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升入高中,是住校還是走讀,聽高中班主任怎麼說

2020-09-05 閒遊子



孩子中考已經結束,家長與孩子除焦急地等待中考成績之外,不少家長還在猶豫:孩子讀高中了,是讓孩子住校呢還是去高中附近租房子,讓孩子走讀,父母陪讀呢?對此,在一中當過多年班主任的高老師提醒說:除非特殊情況,還是住校的好。走讀,一定要慎重考慮,這不僅僅是租房費用高的問題。


01、高中階段,不僅僅是為了考大學

現在的學制,小學初中是義務教育,而高中則是非義務教育。在多數人的印象中,讀高中就是為了考大學,真正的人生轉折,是通過高考走進大學校園。

實際上,讀高中考大學是主要目標,但是讀高中,卻絕不僅僅是為了考大學。如果將十八歲看成是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界限的話,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而十八歲正處於高中階段。由此來看,高中九年義務教育的延續,也是高等教育的起點,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同時,更是學生個性形成和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學生走向成年人具有重要作用。

對此,高老師認為,現在隨著高考錄取比例的大幅提升,幾乎是超過四分之三的高中生能夠有機會走進大學深造,繼續在大學校園讀書,故此現在的高中階段,總給人一種仍然是孩子、讀書是主業的錯覺,只有到了大學,才為走上社會就業打基礎。

想想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高考錄取率不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的學生高中畢業後就走進社會。高中學生除了學到一定的基礎文化知識外,還要鍛鍊自己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困難的能力。

所以,讀高中,真的不僅僅是為了考大學,更是自我獨立的關鍵時期。



02、高中住校,不僅僅是因為學習

既然高中階段除了考大學之外,還是走向成年人的重要階段,那麼高中住校顯得尤為重要。

擔任多年班主任的高老師說,作為高中生來說,住校讀書不但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更是鍛鍊自己的一個機會。

作為學生來說,小學階段需要長輩接送上下學,小學生既沒有獨立的機會,也沒有獨立的能力。到了初中,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希望獨立,獨立的表現之一就是自己上學放學。初中生在上學放學的路上,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一旦回到家裡,便會被父母爺爺奶奶約束,一切為中考奮鬥。

所以,有想法有個性的初中生,即便想在初中階段獨立,真的沒有多少機會,就是想住校也沒有條件。因為初中教育是走讀制。

高老師說,那麼到了高中,學校提供住校的機會,既是約束學生,把心思放在學習上,還為學生成長營造氛圍。

一是高中有嚴格的作息制度,從早晨幾點起床,幾點上早操,什麼時間吃飯,到晚上幾點熄燈休息。嚴格的作息制度,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約束習慣。這一點,在大學是做不到的。

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現在的高中校園,多是封閉式管理,學生所接觸的人,不是同學就是老師,在這樣的氛圍中,他們的話題當然也是圍繞各門功課的學習展開,更有利於形成一個良好的討論環境,有什麼不同見解和想法可以隨時交流。這是在家庭所做不到的。高中生即使有什麼想法與見解,限於年齡和社會閱歷層次,與父母交流肯定不如學校裡這樣順暢。

三是鍛鍊獨立應對困難、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為養成發散思維打下基礎。學生吃住在學校,可以在一周或者兩周內之內脫離父母的依靠,為今後走進大學校園自己在外生活提前適應。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校裡遇到吃、住方面的困難,完全可以由自己想辦法。

四是學會與外人相處。未讀高中之前,學生更多的是與家人、親友接觸。到了高中就要學會如何與舍友相處。畢竟,高中宿舍的舍友,或者是初中同學,或者是鄰近小區的同學,不管原先認識與否,大家都是一個縣城來的,風俗習慣完全相同,相處起來會更容易。而到了大學,你的舍友則是來自五湖四海,不但方言不同,飲食、風俗、文化等全不一樣,如果沒有高中階段的提前適應,你會覺得在大學裡很孤單。



