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我要上大學」②為照顧失明母親「美德少年」選擇留堰讀大學

2020-09-03 十堰生活


陳子珺在家裡洗衣、做飯什麼家務都幹。

學生檔案

陳子珺,19歲,鄖陽區一中畢業,高考理科成績571分,已被湖北醫藥學院麻醉學專業錄取。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記者 冰客 圖/記者 陳雙偉 報導:在鄖陽區和諧小區的廉租房內,剛被湖北醫藥學院麻醉學專業錄取的陳子珺,正在做家務,雖然滿臉陽光般的笑容,其實她經歷了不少鮮為人知的苦難。父親不幸去世後,雙目失明的母親和即將上小學的妹妹,都需要她照顧。但是,她堅信,憑藉自己的雙手一定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實地踏訪

父親去世母親雙目失明,她堅強地挑起家庭重擔

陳子珺4歲那年,母親的雙眼因青光眼錯過最佳治療期而失明。

陳子珺從記事起就成了媽媽的眼睛。母親洗衣服,她幫忙拿髒衣服、接水、晾衣服;母親做飯,她幫忙燒火、拿炊具……

為了養家,陳子珺的父親常年在外打工。不幸的是,2010年,父親的雙腿在河南一金礦被礦石砸成粉碎性骨折。為了照顧住院的父親,9歲的陳子珺休學。直到一年後父親能架著雙拐蹣跚行走,她才回到學校。

陳子珺的父親失去勞動能力後,城關鎮政府為他家申請了低保,安排他們一家住進了廉租房。

親戚見他們生活困難,將商店轉讓給他們經營。一年多後,沿街門面被收回,一家人又失去生活來源。

在陳子珺讀高二那年,父親因腦幹出血永遠地離開了。面對雙目失明的母親和年幼的妹妹,陳子珺堅強地挑起家庭重擔。

勵志故事

孝老愛親被授「道德模範」,品學兼優獲評「美德少年」

陳子珺比同齡人堅強、懂事,在家裡洗衣、做飯什麼家務都幹。學校和班級做活動、打掃衛生時,她總是搶髒活累活幹。她學習刻苦努力,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學生。

2016年10月,陳子珺在最美鄖陽人·鄖陽區首屆道德模範評選中,被授予「孝老愛親模範」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陳子珺被鄖陽區一中授予「勵志礪學青年」榮譽稱號。她還先後獲得2016年度「全市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號、鄖縣(現鄖陽區)城關鎮一中「美德少年」、鄖縣第二屆「美德少年」等稱號。

湖北文明網、 十堰文明網、鄖陽網等網站曾以《媽媽的眼睛,爸爸的雙腿》為題,對陳子珺的事跡進行報導。

中考時,陳子珺以優異成績被鄖陽區一中優錄進勵志班,享受每學期2000元的獎學金,高中3年減免學費,僅需支付住宿費和課本費。高一時,她每個星期天都在校學習,連端午節放假都不回家。讀高二時,父親不幸去世,陳子珺為了省錢,吃最便宜的飯菜,穿親戚給的舊衣服。

父親的離世對她打擊很大,學習成績一度受到影響,但之後她迅速振作,奮起直追,高考考了571分。填報志願時,考慮到如果去外地讀大學,雙目失明的母親和即將上小學的妹妹無人照料,她便第一志願填報了湖北醫藥學院麻醉學專業,最終被錄取。

<<<真情對話

母親和妹妹是我最大的牽掛

記者:你最放心不下的是什麼?

陳子珺:我最放心不下的是家裡雙目失明的媽媽,還有即將上小學的妹妹。我擔心媽媽發生意外時,不能被及時發現,妹妹無人照料,所以我選擇在十堰讀大學。

記者:你最欣慰的事是什麼?

陳子珺:父親不幸去世對我打擊沉重,讓我的學習成績突然下滑,我在給媽媽打電話時傷心地哭了。

後來我通過加緊複習,聯考時又追到了年級60多名。那時,我給媽媽打電話才感到些許輕鬆,感到一絲欣慰。

記者:你的夢想是什麼?

陳子珺:長大後我想當一名醫術精湛的醫生,能救治像爸爸媽媽這樣的病人,讓他們不失明、會走路,讓更多的人告別痛苦,擁有健康和幸福。

<<<記者手記

堅強和勤奮是通往成功的階梯。「道德模範」、「美德少年」、「全市優秀共青團員」、「勵志礪學青年」、「三好學生」等一系列殊榮,讓記者對這個歷經苦難的少女肅然起敬。生活給予她坎坷和磨難的同時,也給了她堅強和面對苦難的勇氣。記者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如果你想幫助堅強女孩陳子珺,可直接與她聯繫,電話:18772869836;或與記者冰客聯繫,電話:13907288531。


