成功了,一度電連一毛錢都不到,可能嗎?
    但是,由於可控核聚變需要超強的磁場約束,能夠形成超強磁場的超導體如何選擇、如何確保穩定運行都是需要技術突破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就是說,科學家自從提出可控核聚變的概念以來,一直都在做著如何穩定
  • 原料資源豐富、釋放能量巨大、安全清潔,核聚變是終極能源?
    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更高效更清潔能源的探索,其中核聚變能被認為是終極選擇之一。為推進可控核聚變研究,各國聯合推動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近日在科技部舉辦的中國加入ITER計劃十周年紀念活動上,科學家就「核聚變是能源的美好未來嗎」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 假如人類徹底掌控了可控核聚變,未來的世界將會發生什麼變化?
    當然,這一天的到來還有點遠,但可控核聚變的技術正在飛速發展中,也許我們有生之年就能夠享受到這項技術穩定發電帶來的便利。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核聚變的相關知識。 什麼是核聚變? 磁性可控核聚變反應裝置名為託卡馬克裝置,又稱人造太陽。這種裝置將加熱到上億攝氏度的等離子束通過磁場作用約束在真空裝置中,讓氘等離子發生聚變反應。
  • 當人類徹底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後,未來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
    不過如何約束上億度高溫,讓等離子束髮生碰撞,並且穩定高效的發生聚變反應,是擺在科學家面前的難題。主流的可控核聚變方式有兩種,一種採用慣性約束方式,另外一種採用磁性約束方式,起手後者是目前國際社會中主流的做法,也是公認最有前途的方式。磁性可控核聚變反應裝置名為託卡馬克裝置,又稱人造太陽。
  • MIT最新研究進展-可控核聚變這是真的要來了?
    我們都知道可控核聚變很重要,如果能邁過這個坎就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大步。同時大家也都明白,可控核聚變實現起來很難。就好像譚詠麟永遠25歲一樣,關於可控核聚變有個永遠50年的梗--不管到了什麼時候,你都可以說,可控核聚變還有50年就能實現了。
  • 在1億度高溫下運行 我國「人造太陽」取得重大突破
    央視報導,中國自主設計的核聚變實驗裝置、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東方超環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在1億度超高溫度下運行了近10秒。「東方超環」EAST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是我國第四代核聚變實驗裝置。
  • 中國在這個高精尖領域獲重大突破 未來或將改變能源市場格局
    報導稱,中國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世界上其他34個國家一起,參加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研究工作。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宋雲濤與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交談,介紹了中國當前試驗結果將如何影響世界熱核聚變的發展。  俄記者:EAST項目整體而言在可控熱核聚變的發展中有何作用?
  • 假如中國核聚變成功,一度電都不用一毛錢?將實現電力完全自由!
    除此之外中國傳來多個好消息,分別是量子計算機76邏輯比特原型機成功、HL-2M託卡馬克反應堆首次成功放電。未來人們使用電能是否要錢據新華網報導,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成功放電。HL-2M託卡馬克反應堆的成功對於全世界而言都有重大研究意義,它意味著中國能夠掌握利用核聚變技術發電。
  • 中國曾被西方拒之門外的「人造太陽」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有何意義
    中國「人造太陽」項目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就開始展開了「人造太陽」的研究,人們口中所謂的「人造太陽」則是一種以核聚變為基礎的新能源,由於「人造太陽」的意義非常重大,因此,我國在這一領域中一直在不斷地鑽研,近日,我國的「人造太陽」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突破
  • 在地球上「種太陽」:一文讀懂核聚變和ITER的前世今生
    最近有條新聞刷爆了朋友圈,「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7月28日在法國該組織總部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那麼,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到底是何方神聖?
  • 我國「人造太陽」取得重大突破 在1億度高溫下實現運行(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央視報導,中國自主設計的核聚變實驗裝置、被稱為「人造太陽」的東方超環日前取得重大突破,在1億度超高溫度下運行了近10秒。「東方超環」EAST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是我國第四代核聚變實驗裝置。如果能較長時間維持1億度的高溫,那人類距離解決核聚變商業化應用真的就不遠了。 核聚變產生能量的原理與太陽發光發熱相似,因此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潔能源為目的的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