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篇的圖文由馮彬藏墨獨家原創,書法作品版權歸馮彬藏墨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筆者從事書法練習以來,對行草書寫法情有獨鍾,尤其對王羲之,米芾的行草風格佩服得五體投地,通過長期的磨練慢慢地也形成了自己的書寫風格,這也是大部分書家經過長期的臨帖後,再通過日後的刻苦練習必將形成具有自己獨特個性的書體,正如毛澤東經過一段時間的書寫後形成線條飄逸、手法誇張的「毛體」。
筆者今天帶來了三幅行、草書拙作供書友們參考,不足之處還望書法大家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一、行書作品
唐 · 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作者:馮彬藏墨

筆者今天帶來的拙作分別是唐 · 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詩、唐 · 劉禹錫《浪淘沙·其一》詩、近代毛澤東的《七律·長徵》詩共三幅。 我在創作這三幅作品時前一幅是採取行書的書寫風格,後兩幅是採用行草書的書寫風格,儘管後兩幅都是採取行草書的書寫風格,但是第二幅更接近草書,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第二幅線條更誇張大膽,甚至有點無拘無束的感覺,第三幅就收斂多了,完全按照行草的規範進行書寫
第一、二幅作品因為字數較少,正文均分為三列,縱式豎寫,規格尺寸為:100*50cm半熟宣紙, 第三幅作品因為字數較多,字體比前兩幅要小,只有4公分見方大小,正文均分為五列,縱式豎寫,但採用的規格尺寸為:120*50cm半熟宣紙,筆者習慣採用半熟宣紙書寫行草書,覺得這種宣紙不是特別的洇墨,而且寫出來的字很有層次感。
二、行草書作品
唐· 劉禹錫的《浪淘沙·其一》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筆者前面說過第一幅作品是採用行書的寫法,筆者認為行書的寫法比較接近於草書,但與草書又有區別。草書的省連簡化之法,多有定式,不可隨便更改,而行書則隨心所欲,約束較小,這是行書用筆的特點。筆者在平時練習時大多數時間還是習慣寫行書,總覺得行書比較好寫,字與字之間想連就連,不好連的字就不連,沒有那麼多的講究。
筆者第二、三幅作品是採用行草書的寫法,其實對筆者而言最怕寫行草書了,尤其是寫草書,如果書友們要問原因,我只能告訴大家,行草書確實難寫,一旦違背了它的規律就會相當難看,甚至會變成醜書。但是筆者又特別喜歡行草書,在各大媒體平臺上發現書寫出來的草書非常漂亮、章法非常到位,真是久久不願離開,所以筆者也嘗試著練練。
三、行草書作品
現代·毛澤東 《七律·長徵》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總之,以上的三幅拙作看起來水準各有千秋,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總的看來第一幅作品用墨比較飽滿,給人一種厚重感,也做到了上下連貫,一氣呵成,但是在有些技法上處理得不是很嫻熟,缺點也在所難免。
後兩幅行草書雖然整體感覺線條粗細搭配、墨色乾濕適度等方面還自我感覺良好、但在用筆嫻熟、合規章法、筆法流暢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希望朋友們多多指點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