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我要上大學」⑬父母10年沒回家,她努力考上武大扛起全家希望

2020-09-07 十堰生活


學生檔案

肖熒熒,18歲,十堰市一中畢業,高考文科成績613分,被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錄取。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圖/記者 張貞林 報導:由於欠下巨額債務,肖熒熒的父母帶著弟弟妹妹常年在外打工還錢。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肖熒熒,不僅擁有一顆堅強的心,還是一個樂觀開朗的女孩。8月23日,如願看到武漢大學錄取的消息,奶奶激動得聲音顫抖,隨後又開始為孩子的學費發愁。

實地探訪

爺爺偏癱,父母生意失敗10年沒回家

肖熒熒家住竹山縣溢水鎮東川村,臨近大路。她家是一棟磚混房,有些年頭了,爺爺奶奶帶著她在這裡住。

「爺爺奶奶就我爸一個兒子,早些年家裡條件不錯,後來家道中落了。」肖熒熒說。

「上三年級之前,家人十分寵愛我,我活得像公主。在哪裡玩,都有人圍著。」肖熒熒回憶道,當時,爺爺經營一家磚廠,收入不錯。2001年爺爺突發腦溢血病倒之後,爸爸接手了磚廠。他聽信兩個外地老闆的主意,四處借錢湊了近百萬元擴建磚廠。然而這些投入沒有獲得預料之中的回報,兩個外地老闆也不見蹤影,磚廠後來也關閉了。

無奈之下,肖熒熒的爸爸媽媽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外出工作,把肖熒熒留在家裡,和爺爺奶奶生活。「他們10年都沒回來,一邊打工養家,一邊儘可能地還債。」肖熒熒說,「爸媽常說,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有口氣在,也要想辦法還債,這是做人的本分。」

肖熒熒的爺爺偏癱20年,要強的奶奶一邊照顧老伴,一邊操心孫女。肖熒熒明白了什麼叫家道中落,感受到了家人分離的痛苦和孤獨。「生活沒有擊垮我,反而歷練出了我的韌性和絕境中成長的勇氣。」肖熒熒說。

勵志故事

堅強女孩越挫越勇,高考拼出613分

「這些年,我的自愈能力挺強的,至少不會遇到事就逃避,想放棄。」肖熒熒說,在那麼大的重壓下,奶奶都堅強地扛過來了,她遇到的這些事,不算個啥,「誰讓我是個樂天派呢!」

在高中,肖熒熒是陽光班的學生,每月可以得到300元的資助。因為初高中銜接不到位,剛進高一,肖熒熒感覺學習很吃力。「高一上學期的數學成績慘不忍睹,及格成了奢望。」肖熒熒說,她不斷刷題,找感覺,上課想盡一切辦法不讓自己犯困,數學成績終於在期末分班考試前有了起色,從最初的90多分到了127分。

分班後的第一次月考,肖熒熒的成績退到全班第16名,後來掉到全班第25名,中遊水平。「成績接二連三地退步,每一次考試都是煎熬,是打擊。不過,我不會輕易言敗。在我的字典裡,沒有認輸兩個字。」肖熒熒說,疫情期間的網課,早讀晚讀,認真打開視頻讀書背誦,每次周測認真對待。終於返校後,成績有了質的飛躍。強化訓練期間,狀態達到巔峰,考出幾次600多分,讓她對高考又充滿了信心。

「高考成績613分,比強化訓練的巔峰612分還多一分,真的是給自己最好的交代了。」肖熒熒說,「高中三年教會了我『努力總是有用的』。每一份付出都不會白費,回報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做不到立竿見影,那就水滴石穿,鍥而不捨。」

<<<真情對話

坎坷經歷磨鍊了我

記者:「經歷了這場家庭變故,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答:家庭發生變故的時候,我正在讀小學,當時有些難過。我一直不知道原因,家裡人總是告訴我,「你不用操心,好好學習」。高考後,家人才詳細地告訴我事情經過。