03、高中走讀,僅僅是為了學習

按說,隨著學校合併,高中生上學的半徑越來越大,住校的必要性越來越明顯,但是現實情況卻是,離學校近的高中生選擇住校,而一些離學校遠的,或者住在鄉鎮的學生,反而由父母到學校租房子陪讀,讓孩子走讀。

一中的高老師說,這些陪讀的學生,多數學習成績不佔優勢,父母陪讀,目的就是想讓孩子放學後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將來能考一個好的大學。

高老師說,通過這些年的觀察及了解,走讀的學生除了學習成績不在前列,還有就是性格內向,不善於交流。對於走讀,高老師認為,實在是一個既破財又得不到歷練的雙輸舉動。

一是缺少學習交流的氛圍。走讀的學生回到父母身邊,只能是自己學習,遇到困難根本無法與同學交流討論,失去了共同提高的機會。

二是缺失嚴格遵守作息制度的養成。一早一晚脫離學校這個大集體,走讀生回到租住的房子裡,不管是吃飯還是休息、學習都比較自由,與住校的同學相比,明顯差了一個遵守制度習慣的養成。

三是養成懶惰的習慣。學生走讀,陪讀的父母除了不能代替學生學習,吃飯喝水,都要端到嘴邊,哪裡有機會歷練在學校食堂排隊等候打飯的煎熬?甚至衣服都要父母來洗,自己的動手能力嚴重缺乏。高老師說,之所現在好多大學生把一學期的衣服在寒暑假快遞迴家,讓父母給洗,多數都是走讀生養成的習慣。自己的衣服都不洗,想想他什麼時候能夠獨立?

四是為將來的大學生活適應埋下了隱患。高老師說,僅就他們學校來說,每年都考上外省大學的學生申請了休學,主要原因就是不適應大學的生活。這些休學的學生基本都是走讀生。

高中三年不住校,就沒有獨立解決困難的勇氣與能力,一個人在外地的大學裡,加上沒有住宿舍的經歷,不善於與宿舍的同學交流與相處,肯定倍感孤獨。高中階段你走讀,放了學就回到父母身邊,而住校的同學則是一塊去操場打籃球,或者一邊等候打飯一邊交流,已經適應了脫離父母的環境,以於大學生活很快就適應,對於走讀生來說,即使能適應,也會有一個比住校生更長的過程。