來源:十堰晚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

報料微信關注:13807280110,報料電話:0719—8110110

相關焦點

  • 我要上大學|為照顧失明母親,「美德少年」選擇留堰讀大學
    父親不幸去世後,雙目失明的母親和即將上小學的妹妹,都需要她照顧。但是,她堅信,憑藉自己的雙手一定能創造美好的未來。在陳子珺讀高二那年,父親因腦幹出血永遠地離開了。面對雙目失明的母親和年幼的妹妹,陳子珺堅強地挑起家庭重擔。
  • 湖北醫藥學院麻醉學專業2020級新生陳子珺:父親去世母親失明,堅強地挑起家庭重擔
    父親不幸去世後,雙目失明的母親和即將上小學的妹妹,都需要她照顧。但是,她堅信,憑藉自己的雙手一定能創造美好的未來。父親去世母親雙目失明,她堅強地挑起家庭重擔陳子珺4歲那年,母親的雙眼因青光眼錯過最佳治療期而失明。 陳子珺從記事起就成了媽媽的眼睛。
  • 「十堰」「我要上大學」⑮父親身患疾病 母親外出打工 她打工掙學費
    父親在她讀初二時查出肝硬化,此前一直在家照顧3個孩子的母親不得不外出打工賺錢養家。張閣也是在這一年變得堅強懂事。今年高考,她考上西華大學,卻為學費發愁。張閣的爸爸張吉國告訴記者,為了湊上大學的學費,女兒張閣去武漢一家保險公司上班了,不在家。「成熟有時就是一瞬間的事。」張閣在電話裡告訴記者,她讀初二的一個周五,放學回到家的她得知爸爸被查出患有肝硬化。這是張閣第一次聽說這個病,聽著姐姐的描述,她認識到這是很嚴重的病。「當時我的內心第一次感覺到沉重,以及無盡的害怕與無助。」
  • 「十堰」「我要上大學」⑦父親去世母親患癌,柔弱的她要為媽媽遮風擋雨
    不想幾個月後,50歲的母親彭群花被診斷出甲狀腺癌。「媽媽出事後,我又想退學,可媽媽以不做手術相威脅,我才打消這個念頭。我要好好上學,畢業後供妹妹上學。」宋曉萍說,兩場變故把一家人平靜的生活打碎,現在一家三口僅靠低保和親朋好友的接濟度日。
  • 「十堰」「我要上大學」⑪從小被遺棄,苦難逼迫她比同齡人更懂事
    上高中時花銷很大,學校為她減免了補課費。而懂事的朱紫琪選擇住校,每月只拿500元生活費。今年暑假,朱紫琪每周都會在街上做志願者,一周一次賺取100元。除此之外,她還在不停地找兼職湊學費。「她從小沒有跟我提過過分要求,看見別的孩子玩玩具,她只是看看,從不曾開口問我要。」
  • 「十堰」「我要上大學」④她3年攢下7000元獎學金,相信「讀書能改變命運」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記者 張貞林 圖/記者 陳雙偉 實習生 許培 報導:今年19歲的潘鑫凌,在很小的時候,母親意外去世,她被送到外婆家生活。身體羸弱的爸爸帶著弟弟,在十堰城區打工。「女婿的身體差,胃腸曾做過大手術,不好找工作,如今在我妹妹的餐館裡打工,還帶著小外孫,管吃管住。」盧改英說,女兒走後,外孫女就由她看管,「再難也要將外孫女撫養成人。」聽外婆這樣說,潘鑫凌忍不住哭了。「外婆從小把我養大,視我為掌上明珠。她身體不好,一輩子特別辛苦。」
  • 「十堰」「我要上大學」⑤父親突患重病,丹江口市理科狀元想撐起這個家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圖/記者 葉楚榕 報導:高高的個子,話不多,為人沉穩,是劉天鉞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父親做了肝臟移植手術,花費巨額醫藥費,從2005年起就辭職了,全家只靠母親養家。劉天鉞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中考成績非常好,本來可以到十堰讀高中,為了給家裡節省費用,他選擇在離家近的丹江口市第一中學上學。學習上,劉天鉞刻苦努力,從來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經常和老師聊天,了解自己存在哪些不足。回家後就擠出時間,幫媽媽做家務,和爸爸聊聊天。為讓久病的父親心情愉悅,有時會陪父親下象棋,和父親探討學習方面的問題。
  • 00後上大學了⑭|照顧無臂哥哥的雲南少年:大學四年已規劃
    他是照顧無臂哥哥12年的雲南「美德少年」吳建智,也是今年進入大學就讀的一位「00後」新生。今年7月,吳建智因高考比哥哥高76分卻想報考同一所大學而引起廣泛關注。如今,兄弟二人都在昭通學院開啟了全新的大學生活。
  • 哈工大研一新生帶失明母親讀研:「我是你的眼」
    吳步晨的日常是這樣的: 6點起床,為雙目失明的母親做早餐、打掃家裡衛生;馬不停蹄趕到教室上課;下課後急匆匆買菜回家做飯,給母親餵飯,溫習功課;下午繼續上課,下課後快速趕回家做晚餐……從11年前母親雙目失明時起,吳步晨便成了母親的雙眼。11年來,他帶著母親艱難求學,以優異成績度過了中學和本科時代。金秋開學季,吳步晨又帶著母親來到了哈工大校園讀研。
  • 「十堰」「我要上大學」⑬父母10年沒回家,她努力考上武大扛起全家希望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圖/記者 張貞林 報導:由於欠下巨額債務,肖熒熒的父母帶著弟弟妹妹常年在外打工還錢。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肖熒熒,不僅擁有一顆堅強的心,還是一個樂觀開朗的女孩。8月23日,如願看到武漢大學錄取的消息,奶奶激動得聲音顫抖,隨後又開始為孩子的學費發愁。