雖然生活苦了些,但是我仍然很樂觀,也歷練出了我不認輸的個性和絕境中成長的勇氣。

記者:「看到高考成績的那一刻,你是怎麼想的?」

答:7月23日清晨,看到總成績的那一刻,我這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下了。613分,一個在學霸眼裡並不太高的成績,卻是我高三各種模擬考、聯考中考得最好的一次。對自己、對家人、對老師,有交代了。

<<<記者手記

苦難的經歷,讓這個瘦弱的姑娘學會了扛起家庭責任。正如海明威所言,「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這已成為肖熒熒前行的動力。她以堅強的奶奶為榜樣,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我們相信,經過努力,她一定可以撫平家人心中的傷痕,也能改變三代人的命運。

肖熒熒只要有空就照顧生病的爺爺,幫奶奶分擔一點家務。

掃碼為貧困學子捐款

來源:十堰晚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

報料微信關注:13807280110,報料電話:0719—8110110

相關焦點

  • 「十堰」「我要上大學」⑮父親身患疾病 母親外出打工 她打工掙學費
    父親在她讀初二時查出肝硬化,此前一直在家照顧3個孩子的母親不得不外出打工賺錢養家。張閣也是在這一年變得堅強懂事。今年高考,她考上西華大學,卻為學費發愁。那以後,一直在家照顧孩子的媽媽外出去打工,一直在外務工的爸爸留在家裡養病和照顧姐姐、弟弟和她。「我從小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媽媽一直陪在我身邊。因此,我很依賴媽媽。」張閣介紹,上高中以前,媽媽每次過年之後外出,她都會偷偷哭一場。後來,張閣的爸爸又做了脾切除手術。
  • 「十堰」「我要上大學」⑦父親去世母親患癌,柔弱的她要為媽媽遮風擋雨
    2017年10月,宋曉萍的父親遭遇車禍去世。當時,宋曉萍正在上高一,回家處理完父親的後事後,她的情緒很低落,萌生了退學的想法。宋曉萍在媽媽的好言相勸下,決定繼續讀書。不想幾個月後,50歲的母親彭群花被診斷出甲狀腺癌。
  • 93 年的我是「後浪」嗎?不,我是前浪
    中午的時候,各種「前浪」出現了。有人要對「後浪」吹毛求疵,有人說拒絕處於同一條河流。朋友圈裡的各種嘲諷也出來了。我只點進去看了「 bilibili 獻給爺一代的演講《前浪》」,笑得很開心。我大概知道「後浪」是什麼意思了。這是 B 站給用戶的獻禮,也是個 B 站的推廣。朋友圈裡的廣告位,應該不便宜。
  • 「十堰」「我要上大學」④她3年攢下7000元獎學金,相信「讀書能改變命運」
    上了高中,她一如既往地努力,高二期中考試曾取得年級第一名。3年來的成績始終穩定在年級前20名以內。上高中花銷很大,外婆年邁,父親身體羸弱,供她上學很艱難。「舅舅、姨媽們隔三差五給我點錢,爸爸也盡力給我匯錢。」潘鑫凌說,上高中,學校給她申請了國家助學金和其他貧困補助。
  • 「十堰」「我要上大學」⑪從小被遺棄,苦難逼迫她比同齡人更懂事
    2002年出生的她從沒見過親生父母,被養父朱選軍領養後,一直與養父、奶奶生活在一起。養父殘疾終身未娶,奶奶年邁多病,家裡兩人吃低保,靠開小賣店和姑姑接濟艱難度日。2002年,朱選軍在小賣部賣東西時,朱紫琪的親生父母見他忠厚可告,請求他收養朱紫琪。沒有太多猶豫,朱選軍就把朱紫琪帶回了家。打從朱紫琪記事起,她就成了爸爸的雙腿,奶奶的精神支柱。上小學4年級的朱紫琪已學著掃地拖地,完成一切自己能完成的家務。「以前我們家住在一間土房子裡,三人擠在一張床上,連水電都是爸爸自己接通的。
  • 「要打仗了,將軍沒了」|戰疫日記
    他一開始是重症,CT上兩肺都白了,一直高燒,呼吸困難,連說話都沒有力氣,2月2日晚上他一度以為自己要死了,全身冒虛汗,缺氧,但戴上呼吸機又熬了過來。ICU主任徐亮是他相識十年的好友,在處理重症方面經驗豐富,徐亮跟他調侃:「到了我ICU這想死沒那麼容易。」劉智明看上去已經度過了最兇險的時刻。