高老師說,對於高中生走讀,作為家長,一定慎之又慎,現在通訊交通如此方便,又何苦前來陪讀呢?從長遠著眼,從成長著想,還是住校的好。(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高中選擇「住校」還是「走讀」?看過這4點弊端,你不讓孩子住校
    文/跳跳媽媽談教育「高中」是整個學習時期最重要的階段,學習狀態、學習能力、學習習慣都影響著高考成績,而高考成績影響日後的就業,從而影響著日後的生活質量,為了讓孩子日後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父母在高中都是竭盡全力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就為讓孩子安心學習。
  • 高中住校是好事?班主任:高中能不住校就不住校,壞處比想像多
    高中階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高中階段的學習就是為了迎接高考,高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為高考做準備。因此,在孩子上高中後,很多父母會非常糾結要不要讓孩子住校。住校有很多好處,可以避開家庭的幹擾、學校氛圍比較好、老師會幫忙照管等等。
  • 高中三年,走讀or住校?班主任的建議,請各位學子借鑑
    高中三年,唯有保持高效,才能不斷突破,將自己打造成為具備競爭力的人。從提高成績的角度來看,對於一名高中生而言,是選擇住校還是選擇走讀呢?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中,同學們走讀or住校?班主任的建議,請各位學子借鑑!
  • 住校or走讀?哪個才是孩子的最佳選擇?
    很多孩子在考上高中之後,由於學業緊張壓力大,家長們就會考慮讓孩子住校,減少平時上下學路上的時間,讓孩子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之中。但是很多學校對於住宿生都是封閉式集中管理,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在學校住不習慣,再加上家距離學校不遠,所以為孩子辦了走讀。
  • 普通高中同一層次學校,走讀和住校,到底哪個對孩子好?
    01初升高,擺在許多家長和孩子面前最艱難的選擇,無非就是住校還是走讀。這猶如一個「死結」,令家長反覆權衡到頭疼。究竟怎麼樣對孩子才是最好的?支持走讀的家長:@wyqqnr:不考慮住校,一個城市裡,能有多遠。上了大學有的是住校機會,趁著娃還小,多點相處的機會!@大寶洋洋07:不考慮住校,一是夥食問題,在外吃肯定沒有家裡好。二是青春期的孩子還是在父母身邊放心一些。如果遠,我會租房。
  • 即將上高中,住校還是走讀?糾結的準高中生跟家長看過來
    高中沒有多長時間就要開學了,對於即將開啟高中生活的準高中生們,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辦理走讀跟住校。只有一個選項出現的時候,學生跟家長沒得選,也就沒那麼多糾結。但是當兩個選項擺在學生跟家長面前的時候,很多人就開始糾結了。到底是選走讀還是住校呢?
  • 選住校還是走讀?哪個更好?一篇文章讓你看懂
    選擇了目標高中後,擺在家長和孩子面前最大的選擇就是住校和走讀。這猶如一個「死結」,令家長十分頭疼,究竟怎麼樣對孩子才是最好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說道說道。不論是走讀還是住校,暑假過後孩子們將進入新的學校,或者升入新的年級,接受一個全新的生活環境
  • 高中該不該住校,高中班主任說出了實情,不要影響孩子高考
    高中的住宿問題,有的家長選擇讓孩子住校,有的則選擇不住校學生時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讀書,學習,取得好的考試成績,我們在上小學和初中的時候,基本都是走讀的形式,但是上了高中之後,很多家長考慮孩子的住宿問題,有的同學離家比較遠,所以選擇住校,還有的同學為了節省走讀的上學和放學的路上時間,希望這個時間不被浪費,選擇住校
  • 來自一線高中班主任忠告,高中生能不住校就不住校,否則悔之晚矣
    學生上了高中,很多家長就會糾結要不要讓孩子住學校,孩子和其他人說了不少的好處,但是為什麼看到不少孩子成績住校後下降很快,究竟應該怎麼選擇?來自一線的班主任的觀點:高中階段能不住校就別住校!另外,孩子如果在家不想學習,你也不要太指望他在學校就可以受影響學習了,他很可能是影響其他人學習的那個人。因此孩子住校分到好宿舍靠幸運,而壞宿舍只需要一倆人就能影響一宿舍的人第二天的狀態。二、住校理由二:住校學習時間長!有人認為,孩子走讀浪費在路上的時間太多了,如果住校,可以用這段時間學習。其實,不然。
  • 住校還是走讀?您選好了嗎?