  • 「十堰」「我要上大學」系列報導①父親去世,姜真睿從生活費中「摳」出錢來補貼家用
    學生檔案姜真睿,18歲,市一中畢業,高考理科成績606分,被華中農業大學錄取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圖/記者 葉楚榕 實習生 李雪 報導:8月21日,記者來到位於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的姜真睿家裡,瘦高的姜真睿看上去有些靦腆。家中兩個11歲的雙胞胎妹妹正在臥室寫作業,她就在旁邊輔導妹妹們學習。
  • 「香港公開大學」更名為「香港都會大學」
    「香港公開大學」改名了01 大學的蛻變1989-2000 遙距教育的先鋒香港公開大學前身為「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是位於中國香港九龍何文田的法定公立大學。2011年至今已發展為6個學院、3個校園+2個教學中心,涵蓋應用及專業課程等多元學科的全面綜合性大學。目前約有全日制學生10000人,兼讀制學生約9000人。
  • 「我要上大學」⑮父親身患疾病 母親外出打工 她打工掙學費
    學生檔案張閣,18歲,畢業於竹山縣一中,高考文科成績557分,已被西華大學財務管理專業錄取。父親在她讀初二時查出肝硬化,此前一直在家照顧3個孩子的母親不得不外出打工賺錢養家。張閣也是在這一年變得堅強懂事。今年高考,她考上西華大學,卻為學費發愁。
  • 14歲美德少年,勵志努力學習照顧爸爸一輩子
    「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爸爸能康復,但我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要努力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帶著爸爸一起去上學。」
  • 真實動人 這些美德少年名符其實
    我隨機選擇了這32位同學中的3位,用三天時間對他們和他們的老師、同學進行採訪,我笨拙的文筆實在無法書寫美德少年們典型的事跡。名符其實,我只能這樣說。美德少年李日略在虛心向老師請教「經常是一覺醒來,發現李日略同學和衣趴在床上的自習小桌子上就睡著了,她學習很拼,經常偷偷自己學習到深夜」,好朋友地門阿衣說起李日略,滔滔不絕地向我介紹,「我問她為什麼要這麼拼命地學習,她說最優異的成績就是對老師和父母最好的回報。」
  • 成都13歲少年上大學:努力學習只為引母親關注
    同齡孩子在玩耍和睡覺時,他在「開夜車」努力學習,目的只為取得一個好成績,引起母親的關注,多一次交流的機會。他不滿意自己的高考成績,卻拒絕復讀,因為他有一個目標:儘早進入社會獨立賺錢,照顧媽媽。面對兒子,母親又會說什麼呢?
  • 五旬阿姨突患「老花眼」險失明,致盲原因令人意外​
    「我真的是糊塗,要是第一次就聽您的話,早早手術,我老伴的視力會保留的更好,真得太感謝你們啦!」王阿姨(化名)的丈夫緊握著湯建軍主任的手,感激地表示。原來,王阿姨近日進行了顱內靜脈竇支架植入手術,手術非常順利。
  • 我們為什麼要上大學?
    因此,我想結合以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再談談這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上大學? 誠然,成長經歷的不同、生活環境的差異,多少都會讓同學們對大學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期待。 由於工作關係,常有同學或者家長問我關於在大學該如何學習的問題。 比如:四年時間裡,該怎麼進行個人規劃?要做哪些事情才能去XX大學讀研究生?以後想從事X職業,大學裡需不需要做什麼? 一般來說,我都不會妄下論斷,給人以直接的意見或者建議。
  • NBA 投手 Ray Allen:每一天,我都要為我的餘生做出選擇|每日薦讀
    我們知道,即使是最喜歡我們的讀者,也不可能做到每天都打開「輕芒閱讀」,看完我們推薦的每一篇文章。這就是為什麼,從初三開始的連續四天,我們一天推薦三篇這一年來,我們最喜歡的文章:人物故事、採訪側記、演講、詩歌...如果你在趕火車、趕飛機、坐大巴...的間隙,恰好想讀點什麼,這三篇好文章是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今天是最後一天。
  • 女朋友說「我不能跟一個瞎子過一輩子」,他卻寫詩歌感動了億萬人
    「馬得勝」更通俗易懂,更親切,我們還是叫這位「小馬哥」為馬得勝吧。馬得勝(1842年3月27日-1906年8月28日)出生在英國的格拉斯哥,他是家中的長子,弟弟妹妹共有七個。好在他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商人,養活八個孩子並不是太艱苦。 不幸的是,馬得勝自幼患有眼疾,視力比較差。