  • 要多努力才能考上985?明年9月你想在哪?
    考研還剩100來天,大家一定要hold住!看到大家大小「毛病」這麼多,備考這麼不容易今天小白就給大家打打雞血吧。985是很多考研er的夢想,然而不少人都不太自信:「本科平平,我能考上985嗎?」什麼樣的人可以考上985?考研究竟要多努力才能考上985?
  • 「十堰」「我要上大學」⑤父親突患重病,丹江口市理科狀元想撐起這個家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圖/記者 葉楚榕 報導:高高的個子,話不多,為人沉穩,是劉天鉞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父親做了肝臟移植手術,花費巨額醫藥費,從2005年起就辭職了,全家只靠母親養家。早在2005年,因為身體原因,劉斌不得不辭職在家養病。2013年查出晚期肝硬化,此後就需要經常到十堰來住院治療。劉斌回憶,最多的一年他住了11次院。長期住院治療,加上吃藥,慢慢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到了2015年年底,劉斌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再拖下去就可能變成肝癌,唯一的辦法是做肝臟移植手術。
  • 父母為了孩子迷信的那些奇葩操作:「我能考上大學多虧了那條狗」
    看完笑得肚子疼,這才知道,什麼旗開得勝(媽媽們要在高考那兩天身穿旗袍)、馬到成功(爸爸們要穿馬褂)、紫腚能贏(讓娃穿上紫色內褲上考場),都是小兒科了。看了這些家長,我才知道什麼叫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山更比一山高,你一定想不到,為了考試,這些家長有多「喪心病狂」!
  • 「十堰」「我要上大學」系列報導①父親去世,姜真睿從生活費中「摳」出錢來補貼家用
    這些年來,這個懂事的女孩省吃儉用,努力學習,只為將來讓媽媽和妹妹過上好日子。實地踏訪父親去世,母親含辛茹苦照顧3個孩子2014年8月28日,對於姜真睿一家來說,這是悲痛的一天。當天,姜真睿的父親騎摩託車外出,撞上路邊石墩,傷勢嚴重。經過兩個多月的救治,父親還是離開了她們。
  • 「我能考上大學,多虧了那條狗」
    :為了考上大學,家長們都幹過哪些「喪心病狂」的事?看完笑得肚子疼,這才知道,什麼旗開得勝(媽媽們要在高考那兩天身穿旗袍)、馬到成功(爸爸們要穿馬褂)、紫腚能贏(讓娃穿上紫色內褲上考場),都是小兒科了。看了這些家長,我才知道什麼叫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山更比一山高,你一定想不到,為了考試,這些家長有多「喪心病狂」!
  • 「十堰」「我要上大學」②為照顧失明母親「美德少年」選擇留堰讀大學
    學校和班級做活動、打掃衛生時,她總是搶髒活累活幹。她學習刻苦努力,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學生。2016年10月,陳子珺在最美鄖陽人·鄖陽區首屆道德模範評選中,被授予「孝老愛親模範」榮譽稱號。2019年12月,陳子珺被鄖陽區一中授予「勵志礪學青年」榮譽稱號。
  • 父母「50歲就辭職」 他月領4萬要養全家:真的不敢交女朋友
    ▲一名月領4萬的網友表示,父母才50歲就辭職要他養,「真的壓力很大」。臺灣年輕人普遍低薪,想要單靠薪水養活全家更是難上加難。一名網友在PTT上表示,「小弟父母都剛過50歲,然後就不工作了。」原PO認為,雖然子女盡孝道是人之常情,但是靠自己只有4萬左右的薪水要活全家實在有點困難,以致於自己「不敢結婚交女朋友」。原PO提到,自己也看過父母親的存摺,但帳戶內只有50幾萬,名下也只有一間公寓,沒有祖產。