    在入學問題得到解決之後,現在很多家長和孩子面對的是選擇住校還是走讀?家長們是怎麼看待的呢? 支持住宿的家長:@火柴愛上香菸所:我家初中就住校了。現在很感謝家長給他充分的信任,給他空間和自由。其實對於是否住校的問題,主要的問題是兩個方面:一考慮孩子的意願,二根據家庭情況判斷。如果距離學校近,並且家庭成員能夠滿足孩子走讀,加上孩子也不喜歡住校,這樣的情況下,走讀是最好的選擇。反之,住校是最好選擇。
  • 高中上學是走讀好還是住宿好?
    住校的學生晚上下了自習,最多就是買個蛋糕之類的東西吃,而走讀生晚自習回家,父母可以給孩子煮餃子、麵條等,補充能量、營養,對初中、高中生來說,晚自習回家以後加餐是必要的。當然,對於最優秀的學生,他們特別有定力,即使是住校,也會抵抗得了「黑色誘惑」,但是對多數「抵抗力差」的學生來說,走讀是最好的,畢竟家裡的條件是學校寢室達不到的。
  • 高中住校真的有必要嗎?聽聽高中班主任的建議,這三點需要去注意
    高考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考試之一,無論你是否承認,高考確實是代價最小的實現越級的方式,如今社會知識真的可以改變命運,所以還是要把握高考這個機會。多讀書無疑是非常有用的,通過讀書可以豐富自己的認知,思想會更加開闊,面對事情時會更有條理和邏輯。上了高中有很多的要面對的問題,除了學習成績以外,最大的問題就是要不要住校?
  • 高中生住宿好還是走讀好?高中班主任這樣說
    新高一已經開學了,一些家長和同學一直在糾結一個問題:高中到底是住宿好孩子走讀好?作為一名有多年高中教學管理經驗的老師加班主任老李給同學們從不同維度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從學習時間上來看,住校生稍佔優勢但也因人而異。
  • 關於走讀還是住宿的抉擇,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擇校問題解決之後,現在擺在家長和孩子面前最大的選擇無非就是住校還是走讀?這猶如一個「死結」,真是個令家長頭疼的事情,究竟怎麼樣對孩子才是最好的,今天五月就來跟大家說道說道。先來看一些家長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
  • 為什麼不建議高中生住校?聽聽班主任怎麼說,家長:我寧願陪讀
    我國很多高中都有寄宿制,一方面方便那些農村或郊區的孩子來市區讀高中上學,另一方面方便學校集中管理。 其實,關於高中住校的利弊很多人的看法不一,因為畢竟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
  • 孩子是住宿還是走讀?白巖松:打死我也不讓我的孩子住校
    一般等孩子到了高中之後,家長們就要面臨一個首先要選擇的問題:究竟是讓孩子住校還是讓孩子走讀?如果走讀的話,家住在孩子所考上的高中的附近的家庭畢竟還是少數,所以要麼就要孩子辛苦一點,每天坐通勤校車或者騎自行車;要麼就要家長辛苦一點,在學校附近花高價租學區房方便孩子上學。
  • 高中生活‖住校的很後悔,沒住校的很羨慕?高中生到底要不要住校?
    除了極少數強制要求住住宿的學校,大部分同學都會面臨「住校」還是「走讀」的選擇。由於兩種不同的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們同學今後個性的發展以及一些習慣的培養,因此在方式的選擇上,家長通常會比較慎重,到底哪種方式對孩子更有利呢?先來看一些家長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火柴愛上香菸所:我家初中就住校了。現在很感謝家長給他充分的信任,給他空間和自由。
  • 班主任:高中住校的壞處難以想像,打破之前所有努力,家長要三思
    關注我,和你一起陪伴孩子度過高中三年!本文導讀:高中學生到底適不適合住校?住校的好處和壞處有哪些?家長權衡利弊做決定。孩子通過初中幾年的奮鬥,升入高中,值得高興,然而同時,家長面臨著一個難題:要不要孩子住校?很多地區,教育部把高中設立在離市區比較遠的地方,離開城市的喧雜,為學生營造安靜的學習環境。
  • 初中生高中生注意:你選擇住校還是走讀,可能影響你的成績
    新學期開始,對於新初一和新高一來說,要不要開始住校,到底是選擇住校還是走讀,是一個比較令人困擾的問題,如果你還在猶豫或者糾結的話,不如看看這篇文章吧~住校還是走讀?住校還是走讀,各有利弊!符合以下情況,可以考慮走讀!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與父母相處時間逐漸縮短的過程。所以,是否住校既要考慮孩子的意願,同時也要根據家庭情況判斷。
  • 走讀和住校,到底哪個對孩子好?一篇文章讓你看懂
    現在高中住校更好,五個人平時對話都用英語,鍛鍊口語。宿舍每個人都有分工。有負責每天一題數理化輔導的小老師。有負責衛生的勞動委員。有負責監督手機使用的。我兒子宿舍長。平時大家學習你追我趕,十分和諧。在這種環境孩子不好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