  • 12年前考上武大,但高考追夢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前行
    因為是家族的第一個重本大學生,每次回家總是免不了被各種叔叔阿姨追問學習的事,我也希望堂弟堂妹、侄子侄女多多爭氣,所以各種有問必答,現在想來三個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家庭氛圍。我是農村出身,父母都是務農,但和其他家長不同,老爸對教育是出奇的重視,放學回到家先讓我完成作業然後才是其他,老爸還會定期去學校和老師溝通我的學習情況,他時常掛在嘴邊的兩句話是——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接班人(好像都來自鄧小平語錄)!
  • 當駱嘉杉遇上櫻花雨……武大迎來2020級本科新生
    廖櫻花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廖櫻花雨真正來到武漢大學,卻不是因為父母之命。她說:「真的是很神奇的一種緣分吧,我也說不清為什麼,在填報志願的最後一天,臨時把武漢大學換到了第一志願,就這樣被錄取了。」原來,父母為了不給孩子壓力,從來沒說過希望她考上武大。廖櫻花雨高考理科647分,原本填報第一志願的學校在湖南省的投檔線是645分,如果不是臨時改志願,她就會與武大擦肩而過。如今,她正式成為新設立的武大工科試驗班的學生,「武大就是我命中注定要來的學校!」
  • 學生:我高三沒掉頭髮,媽媽說不努力,考上浙大,四年暑假沒回家
    有個學生給」贏在高三「老師留言,講述了自己的經歷:高三那一年,媽媽聽說很多學生都拼命學習,頭髮都一把把地掉,而我卻沒有事,媽媽因此說我學習不努力,即便是後來考上了浙大,她也在親戚朋友面強說,如果我努力一點,考上清華沒問題,就因為這個,大學四年暑假都沒回國家
  • 上大學父母不該給子女生活費嗎?
    :「 還是美國好,孩子到18就自立了,不靠家裡,哪像我們要養一輩子娃。」所以這些孩子能考上大學,真的純粹靠自己,反過來,考上大學以後,父母也真的幫不上忙。美國大學也有一個特點,學費高,高得嚇人,而且學校越好,學費越高。學費高到什麼程度,就是中產階級的家庭,要讓孩子上一個好大學,從出生就要開始儲備教育基金,倒時候還未必夠。
  • 考上清華北大的雙胞胎家境曝光:這是我見過最牛的「拼爹」
    我爸出生於新中國百廢待興的1951年,我家祖上世代為農,我爸只念到初中。我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不記得我爸給我講過什麼題,說過什麼大道理,提過什麼嚴要求,討論過什麼特別深刻的話。我只記得,我們一起上地幹活時,他會告訴我:「一顆麥子,從秋天播種,到來年夏天成熟,要熬過一年四季。
  • 10歲考上大學,16歲考上博士。我強迫父母在北京買房
    不過有一個13歲的小孩子卻曾經有這樣的見識,在十幾年之前曾經預測到了北京房價大漲,並且威脅父母一定要在北京買房子,而且這個小孩子要挾父母的條件就是如果不在北京買房子,自己就不去讀研究生了。這個小孩子就是神童張炘煬。2008年北京舉行了奧運會,同一年一個13歲的小孩子張炘煬成功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生。
  • 爸爸,我考上了清華大學!媽媽,我保送到中科院讀研!他們都做了這件...
    跨越5年一場感恩接力在延續5年前湖北十堰的杜家毅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卻差點因無力承擔學費而沒能步入大學杜家毅是幸運的,那一年,由十堰晚報、團市委、市希望工程辦公室聯合開展的「十三助」活動向他伸出援手。在那年暑假即將結束時,杜家毅大學4年的費用得以落實,前後共有9位好心人獻愛心。杜家毅一家將幫助過他的好心人都記錄在一個本子上大學期間,杜家毅在學業上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